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百科

老子的故事

老子的故事:李聃(生活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姬姓李氏名耳,字伯阳、外字聃(音读:dān),世人尊称为“老子”,华夏族,生于中夏东周末的某诸侯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此人有著作被人们广泛奉为《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老子智慧讲堂:花要半开,人要半醉

    老子智慧讲堂:花要半开,人要半醉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第三十章》

      凡事物发展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衰老,因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则接近于灭亡!

      大自然的规律是物极...[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老子智慧讲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缺点。

      有人说,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的人看对方同样渺小。“会当...[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老子智慧讲堂: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于行动就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讲话就不会留下瑕疵。

      老子认为,智慧的人往往遇事三思而行。每个人遇到事情都...[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最得意之时切莫忘形

    老子智慧讲堂:最得意之时切莫忘形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

      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见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不自我封闭才能有...[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不该说的话不说

    老子智慧讲堂:不该说的话不说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

      言多反而易失,还不如抱守中道,将一切深藏于内心。

      “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越窘迫。...[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

    老子智慧讲堂: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老子·第七十二章》

      因此,圣者但求自知,却从来不洋洋得意。

      没有小聪明,无法显示出大智慧;同样的,没有大智慧,也就没有小聪明。从这个...[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对轻易许诺的人要留个心眼

    老子智慧讲堂:对轻易许诺的人要留个心眼

      夫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轻易允诺的人往往没有信用。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诗经》说:“白圭上的污点,还可以磨去;言语上的污点,就不...[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大智者善藏

    老子智慧讲堂:大智者善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道的人不开口,夸夸其谈的人必无知。

      “知者不言”的意思是明明知道的事情而故意装着不知道,看得分明的东西装...[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允许别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

    老子智慧讲堂:允许别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老子·第二十九章》

      天下(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神圣的产物,是不能凭主观意志去改造的。硬要这么做必败,坚持执行改造的人就会失去它。...[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不亢不卑是明智

    老子智慧讲堂:不亢不卑是明智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众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大国小国都可以...[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智慧讲堂: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善于了解别人是明智,善于了解自己才最聪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我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老子智慧讲堂: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

      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则会迷惑。

      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好强不逞强

    老子智慧讲堂:好强不逞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活着的...[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把自己放在下位

    老子智慧讲堂:把自己放在下位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之地,因为它处于低下的地位,所以才能成为百谷之王。

      这里,老...[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智慧讲堂:知足之足,常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最大的灾祸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能得到满足。

     ...[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保持低调

    老子智慧讲堂:保持低调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第六十七章》

      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才能成为人们的尊长。

      老子认为,只要精神上得到充足,即使没有多少财物,没有多少名利,...[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以德报怨

    老子智慧讲堂:以德报怨

      报怨以德。——《老子·第六十三章》

      用德行来对付怨恨。

      老子认为,以德报怨,就是以恩德来报答别人曾给予自己的怨恨。显然,没有与人为善的愿望,没有博大的胸怀...[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不圆满才是人生

    老子智慧讲堂:不圆满才是人生

      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

      万物,有前行则必有后随,有吸入则必有呼出,有强盛则必有衰弱,有上升则必有跌...[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为人处世谦恭一点好

    老子智慧讲堂:为人处世谦恭一点好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章》

      正由于得“道”的人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老子认为,做人不能“自居为大”,正是由于其...[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以小损换大益

    老子智慧讲堂:以小损换大益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老子·第四十二章》

      事物的规律,有的被损害反而得益,有的受益反而被损害。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其增益,有时增益...[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爱冲动常碰壁

    老子智慧讲堂:爱冲动常碰壁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第七十三章》

      勇于强悍就会死,勇于柔弱则可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在常人看来,这更像是对常识的颠覆。我们...[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

    老子智慧讲堂: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

      直线的极端似曲线,巧妙的极致似笨拙,最善辩者却似笨嘴。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凡事欲取先予

    老子智慧讲堂:凡事欲取先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第八十一章》

      圣人不积私蓄,他给予别人愈多,自己反而愈充足。

      老子认为,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老子智慧讲堂: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也就知道了...[阅读]

  • 老子智慧讲堂:一切随缘

    老子智慧讲堂:一切随缘

      道常无为,故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永远什么都不作,但却无所不在。如果王侯能把握它,万物都会自然生化。

      老子对宇宙万...[阅读]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虚位以待
推荐阅读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敌军奔走相庆,狂饮三日
岳飞,字鹏举,老家在河南汤阴,父母都是农民,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后来,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
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在古代 ,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她读完信后 ,泪流满面。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婚后半年,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
电视中古代
电视中古代"诛九族"是诛的哪九族?
一般认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