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讲堂:不该说的话不说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
言多反而易失,还不如抱守中道,将一切深藏于内心。
“多言数穷”,一个“穷”字道出了话多之人的窘迫。话越多,越窘迫。何必自己逼自己,所以,大多时候多言是不必要的。多言必多心,多言必多事。
老子向来主张少说话,话不在多而在精。这里,老子更进一步,认为,多言不如多知,话能不说就不说,只要心里明白就可以了,不该说的话多说无益,不该问的多问也没有什么好处。正所谓: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这里,老子并不完全是教人不可开口说话。只是说所当说的,说过便休,不可多说,不可不说。便是言满天下无口过,才是守中的道理,才与后文老子所说“善言无瑕谪”的意旨相符。否则,老子又何须多言自著五千文呢!譬如风箱,在当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如不得其时,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事。倘使如“灌夫骂座,祢衡击鼓”,说来无补于事,那便有违“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明训了。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道德学问之人,说话谨慎,工作勤勉,这句话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为人处世,应少说话多做事。
事不出位,要求说话办事不要超越自己的名分和地位,该说该做什么,不该说不该做什么,都以自己的职责为限,谨慎稳重,这是处世精明老练的表现之一。不要多加卖弄,招来引火烧身的命运。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光说不做或只说不能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只会让人生厌。俗话说:“言多必失”。多说话比起多做事往往给人以夸夸其谈的印象,倒不如少说话、踏踏实实地多做实事让人感觉勤奋踏实,值得信任。一个人只有做行动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比如,在与领导的接触中,就要圆场有术,就应该了解哪些地方的土是“太岁”头上的。你如果不知规矩,轻者被领导批评或大骂,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人,更会暗地里给你穿小鞋,甚至长时间将你打冷宫。有时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虽不至于掉脑袋,但后果却也会很糟糕。
所以,与领导相处,就更应该注意,说话交谈,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小心。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如:
(1)对领导说:“太晚了!”不经意地说:“太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致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2)对领导说:“这事不好办”。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直接地让领导下不了台。一方面说明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没有面子。
(3)对领导说:“您真让我感动”。其实,“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4)对领导说:“不行是吗?没关系。”这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体。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因此应该善于察言观色,以平常心去应付,习惯成自然,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人不可无缄口之铭。有这样一首诗写道:“缄口金人训,兢兢恐惧身。出言刀剑利,积怨鬼神嗔。缄默应多福,吹嘘总是蠢。”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上司误认为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5)对领导说:“你不知道啊。”这句话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领导说这样的话,更加差劲。
会说话,还要会听话。听好了,才能说好,说到点子上。
在许多时候常常可以听到职员私下议论:“某科长的话可不能全信,要不一定吃亏。”“谁叫你光听他嘴上说的,要仔细体味体味。”
善于体会领导话中的意思,是每个职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有的领导比较尊重职员,所以在拒绝职员、下属的提案时,充分考虑职员的工作热情和自尊,而不愿直接点破,他们往往先给你以肯定,然后指出你的意见同全局的不同之处。这种领导,表面看来似乎是先捧后打,实际上是很费苦心的。作为下属,应该善于体会他话中的意思,理解领导的用心。
比如当你对领导提出意见时,他说:“你的意见很不错,不过有些地方同我们的总体部署稍稍有些矛盾。”
此刻你就明白领导话中的意思,不再去强调你的意见如何合理,主张如何正确,不要逼着领导作明确的表态。
这个时候你应该说:“这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果和公司全局有矛盾,您就以全局为出发点吧。”
这样一来领导必会感谢你的通情达理,两人之间将达成一种默契,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用心研究说话的学问,必然能领略到其中的好处。如果不长眼,非要“太岁头上去动土”,那保证你会“吃不了兜着走”。
一个人能顺从别人当然很好,但必须表明这是工作需要或对他的尊重,而不是唯命是从。——培根
上一篇:老子智慧讲堂:最得意之时切莫忘形
下一篇:老子智慧讲堂: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