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讲堂: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第四十五章》
直线的极端似曲线,巧妙的极致似笨拙,最善辩者却似笨嘴。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陶觉说:“做人须带一份憨,一份痴;不憨不能犯大难,不痴无以处浊世。凡患得患失之人,正是太聪明耳。”
所以,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都须带一份憨,一份痴。
我们在说一个人迂腐的时候,往往讲这个人不开窍。不开窍固然不好,但开窍过多就好吗?
古时候,南海的大帝叫儵,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混沌。儵与忽经常在混沌的家里相见,混沌很热情。于是,儵和忽商量如何报答混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让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日凿出一个孔窍,凿了第七日混沌就一命呜呼。
混沌没有一窍,儵与忽好心帮助他开窍,却害死了混沌,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所以,老子告诫我们,做人要“大巧若拙”。为什么呢?因为懂得越多,看的越透彻,要求得到回报的欲望就越高,对社会越不满,人生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要盘算,把生活变成了巧中有拙,拙中有巧,用大智若愚的一种心态存活于当今的社会,也就是做人要带一份憨,一份痴。不害人也不被人害。保住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生意,计较得失,学会在讨价还价中得到乐趣。做人还是“屈”一点好,“拙”一点好,“讷”一点好。
曾经有人将世间各色人等,按其精明与否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四种类型。
第一个等级是外相敦厚,对人处世绝不以精明自居,甚而让人感觉有些傻乎乎,但骨子里却是十分精明者。这种人,往往让人产生一种高度的信任感。这种精明,是最高层次的精明,所谓“精明不外露”,以及“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等级是让人一眼看去就感觉浑身透着精明,而内底也确实相当精明的人。但“精明外露”已非上品,不免让人处处防范,其“精明”的效果也就有限,充其量只能算是二等货。
第三个等级是本身既无多大能耐,看上去也就是傻冒一个,正因其内外都“傻”,本人既无“自作聪明”之举,他人对其也全不设防,进而有不忍欺之者,故尚可安居三等。
第四个等级是看上去一脸“精乖”相,亦往往自认为精明过人,骨子里却愚不可及。此等角色人见人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为末等。
以上四色人等,又并非一成不变,如第二等者,一旦“精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会沦入末等而不复;而原为第三等者,如能在世事磨炼中逐渐悟出人生真谛,则摇身一变而跻身头等行列者亦不乏其人。
再聪明的人都无法完全认清世间万象,运转再快的头脑也跟不上世界万物的变化。所以老子要求我们做人要“屈”一点,“拙”一点,“讷”一点,这样才能掌握世间万物,掌握我们自己。
很多人还对金庸笔下郭靖的“傻里傻气”记忆犹新。结果呢?却成了受人尊敬的武林高手。
某种角度看《天下无贼》,也许我们看到的傻根更像是对金庸笔下郭靖的翻版。傻根说他们家乡,在山里见到牛粪,用老子姓李,老子一生下来,他父母可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耳朵特别大。古人喜欢从一个孩子的特征来取名,于是这个孩子就叫做“李耳”。老子又叫老聃,聃是什么意思?聃就是耳朵大的意思。小石子绕着画个圈,隔个三五天没人会去动它,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已是别人的了。就像剧中人物说的那样,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就遇到傻根一个对别人没有设防没有戒心的人。
在浩荡的列车上,老谋深算的黎叔,保护傻根的王薄、王丽,想篡位的老二,争风吃醋的小叶,其实每个人都在钩心斗角,暗中窥探,于是,长夜漫漫,所有的聪明人都无法安然入睡,却只有心无旁骛的傻根睡得香甜。
傻人的福气主要体现在:
(1)傻人对许多事是不过心的。傻人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算计和设想虽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就造成人的过失。而傻人缺乏那样的算计,也就避免了那样的过失,无所谓陷阱可言。
(2)傻人往往也不会过分注意身边的潜在危险和可能要失去的东西。所以他往往对事物并不主动地出击,这样反而不会使危险扩大,做到了顺其自然。傻人的天性里含有一种自然的忍让、宽容和视而不见,他做到了一种精明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傻人是不计较所谓得失的。
(3)傻人由于自身的特点,目光往往是不够尖锐的,这样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一个不去挑剔生活和别人的人,是幸福的。
(4)傻人对许多事情都是不在乎的态度,正是精明人以为的天下最高明的境界,当然也就最难忍受。而傻人却不管这一套。因此,在生活里,只有傻人活得最痛快、最轻松,似乎也就最完备。精明人是看不起傻人的,他们防止自己做傻事,每一步都希望迈得很精确。可其结果却总是让他们不满意。甚至不但干了错事傻事,还招来许多危险,落入怪圈或陷阱。世上如果真有什么巨大损失的话,那一定是发生在精明人身上的。
精明人终于发现,傻人的心态,往往倒是最正常、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倒是自己常常不对。于是世上出现了“傻人有傻福”这样的俗语。于是许多傻人哲学经常见于世面。傻人是有福气的,傻一点似乎更可靠。尤其是在这个日渐复杂的社会里,装傻,做傻人,说傻话,已经成为许多精明人的处事方式。
表面带一份憨,一份痴,而实际真正聪明的人古代也有很多。
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要落到自己头上时,扮有一份憨,带着一份痴,还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遭到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孙膑不向恶势力妥协,他决定佯狂诈疯,以松懈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图逃脱之计。
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号啕大哭,庞涓非常狡猾,为了验证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孙膑也终日狂言诞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之中。
过了一些天,庞涓终于买下了孙膑推销的“傻气”而自变愚蠢,相信孙膑真的疯了。这才使孙膑不久得以逃出魏国。
“扮有一份憨,带着一份痴”,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御人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孙膑“卖傻装憨”,骗过庞涓,保全了自己。
聪明不外露,才是真正的智者。
上一篇:老子智慧讲堂:爱冲动常碰壁
下一篇:老子智慧讲堂:凡事欲取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