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19 属于: 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一、概述

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以及咳嗽等一系列症状。

二、流行病学

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温带地区,秋季发病率迅速上升,整个冬季保持高水平,第2年春季才回落;在热带地区,雨季为发病高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次数会有所减少;学龄前儿童每年患病6~8次,学童4~6次,而成年人2~4次。出生第1年男孩比女孩更易感冒,但随着年龄增长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孩子聚集在一起玩耍、生活,亦会增加患病率。有报道称,在外工作的女性比家庭主妇患病率更低,这可能与接触孩子的几率低相关。

1.传染源 以携带病毒的健康人或患者为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感冒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污染手后,造成接触性传播(手-眼、手-鼻);及经飞沫传播,即吸入空气的细飞沫或直接吸入患者呼出的大颗粒。

3.易感人群 个体易感性与营养健康状况、上呼吸道异常(如扁桃腺肿大)及吸烟等因素有关,常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老幼体弱、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肿大)、高压力、抑郁、月经期均增加患病风险。

三、病因

感冒的病因包括病原体和机体防御能力两方面。

1.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约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病毒感染导致上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细菌乘机侵入而并发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中鼻病毒占30%~50%,冠状病毒占10%~15%,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约占5%,腺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分别约占5%,其他类流感病毒约占20%,目前仍然有20%~30%的病毒无法检测得知。致病病毒比例与季节、患者年龄以及标本的采集、检测手段均有相关性。

2.机体防御能力 上呼吸道感染不但取决于病毒或细菌的侵入,而且与机体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这种防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卫生习惯等因素影响。如果机体防御能力强,即使遇到病原体也不易患病。营养不良、缺乏锻炼、免疫受损宿主易患感冒,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如春季、秋冬之交),因呼吸道适应性、防御能力下降而容易造成流行。

四、生理病理

病毒复制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了感冒的一系列症状。病毒进入体内往往是直接附着在前鼻腔黏膜;或附着于眼结膜,经泪管间接进入鼻腔。随后通过黏液活动到达后鼻腔,与淋巴组织的上皮细胞受体结合进入胞内迅速复制。病毒感染鼻黏膜后引起血管舒张,导致鼻塞和鼻音;并刺激交感神经使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流涕症状。病毒导致上述变化的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不同病毒所致的上皮损伤截然不同。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导致上呼吸道上皮广泛损伤;而从鼻病毒感染个体所取出活体标本,却检测不到任何组织病理改变。鼻病毒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并不是病毒导致的直接细胞受损所致,而是机体炎症反应。大量研究表明,导致感冒的炎症介质主要是缓激肽、白三烯、组胺、白介素-1(IL-1)、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机体感染病毒所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非常复杂,目前未能完全解析清楚。

五、临床表现

感冒为自限性疾病,但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迁延。机体感染病毒后10~12小时开始出现症状,2~3日达到高峰,病程平均持续5~7日。本病为急性起病,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日后咽痛消失、鼻涕变稠。部分患者也可出现少量咳嗽、流泪、声嘶、头痛、呼吸不畅、乏力、听力减退、嗜睡等不适。患者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儿童感冒时,症状多较成年人为重,常有发烧、下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六、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性感染则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合并细菌感染则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 从感染细胞内分离鉴定出病毒是诊断的“金标准”。可视需要,运用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等方法确定病毒类型。合并细菌感染,可行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实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3.胸部X线检查 表现为正常。

七、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化脓性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可使原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加重等)恶化;部分患者也可继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儿童偶有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八、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外周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如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九、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性发病聚集现象;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其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2.鼻腔疾病

(1)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史,呈季节性或常年打喷嚏、流涕,鼻充血伴瘙痒感,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加,有助于诊断。

(2)血管舒缩性鼻炎:无过敏史,以鼻黏膜间歇性血管充盈、打喷嚏和流清涕为特点,干燥空气能使症状加重。根据病史以及无脓涕和痂皮等特点可与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相鉴别。

(3)萎缩性鼻炎:鼻腔异常通畅,鼻及鼻咽部干燥,鼻分泌物为块状、管筒状脓痂,呼气有恶臭,嗅觉减退,容易鉴别。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脊髓灰质炎、脑炎等症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因此,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域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