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07 属于: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又称下尿路神经肌肉失调、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等,是指因控制排尿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损害所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储尿、排尿功能障碍。

1.病因

(1)脊髓损害:创伤是最常见的病因,脊髓损伤休克期、脊髓结核、椎间盘突出、肿瘤、脊髓灰质炎等引起的脊髓损害;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膨出等先天性疾病;供应脊髓的血管发生病变。

(2)神经损伤:脊髓或颅脑损伤,骨盆神经及阴部神经损伤。

(3)脊髓以上的病变:脑炎、帕金森病、脑出血、颅内肿瘤等。

(4)外周神经损害:糖尿病、盆腔手术等。

(5)药物作用:如普鲁本辛、阿托品、抗胆碱能类药物。

2.分类

(1)神经源性膀胱分类的方法很多,过去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为Bors分类法,分为下列五类。

1)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病变在脊髓中枢(S~S)以上。

2)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病变位于脊髓中枢(S~S)或中枢以下的周围神经。

3)原发性运动神经元病变:病变只限于运动支,感觉支无病变,如脊髓灰白质炎。

4)原发性感觉神经元病变:病变只限于感觉支,运动神经无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5)“混合”病变:有关排尿的自主运动神经元病变(副交感神经)与体运动神经元病变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个在上运动神经元,另一个在下运动神经元。

(2)根据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类型分类。

1)逼尿肌反射亢进:①括约肌协调正常;②外括约肌协同失调;③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2)逼尿肌无反射:①括约肌协调正常;②外括约肌痉挛或失迟缓;③内括约肌痉挛或失迟缓;④外括约肌去神经。

(3)根据原发病解剖部位及发病机理的分类。

1)脊髓上损害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2)脊髓损害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3)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4)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5)特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即Shy-Drager综合征。

3.临床表现

(1)病史:有神经损伤、全身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史。

(2)症状

1)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有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及反射性尿失禁等。间歇性不自主排尿。

2)逼尿肌无反射:患者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此外有便秘、大便失禁。有多量残余尿。

4.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亢进,下肢瘫痪或有挛缩。

1)肛门括约肌张力试验:肛门括约肌松弛,表示脊髓中枢不活动或活动降低。如肛门括约肌收缩过强,表示脊髓中枢反射亢进。

2)肛门反射试验: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如肛门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3)球海绵体肌反射试验:刺激阴茎头或阴蒂,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表示脊髓反射活动存在。

4)膀胱测压:神经损伤后膀胱压力有典型改变。

5)冰水试验:脊髓中枢以上损伤,向膀胱内注入冰水后,数秒钟内将冰水有力喷出。脊髓中枢以下损伤,无此反应。

6)尿道括约肌压力测定:脊髓中枢以上损伤,尿道压力正常或高于正常。脊髓中枢以下损伤,尿道压力降至20~40mmHg。

(2)排泄性尿路造影:在逼尿肌无反射型,由于排尿困难、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引起上尿路梗阻。造影显示肾、输尿管积水,肾功能减退。严重者肾衰竭、尿毒症。

(3)膀胱造影:见膀胱输尿管返流。可见反射性膀胱收缩时有内括约肌开放的活动现象,而逼尿肌纤维化所致的顺应性减低则无此种内括约肌的活动。

(4)膀胱镜检查:早期膀胱内无明显改变,时间较久则有小梁改变。小梁纹理纤细,重者有小房或憩室形成。用输尿管导管刺激膀胱黏膜,如能分辨左右说明神经传导正常。痛觉消失说明神经传导有损伤。若能辨明方位,表示交感神经传导正常。

(5)B超检查:显示双侧肾明显增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膀胱体积增大,有大量残余尿。

(6)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双肾功能减退,呈梗阻性肾图。

5.诊断标准

(1)病史及临床表现:多有原发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为两大类:

1)排尿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尿流细弱或滴沥状、膀胱排空不全。

2)储尿功能障碍: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

3)泌尿系统并发症的表现:感染、结石、肾积水等。

4)其他并发症的表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耻骨上充盈的膀胱,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球海绵体肌反射消失等。

5)膀胱尿道造影:可发现膀胱内小梁、小室,逼尿肌收缩异常,逼尿肌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协调失常。

(2)尿动力学检查

1)尿流率测定:可见最大尿流率低下,排尿时间延长及间断性排尿曲线。

2)膀胱压力容积测定:①逼尿肌反射亢进型:可见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膀胱容量减少,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压增高;②逼尿肌无反射型:逼尿肌无收缩或收缩明显减弱,膀胱容量明显增大,膀胱顺应性增高,逼尿肌收缩压减低等。

(3)尿道压力分布测定:可能正常或见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处压力升高或降低。

(4)外括约肌肌电图:与膀胱压力测定联合检查,可见部分患者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或肌电活动增强或减弱。

(5)漏尿点压力测定。

6.鉴别诊断

(1)前列腺增生症:此病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严重者亦可引起肾、输尿管扩张积水。但前列腺增生症,肛门指诊检查触及前列腺增大,并向直肠内凸出。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正常。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感觉正常。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抬高,增大的前列腺向尿道和膀脱内凸出,可与之鉴别。

(2)膀胱颈梗阻:膀胱颈梗阻发生于女性,有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但此病没有神经系统改变,肛门周围皮肤及会阴部感觉正常。阴道指诊检查触及膀胱颈部组织增厚。尿道扩张时膀胱颈部有紧缩感。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抬高,组织增生肥厚。膀胱内小梁憩室改变较神经源性膀胱明显。

(3)先天性尿道瓣膜:多见于小儿。有排尿困难、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严重者继发肾积水、肾功能损害。其特点是排尿虽然困难,行尿道扩张、插导尿管无阻力,却很容易。顺行尿道造影示瓣膜以上尿道扩张,尿道内有线形阴影。尿道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瓣膜而明确诊断。

(4)膀胱结石:膀胱结石虽有排尿困难。但排尿时伴有疼痛。在排尿过程中突然发生尿流中断。经直肠或阴道行双合诊检查可以触到结石。用尿道探子可以触到结石。膀胱区X线平片有不透光阴影。膀胱镜检查直接看到结石。两者可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