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珊瑚海航母互搏
自从执掌太平洋舰队以来,尼米兹始终采取“攻势防御”战术,在不显山不露水的背后,他实际正努力寻找着对手身上的种种破绽。
战场像是一个拳击赛场,如果对方拳击手动都不动,你很难发现他的破绽所在,但只要他动一动手、出一出拳、挪一挪步,那就好判断了。
战场当然又不是真的拳击场,大家不可能面对面,要获悉对方的动向,必须从情报着手。
尼米兹上任不久,便视察了夏威夷情报站。在情报站负责人罗彻福特少校的带领下,他走进了军区大楼的地下室。
这里外观简陋,但设备却非常先进,IBM公司的计算机24小时运转,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
夏威夷情报站专门负责破译日本海军的作战密码,IBM计算机所要做的,就是破译所截获的各种密码。当然机器再好,也离不开人的操作,情报站集结了一批世界上技术最高的破译专家,罗彻福特就是其中之一,他破译密码的水平非常高,甚至能打开他不知道暗码的保险柜,就像有特异功能一样,因此被称为“魔术师”。
视察过程中,尼米兹表现得兴致勃勃,还不时问一些问题,但其实他内心里对这个情报站并不十分认可。
你说你的计算机有多么高级,专家有多么高明,那为什么珍珠港事件之前你们没有提供一点线索呢?
这个疑问最后由莱顿少校给回答了。
真实版《暗算》
莱顿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收报人兼情报官,情报站会把破译出来的电报交给他处理。他向尼米兹解释说,发生珍珠港事件并不是因为情报站的工作效率不高,而是日本人太滑头了。
当时日本海军使用了尚未被破译的密码,而在情报站已破译的电报中,又根本没有提到过偷袭行动。到了袭击前几个星期,联合舰队更是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就算偶尔截获到电报,也全是假的。
尼米兹恍然大悟,所有疑惑烟消云散,以后他凡是遇到难解之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夏威夷情报站。
直接与情报站联系的是莱顿。莱顿起初很紧张,因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他未能向金梅尔提出预警,更没搞清楚南云舰队在哪里,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失误。
莱顿认为自己会第一个被尼米兹炒鱿鱼,其他人也都这么想。未料到尼米兹却力排众议,把莱顿留了下来。莱顿遂成为整个二战中,除尼米兹外,唯一自始至终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工作的军官。
尼米兹留用莱顿是有道理的。莱顿曾和罗彻福特一起,被海军送到日本去学习日语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他对日本人心理状态的深刻了解,以及对日本海军部署及动向的把握,都给尼米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尼米兹把莱顿作为重要幕僚使用,经常鼓励他站在永野、山本那样的立场,以一个发号施令的日本人视角去思考问题,以便尼米兹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打败对方。
抓住关键后,一切变得水到渠成。
在罗彻福特亲自把控下,夏威夷情报站24小时对日本军方的无线电进行监听和破译。到1942年春,情报人员的技术愈加精湛,他们仅仅根据报务员发报速度的快慢、指法的轻重,就能迅速辨别出究竟是谁在发报。比如,南云的旗舰“赤城”号航母,其报务员的指法就很重,听起来就好像是坐在键盘上敲打一样,听到这样的信号,情报站马上就能确定“赤城”号在哪里。
至1942年3月1日,罗彻福特已掌握了大多数日军舰船的位置,误差不超过三四百海里。他每天将相关内容转送给莱顿进行处理,为了对情报进行分析,还要每天用保密电话与莱顿通话。
莱顿与罗彻福特的配合非常默契高效,但有一点罗彻福特始终不解,那就是莱顿有时会在他提供的数字上加码。比如,罗彻福特说有四艘日军航母在活动,莱顿上报时,就说有六艘。
明明四,你偏说六,凭空多出两艘能换糖吃?罗彻福特对此很生气。
其实莱顿这么做有他的道理。当时作战军官普遍认为情报人员喜欢夸大敌情,尼米兹的幕僚们也有这个心理定式,他们总爱把莱顿报告的数字减掉三分之一。
莱顿掌握了这个规律,他知道他报的六艘一定会有两艘被作为水分砍掉,最后剩下来的还是四艘,正好与原来的数字相同。
与此同时,密码破译也出现曙光。日本海军的最新密码为JN25密码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种数码,每一种数码都有超过4万的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发报时报务员会随意选用并加入电文,如果你不晓得其中的门道,几乎就跟阅读天书一般。
要破解如此复杂晦涩的密码体系,必须先找藤,再摸瓜。
早在1942年1月,日本海军曾派出“伊-124”潜艇,到靠近澳大利亚的海域布设水雷。返航途中,“伊-124”与一艘美军驱逐舰及三艘澳大利亚猎潜舰遭遇。经过一番激战,它被击沉海底。
尼米兹随后秘密调来一艘潜水母舰,并派技术熟练的潜水员潜至海底,经过两昼夜的紧张作业,终将“伊-124”打捞出水。
在“伊-124”的指挥室和电报间里,美军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战略密码本和技术密码本。
尼米兹以这两套密码为底本,以“魔术师”罗彻福特为首,迅速建立了一个由24名顶级专家组成的密码破译特别小队,这个小队后来被称为“魔术队”。到1942年3、4月间,“魔术队”取得重大突破,在截获的密电中,每隔三四个数码组,他们就能成功地破译出一组,而每破译一组,又使下一组的破译容易了许多。
顺着藤,终于摸到了瓜。1942年4月中旬,根据“魔术队”破译的密电,日军一支运输舰队在航母编队的护航下,将很快进入珊瑚海,此次进攻战被命名为“MO行动计划”,正是日本海军作战计划中的“南进”部分。
尼米兹判断,日军的主要目标是拿下珊瑚海的莫尔斯比港基地。因为莫尔斯比港是新几内亚南部的最大军港,美军飞机可以从这个基地起飞,直接对日军的南进行动形成威胁。
新几内亚是麦克阿瑟指挥的作战地域。麦克阿瑟对莫尔斯比港也很重视,他正计划把这一港口建成重要军事基地,既可用来阻止日军进攻澳大利亚,又能作为他重返菲律宾的起始点。
不过麦克阿瑟现在困难很大,他手中只有200架陆上飞机,飞行员都是陆战出身,没有经过海上作战以及识别军舰的必要训练。如果想要挡住日军,就必须使用航母上的舰载机。
这样,任务就落到了尼米兹和太平洋舰队身上。
根据“魔术队”提供的情报,不仅明确了日军南进的主攻方向,还洞悉了日军舰队的数量、编号以及出发的准确日期。
经过多天忍耐,如今终于找到了对手的破绽,尼米兹一向举止稳重,处变不惊,但这时也显露出兴奋的神色。
唯一的担心,就是会不会上当。
日本人是使诈使惯了的。如果永野、山本的真正目的是打夏威夷、西海岸怎么办?偷袭珍珠港前,他们可是玩了不少这种把戏,要是这些电报仍是假电报,岂不空欢喜一场?
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尼米兹下令整个太平洋舰队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并提前向珊瑚海调集了一切可调集的兵力。
尼米兹的首选之将,毫无疑问还是哈尔西,但哈尔西尚在从东京返航的途中,尼米兹便先派弗莱彻少将率队进驻珊瑚海。
航母早已成为海战的主角。太平洋舰队的编制里有五艘航母,“萨拉托加”仍在美国西海岸进行整修,“企业”“大黄蜂”因空袭东京尚未返回,只有“列克星敦”和“约克城”随弗莱彻去了珊瑚海。
1942年4月25日,哈尔西舰队返回珍珠港。经过五天的物资油料补充,他又奉命赶往珊瑚海。
对于尼米兹来说,这是一个带有一定风险的决定。要是山本虚晃一枪,再朝夏威夷和珍珠港杀来怎么办?
谁都不想当替补
尼米兹得到了莱顿的保证:“还未发现舰船驶往夏威夷。”
不过在哈尔西走之前,尼米兹还是特地关照他,等珊瑚海的局势稳定下来,美军的全部航母和护卫舰必须马不停蹄地赶回珍珠港,以应付日军可能发起的袭击。哈尔西舰队最终没能赶上海战。在珊瑚海好整以暇的美国海军,除两支航母编队外,还有麦克阿瑟增援的小舰队,后者由盟国海军组成,所有这些海上兵力合并为第17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担任总指挥。
按照日本海军军令部的计划,本来3月份就要占领莫尔斯比港了,但因为尼米兹派“约克城”编队进至西南太平洋,他们才不得已将作战计划推迟到5月初实施,兵力也有所增强。最初出战的仅为井上成美中将率领的第四舰队,山本另从南云部队中抽调高木舰队增援。合并之后又拆分为两支编队,其中后藤编队负责直接掩护两栖部队登陆,高木编队负责海上的机动作战,任务就是跟美国海军干仗。
1942年5月3日,日军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图拉吉岛,并在岛上建立了海上飞机的起飞基地,井上准备以此为前进基地,进一步夺取莫尔斯比港。
整个过程似乎都是那么顺利,直到一架美军侦察机到达附近。
飞行员看到图拉吉港集结着日军舰船,当即呼叫航母,并用无线电进行了报告。
由于与航母距离较远,这名飞行员使用了大功率远程发射机,这很可能被日军发现并将其击落,所幸图拉吉港上空有着终日不散的浓厚积云,飞机以此作为掩护,像是隐身一样,日军根本就没看到。
当天黄昏,侦察机返回航母,向上司做了详细报告。在此之前,弗莱彻虽然知道日军要占领莫尔斯比港,但并不知道日本的入侵舰队要在哪里集结。
受命珊瑚海之前,弗莱彻曾受到过好几次打击,第一次是按照派伊的指令,前去援救威克岛。那是一次失败的援救行动,事后人们普遍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派伊及弗莱彻的优柔寡断。
此后,弗莱彻又参与指挥了袭击马绍尔群岛的战役,不过运气仍然不佳,他的编队在与哈尔西编队分开后,接连遇到暴风雨,编队两次被冲散,并有六架鱼雷机在暴风雨中坠毁,机上人员无一幸存,弗莱彻也没能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
有了这样不算出色的成绩单,尼米兹对派弗莱彻上阵并不是特别放心,而且从将领们的既往立场来看,弗莱彻与哈尔西形成极大反差,他被认定为一个“失败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弗莱彻指挥作战,也不像哈尔西那样勇猛,比如同样是去袭击敌人,哈尔西的脑子里可能全是如何杀敌,弗莱彻则要谨小慎微得多,他会先补充给养,给舰队加足油,再考虑向敌人发起进攻,以勇将的标准来看,他确实有些畏手畏脚。
如果可以,让哈尔西任总指挥是最合适的,可从珍珠港到珊瑚海有3500海里的航程,早在哈尔西出发时,尼米兹就已经意识到他可能赶不上作战,那么也只有让弗莱彻试试了。
都是大将,都不想被看成替补角色,弗莱彻当然觉得憋气。不过金子掉在井里头,是你的总是你的,这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将终于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得报后,他不动声色,让特混舰队继续按原航向正常航行。
当最后一线微弱的暮光消失,弗莱彻马上下令“约克城”编队改变航向,以夜色为掩护,高速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
这时,由菲奇少将率领的“列克星敦”编队正在海上加油。弗莱彻严格遵守无线电静默的规定,只派出一艘驱逐舰去和菲奇联系,以便商量第二天会合的地点。
1942年5月4日拂晓,“约克城”航母到达瓜岛的西南海面。珊瑚海一带有日军的水上侦察机值勤,但阴霾的气象条件像一道厚厚的屏风,阻挡了日机的视线。
从早晨6点15分起,40架舰载机分两次对图拉吉岛进行空袭。日军没有料到美军会发动突袭,高炮炮位上也没有人,当听到第一架俯冲轰炸机刺耳的尖叫声时,他们才如梦初醒。
轰炸机把港口搅得一塌糊涂,到处是浓烟、水柱和碎片,巨大的爆炸声甚至把飞机的引擎声都给遮住了。
声势大,却并不一定说明实效高。美军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一高一低,协作明显不够,此外,飞行员们从一万七千英尺的高空向下俯冲,当俯冲到潮湿的低空时,风挡玻璃和瞄准镜上结了一层雾气,导致目标看不太清楚,准头也就差了许多。
最后取得的战果是,美军共击沉一艘驱逐舰、一艘布雷艇和一条运兵船,另有五架日军水上飞机被击损。
弗莱彻随后用电报向尼米兹进行了报告,在电报末尾,弗莱彻说出了心里话:“真痛快!”
根据“魔术队”所破译的其他日军电文,井上这次的时间表安排得很紧,他必须在5月10日前完成珊瑚海作战,然后调出两艘航母给联合舰队,以便山本出兵中途岛。
接到电报后,尼米兹异常兴奋,因为这一方面证明“魔术队”的情报准确无误,日军在太平洋的下一个目标不是珍珠港,而更可能是中途岛,另一方面,弗莱彻发起的空袭,将有助于推迟山本对中途岛的攻势。
现在尼米兹需要观察战局的进展。作战室的幕僚们用描纸图标注出弗莱彻的位置和航线,以后每天子夜换一张。
尽管办公室里电话不断,尼米兹仍不时离开办公室,到作战室查看情况。
他知道,珊瑚海海战的大幕刚刚拉开,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弗莱彻及特混舰队的命运究竟如何,依然要为之捏上一把汗。
此后的状况,不仅让大家的手心里全是汗,还一度急得要去集体撞墙。
发现了目标
5月4日这一天,双方都有航空母舰需要加油。弗莱彻这边是菲奇编队,井上那边是高木编队,两支航母编队都缺席了当天的作战。
在图拉吉港遭到空袭后,高木编队因为离得太远,不能及时提供支援,井上只得将登陆部队暂时撤走,只留一支小型部队守岛。而后,后藤编队赶到,但这时美军特混舰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得悉大批美军舰队出现在珊瑚海,高木立即发出命令:“出发,准备战斗!”
因为在爪哇海战中大败盟国海军,高木一跃成为日本海军界的一线明星,其声誉和威望仅次于依靠偷袭珍珠港而成名的南云。名气涨,脾气就涨,高木和南云一样,如今都拥有了一个特点,即急于求胜,骄悍轻敌,不管山本安排什么活儿,都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反正是一箭就中靶的事,用得着婆婆妈妈、怕这怕那吗?
高木编队破浪南下,开入珊瑚海后便撅着屁股到处寻找特混舰队,与此同时,弗莱彻也在侦察高木编队的位置。对于双方舰队来说,谁先找到对方,谁就能抢先发起攻势,当然也就能占到先机。
5月5日,找了一天,毫无所获。
5月6日,继续。在雨雾低垂的辽阔海面上,要找几艘军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两边都瞪大眼珠,期待能抢先发现对方,提早展开进攻。
上午11点,一架日军搜索机发现了会合后正在加油的特混舰队,飞行员随即向日军电台报告。
几家盟军电台同时通过电台收到了这则消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一时大为紧张,尼米兹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日军知道特混舰队在哪里,特混舰队却还不知道高木编队的位置,高木编队完全可以提前发起攻击,那样一来,特混舰队就真的是彻底玩完了。
尼米兹十分害怕收到弗莱彻被攻击的消息,但是一直到晚上,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他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由于无线电信号的故障,高木编队既未收到搜索机的侦察报告,也没有收到日军电台转发的情况通报,白白错过了一个攻击的大好机会。
大家都是在黑夜里捉迷藏,由于使用了无线电静默,弗莱彻同样不知道自己已被搜索机发现。根据总部提供的情报,日军的两支编队将于第二天入侵莫尔斯比港,既然暂时找不到高木,他索性决定守株待兔,加了油后便到通向莫尔斯比的航道附近进行埋伏。
当天正午时分,后藤编队护卫一队运输船准备通过该航道。日军搜索机掌握着特混舰队的动向,因此急忙向井上的司令部直接报告。
得知有两支美军航母编队要打伏击,井上司令部反应也是恐慌一片。井上一边紧急命令运输船停止前进,一边命令高木编队迅速出击。
高木这回是得到真信儿了,但当时他正在瓜岛以南加油,等到他准备好,要将距离缩小到可以发动空袭的时候,云雾已经加厚,战机穿越和目视都变得十分困难。
高木并不把特混舰队放在眼里。反正是左一刀右一刀的事,等等再剁也行。他决定继续加油,待天亮后再去追杀。
5月7日,过了一个晚上,由于黑夜的掩护,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尽管实际相隔不到100海里,但双方舰队都不知道对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当天早晨,日军搜索机又在珊瑚海上空转悠。迷蒙晨雾中寻找目标不易,但飞行员还是重新锁定了目标,并立即通过报话机用军语进行报告,说他发现了美军的“航母”和“巡洋舰”。
这一席话恰好被夏威夷情报站监听到了。罗彻福特通过保密电话将情况通报给莱顿,莱顿马上又报告给尼米兹。
作战室的空气再度变得紧张起来。日本人也在不断纠错和总结,昨天无线电信号犯了回二,不大可能再犯第二次,特混舰队将在劫难逃。
然而当值班军官将情况标注在图上时,众人全愣住了。
搜索机通报的方位,与特混舰队的实际位置相去甚远,也就是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地儿!
“大鱼”俯冲咬航母
日军飞行员的眼神再不好,也不至于胡说八道,他一定是看到了什么。
那么,他看到了什么呢?
有人眼尖,马上说搜索机通报的方位,与“贵妇人”所在位置倒很吻合。
“贵妇人”是美军一艘大型油船的外号,它负责给特混舰队进行海上加油。美军这种海上加油的办法,最早还是由尼米兹发明的,这样就使得军舰不需要再回港加油,依靠油管就可以随时补充。
昨天“贵妇人”刚给特混舰队加完油,现正在驱逐舰的护航下,绕道驶回美国。
大家终于看懂了,日军飞行员报告的“航母”和“巡洋舰”,实际上是油船和护卫舰。
上午9点以后,“贵妇人”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出危险信号,称它们遭到攻击,这样,此前的推测得到完全证实。
高木得到搜索机的报告后,出动载舰机群对“美特混舰队”进行了猛烈轰炸。几分钟内,驱逐舰便连中3发炸弹,断成两截,然后迅即沉没。
“贵妇人”是超大型油轮,在3万吨级以上,因为体型过大,就被当成了航空母舰。它受到的攻击更厉害,中了多发炸弹和鱼雷,船上起了大火。
幸运的是,“贵妇人”的油舱在为军舰加油时已被抽干,肚子里空空如也,具有密封舱一样的浮力,所以虽然已被打得如同废人一般,但并没有立即沉没,在消防队员扑灭大火后,它在海上继续漂流,直到船员们获救。
在高木对假“特混舰队”发起进攻之前,真的特混舰队也在不断搜索中发现了后藤编队的踪迹,并且判断里面有一艘航母。
弗莱彻闻讯大喜。这还是特混舰队在太平洋舰队上第一次发现日军航母,大好机会岂能错过?
随着一声令下,“约克城”“列克星敦”航母上呼啦一下子飞起了93架舰载机。
机群才飞出去,弗莱彻突然又接到侦察机报告,说此前看错了,那不是航母,只是日军巡洋舰。
大家都有走眼的时候,在这样雾蒙蒙的环境下,确实没办法对飞行员太过苛求。弗莱彻的想法是,打墙也是动土,反正已经惊动人家了,那就不如一锤子到底,干脆挖地三尺,把附近的航母给一块儿找出来。
他下达了一道补充命令:“扩大海上搜索范围,争取攻击航母,万不得已,也可进攻巡洋舰。”
弗莱彻的念头完全对了路,既然巡洋舰已经现身,航母可不就在附近?上午10点,一架美军侦察机在距巡洋舰不远处找到一艘军舰,当阳光照到浅色的飞行甲板上,又反射回来时,飞行员认出,这是一艘航空母舰。
“我看到了一艘兔崽子的航空母舰!”飞行员大声呼叫。
没错,这正是后藤编队的唯一一艘航母——“祥凤”号。此时,后藤编队正排成环形在行驶,“祥凤”就位于编队中央。
老鼠从猫嘴边过,没有不被吃的道理。美军侦察机、轰炸机编成纵队,一架接一架地从4000米高空实施战斗俯冲,那幅画面,犹如垂挂的大瀑布,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条大鱼直冲而下。
从开始俯冲,到离海面仅300米高度时实施投弹,然后再快速撤离,整个过程一共只有40秒。
“祥凤”上空有“零”式战斗机进行巡逻,但情况发生得过于突然,“零”式已经来不及提前拦截,只能被动尾追。于是“俯冲瀑布”变成了叠罗汉,导致轰炸机上面是一架“零”式,“零”式上面又是一架轰炸机,相互摞在一处。
这样一来,“零”式的优势难以发挥。美军飞行员通过连续俯冲,可以轻松摆脱“零”式,而“零”式不是赶不上去,就是力气太大冲到了前面。
“祥凤”是一艘经过改装的轻型航母,也就是俗称的小航母。当时甲板上的人员正在替尚未起飞的“零”式战斗机加油。发现美军机群扑过来,舰长急忙掉转船头,准备放出飞机,但已经来不及了,一轮俯冲过后,当场扫掉了不少“零”式。
40秒俯冲结束,被打得一脸灰的“祥凤”这才得以调头迎风,并准备把剩下的飞机放出来。
这是“祥凤”犯下的一个错误,它本应该继续规避,因为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
就在“祥凤”掉头的瞬间,鱼雷机群赶来了。
鱼雷机来得正是时候,“祥凤”呈一条直线行驶,看上去简直就像个活靶子。
见鱼雷机来袭,“祥凤”躲闪不及,只得用高射炮进行拦阻。鱼雷机群先是试图从航母的两舷翼侧攻击,受阻后迅速迂回至航母背后,从右舷方向发射鱼雷。
眼见飞机已无法起飞,“祥凤”开始兜圈子,但这时候它就如同一只掉进木桶的鸭子,再怎么扑腾,都跳不出来了。
7发鱼雷插上“祥凤”的屁股,差点没把这艘航母打得从海上跳起来。
鱼雷机背后,还有第二轮俯冲轰炸。
美军空袭图拉吉岛的战果一般,在一定程度上由于飞机的协同性不好,到攻击“祥凤”时,由于准备充分,并有了经验,俯冲轰炸和鱼雷的协同攻击动作已变得十分老练。
短短几分钟内,7发鱼雷后又追补了13发重磅炸弹,鱼雷直捣锅炉房,炸弹则摧毁了残余下来可以使用的所有高射炮。
航空母舰被虐的情景可谓是劲爆之至。落在航母上的炸弹和鱼雷,每隔三四秒钟爆炸一次,每次爆炸引起的浓烟烈火和水柱都能腾起一百多米高。猛烈的爆炸简直要把这艘航母给炸碎了,从舰艏到舰艉,全都燃烧着熊熊大火,“祥凤”成了一团向前开动的火球。
甲板下面的过道里,则横七竖八躺满了伤兵。当消防队员灭火时,伤兵的鲜血把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都给染红了。
经过半个小时的空袭,“祥凤”的动力停止了,可怕的烈火继续蔓延。从轰炸机飞行员的角度来看,舰上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逃生了。
舰载机几乎被一扫而空,即便有匆忙起飞的,也被守候多时的美军“野猫”战斗机一口吞下了肚。战列舰要保命,靠的是厚装甲,舰载机就相当于航母的装甲,每损失一架飞机,就等于给航母减了几分“装甲厚度”。
航母变得越来越脆弱,只有六架“零”式还在上蹿下跳着为它保命,舰长希望能借此撑到救兵到来。
可事已至此,撑得到撑不到,早已不是他的个人愿望所能决定的了。
日机停靠美军航母
“约克城”航母出动了第二批鱼雷机。它们给予“祥凤”致命一击,舰体被鱼雷完全炸裂。
在取出天皇照片后,舰长下令弃舰,能跳的人都跳进了海里。
四分钟后,一团黑烟和一片油污在珊瑚海扩散开来,“祥凤”如同被一位巨人的脚掌踩到了海底。发报员只来得及发出“我们遭到美机……”便随舰沉没。
飞行指挥官用无线电向弗莱彻报告:“敲掉了一艘航空母舰!”
这是二战中美军第一次击沉日军的航母级大型战舰,也是击沉速度最快的一次,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损失了三架侦察机。这一消息使得整个特混舰队,从舰艏到舰艉,从舱面到舱下,都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
击沉“祥凤”,并没有让尼米兹的脸上露出笑容。在他看来,若不是高木编队阴差阳错,将油轮错认为“特混舰队”,弗莱彻的攻击行动决不会如此顺利。尼米兹提醒弗莱彻,“祥凤”不过是一艘改装过的轻型航母,高木编队却拥有两艘大型航母“翔鹤”“瑞鹤”,要谨防高木发起攻击,任何疏忽或麻痹都可能给美军带来损失。
他的提醒是对的,高木绝不会善罢甘休。
高木现在是一肚子苦水,他的遭遇几乎跟弗莱彻一模一样,也是舰载机派出去后,才收到侦察机发来的纠错报告,说是弄错了,真正的美军特混舰队不在这里,在那里!
都是覆水难收,美军油轮的位置离特混舰队老远老远,舰载机根本赶不过去,高木只能将错就错,让舰载机直接对油轮展开袭击。
空袭虽说打残了“贵妇人”这样美国最先进的巨型油轮,还外加击沉一艘驱逐舰,但那些毕竟都不是航母,与“祥凤”不能相提并论。
高木感到无比懊恼,真恨不得把特混舰队踩成海底的泥。不过这时天色已晚,距日落只剩下三个小时,如果舰载机再次出击的话,等它们返回航母时便已是黑夜,飞行员的安全将很成问题。
高木用信号询问“瑞鹤”航母上的原忠一少将:“你是否能发动夜间空袭?”
原忠一答复:“没问题。”
接近黄昏,原忠一精心挑选27名受过夜战训练的飞行员,由他们驾机向特混舰队所在海域猛扑过去。
黄昏时分,乌云蔽日,海面上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搜索起来十分费劲。日机在指定地点连一艘航母也没找到,却与“列克星敦”航母上的美军巡逻机遭遇了。
这些巡逻机都是“野猫”战斗机,日机则均为轰炸机和鱼雷机,机身上携带着笨重的鱼雷和炸弹,刚一交手,高下立现,日军八架鱼雷机和一架俯冲轰炸机被打得凌空爆炸,剩下的日机见势不妙,立即仓皇逃去。
等到夜幕徐徐降临,“列克星敦”上的舰载机大半已返回航母。晚饭后,飞行甲板上空突然传来飞机引擎的嗡嗡声,有许多轰炸机朝航母飞来,并且已飞到舰桅的高度。
奇怪的是,“列克星敦”事先并没有接到任何信号,而且航母上的舰载机只有一架侦察机还未返航,怎么一下子会多出这么多来?
这不是在孵蛋,出去一只,带回一窝,所以甲板上的人员感到又惊又疑。
轰炸机排成一行,用目击者的话来说,“像一群筋疲力尽的鸟回巢一样”,它们不断发出识别信号,准备降落,领队长机已经开着航行灯朝这边飞过来了。
飞行使用的识别信号确实与美机有些相似,可有一个细节暴露了其真正身份:长机打开了航标灯,这可不是美机的着舰原则,而且航标灯也不一样。
大家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是黄昏空战中逃走的日机,慌里慌张中认错了巢,把美舰当成了日舰。
巧的是,航母上最后返回的那架侦察机正好归来,飞行员见到陌生的航标灯,立即开火,真假美猴王打成一团——要不是飞行员出手,日机就可能在“列克星敦”的甲板上束手就擒,那将是海战中的一大奇事和趣闻。
护航驱逐舰打开探照灯光,对日机实施高炮射击。这时日军长机已经放下降落钩,万没料到迎接它的是猛烈炮火,当即被拦腰击中,落入水中。飞在前面的日机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纷纷坠海,其余日机看出端倪,赶紧关闭航行灯,钻进漆黑的夜空里逃遁。
日机飞走后,航母上的船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说这大海上肯定到处都是航空母舰,而且日军的航母离我们一定也不会远,没准儿就在附近,否则日机不会这么冒失。
向日机开火的那名飞行员挺有胆量,趁着对方弹药已尽,他还驾着侦察机跟踪了一段,随后才通过无线电的引导返回“列克星敦”。
他报告说,敌机在离“列克星敦”只有30海里的一艘航母上降落了。他还说,那是一支规模很大的敌舰队,到处都是军舰,他估计至少有两艘航母,也可能更多。
高木编队可能就在30海里开外,雷达监视人员根据荧光屏上日机消失的位置,也做出了这一判断,有人建议,既然双方已近在咫尺,不如直接向高木编队实施夜间鱼雷攻击。
弗莱彻不是哈尔西,用兵没这么大胆,而且他也怀疑高木编队是否真的距离如此之近。他选择了一个在他看来相对稳健的做法,命令特混舰队向南行驶。同一时间,高木编队正向北撤退,二者的距离越拉越大,不知不觉中,弗莱彻也错过了一个大好战机。
自5月5日起,弗莱彻和高木在珊瑚海已经寻找对方达三日之久,有两次双方的距离都接近100海里,只是最后仍擦肩而过。
不过有缘总会见面,你懂的!
击伤日军航母“翔鹤”号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虽然没有得到一较长短的机会,但弗莱彻和高木都在为第二天的决战积蓄力量,而且他们都清楚,谁能在次日早晨先一步查明对方的位置,谁就能占得先机。
夏威夷情报站开足马力,帮弗莱彻查明高木编队新的位置。可要找到高木编队并不容易。高木编队的航母拍发了很多电报,但因为日舰处于一个多风暴地区,并受到高静电干扰,很难建立性能可靠的电台测向装置。
1942年5月8日凌晨,两军派出的侦察机一前一后,几乎同时锁定对方位置,中间只相差了2分钟。
嘭的一声,美军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将舰载机弹上天空,从“约克城”和“列克星敦”起飞的81架战机,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杀向敌阵。几乎同时,高木编队的“翔鹤”“瑞鹤”也冲出70架飞机。
这是世界海军史上的首次航母大战,它的奇特之处在于,美日两大舰队相距约175海里,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水面舰只不可能而且实际上也没向对方发射一发炮弹,整场战斗都是指挥官用无线电指挥飞机展开攻防。
10点30分,“约克城”上的俯冲轰炸机群率先飞至高木编队上空。这时“翔鹤”“瑞鹤”已经疏散开来,彼此相距8至10海里,并有警戒舰只护航。
轰炸机飞临后,没有立即实施战斗俯冲,而是以云层为掩护,等待鱼雷机的到来。“瑞鹤”比较狡诈,见美机来袭,它把脖子一缩,躲到了暴风雨海域。于是,“翔鹤”就成了美机唯一的攻击目标。
轰炸机和鱼雷机会合后,即在“野猫”战斗机的掩护下猛攻“翔鹤”。鱼雷机纷纷向“翔鹤”发射鱼雷,然而美军鱼雷的质量太差了,它们速度慢,射程远,敌舰可以拐着弯躲闪,还有好些鱼雷下沉过多,从敌舰下面直接滑了过去,未能造成任何损伤。
最后只有一发鱼雷直接命中“翔鹤”,又因引信失效没有爆炸,气得飞行员们禁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攻击并不顺利,但这是五天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军飞行员打得最勇敢也最坚决的一次。他们当着矮人不说矮话,鱼雷机不中,就上轰炸机,一架接一架,锲而不舍,紧盯不放。
轰炸机飞行员鲍尔斯上尉起飞前就对同伴说,他要把他的那发大炸弹投到日本航母上,让日本航母去见阎王或是见龙王。
在同伴们投弹相继失败后,鲍尔斯向着“翔鹤”舍命俯冲,一直俯冲到离海面只有150米后才投下炸弹,然后安全脱身。
150米是俯冲轰炸机实施俯冲的最大极限。扔掉炸弹后,轰炸机高度已不到100米,极其危险,连鲍尔斯的同伴都为之咋舌,说他光想着命中了,能够安全脱离,真该感谢上帝保佑。
鲍尔斯的这发重磅炸弹命中了“翔鹤”舰艏。炸弹引起的气浪不仅震撼了整艘航母,就连尚未脱离爆炸区的鲍尔斯都感受到了震动。
由于航母上有装满燃油和高级汽油的巨大油舱,中弹后油舱着火,大火一直烧到飞行甲板上。
“列克星敦”的攻击机群出动时间较晚,而且在接近高木编队时,遭到了“零”式的拦截,战机相互失散,最终到达目的海域的仅为其中一部分。
这一批战机中,鱼雷机仍是颗粒未收,但牵制和吸引了航母上的高炮。建功的依然是轰炸机,两发重磅炸弹直接穿透航母的飞行甲板,并且每次命中后都是浓烟与碎片齐飞。
“翔鹤”连遭攻击,损耗非常严重。舰上的火势虽得到控制,但飞行甲板已损坏,已无法自行收容飞机,只好由“瑞鹤”代收。
在5月8日天亮后的几小时内,珍珠港方面望穿秋水,也没收到来自珊瑚海的任何消息。上午10点左右,麦克阿瑟转来弗莱彻的一份求援电报,弗莱彻说出了自己和高木编队所处位置,他希望麦克阿瑟派陆基轰炸机进行支援。
陆基轰炸机正忙于轰炸日军两栖部队,抽不出力量增援,但尼米兹据此推断出,双方舰队都发现了彼此,历史上首次航母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众人又紧张地等候了两个多小时。临近中午,终于收到了弗莱彻发来的一系列战报,报告重创日军一艘航母。
打坏的这艘日军航母被证实是“翔鹤”,另据飞行员观察,“翔鹤”摇摇晃晃,可能正在迅速下沉。
尼米兹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预想的战果该比这好,不过作为航母首战,能这样也不错了。要知道,“翔鹤”可不是像“祥凤”那样经过改装的轻型航母,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型航母。
尼米兹给弗莱彻发去了一份带有激励性质的电报,他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心情,在作战日志上写道:“今天是我们舰队在珊瑚海战斗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过去的36小时内,我们击沉了敌人的‘祥凤’,重创‘翔鹤’。”
然而他此时并不知道,还有一件悲伤的事情在等着他。
海空大拼杀
在攻击敌舰的空袭部队出发后,弗莱彻指挥特混舰队排着密集队形,顺着飞机飞去的方向驶去。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缩短舰载机返回航母的距离,保证飞机回归时的安全。
那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上午的战况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列克星敦”的舰长谢尔曼预计,有可能美日的攻击部队这时都在空中,并且飞向各自要攻击的目标。
谢尔曼很坦率地说:“我认为,现在要想挡住对方的空中攻击部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形势,就像两个拳击手同时挥拳相向,双方都会被打中。”
按照谢尔曼的命令,飞行甲板和舱面上的每个人都戴上了钢盔,每个船员包括舰载机飞行员都准备了救生衣。
果然,在美机攻袭结束后数分钟,70架日军轰炸机也对“列克星敦”和“约克城”展开了攻击。
早在上午10点左右,“列克星敦”的雷达就已经发现了来袭的日机。当时日机相距还有70海里,但航母上空仅有8架“野猫”战斗机,而且油量严重不足,根本不足以前去迎击日机。
对方的拳头终于打过来了,航母面临着突如其来的直接危险。“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不约而同地一边转舵,一边放出甲板上备用的16架“野猫”为自己护航。他们都知道,对航空母舰或任何其他舰只来说,唯一真正的防空武器是飞机。
“列克星敦”的航速已被加到最高一节,炮手们则全部站到战位上,端着预备弹夹,急切地张望着日机可能出现的方向。
上午11点,航母上空的警戒机发现日机接近,立即通过无线电告知母舰:“强盗们逼近了!”
航母呼叫和引导所有护航机上前拦截,但日机飞得很快,护航机数量又太少,空中防御线很快被日机撕开了口子。
“列克星敦”和“约克城”被攻击机群追上了。在瞭望哨的观察范围内,日机变得越来越多,呈单横队接近,而且速度非常之快。
“列克星敦”上的100多门火炮展开拦阻,爆炸的巨大声响和引起的舰体颠簸,使得舰桥上的军官们连气都透不过来。
谢尔曼指挥“列克星敦”不断地进行规避,无奈“列克星敦”吨位大,吃水深,与异常灵活的日军战机相比,就如同没动一样,同时密集的弹幕和不断被击落的日机,也丝毫不影响日军飞行员的决心,他们就像骑在弹雨之上,看上去毫无畏惧之感。
由于不停地使用规避动作,美军两艘航母间的距离拉大,警戒舰只随之一分为二,防御火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另外,警戒舰只对航母的掩护序列也被打乱。比如,本应在“列克星敦”左舷进行掩护的驱逐舰、巡洋舰,现在到了前面、后面甚至右舷位置,这样当然只能更有利于日机袭击。
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以超低空方式飞行的鱼雷机。高木编队的鱼雷机富有作战经验,在爪哇海战中便让盟国海军望而生畏,飞行员们采用“铁钻”战术,在800米距离范围内像射箭一样不断向航母射来鱼雷。
谢尔曼左躲右闪,第一批鱼雷从舰艉飞过去了,他马上转舵迎着第二批鱼雷机航行,但是这批鱼雷是从航母的两舷多方向飞来的,你躲哪边都不管用。
谢尔曼清楚地看到,两发鱼雷拖着航迹从左舷袭来,可是他已没有任何办法躲避了。
11点10分,一发鱼雷命中“列克星敦”左舷前部,剧烈的爆炸使那里即刻喷出了一股夹带着海水的巨大火舌,船员们感到脚下的军舰已猛然抖动起来。
鱼雷成了死神的化身,追命一样逼迫着“列克星敦”。在避闪鱼雷的过程中,“列克星敦”又被三发重磅炸弹直接命中,其中一发正好落在左舷前炮位中间,随着一声可怕的巨响,那里的火炮全炸哑了,炮位上的人大部分被当场炸死。
11点30分,日机对“列克星敦”的攻击达到高潮。日机从四面八方猛冲过来,它们从“列克星敦”的飞行甲板上掠过,变成一个小点,然后迅速消失。
攻击停止时,“列克星敦”的甲板已被打坏,舱内也燃起了大火,舰体受了重伤。
在这场海空大拼杀中,“约克城”自然也不能幸免于日机的攻击,不过“约克城”的机动性能比“列克星敦”要好,舰长操纵着两面舵,鲸鱼一样地左右躲闪,让飞蹿过来的鱼雷都扑了空。
鱼雷全躲过去了,没提防空中坠下一发重磅炸弹,穿透两层飞行甲板,在下面的储藏室爆炸了。不过还好,该舰的航行和作战能力未受到太大影响。
对于高空飞行的战机来说,海上目标都跟豆粒相仿,即便航母也不过是颗稍大点的豌豆罢了,所以双方飞行员所观察到的战果,都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日机的报告是:“击沉美军一艘大型航母和一艘中型航母。”
日军飞行员飞走时个个兴高采烈,觉得自己为“祥凤”报了仇,而“击沉两艘美国航母”,这样重大的战绩已足以令高木吐出一口恶气。
当硝烟消散,弗莱彻也认为自己是无可置疑的胜利者。他下令“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一边修复,一边加快前行速度,准备再次袭击敌军。
“列克星敦”的修复工作进展很快。船上的火已被扑灭,漏洞被堵住,甚至舰体发生的轻微倾斜也被逐渐纠正了过来。12点40分,当空袭部队的首批飞机返回时,飞行员们从空中一点都看不出自己的母舰受到过攻击。降落后,当许多人听说“列克星敦”曾遭到过那么猛烈的攻击并多次中弹后,一个个都很吃惊。
“列克星敦”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大型航母,也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该舰与“萨拉托加”情况类似,都是由战列舰改装成的航母,因此其甲板和防御钢板的坚韧程度,几乎与战列舰不相上下。设计师曾经自豪地断言,“列克星敦”即使挨上十发鱼雷也不会沉没。
一名军官说,看来设计师说对了,“老姑娘”(船员们对“列克星敦”的昵称)的状况丝毫不严重。
“列克星敦”安然无恙,不仅正在平稳行驶,而且能恢复战斗力,这一消息令大家倍感振奋。
可随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坚持到底的女人”
12点45分,“列克星敦”舰长谢尔曼收到损失控制中心打来的电话,对方仍然显得十分乐观:“我们撑住了被鱼雷打坏的地方,但是,先生,我要建议,如果你想再挨鱼雷,就在右舷挨好了。”
两分钟以后,谢尔曼感到“老姑娘”猛然一扭,显然是舰体腹内发生了爆炸。他最初还以为是中了潜艇发射的鱼雷,经检查才知道,是一架发电机忘了关闭,以此惹祸。
在遭空袭时,舰底油舱曾受到鱼雷破坏,油雾从油管里漏出,结果被发电机爆出的火花给点着了。
船员们急忙进行扑火,但大火主要来自油舱,无法浇水,只能听任火势蔓延。
“列克星敦”最初还能保持编队队形,不久舰艏开始左右摆头,而且越来越厉害,最后对周围的其他舰只都造成了威胁。
弗莱彻向特混舰队下达命令:“编队离开‘列克星敦’,由它自己动吧。”
船员们还在尽一切努力进行抢救,然而到下午2点30分,舰体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爆炸,舰体剧烈震动,一名军官在笔记本上写下“末日”两个字。
“列克星敦”的速度越来越慢,尤为严重的是,舰内还存放着一批炸弹和鱼雷,而舱内的温度早已超过了理论爆炸点,也就是说随时可能发生毁灭性大爆炸。
再也没有办法拯救“列克星敦”了。下午5点,谢尔曼接到了弃舰命令。
弗莱彻派来巡洋舰和驱逐舰,准备接走“列克星敦”上的幸存者。“列克星敦”的船员对自己的军舰有着很深的感情,有的人从1927年军舰下水时就在舰上服役,因此虽然知道在舰上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但没有人急着离开。
船员们在飞行甲板上井井有条地排着队,顺着绳子逐一滑下去,当轮到自己往下滑时,大家的表情仍是恋恋不舍,他们实在不愿离开这个行将沉没的好朋友。
谢尔曼最后一个离开,他在舰上转了一圈,看看是否还有活着的人留在上面。临走时,他又突然停下来,跑进作战舱,把他那顶镶金边的帽子给戴在了头上。
生死关头,还惦记什么帽子!谈及这件事,谢尔曼哈哈一笑:“听说战争结束后,就不会发这样的金边帽了。我想,还是得把最好的东西保留下来。”
来到舰艉,下面的人催他快点顺着绳子滑。谢尔曼却还有些犹豫,他慢吞吞地说:“现在我离开了军舰,要是大火灭了,那我不显得太愚蠢了吗?”
谢尔曼往下滑时,舰上再次发生爆炸,他被震得松开手掉进海里,最后这位戴金边帽子的舰长被小伙子们提着裤子捞上了摩托艇。
要把一个人从海里拽上来,这恐怕是唯一的办法。不过谢尔曼还是觉得有些尴尬,他笑着说:“我看把一位舰长弄到艇上,应该用更体面的办法。”
所有人都舍不得与“老姑娘”分别,但它的“生命”已不可挽回。
下午6点30分,大火终于点爆舰内的炸弹和鱼雷。“列克星敦”发生了最厉害的一次爆炸,巨大的火柱夹着浓烟直冲云霄,甲板上还来不及移走的整架飞机,以及大块的钢铁构件全都飞上了几十米高空,碎片溅落在周围几百米的海面上。
茫茫暮色中,这个情景不可谓不壮观,却深深刺痛着人们的心。船员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或号啕大哭,或默默流泪。
“列克星敦”没有立即沉没,甚至在它沉没之前,大火还得烧上几个小时,而这会给整支特混舰队带来危险,因为它在黑夜中就像是一个信号标志,日军潜艇或侦察机在一百海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他们将毫不费力地在地图上将特混舰队的位置标注出来。
弗莱彻下令击沉“列克星敦”,驱逐舰奉命向熊熊燃烧的军舰发射了四发鱼雷。
晚上8点,“列克星敦”消失在滚滚波涛之中。目睹这一情景,一位从舰上撤出的海军军官低声说:“它沉了,但它没有翻,它是昂着头下去的。亲爱的列克斯夫人(美国水兵对“列克星敦”的另一昵称),一位坚持到底的女人!”
当消息传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原先的喜悦和乐观氛围一扫而空,大家心头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在经历过高台跳水一般的心理逆转后,尼米兹实在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眼泪夺眶而出。他在办公室的狭小空间里不断地来回走动着,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列克星敦’是不该丢的!”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会好受。觉察到幕僚们也全都垂头丧气,尼米兹急忙说:“请记住这一点,我们还不很清楚日军受损的情况,他们显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绝对不会称心如意。我可以肯定地说,敌人也受到了打击。”
尼米兹说这番话,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毕竟“翔鹤”只是被重创,要是击沉了还差不多。
值班军官依据日军广播电台的消息得知,“翔鹤”带伤向北逃窜,正在返回日本的途中。复仇心切的尼米兹立即命令:“马上派潜艇去追,只要发现目标,就把它彻底击沉!”
在浩瀚无际的太平洋上,一艘航母就像是森林中的落叶,若不能确定其准确方位,要找到它实在是比登天还难,但奉令出击的“海神”号潜艇仍竭尽所能,最后在日本四国岛以南海域,发现了“翔鹤”及其两艘护航驱逐舰。
可惜的是,潜艇的速度不及军舰,“海神”没能追上“翔鹤”,只得无功而返,返回时潜艇的所有燃料几乎都已耗光。
失去“列克星敦”,迫使弗莱彻放弃了继续进行夜战的打算,同时这也改变了尼米兹的决心。
尼米兹曾考虑让特混舰队继续留在珊瑚海,等哈尔西舰队到达后,可以继续寻找战机,但他后来想到,山本即将进攻中途岛,这个时候己方不能再有任何闪失,因此下令特混舰队立即后撤珍珠港。
要撤还不一定能撤得下来。美军的两艘航母,“列克星敦”沉了,“约克城”受了伤,“列克星敦”上的舰载机只有百分之二十被“约克城”所接收,实力已经大减。
高木虽然废掉了一艘“翔鹤”,但“瑞鹤”却完好无损,而且接收了“翔鹤”的大部分舰载机。战局现在明显变得对日军更有利,倘若高木对弗莱彻来个紧咬不放,特混舰队极可能面临被全歼的危险。可问题是,经过这场生死大战后,高木也已疲惫不堪,失去了原先嗷嗷叫的劲头。他率领舰队在所罗门群岛北部航行了一夜,越走越困,便决定停止第二次攻击,暂时脱离战场,跑到没人的角落去歇个脚,比如补充燃料,整修飞机什么的。
你问我有什么理由躺下来,“击沉两艘美国航母”,还要怎么样?
井上对高木汇报的战果深信不疑,觉得高木有如此成就,确实不好再去催他了。在日军轻型航母“祥凤”被击沉后,后藤编队和运输船队都同时失去了空中掩护,预定开往莫尔斯比港的运输船队不敢贸然前行,一直乖乖地停留在原地。
井上认为,高木编队保存下来的航空兵力有限,不足以掩护部队登陆,于是下令推迟莫尔斯比港的攻击作战,运输船队也全部返回出发地。
趁着高木手一松,弗莱彻率特混舰队撤出了危险海域。
井上、高木的小怯懦,激怒了联合舰队司令部,山本和幕僚们都大为恼火,他们的想法与前沿指挥官正好相反:既然已经击沉了两艘美国航母,你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把美军的锅碗瓢盆全部砸烂?
井上解释是因为燃料不足,山本的一位幕僚说:“如果燃料用完了,就把一切可燃物通通投进锅炉里去……”
接到语气如此尖刻的命令,井上不敢怠慢,连忙拿起考勤表,让高木受累再出去跑上一圈。
1942年5月9日,高木二度南驶,寻找弗莱彻作战,可连续搜索了两天,都没找到特混舰队的影子。
自弗莱彻安全撤出后,尼米兹将计就计,按照他的部署,已赶到珊瑚海的哈尔西拉开阵势,“企业”和“大黄蜂”呼啦啦一字排开。
这招儿果然把高木给吓住了,他以为太平洋舰队的所有航母都到了南太平洋,急忙在5月10日晚退出原有区域,并转攻为守。
珊瑚海海战很难说谁胜谁败。在战术上,日军毫无疑问占优,他们击沉了一艘大型航母、一艘超大型油轮、一艘驱逐舰,但击沉舰船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日本海军的两大作战行动,“南进”已遭挫败,“东进”亦受到很大影响。总之,这是一个力量对比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微妙时刻,尼米兹就要和他的对手摊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