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危机的糟糕管制和错误判断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德皇关于巴尔干半岛局势将在一周之内变得明朗的估量,以及德国为奥匈帝国开具“空头支票”的想法,皆建立在这样的预测基础之上:维也纳方面很快会就最后通牒的内容达成一致,如果塞尔维亚拒绝奥匈帝国提出的要求,奥匈帝国可迅速做好开战的准备。但事实证明这两项预测都是错误的。

奥匈双元帝国内部,奥地利与匈牙利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从未得到解决。这就导致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装备低劣,而且其军队只能征召不到29%的可服兵役的民众入伍。一些重要军事单位在1914年夏季允许服役人员放假,以便他们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帮助收割粮食。如果提前召回这些休假的士兵,就会引起俄国和法国的警觉和猜疑,从而破坏与柏林达成的冲突局部化战略。

第二个阻止对贝尔格莱德采取快速行动的误判来自于蒂萨,他反对向塞尔维亚人发出让其难以接受的最后通牒。他认为,维也纳应该先给塞尔维亚人提出一份要求清单,如果贝尔格莱德拒绝满足提出的要求,再发最后通牒。他警告不要让塞尔维亚解体,他本人绝不会同意兼并塞尔维亚,俄国对此也不会袖手旁观。尽管他的同事们完全不赞同他的建议,但大家仍然与蒂萨进行了多次谈判。7月1日,贝特曼十分不安地从维也纳方面了解到了相关情况。两天之后,内阁才通过了最后通牒的草案,各方面最后达成一致,决定在7月23日把最后通牒递交给贝尔格莱德。这样的一再拖延进一步证明了7月初维也纳发生的一切是多么的无序和混乱。

除了收割休假这一意外和蒂萨带来的困难之外,在制订详细计划时,另外一件事情也没有加以考虑:谁也没想到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将在7月20日至22日对圣彼得堡进行一次早已宣布的国事访问。如果最后通牒在他启程回国公之于众,作为同盟者法俄的最高领导人会亲自商讨对此如何回应。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维也纳等到普恩加莱已离港出海了才向贝尔格莱德递交了最后通牒。

如果把俄法首脑会面及时加以考量,那么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维也纳和柏林都把目光聚焦在圣彼得堡这个塞尔维亚人的保护者身上,而很少考虑如果俄国插手法国会如何行动。维也纳和柏林都认为巴黎并未做好战争准备,并且也会力图把这次危机限制在巴尔干半岛的范围之内。就是认识到了有俄国干涉的风险,柏林也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毛奇制订的军事行动计划中,俄国和法国一直是被看作为不可分离的盟友。多年前这位德国的总参谋长就把德军进攻俄国的军事计划束之高阁了。

毛奇继承了其前任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制订的方案。按施理芬的计划,在东线发生战争危险时,应率先对法国展开攻击。也就是说,如果德国与沙皇俄国发生战争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其盟友法国发动进攻。在西线迅速取得预计的胜利后,再把德军兵力投入到东线,在第二阶段的重大军事行动中打败俄国。这一战略谋划的要点在于,俄国这一“蒸汽压路机”在东线的军事行动迟缓,从而为德军的两阶段作战的计划提供可能性。

对这一两阶段作战的计划所蕴含的风险,这位总参谋长心知肚明。如果在西线对法国的进攻未能速战速决,后果如何?为了保证对法进攻取得迅速的成功,施里芬制订了一项穿越比利时的包抄行动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德军应穿过比利时展开对法国的进攻。与法国东部的洛林根地区不同,法国的北部相对平坦且不设防,这样德军便可在短时间内征服比利时这个撮尔小邦,从北面直捣巴黎。

1832年,英国向比利时承诺,保证维护其中立国地位。而德国的这一战略必然会导致英国插手。然而在7月初,柏林并没有认真考虑施里芬计划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正如一位德皇的军事顾问在霍约斯来访第二天的7月6日所报道的那样,这位德国君主完全没有提及英国。毛奇在精细地制订其西线进攻计划时,似乎也没有认真考虑大英帝国可能出手干预的可能性。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使德国海军对进行一次世界大战充满了担心。德皇的海军不可能无忧无虑。7月中旬,当英国在围绕不列颠岛的海域进行战备演习时,这一担忧变得更为强烈。英国舰队列队在斯皮特海德前的海面上驶过,以这种阅兵式结束了这次演习。

对英国人到底持何种态度,有着不同的猜测。7月20日,海军少将保罗·贝恩克与贾高的谈话就表现了这种不同的猜测。本克认为在这件事上,“英国将和其他盟友一起向我们开火。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这本身是一件正确的举动”。贾高表达他的观点时,并未提及比利时问题:“英国会静观事态发展,其态度也由事态的发展而定。”这种强调英国人的目的在于“向伦敦表明威胁,如果英国宣告反对我们,我们就将占领荷兰。”这份记录文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原来计划的把危机限制在一定区域的战略14天之后便搁浅了,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贝特曼以及其外交人员的掌控。

当维也纳的最后通牒递交给贝尔格莱德后,事态发展趋势便十分清晰明了了。7月25日,俄国明确表示,不会听任塞尔维亚被毁灭。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盖·沙查诺夫强烈要求给德、奥一个清晰明了的回答。沙皇一方面要求将领们保证做好战争准备,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和平解决危机的方案。当奥匈帝国指责贝尔格莱德没有满足最后通牒提出的条件而于7月28日进攻塞尔维亚时,各列强卷入这一危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在这期间,威廉二世、毛奇以及其他的军事顾问们已经从休假中归来。他们立刻确定,贝特曼在7月5日制订的计划已告失败。于是他们力求与俄国和法国算一次总账,对冲突来个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德皇和他的将领们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前就把与法、俄的对决看作迟早要发生的事情,7月5日只是稍加迟疑地暂时搁置在一边而已。

此时的贝特曼十分绝望,但仍然试图通过各种外交手段来避免这场即将来临的世界大战。但是,他所制订的方案遭到了失败,而就算他的努力真的受到重视的话,他本人在德皇决策者圈子里的地位已大为削弱,其意见已无足轻重。贝特曼转而从事另外一项工作:努力使德国民众支持德皇的决定。在向萨拉热窝发出最后通牒后,不仅在西方世界,甚至在德国人们中间都产生了维也纳是战争的发动者的印象。随后,在德国的不同城市都出现了针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和平示威活动,各地方的工人运动也参加了这些示威活动。

帝国领导层对这些抗议活动深感忧虑,于是在贝特曼和内政国务秘书克莱门斯·冯·德尔布吕克领导下,开启了与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人的商谈。贝特曼和德尔布吕克故意掩盖了事实发展真相,而是向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人描绘了一幅俄国即将展开对无辜德国攻击的黑暗图景。德尔布吕克十分清楚,德国工人阶级绝不会同意德国发动一场侵略战争,但却可以动员起来参加一场反对沙俄专制主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战争。在7月的最后几天里,柏林抢先公布了俄国的战争动员令,这对德国而言尤为重要。德国在7月31日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沙皇在24小时之内撤回战争动员令。当俄国的战争动员令传到德国,而沙皇也拒绝回复德国的最后通牒时,德皇威廉二世在8月1日下午签署了德国战争动员令。这是一个让人热泪盈眶的戏剧性场面。事态的这一发展顺序,给德国普通百姓造成了俄国人是侵略者的印象。了解内幕详情的德国海军大臣这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气氛棒极了!在把我们表现成被侵略者这件事上,我们的政府做得太英明了。”

毛奇的部队展开了入侵法国和比利时的军事行动,随后的8月4日英国参战。带来大规模惨痛伤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