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纵横录——梅列茨科夫
青年从军成长为高级将领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1897年6月7日生于俄国梁赞省扎赖斯克县纳扎利耶沃村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帮父亲耕田耙地,9岁就跟大人一样干地里所有的农活,15岁时来到莫斯科当钳工,1918年加入红军。
1918年6月,白军袭击弗拉基米尔省的穆罗姆城苏维埃,占领了该市,梅列茨科夫率领赤卫队参与了收复该市的战斗。8月底红军发动喀山战役,以夺回被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立宪委员会人民军所占据的喀山,梅列茨科夫被选入弗拉基米尔支队,担任政委,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9月,省级机关命令他去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学习。
梅列茨科夫的生活经历使他没能受到系统的中等教育。然而,多少年来他一直渴望有机会能够补上这一课。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在学院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1919年5月,梅列茨科夫被派到顿河地区的第九集团军第十四师任参谋长助理。最初任务是在司令部里收集情报,标注作战地图。他认为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难以反映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到各部队收集情报,得到了司令斯捷平尼的批准和信任。
6月份,由于友邻部队撤退,第十四师为避免被邓尼金的军队和哥萨克骑兵合围也被迫撤退。撤退后,梅列茨科夫和所有在战斗中幸存的一年级学员一起又调回军事学院去读二年级。
1920年夏天,梅列茨科夫再次中断学习,被派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哈尔科夫,见到了司令员亚历山大·叶戈罗夫,并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约瑟夫·斯大林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随后被分配到谢苗·布琼尼指挥的骑兵集团军下属第四师任参谋长侦察助理。不久,又被派往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率领的第六师任参谋长助理,除了负责侦察也参与作战工作。
1920年8月,他参加了苏波战争,半个月后,因战斗任务转交给了西方面军又回到军事学院进修三年级课程。梅列茨科夫在回忆录中认为这段在骑兵集团军的生活对他影响颇大,“1917年夏季到1920年夏季可以作为我成为军事首长的第一个阶段”。
梅列茨科夫在总参军事学院所学的课程内容丰富,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军事科学等诸多课程,还常有军事首长来学院做讲座。1921年10月份他通过了学院的毕业考试,在论述“战略和战术中思想和意志的统一”的题目上得到优秀。
毕业后,梅列茨科夫被推荐到驻彼得格勒的独立训练旅任旅长,但西部战线司令图哈切夫斯基向谢尔盖·加米涅夫要求,把骑兵出身的他调往西部军区,组建白俄罗斯骑兵军司令部,随后他用了9个月时间整顿了情况十分糟糕的托木斯克骑兵师。
1923年年底,梅列茨科夫被派往高加索军区任顿河步兵第九师参谋长。他积极顺应当时目标为正规化、制度化的军事改革的要求,在补充兵员、训练新兵和加强装备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1924年7月,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动员部部长。上任后,他和组织部长戈尔巴托夫一起提出减少办事人员,增加效率的方案,得到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米哈伊尔·伏龙芝和军区司令伏罗希洛夫的支持。
9月,他兼任军区副参谋长,在伏龙芝和伏罗希洛夫领导下参与了地方民兵制度和后勤制度正规化的改革,并试验了局部动员的效果。在此期间他还常受军事学院的委托,为学员介绍地方工作的经验,与院长帕维尔·帕夫洛维奇·列别杰夫就正规军与地方军事力量配合进行过讨论。
1925年秋,伏罗希洛夫接任去世的伏龙芝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巴济列维奇代理莫斯科军区司令。之后的三年,梅列茨科夫与他配合成功地完成了军区的军事改革工作,巴济列维奇的言传身教给了他很大帮助。
1928年11月,莫斯科军区新任司令员伊耶罗尼姆·彼得洛维奇·乌博列维奇到任,他担任过多个军区的司令员,并曾于1927年至1928年在德军总参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乌博列维奇强调阶级教育、训练和新式装备的重要性,组织了多次实兵演习。
乌博列维奇对演习的讲评、在提高平时训练和对坦克兵的指挥水平、建立坦克兵训练基地和需要加强空中防御的意见深深影响了梅列茨科夫。梅列茨科夫认为乌博列维奇影响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这以前还没有一位军事首长能像他那样使我获得那么多的教益。”
1930年,梅列茨科夫被任命为步兵第十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不久根据苏联和魏玛共和国签订的《苏德友好中立条约》,他被编入红军指挥官小组前往德国参谋部进行考察交流。他对德国参谋部里工作的熟练度和良好的组织印象深刻,但是也认为这样作过于墨守成规,会限制参谋人员的能动性。
回国后,梅列茨科夫被调往和德国接界的白俄罗斯军区任参谋长,重新在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工作。梅列茨科夫除了强调训练强度以外,还发现白俄罗斯军区交通状况不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同地域上的部队将无法联系,于是在修筑军队调动所用的道路和改善整个交通线路上进行了大量工作,但因财政拨款不足只完成了一部分。
1934年,梅列茨科夫在白俄罗斯军区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演习,次年梅列茨科夫和作战部部长马特维·扎哈罗夫、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合作编写的纵深战斗细则开始在部队中使用。
1936年10月初,西班牙佛朗哥的军队开始围攻马德里,苏联派出以别尔津为首的军事顾问团,梅列茨科夫和马利诺夫斯基、坦克兵专家德米特里·巴甫洛夫、炮兵专家尼古拉·沃罗诺夫都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往西班牙。
梅列茨科夫来到西班牙后,首先勘察了马德里城的地形,然后又到步兵部队鼓励因撤退而情绪低落的士兵,协助一步步把组织纪律性不强的西班牙共和国军队改组成正规军。他还劝说西班牙首相弗朗西斯科·卡巴列罗离开马德里,前往巴伦西亚组织抵抗。
1936年11月,佛朗哥军队开始从正面进攻马德里,梅列茨科夫一方面协助组织防御,一方面负责在阿尔瓦赛特组建国际纵队。随着国际纵队和苏联坦克群的投入战场,佛朗哥军队的进攻被击退。
1937年,佛朗哥决定以意大利远征军为主力,从马德里的东南面沿哈马拉河进攻,希望切断马德里和海港城市的联系。此时马德里防御委员会主席的军事顾问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被调回国,梅列茨科夫接替他的职务,具体组织马德里的防御。
1937年2月,梅列茨科夫指挥了哈马拉河战役。此次战役,梅列茨科夫通过有效防御消耗了叛军力量,然后通过反击击退了叛军的进攻。3月,他又指挥了瓜达拉哈拉战役,歼灭叛军6000余人,取得了对意大利远征军的决定性胜利。回国后,梅列茨科夫获得1枚红旗勋章和1枚列宁勋章。
1940年夏季,梅列茨科夫被任命为副国防人民委员。国防人民委员是苏联元帅铁木辛哥。
当时,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法西斯德国扩大了侵略,比利时和荷兰遭到了占领者铁蹄的践踏,法国北部也被德军占领。
为了抵御可能来自德国的进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决定在白俄罗斯军区举行军事演习。演习过程中炮兵和坦克进行了实弹射击,而步兵则实施进攻和防守训练。各步兵兵团的训练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炮兵的训练水平及其同步兵的协同能力以及空军的训练水平都达到了标准。
1941年春季,梅列茨科夫参加了波波夫上将为司令员的列宁格勒军区的数次演习。演习中指挥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接受的任务,部队训练有素,攻防有序,他感觉十分满意。在此之后,梅列茨科夫又去基辅特别军区检查了训练情况。
5月底,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巴格拉米扬上校向梅列茨科夫报告了令人不安的情况:无数德军集中到了苏联边境线的附近。巴格拉米扬还报告了不断增多的德军集结的具体数字。
在向莫斯科报告之前,梅列茨科夫决定再将整个情况核查一遍。他去了利沃夫,到了军区的各个集团军。各集团军司令员都提到了同样的情况。梅列茨科夫还亲自在前沿的边境哨所里观察了很长时间,亲眼看到了德国军官们异常活跃的情况。
梅列茨科夫又去了基辅和敖德萨,在敖德萨遇见了军区参谋长扎哈罗夫少将。梅列茨科夫听取了他的详细汇报,从中了解到,这边国境线上也呈现出一幅令人不安的景象。此后,梅列茨科夫同他一起去了罗马尼亚警戒线。梅列茨科夫在观察时发现,对方也有一群军人在观察他们。后来得知,这群军人就是德国军官。
梅列茨科夫此时真切地感觉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他火速赶往莫斯科,然后同铁木辛哥一起来到斯大林那里,讲述了他看见的一切以及他的担忧。斯大林和铁木辛哥都非常注意这个汇报。听完汇报后又命令梅列茨科夫去检查一下空军的备战状况。梅列茨科夫接受任务后,立即飞往西部特别军区。
战争爆发重建防御阵地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
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里,梅列茨科夫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先后帮助西北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部工作。
1941年9月,梅列茨科夫被叫到最高统帅的办公室,斯大林正站在地图旁边。他听到脚步声,随即转过身来,迎着梅列茨科夫走了几步,说:“您好,梅列茨科夫同志!身体好吗?”
“您好,斯大林同志!我身体很好。请下达战斗任务吧!”
看着梅列茨科夫急切的眼神,斯大林走到地图跟前,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西北方面军的态势,然后要他继续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的身份立即前往西北方面军协调工作。
梅列茨科夫接受任务后,当天就飞往西北方面军驻地。同行的有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加宁和总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
这个方面军是在战争开始时组建的。当时,它编有第八、十一和二十七等3个集团军。第八集团军配置在梅梅尔至涅曼河地区,奉命抗击德军第十八集团的突击。
第十一集团军防守涅曼至拉脱维亚共和国南部边境地带,战争开始就与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及德军“中央”集团军左翼的第九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群遭遇。德军第四装甲集群企图从苏军第八和第十一集团军之间突入,沃尔霍夫方面军阵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到严重破坏。在德军优势兵力的压迫下,苏军各兵团且战且退。
8月初,遭到分割的第八集团军转向南,进入爱沙尼亚组织防御。第十一集团军由普斯科夫退往伊尔门。这两个集团军之间隔着楚德湖。西北方面军编成内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在第十一集团军以南组织防御。
继而,第八集团军经爱沙尼亚退守列宁格勒,即划归北方面军指挥。后来,第八、二十三和四十八集团军都编入8月27日成立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卡累利阿和极区活动的北方面军的第七和第十四集团军,合并组成卡累利阿方面军,直属大本营。
8月底,为了封闭掩护卢加的皮亚德舍夫中将的战役集群与舍隆河之间的缺口,德军派来了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和第十六集团军的其余兵团,在西北方面军防区内重新发起进攻。
德军在洛瓦特河突破防御后,向前推进了100公里,到达谢利格尔湖附近。在波洛麦季河以东,德军建立了杰缅斯克登陆场。后来,争夺这个登陆场的激烈战斗,一直持续到1943年年底。
这就是1941年9月初,梅列茨科夫所碰到的局面。
9月9日,梅列茨科夫一行到达西北方面军。在机场上迎接他们的是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罗奇金中将和军事委员会委员什特科夫。
什特科夫是梅列茨科夫在对芬战争时的战友,他是一位机智、英勇、果敢的将军。军事委员会的另一名委员是军级政委博加特金,参谋长是梅列茨科夫的老同事瓦杜丁。他们详尽地报告了前线的情况。
苏军第二十七集团军与德军之间隔着谢利格尔湖以北的水网地带。德军在此处难以进攻,因此方面军首长已把这个方向上的部队抽调至列宁格勒附近。右翼的第十一集团军在帕尔芬诺、波拉、累奇科沃以北据守阵地。其当面德军正困在沼泽地中,没有足够的力量发起进攻。
第十一集团军的左翼和第三十四集团军的防御地段,负责掩护通往克列斯特齐、瓦尔代和博洛戈那的道路,所防守的阵地穿过瓦尔代高原下比较干燥的地方,而这正是德军最有可能突击的地域。换句话说,如果要发起进攻,这里是最容易被德军选中的地段。
从初步了解到的各个集团军的情况看,它们都遭到严重损失,兵力消耗相当大,技术兵器、武器、弹药、装备等也严重不足,只能坚守防御。因而,必须稳定防线,加固阵地,阻止德军进至上沃洛切克。梅列茨科夫知道,德军从该处极有可能迂回苏军在沃尔霍夫河防守的兵团,向雷宾斯克方向进攻,切断西北方面军与西方面军的联系。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梅列茨科夫会同方面军首长拟定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知道,莫斯科以西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不可能抽出兵力给他们增援。
梅列茨科夫把电话打到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找到莫罗佐夫中将了解那里的情况。莫罗佐夫回答问题时语调平静,充满信心。这表明,第十一集团军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该集团军的司令部当时设在累奇科沃村以西,尽管村里有德国人,但他们的通信仍然畅通。
梅列茨科夫又给诺夫哥罗德战役集群司令员科罗夫尼科夫少将打电话。得知那里的德国人也未采取大的攻击行动,情况也比较稳定。梅列茨科夫放下电话,稍稍放了心,因为方面军的整个右翼牢牢地掌握在苏军手里。
梅列茨科夫决定亲自前往第二十七集团军了解情况。当他们一行乘车来到尼科利斯基国营农场附近的方面军指挥所旁时,遇到了第三十四集团军参谋长奥泽罗夫上校。原来,该集团军司令员卡恰诺夫得知梅列茨科夫到达前线后,派他前来报告情况。但奥泽罗夫报告说,他出发后就和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部及所属大多数部队失去了联系。
梅列茨科夫立即要求随行人员调查第三十四集团军的行踪。但汇总的消息令他心情非常沉重,因为卡恰诺夫和奥泽罗夫都已有3天没有和所属部队进行直接联系了。也就是说,第三十四集团军可能已经陷入了德军的重围。
梅列茨科夫立即派一名司令部军官乘飞机经德军战斗队形上空飞往被围部队,以帮助第三十四集团军突围。这名军官在森林中发现了三十四集团军的3名指挥员,立即与他们一起,领导被围部队分成3个纵队开始突围。
经过激烈的战斗,3个纵队的摩托化步兵第一六三师、步兵第二五七师和二五九师、第二○七军炮兵团及其火炮与物资器材,以及由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尤金采夫上校率领的其他数个兵团的部分人员突出了重围。
9月11日,在距扎博罗维那村不远的地方,梅列茨科夫与第三十四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二梯队建立了联系。这里有集团军炮兵主任贡恰罗夫炮兵少将、集团军司令员卡恰诺夫。他们两人对所属部队的情况一无所知,而且显得惊慌失措。
第二天,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就把集团军的领导撤换了。代理集团军司令员为阿尔费里耶夫少将,参谋长为罗曼诺夫少将,炮兵主任为契斯佳科夫炮兵少将。9月14日,集团军补充了新的力量。
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部配置在菲利波瓦戈腊村,梅列茨科夫从集团军司令员别尔扎林少将和集团军参谋长雅尔摩什凯维奇上校的报告中得知,该集团军司令部与所属各师的通信联络状况已经好转,也恢复了对所属部队的领导,而且还对敌实施了重大的突击。根据梅列茨科夫的请求,由大本营预备队派至西北方面军的坦克分队,有力地支援了这次突击。这些分队的行动直接由装甲兵司令员费多连科将军领导。
当时,梅列茨科夫建议别尔扎林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把现有的飞机和汽车集中起来,以便与所属各兵团建立可靠的联系;二是竭尽全力建立起哪怕是一支不大的预备队,以堵塞敌人的突破口;三是立即着手在防御纵深构筑阵地。
9月12日,第十一和第二十七集团军各补充了两个师,并对德军实施了多次反突击。这样,苏军在西北战线上的态势逐渐开始稳定下来。各方面军首长又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重建防御阵地,以阻止德军的进攻。
9月17日早晨,梅列茨科夫被召回莫斯科,不久被派往列宁格勒附近担任新职务。
临危受命抗击来犯之敌
梅列茨科夫回到大本营,详细地向斯大林汇报了西北方面军的态势以及自己最近时期的一些构想。斯大林说:“态势稳定下来,这很好。我们想交给你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梅列茨科夫立即前往拉多加—奥涅加地峡的卡累利阿方面军第七集团军。该集团军经过战斗已向南退往斯维里。梅列茨科夫的任务是,帮助它组织防御,竭尽全力阻止德国人的盟友芬兰人冲向沃尔霍夫与德军会合。指挥第七集团军的是戈列连科中将。
派梅列茨科夫前往该集团军时,斯大林说:“去看看戈列连科那里的情况。你了解这个集团军和它的指挥员们,他们也了解你,去给他们出些主意。如果光出主意不行的话,我准许你自己指挥。我命令用一切办法挡住芬兰人!”
梅列茨科夫到达设在彼得罗扎沃茨克的集团军司令部后,首先全面了解情况。原来,战争爆发前,第七集团军驻守在新国境线附近,即索尔塔瓦拉至吉莫累湖沿线。
7月10日,包括芬兰兵团在内的所谓“卡累利阿集团军”是在沿奥洛涅茨和彼得罗扎沃茨克两个主要方向进攻苏联领土的。
这里归戈列连科指挥的有3个步兵师,而卡累利阿集团军却几乎比他们多3倍。当第七集团军开始缓缓向东南撤退时,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曾派驻守在卡累利阿地峡上该集团军西侧的第二十三集团军的一些部队前往增援。第七集团军对芬军实施了数次反突击,经过20天的战斗,挡住了芬兰人的进攻。
第七集团军新阵地的右翼,这时位于曼谢利克高地最南端的波罗索泽罗附近。集团军的中央面对夏莫泽罗湖,这是拉多加—奥涅加地峡上最大的一个盆地。左翼沿图洛格斯河延伸至拉多加。因此,集团军几乎是严格沿着经线由南北方向配置的。
从战略观点看,集团军的这种态势不能说很好。因为,芬兰人已经使其右翼逼近斯维里河了,距河边总共还有60公里。当然,德国人距沃尔霍夫还很远,谁也不会认为,列宁格勒很快就会陷入包围中。但是再过两个月,若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群开始执行具体作战计划时,这种态势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8月10日,芬军重新在这里发起了进攻,一直持续到9月。他们逐次增加兵力,一公里一公里地与第七集团军展开争夺。德军开始对列宁格勒进攻后,芬军也加强了攻击力量,将第七集团军部队分割成三部分。
经过战斗,第七集团军战线的中央深深向东突出。该处的兵团分成两个部分:掩护斯维里河口的南集群和彼得罗扎沃茨克集群。第三部分是在芬军向康多波加突破时,被其分割而与主力失去联系的部队。随后,他们即撤往东南,并以“麦德韦日耶戈尔斯克集群”的番号留在该处。
由于沿奥涅加湖有120公里长,距离遥远,与韦德韦日耶戈尔斯克集群的通信联络比较困难,当时,苏军的无线电台很少,与其他两个集群之间的通信联络时断时续,因此芬兰人已进入舍洛托泽罗地域的奥涅加湖沿岸。不久,彼得罗扎沃茨克集群即撤离,并向南变更了部署。当时的情况表明,应当沿斯维里河组织坚固防御,要立即采取行动。
9月24日,梅列茨科夫果断地接过了第七集团军的指挥权。戈列连科请求留下来当梅列茨科夫的副手。梅列茨科夫同意了。
梅列茨科夫立即着手完成主要任务——组织部队有计划地撤退。左翼部队由奥洛涅茨撤至斯维里斯特罗伊、洛杰伊诺那波利、斯维里察一线。这一翼的拉多加湖方向,由霍罗什欣海军少将的拉多加湖区舰队加以保障。集团军右翼的处境比较困难。左翼后撤的距离并不远,而右翼就很远了。新的防线定为由奥什塔至波德波罗日耶。
这就意味着,苏军右翼必须后撤150公里。在组织部队后撤的同时,梅列茨科夫努力在斯维里河建立一条防线,使之成为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不可逾越的屏障。
芬军统帅曼纳海姆为了使自己的计划与德军协调一致,给自己的军队规定的任务是,对第七集团军实施两次强大的突击。其中的一次突击,他打算指向西南,突破斯维里河防线,在沃尔霍夫附近与德军会合。另一次突击则是指向东南,经别洛那湖地区,前出至沃洛格达。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芬军一开始在第七集团军当面集中了4个师和3个旅,后来又从卡累利阿地峡调来1个德国步兵师、4个芬兰师和2个骑兵旅,计有9个师和5个旅。而梅列茨科夫当时则只有4个步兵师、1个民兵师和由4个团编成的两个支队。芬军在飞机方面也比苏军占优势。
梅列茨科夫和大本营约定,撤到奥涅加湖以北的军队集群将不再运到南岸,而在克尼亚泽夫少将的指挥下转隶给卡累利阿方面军。当时担任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员的是弗罗洛夫中将。
处在两个湖泊之间的第七集团军,断绝了与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联系,只能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第七集团军更名为独立第七集团军,直属最高统帅。斯大林赞同梅列茨科夫的想法,即在斯维里河上挡住芬军。
事实上,梅列茨科夫变更部署和撤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9月25日,芬军夺占了距彼得罗扎沃茨克不远的波洛文纳村,“奥洛涅茨”军队集群进驻于洛杰伊诺那波列附近,步兵第七师和两个旅的猎骑兵“L”集群,经拉德瓦韦特卡沿铁路从南面向彼得罗扎沃茨克进攻。
9月底,芬军的钳形攻势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附近合拢了。10月2日,彼得罗扎沃茨克城落入其手。这时,芬军开始强渡斯维里河。由于苏军右翼防线尚未构筑完毕,苏军遂得以强渡成功,并在布拉耶夫斯基至彼德波罗日那地域夺占了登陆场。
随后,双方开始了持续3周的浴血战斗。这个阶段,芬军总共只前进了8至15公里。此后,双方在这里的战线终于稳定下来,一直到1944年夏季,由梅列茨科夫指挥的卡累利阿方面军,才把芬兰人赶出苏联国境线。
在奥涅加环湖运河防御战斗中,奥涅加区舰队给了梅列茨科夫的部队很大的支援。它在靠近沃兹涅谢尼耶村的斯维里河河源附近活动,他们用自己的舰炮火力狠狠打击了企图从南面绕过奥涅加湖的敌人。
在苏军第二七二师撤离彼得罗扎沃茨克后,奥涅加区舰队还将该师由绥萨尔后送到安全地带。这个舰队不仅保障了列宁格勒方面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和独立第七集团军的翼侧,而且给列宁格勒保卫者供应了一切必需品。因为当时德军已经将列宁格勒团团围住,除了水路,苏军已经不能从陆上进入列宁格勒了。
苏军第七集团军在拉多加—奥涅加地峡上进行了3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战斗,遭受了重大损失。但芬军伤亡更惨重,而且芬军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被迫放弃了自己的计划,并转入长达两年半的防御。
关于9月底的情况,一名德国将军蒂佩尔基希是这样描述的:
德军统帅部坚决请求芬兰人,在斯维里河地域对俄军施加尽可能强大的压力,以改善在拉多加湖以南地域进行激烈战斗的那个军的态势。但是芬兰集团军由于其北翼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遭到敌人的猛烈攻击,无力做到这一点。
争夺柳班血战每一寸国土
1941年12月10日,梅列茨科夫和第四集团军参谋长斯捷利马赫突然被召到大本营。在场的有斯大林、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首长、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员索科洛夫中将、第五十九集团军司令员加拉宁少将等。大家都站在一张桌子旁,桌上放着西北方向情况图。
沙波什尼科夫首先讲话,他说:“为了联合在沃尔霍夫河以东作战的各集团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成立沃尔霍夫方面军。该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先协助粉碎敌人向列宁格勒的进攻,尔后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共同粉碎在该地区作战的德军集团,并解除列宁格勒的封锁。任命梅列茨科夫为该方面军司令员,斯捷利马赫将军为参谋长,军事委员为一级集团军级政委扎波罗热茨。”
沙波什尼科夫还宣布了方面军的编成,指定了作战分界线。方面军编有第四、第五十二、第五十九集团军和第二突击集团军。第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奉命追击退却之敌。第五十九集团军和第二突击集团军暂留在组建地域。方面军右翼经过基里希以北,左翼依托伊尔门湖。梅列茨科夫的右面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左面为西北方面军的第十一集团军。
梅列茨科夫在大本营听取了指示,又在总参谋部讨论了一些必要的问题之后离开了莫斯科。新成立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参谋人员和将军们已来到方面军司令部等候梅列茨科夫的到来。
12月17日晚,梅列茨科夫尚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各军种的攻防工作,突然收到了大本营的作战命令,根据这项命令,方面军应在中部即向格鲁津诺、锡韦尔斯卡亚和沃洛索沃实施主要突击,从南面深远地迂回列宁格勒。大本营命令第五十九集团军和第二突击集团军来完成这项任务。右翼第四集团军预定向基里希和托斯诺总方向进攻,与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五十四集团军协同动作,围歼在姆加以北向拉多加湖前进的德军。左翼第五十二集团军攻占诺夫哥罗德,尔后向索利齐进攻,保证沃尔霍夫方面军向西北推进。
12月20日,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首先对德军实施了突击,但进展不大,接着转入了防御。随后,该方面军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开始了进攻。
接着,梅列茨科夫的第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稍后还有第五十二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也开始了攻击,并抵近沃尔霍夫河。在后来的几天中,它们在格鲁济诺以北和季戈达河河口地区夺取了3个不大的登陆场。但由于面积小和地形开阔,不能作为集中兵力和进一步发展进攻的地点。苏军想以冲击来扩大这些登陆场,但未达到目的。而德军在沃尔霍夫河东岸的基里希和格鲁济诺附近却控制了两个相当大的战术登陆场。
在这种情况下,梅列茨科夫本想令第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停止进攻,补充人员和武器,待休整几天,第五十九集团军和第二突击集团军到达后,再次攻击。
然而,由于列宁格勒的情况万分严重,大本营认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应不停顿地发展进攻,尽快地渡过沃尔霍夫河,以尽早突破列宁格勒的封锁。大本营还于12月底向沃尔霍夫方面军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麦赫利斯,来催促梅列茨科夫的行动。
12月快过去了,第五十九集团军和第二突击集团军却没有到达。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这两个集团军的第一梯队应于12月25日前到达,然后全集团军发起总攻。而到了1942年1月初,集团军的预备队只到了一个师。这期间,第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的攻势越来越弱。
梅列茨科夫当时既为即将发起的进攻高兴,也为进攻没有把握而担忧,因为没有准备就绪的进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梅列茨科夫的请求,方面军全部兵力转入进攻的时间推迟到1942年1月7日。
然而,到规定的期限方面军仍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原因还是军队没按时集中起来。第五十九集团军到规定的时限只展开了5个师,还有3个师在开进途中。第二突击集团军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兵团占领了出发位置,其余的兵团、集团军炮兵、运输车辆和某些部队还沿着唯一的铁路跟进。航空兵也没有到达。
另外,已到达的军队的保障工作也很不充分:炮兵没有光学仪器和通信器材,有些甚至没有火炮前车。运载技术装备的列车也没有下落,据说它们开到各集团军的原来配置地去了。
梅列茨科夫只好向大本营拍发了电报,请求分析当前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梅列茨科夫的请求没有白费,红军炮兵主任沃罗诺夫来到了方面军。梅列茨科夫向他介绍了情况。
沃罗诺夫说:“好吧,现在,炮兵部队指挥员们可在布多戈希车站得到通信器材和炮兵仪器。至于前车,估计马上就会运到。”
沃罗诺夫在方面军呆了几天。他了解了作战条件,特别是炮兵在森林和沼泽地的使用问题,给方面军炮兵解决了部分弹药。不过,即使在他的参与下,梅列茨科夫也没得到方面军所需要的一切,他们一直没有足够的炮弹。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梅列茨科夫按时发动进攻,这就是直到1942年1月初,方面军实际上没有自己的后勤。在方面军建立这么短的时间内,梅列茨科夫实际上无法在必要的地域组成后勤部队和机关,来不及组织前进路线和积聚物资器材。
战役准备不好也就决定了它的结局不会好。方面军于1月7日转入进攻,遇到了德军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猛烈射击,梅列茨科夫的部队被迫退回到出发位置。这时别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战斗实践表明,军队和司令部的训练不能令人满意。指挥员和司令部不会指挥部队,也不会组织部队间的协同动作。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请求把战役再推迟几天。然而,当梅列茨科夫的部队勉强集中时,德军却加强了防御。德国侦察机关不仅发现了沃尔霍夫方面苏军正在准备进攻,而且还相当准确地判明了苏军进攻的主要路线。
希特勒统帅部获得了上述情报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梅列茨科夫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德军统帅部变更了军队部署,用新锐兵团替换下了在提赫文附近的战斗中伤亡惨重的兵团。第三十九摩托化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到达附近的柳班地区后,还补充了人员和技术装备,建立了具有一定纵深的防御。
当梅列茨科夫把收集来的情报做了对比以后发现,德军已构筑好阵地,设有抵抗枢纽和支撑点配系,有大量的土木质发射点和机枪座,并正在等待苏军进攻。德军防御的前沿基本上在沃尔霍夫河西岸,它的正面有密集的斜射和侧射火力。沿基里希一诺夫哥罗德铁路的土堤上,还构筑了第二防御地区。它是由筑有工事的居民地组成的防线,各居民地之间有火力联系。在沃尔霍夫河和铁路线之间,也设置了密集的铁丝网和地雷场。防御纵深主要是由居民地组成的枢纽。德军的防御还可得到强大的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
另外,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正面,总共有德军13个师。这些师差不多都是满员师,训练有素,并有充足的武器弹药。
沃尔霍夫方面军在进攻前的情况是:方面军的右翼是第四集团军,它的突击集团配置在左侧。该集团军除2个师外,其余所有兵团都在以前的战斗中大为削弱,每师仅有3500至4000人。此外,火炮、迫击炮和自动武器残缺不全。该集团军由于各部队和兵团缺员和武器不足,因此并不占有对德军的优势。第四集团军的左面是第五十九集团军,它的突击集团正对着格鲁济诺附近的德军登陆场。该集团军大约有一半兵团在过去的战斗中被大大削弱。不过从人数上看,该集团军还算是最强大的。
第二突击集团军绝大多数是旅的编制。它由1个步兵师和7个步兵旅组成,沿沃尔霍夫河东岸展开,兵力仅相当于1个步兵军。该集团军没有实战经验。最后,从第二突击集团军左翼到伊尔门湖之间,配置有第五十二集团军,它的突击集团在其右翼。第五十二集团军的各个师缺编更多,而且火炮、迫击炮和自动武器也不足。
苏军的预备队是2个兵员不足的骑兵师和4个独立滑雪营,他们没有第二梯队,没有兵力去加强首次突击,以便向德军纵深发展胜利,也没有兵力去实施末次突击。梅列茨科夫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大本营答应给他的那个合成集团军,它是从大本营预备队中抽调的。这个集团军估计到沃尔霍夫方面军向沃尔霍夫河对岸强渡时才能到达。
梅列茨科夫把主力放在莫斯科至列宁格勒公路和铁路方向上。这一方向的优点是道路良好,并且直接指向列宁格勒。但同时梅列茨科夫也了解到,德军在这里修筑了永备火力点,并且配置了大部分炮兵,而且这一方向上的工事也比别的方向牢固。沃尔霍夫河及其附近宽大和开阔的洼地虽已结冰,但没有对德军火力压制的条件下是难以通过的,而苏军的炮兵和航空兵的力量明显不足。
梅列茨科夫考虑到在该方向进攻难以取胜,因此想把主力转移到第二突击集团军的行动地段,以便迂回德军坚固的筑垒阵地,向柳班实施突击。但是,他打算从第五十九集团军中抽调2个步兵旅加强第二突击集团军的想法没有得到大本营的批准。
直到进攻过程中,当发现不能在预定方向上突破德军的防御时,大本营才同意把主力转移到第二突击集团军的行动地域,然而却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首次突击丧失了时机,已很难造成对德军的决定性优势。还应指出的是,苏军的所有4个集团军都成一字线配置在宽达150公里的正面上,而主力从一开始就应集中在主要突击地段上。
梅列茨科夫十分清楚即将发起的进攻的困难。但是,列宁格勒极端困难的处境要求他立即开始进攻。于是在1942年1月13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当沃尔霍夫方面军开始行动时,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五十四集团军在费久宇斯基少将的指挥下也转入了进攻,该军沿波戈斯齐那方向实施了突击。它前进了20公里。左邻的西北方面军所属第十一集团军在莫罗佐夫中将的指挥下已经开始了进攻,在南翼给德军诺夫哥罗德集团造成了威胁。当时苏军第十一集团军抵近旧鲁萨。可惜的是,它在那里停了下来,没有攻占旧鲁萨市。
沃尔霍夫方面军发起进攻后,进展缓慢。在第四集团军的地段上,德军对沃尔霍夫方面军阵地实施反冲击,该集团军被迫由进攻改为防御。第五十九集团军未能突破德军防御前沿,在原地踏步不前。只有第二突击集团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有些进展。到次日日终时,这两个集团军的突击集团渡过了沃尔霍夫河,攻占了河对岸的一些居民地。
战果最大的是安丘费耶夫上校指挥的步兵第三二七师。它把德军的分队赶出了红村,夺取了他们的坚固阵地。在该师左面,由日利曹夫上校指挥的步兵第五十八旅也进展顺利。该旅经过反复冲击,攻占了居民地雅姆诺。在该旅左面,第五十二集团军的右翼兵团前出到沃尔霍夫河西岸,在这里突破了德军的防御。为了发展胜利,第二突击集团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于1月15日晨把第二梯队投入了战斗。
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后,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进攻有了起色,但未能彻底粉碎德军的抵抗。部队越前进,德军的抵抗越猛烈,双方损失都很大。
一个星期后,第二突击集团军前出到德军沿丘多沃—诺夫哥罗德铁路和公路构筑的主要防御地带的第二道阵地。梅列茨科夫命令从行进间突破该阵地,但未成功。于是梅列茨科夫把炮兵调到这里来。显然,德军指挥部感到了对它主要供应线造成的威胁,于是向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地域调来了预备队,同时也调来了炮兵,以及航空兵的主力。
战斗一天比一天激烈。第二突击集团军几次突破了德军的防御,但德军不惜巨大的代价,又恢复了防线。经过连续三天的冲击,第二突击集团军终于攻占了米亚斯内博尔,并在该方向上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防御地带。德军指挥部为了封闭突破口,投入了各式各样的部队和分队,它们是从战线的其他地段其中包括从列宁格勒附近调来的。
与此同时,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被迫放弃对列宁格勒攻击的准备,而转入防御。希特勒对该集团军群很不满意,1月中旬希特勒撤换了“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冯·李勃元帅和参谋长布伦内克,由冯·屈希勒尔上将和哈塞接替。
如果说第二突击集团军还有进展的话,那么第四和第五十九集团军的进攻却未奏效。它们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弱,后来就完全停了下来。梅列茨科夫的友邻——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在弹药耗尽后,于1月17日也停止了进攻。
梅列茨科夫把情况上报后,大本营同意把全部力量转移到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和柳班方向。在以后的半年中,向柳班方向的进攻成了沃尔霍夫方面军整个战役的核心。从此,这一战役便以柳班战役的名称载入史册。
根据这项决定停止进攻的第四集团军,把作战地段扩大到第五十九集团军的位置,而第五十九集团军则向南移到第二突击集团军的后方。这样一来,在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方向就建立了一个由三个集团军组成的军队集团:在中央,第二突击集团军在15公里宽的正面上进攻;在右面是第五十九集团军,它在自己的左翼建立了突击集团;在左面是第五十二集团军的主力。它们还负有发展突破的任务。就这样主要突击方向绕过了德军的筑垒阵地,而苏军进攻的当前目标仍然是柳班。
但是,沃尔霍夫方面军经过激战遭受了很大损失:部队十分疲劳;运输工具和通信器材仍然不足;没有冲锋枪、粮秣,弹药奇缺;森林、积雪和没有道路使军队无法实施广泛的机动。
不久,大本营代表伏罗希洛夫元帅来到前线。他传达了大本营关于在柳班方向加强攻势的要求。过了两天,梅列茨科夫召开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讨论目前的形势。梅列茨科夫认为,部队需要喘口气,在此期间要变更部署,前调兵力兵器,前送弹药,整顿交通秩序。
伏罗希洛夫也了解了部队的情况,了解了进行战斗的条件,他差不多走遍了所有的集团军,在骑兵第十三军待了很长时间,和指战员们交谈,鼓励他们,向他们发出号召,鼓励他们同侵略者战斗到底。
梅列茨科夫认为,必须对战役计划做重大修改。沃尔霍夫方面军参谋长同意这个观点,于是他们于2月底向大本营建议变更军队部署,以便抽出兵力加强向柳班进攻的第二突击集团军和负责封锁列宁格勒公路和铁路的第五十九集团军。
具体说来,首先,从第四集团军抽调一个骑兵师去加强骑兵第十三军;整顿向柳班进攻的各师和受命切断列宁格勒公路的各师,给它们补充人员、武器和弹药;加强炮兵集团。
大本营答复,它不反对加强第二突击集团军和第五十九集团军,但不同意整顿进攻的各师,因为这样做就要在一定时间内使进攻停下来,它要求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任何情况下也绝对不准停止第二突击集团军和第五十九集团军在柳班和丘多沃方向上的进攻,要想尽一切办法在3月之前到达柳班一丘多沃铁路线。为了帮助沃尔霍夫方面军,大本营指示列宁格勒方面军以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二突击集团军实施相向突击,以清除德军丘多沃集团并解放柳班。
沃尔霍夫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执行了大本营的指示,第二突击集团军经短暂的炮火准备后,于当天向德军的防御阵地发起冲击,以坚决的行动突破了德军的筑垒地域。为了发展突破,决定使用刚刚到达作战地域的波利亚科夫上校的骑兵第八十师和安丘菲耶夫上校的步兵第三二七师。骑兵师首先进入突破口,步兵师在骑兵师之后跟进。
但次日晨,德军在此防守的兵力和新开来的部队又重新封闭了突破口。穿过德军防线的兵团脱离了集团军主力,陷于孤立。它们在5天内抗击了德军航空兵和步兵的冲击。当弹尽粮绝的时候,它们在夜间从敌后突破了防御,并和集团军会合。
大本营为了帮助沃尔霍夫方面军,又下达了新的指令,指示梅列茨科夫在必要时可在每个集团军中建立突击集团。但这些突击集团建成后严重缺少人员和武器装备,也没有航空兵的支援。因此,尽管指挥员竭尽全力,这些突击集团也未能扭转局势。苏军后来在柳班方向的多次冲击都被德军击退了。
3月上旬,苏军第二突击集团军已经楔入德军配置纵深六七十公里,占领了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和列宁格勒至诺夫哥罗德两条道路之间的一大块森林沼泽地域,它的先遣部队离柳班15公里,离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只有30公里,后者是从另一个方向向柳班实施进攻的。德军重兵集团被压缩在一个口袋里,其咽喉部位宽30公里。
柳班地区的德军面临着被包围和被消灭的巨大威胁,接替莱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屈希勒尔急忙从列宁格勒方向和基里希方向调来了3个步兵师,东西相向朝红戈尔卡猛攻,把突向柳班的苏联红军部队包围在红戈尔卡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无法再向前推进了,只好掉头突围,经过几天的苦战,才突出重围,夺取柳班的任务明显无法完成了。差不多同时,第五十四集团军向柳班的进攻也被德军阻止,被迫转入防御。
突击第二集团军部队在撤出红戈尔卡之后,自己已经无力再向柳班发动进攻了,只好在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和列宁格勒至诺夫哥罗德两条铁路之间的一大块森林沼泽地域固守待援。突击第二集团军下一步怎样行动?
沃尔霍夫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想出了三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个方案是,请求大本营增援,哪怕只给一个集团军也好,以便趁泥泞还不太厉害的时候,取得战役性的胜利;第二个方案是,把第二突击集团军撤出已占领的地域,如情况有利,在其他方向寻机完成战役任务;第三个方案是,固守已占领的地区,待泥泞季节过后,再积蓄力量,恢复进攻。
梅列茨科夫倾向第一方案。该方案可利用已取得的成果,并能使冬季战局善始善终。大本营不反对梅列茨科夫的意见。这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它对改善列宁格勒的处境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战役成功,就能解除列宁格勒的封锁。
梅列茨科夫也不反对把第二突击集团军撤过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和公路。梅列茨科夫认为,这个方案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可以保障该集团军的安全,并能扼守住沃尔霍夫河西岸的登陆场。第三个方案被无条件的摈弃了,因为把第二突击集团军留在森林沼泽地,在交通线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其供应很可能中断,最后导致覆灭。
德军统帅部好像有意证实梅列茨科夫的担心,它把新的部队包括1个步兵师和党卫军1个警察师调到了突破地段,来对付在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公路和铁路地域保护第二突击集团军交通线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守卫在那里的第五十九和第五十二集团军的部队,在德军猛烈的炮火和航空兵的压制下,未能顶住德军的冲击。
3月19日,德军在米亚斯内博尔以西4公里封闭了咽喉部位,从而切断了第二突击集团军的交通线。
梅列茨科夫得知德军进攻的消息后,来到了部队,以便就地采取应付措施。大本营指示第五十九集团军以左翼兵团协同第五十二集团军采取行动,不让德军切断第二突击集团军的交通线,并歼灭德军反冲击的部队。战斗行动由梅列茨科夫亲自指挥。
梅列茨科夫把集团军的后方部队和机关,都拿来去加强步兵第三二七师,还从步兵第三○五师抽调出两个支队去掩护第三二七师左翼。然后梅列茨科夫又赶到第五十二集团军,去找雅科夫列夫。
“敌人从诺夫哥罗德方面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雅科夫列夫将军报告说,“科舍沃伊上校的步兵第六十五师抗击着敌人的主要突击,该师有集团军炮兵的支援。”
梅列茨科夫和雅科夫列夫来到科舍沃伊上校指挥的步兵第六十五师。德军对防御部队进行了强大的航空兵和炮兵突击,天空不断地传来飞机的轰鸣。沃尔霍夫方面军伤亡很大,但士气高昂。
梅列茨科夫在德军进攻的前几天就知道,以该集团军在这里担任防御的部队是难以粉碎德军的反冲击部队的,因而也不能粉碎德军的企图。因此,在查明情况和掌握了德军的兵力和企图后,他立即决定把第四集团军那个刚得到补充的师调到这个突破地段上来。在该师到达前,由第五十九和第五十二集团军在这里的部队进行扼守。
而当被撕开的缺口最终被封闭时,梅列茨科夫不得不把手中掌握的最后一点兵力,即少尉集训队的全体人员和初级指挥员教导连投入战斗。
学员们以勇猛的突击赶跑了冲向道路的德军的分队,并和从西面进攻的部队会合了。然而,学员们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当日晚,第五十九集团军参谋长帕尔恩上校报告,德军再次切断了道路。
两天后,苏军预备队来了,开始肃清第二集团军交通线上的德军。这一次冲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坦克加强的沃尔霍夫方面军步兵粉碎了固守的德军,并在第一天就前进了4公里。但是,德军又向战斗行动地域调来了炮兵和航空兵,对苏军狂轰滥炸。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前进速度开始降低,后来就完全停下来了。
天黑后,梅列茨科夫命令先遣师再次转入进攻,当夜恢复了原来的态势。次日,该师得到了少尉集训队和冲锋枪连的加强后,在集团军炮兵和“卡秋莎”炮兵营的支援下,又转入了进攻。
苏军实施的新的突击把盘踞在道路上的德军驱赶到南北两面去了。咽喉部位的突破口终于打通了,梅列茨科夫乘机向第二突击集团军运去了粮秣和弹药。
1942年4月23日,根据大本营的决定,沃尔霍夫方面军改编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沃尔霍夫战役集群。霍津上将任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在离任时,向大本营建议,由于第二突击集团军疲惫不堪,以现有的编成,既不能进攻,也不能防御,它的交通线又处在德军的威胁之下,要么派出精锐部队加强该集团军,要么立即把第二突击集团军从森林沼泽地撤出来,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霍津没有听从这一建议,仍然想让第二突击集团军以其现有兵力前进,此时的第二突击集团军只是在名义上是突击的,它连实施防御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去粉碎德军的强大的抵抗了。而通过咽喉部位给它补充兵员又受到了德军的阻拦,在遭受挫折后,霍津不得不放弃了进攻,决定把第二突击集团军撤出来补充休整。
5月21日,大本营批准了霍津的计划,但由于没有预备队,再加上延误了时间,德军发现了苏军的企图,于是德军调来了新的增援部队,于5月30日转入了进攻。
德军以党卫军警察师从北面,第三十八军的第五十八师、第一二六师和第二五○西班牙师从南面,与第十八集团军配合,向苏军突破口的两侧实施反击。到了6月5日,德军打乱了突击第二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对其进行分割。6月6日,德军完全封住了口袋嘴,把苏军7个师和6个旅共计13万余人紧紧包围起来。
苏军突击第二集团军断绝了与外面部队的联系,粮食和弹药奇缺,它的后卫部队在德军的压力下缓慢地向东南方面退却,前卫部队想打开一条走廊,与第五十九和第五十二集团军部队会合。
但已经没有后备队的第五十九和第五十二集团军根本帮不上忙,他们分散在宽大的正面上,只能勉强顶住德军的进攻,使他们与突击第二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不再扩大。此时,让这两个集团军的现有部队从包围圈外去缩小与被围部队的距离已不可能了。
梅列茨科夫紧急抽出了3个步兵旅和1个坦克营,把这点微薄的力量编成两个集群,命令他们打开一条宽1公里半到2公里的走廊,并掩护走廊两侧,以保障陷入合围的部队撤出。
6月10日拂晓,上述集群发起了进攻,到了傍晚,苏军却没有一点进展。梅列茨科夫再次组织力量冲击德国包围圈的对外正面。到6月19日,坦克第二十九旅和跟进的步兵终于突破了德军的防御,与从西向东南进攻的突击第二集团军的部队会合。
6月21日,苏军从东西两面沿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铁路线打开了一条宽300米至400米的走廊,突击第二集团军一大批负伤的指战员撤出了包围圈。然而不幸的是,跟在伤员后面的部队,没有按照命令去扩大突破口和巩固两侧,而是跟着伤员撤走了。
第二天,德军集中了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向走廊猛攻,打开并支撑走廊的苏军顶不住德军的进攻,走廊被切断。梅列茨科夫命令第五十九集团军从西面,突击第二集团军从东面,再次沿铁路线进行相向突击。他特别命令突击第二集团军部队,毁掉全部重装备,把司机和其他专业人员全部编入战斗队,不惜任何代价把突击进行到底。突击时间定在6月23日23时。
23日23时,苏军开始行动,激战持续了一夜。凌晨,再次沿铁路线打通了一条走廊,筋疲力尽的突击第二集团军部队,步履艰难地通过走廊撤了出来。但到中午德军又控制了铁路。傍晚,第五十九集团军的部队又一次打通了走廊,顺着这条双方火力交叉射击的走廊,24日一整夜和25日早晨,又陆陆续续撤出了一批部队。
到了25日早上9时30分,德军再次封闭了走廊,而这一次是彻底封闭了。苏第二突击集团军在德军这次合围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虽然有约16000人突出了包围,但约阵亡6000人、失踪8000人,被俘约33000人,损失火炮约650门、坦克约770辆。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被俘投降。战后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被解职。
柳班战役虽然没能取得预期的结果,但是,它对1942年上半年苏德战场的形势具有积极意义。沃尔霍夫方面军在诺夫哥罗德以北的进攻,牵制了德军15个师,其中包括1个摩托化师和1个坦克师。另外还迫使德军直接从列宁格勒城下调走2个步兵师和一些独立部队,从其他战场调来6个师和1个旅,为苏军后来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调任北方将敌人驱逐出境
1942年6月,梅列茨科夫再次被任命为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除原辖4个集团军外,还增加了2个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该方面军于1943年年初与列宁格勒方面军共同突破了列宁格勒的封锁。1944年,又胜利地进行了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
1944年2月中旬,梅列茨科夫被紧急召到大本营。召见的原因是撤消他所领导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军队转隶给列宁格勒方面军,而他则被任命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员。
对这种变动,梅列茨科夫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希望到熟悉的白俄罗斯战场去。但斯大林回答说:“你对北方也是熟悉的。同时,你又有在复杂的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何况早在1939年至1940年苏芬战争期间,你就在维堡方向指挥过集团军,并且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眼下,派一个对该战区特点一无所知,又没有在卡累利阿和极圈地区作战经验的人到卡累利阿方面军去,是不妥的,因为这会延误歼敌的组织工作。”
随后,大本营概略说明了卡累利阿方面军面临的任务:在1944年夏秋战局中,通过广泛的进攻解放卡累利阿,肃清佩特萨莫(佩琴加)地区的法西斯德军。卡累利阿方面军长期担任防御任务,军队和指挥员都没有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经验,因此大本营除调换方面军司令员外,还决定把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指挥机关调到卡累利阿。新调去的有经验的人员一到达,就要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
接受命令以后,梅列茨科夫便出发到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部当时的所在地白海城。几天以后,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指挥机关也来到该地。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指挥部,到2月底便开始工作。参谋长是新上任的皮加列维奇将军。
卡累利阿方面军是在战争初期组建的,他们在这一地区坚守了将近3年。该地区从巴伦支海冰冷的水面到拉多加湖,绵延1000多公里。战线穿过极圈内地区的冻土地带和天然石林,沿着卡累利阿的无数河流湖泊、森林和沼泽南下,屏护着从摩尔曼斯克、白海直至基洛夫铁路的各条道路干线。
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布防情况是:在摩尔曼斯克方向是第十四集团军,在坎达拉克沙方向是第十九集团军,在乌赫塔方向是第二十六集团军,在梅德韦日那戈尔斯克方向是第三十二集团军,在斯维里河沿岸是第七集团军。各集团军的阵地基本上都屏护着道路和便于军队通行和机动的道路邻近地带。各阵地之间是一片被天然石林、原始森林和泥泞沼泽覆盖的渺无人烟的荒漠。与苏军对峙的北段是德军第二十拉普兰集团军所辖各军,南段是芬兰军队。
通过研究地形和敌情,与各集团军司令员、军长和师长会面,梅列茨科夫认为,集中主力的最有利方向是坎达拉克沙,从该方向可把第二十拉普兰集团军分割成两个相互隔绝的集团;辅助突击最好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实施。
方面军司令部的意见是,必须选择对难以通行的地形上的敌防御阵地的暴露翼侧实施深远迂回作为基本的机动样式,并派出为此目的而受过专门训练的部队实施。
但是,既要在坎达拉克沙方向,又要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建立必要的进攻集团,仅靠他们自己的兵力是不够的。因此,2月28日,梅列茨科夫在向大本营上报战役企图时,请求给方面军增派兵力。
大本营同意方面军上报的解放北部边疆的计划,并指示不必等待命令,立即开始战役准备。各部队立即加紧准备各个方向的进攻行动。方面军接受任务后,整修了道路,构筑了预备发射阵地和辅助观察所。在个别地点,部队还进行了局部的战斗行动,以便取得有利的出发地位。通过协调,在坎达拉克沙方向和摩尔曼斯克方向的军队,依靠从方面军其他地段调来的部队,逐步得到加强。
为了在通行困难的地段实施进攻,梅列茨科夫命令把各海军步兵旅、独立滑雪旅和独立滑雪营新编组成轻步兵第一二六和第一二七军。这两个军与主力兵团不同,其所属分队既没有汽车,也没有马车,步兵重武器、火炮、迫击炮、通信器材、弹药都靠驮载输送。
部队练习了在山林地战斗的本领,练习了以自身力量铺设急造军路和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实施深远迂回的技能。各司令部研究了预定的行进路线,仔细考虑了行军纵队的编成,探讨了最合理的物资配备方案和有效的保障方法。
4月和5月,苏军各集团军的领导人、方面军首长组织了战役战术导演,在导演中推演了即将进行的战斗行动进程。然后,各师实施了一连串观摩战术演习和首长司令部导演,各师长、团长、参谋长和作战科长都参加了集训。
5月30日,大本营给卡累利阿方面军下达了任务:把芬兰军队赶出南卡累利阿。6月3日,梅列茨科夫和参谋人员来到了预定渡过斯维里河实施主要突击的第七集团军,并在洛杰伊诺那波列地区从河南岸进行了现地勘察。
纳粹军队彻底破坏了该城。原来街道所经之处,现在是一人深的堑壕。在房屋的砖石废墟下,则是观察所和避弹所。芬军的防御依稀可见,沿着对岸是弯弯曲曲的堑壕,河中坚立着缠着铁丝网的桩砦。
现地勘察后,方面军首长定下了最后决心:沿拉多加湖北岸向奥洛涅茨、萨尔米、皮特凯兰塔和索尔塔瓦拉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这包含三方面的意义:在战术上,能同切罗科夫海军少将的海军区舰队协同动作;在战略上,合围在奥涅加湖以此作战的芬军;因政治上,能取捷径前出到苏芬边境。在这个方向上有重兵器可利用的道路,攻击筑垒地域时通常要用重兵器。在洛杰伊诺那波列与萨沃泽罗湖之间,在奥洛涅茨丘陵地之间,有恰索文纳亚山。方面军把辅助指挥所设在山上,从这里对战役实施指挥。
斯维里河涨水后有的地方宽达半公里。交战将在斯维里河上开始。军队接受的任务是:分割斯维里一彼得罗扎沃茨克敌军集团并强渡斯维里河。
6月9日,梅列茨科夫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什特科夫被召至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告诉他们,列宁格勒方面军必须突破芬兰防线,但他们需要援助。为此目的,卡累利阿方面军必须迅速粉碎斯维里一索尔塔瓦拉敌军集群。战役准备不得超过10天。拟定完成任务的方案,要在出席这次谈话的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和安东诺夫参加下在大本营进行。
当时,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所有预备队部队都已集中在摩尔曼斯克和坎达拉克沙方向。在洛杰伊诺那波列地域只有第七集团军的1个步兵军和2个步兵旅。为了实施战役,苏军预先已准备了容纳补充兵力的战场:挖好了3个步兵军的堑壕和炮兵发射阵地。但是,突破筑垒地带需要3个步兵军,而用于随后的发展突破,还需要1个步兵军。另外,还需要1个突破炮兵师和1个轰炸航空兵师。
当梅列茨科夫报告了全部情况时,斯大林说:“你已经有一个步兵军;我们再给你两个步兵军,再给一个炮兵师。至于航空兵师,将指示空军元帅诺维科夫派列宁格勒方面军的航空兵向配置在你们当面的芬军出动一两次。他将去你处协商。”
梅列茨科夫当场坚持请求再给一个步兵军用于发展突破,斯大林最后同意了。
梅列茨科夫高高兴兴地出发到了第七集团军指挥所。克鲁季科夫和所有兵种首长都已到了该地。梅列茨科夫听了集团军司令员的报告后,便下了最后决心:首先强渡斯维里河,夺取从洛杰伊诺那波列到马谢利加地段的基洛夫铁路,解放奥洛涅茨和彼得罗扎沃茨克两市。
主要突击仍像原先决定的那样,由第七集团军向索尔塔瓦拉方向实施。同时,第三十二集团军向梅德韦日耶戈尔斯克,尤斯特湖方向与第七集团军相向实施辅助突击,由北面迂回彼得扎沃茨克的芬军集群。这样,通过两个向心突击,就能消灭南卡累利阿之敌。
最艰难的地段仍然是350米宽,8到11米深的斯维里河。拦河有一座斯维里3号大型水利枢纽,坝高18米,贮水1.25万立方米。这就加重了部队的任务。当前,由于任务的需要,必须从水利枢纽的下游克服这个水障。如果芬兰人打开闸门怎么办?那时河水汹涌而下,渡河将告破产。梅列茨科夫对战役计划做了修改,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炸毁这个水闸。
第七和第三十二集团军的当面之芬军分别有7.6万人、580门火炮和5.4万人、380门火炮。苏军决定把该集团分割成几部分,向战役纵深前进200余公里,大约在40天内消灭该敌,前出至苏芬边界。
卡累利阿方面军南翼军队将在1944年6月22日前一天开始进攻。列宁格勒方面军则提前10天便在卡累利阿地峡发起了进攻。他们在短时期内突破了德军的强大筑垒工事,攻占了维堡市,恢复了战前的国界,这就方便了卡累利阿方面军完成斯维里—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的任务。
6月21日11时45分,苏军的炮火准备开始了,一批批轰炸机同时袭击了芬军阵地。在持续三个半小时的爆炸声中,一个个团队在静静地等待着。在刹那间的闪光中,密密麻麻的铁丝网障碍物变成扭曲的构件和碎片在眼前飞起,随后又堕入灰蒙蒙的烟雾中,当河上、湖上的烟雾最终消失后,左方便显露出连接拉多加湖的低洼旷野。
炮火准备又进行了75分钟后,侦察梯队用了5分钟就在4公里宽的地带渡过了斯维里河,并在芬军障碍物中开辟了通路。被拔掉了牙齿的芬军惊慌失措。就在他们的眼皮下,200辆水陆两用汽车和其他浮游器材下了河,几个航次就把米罗诺夫将军的近卫第三十七军的战士们送上了对岸,近卫战士们突破了芬军防御,扩大了登陆场。
当天色黄昏,太阳下山时,苏军工兵已架好2座桥梁和20座门桥。接着,主力和坦克投入了战斗。
这时,第三十二集团军也转入全面进攻。有些兵团进展得较快。第三一三师于6月21日凌晨便悄俏地强渡了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随后攻占了波韦涅茨市。该师战士们利用林中小路向梅德韦日那戈尔斯克迅速前进。
当第七集团军的坦克隆隆地开上斯维里河上的门桥时,第三十二集团军已进入平杜什市。第三十二集团军以其左翼继续从北转向奥涅加湖,其中央向前延伸,这样就扩大了登陆场。集团军预备队向彼得罗扎沃茨克方向不断发展胜利。
奥涅加湖的各个湖湾伸向西北,吞没了这里的广大幅员。湖湾所到之处常有冰川流过。过去,卵石和冰块曾一度向前涌动,汹涌地汇入灰色的湖水中。原来的森林王国变成了水乡,又出现许多沙洲。往西100公里,沼泽地逐渐被丘陵代替,波罗索泽罗湖就在这里,丘陵地南缘与曼谢利基梯地相连。现在,苏军第三十二集团军的战士们正是沿这两个方向迅速前进。
通过卡累利阿首府的口子终于形成了。从彼得罗扎沃茨克到苏奥耶尔维的铁路是穿过这个口子的大动脉,但苏军航空兵通过密集空袭已炸毁了这条铁路。第七集团军从南面推进。芬军仍指望固守奥涅加湖西岸,但奥涅加湖区舰队往这里输送了登陆兵。
到6月28日,苏军一个旅攻占了彼得罗扎沃茨克。当戈列连科的第三十二集团军由北向南屡战屡进的时候,克鲁季科夫的第七集团军也沿拉多加湖湖岸迎头前进。最初战线截断了这里的斯维里河河床。斯维里河从奥涅加环形运河延伸,直到新拉多加运河。
第七集团军左翼的堑壕与河湾重叠,而右翼的阵地则离开河床,向南退缩。当强渡斯维里河时,第七集团军左翼一面扩大登陆场,一面向西北前伸。这里又是苏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这时,右翼刚接近到斯维里河。河流与战线相互交叉,而在波德波罗日耶就形成了直角。苏军为占领该地付出了代价,但防线终于崩溃了。
当时,芬军死守着拉多加湖湖岸,在奥洛涅茨筑垒地域对苏军的进攻抵抗尤为凶猛。当时拉多加湖区舰队在奥洛涅茨以北输送了登陆兵,切断了芬军的交通线。当芬军第五军仓促从原防御地区撤退时,芬军指挥部又把从波德波罗日耶地段撤下的师用于实施翼侧突击,企图截击苏军攻击的步兵部队。
另一方面,萨尔米亚格沼泽又挡住了通往奥洛涅茨的道路。连在本国已经习惯了沼泽湖溏地区生活的芬兰人也认为这里的地形是无法通行的。但苏联士兵在芬军的火力下在这里修筑了道路。后来,他们又不断修整了这条路,克服了沼泽,并尾随敌后突入敌筑垒地域的后方。
当芬军从奥洛涅茨沿拉多加湖湖岸向皮特凯兰塔撤退时,苏军登陆兵在其后方上陆。这时,双方发生了多次激战。在战斗中,海军步兵表现得十分出色。6月23日,拉多加湖区舰队输送海军步兵第七十旅在图洛克萨河与维德利察河之间地区上陆,切断了通住皮特凯兰塔的道路。
芬军为了把苏军登陆兵赶下湖,便向登陆兵占领的登陆场猛烈射击,随后发起反冲击。此时此地,苏军只有库克上士指挥的步兵第二连一个班正在佩斯恰纳亚高地附近挖战壕。在他们与友邻第三连之间,有一个150米宽的间隙。芬军一个营正向这个间隙前进。
看见芬军即将逃走,库克上士和战士巴根两名苏联军人毫不犹豫地扔下镐铲,拿起机枪同敌人战斗。他们两人巧妙利用工事,打退了芬军4次冲击。当巴根负伤时,库克冲上前去,用手榴弹消灭了芬军火力点,占领了高地的支撑点。这时,库克上士离苏军前沿还有500米。巴根包扎好伤口,跟在库克身后,爬进了堑壕。
不久,他们的弹药用尽了。这时,两位勇士拿起被打死的芬军的自动枪继续射击。库克和巴根几乎两昼夜没有吃东西,他们靠喝池搪的水果腹,打退了芬军10次冲击,守住了支撑点。当苏联海军步兵旅转入进攻,将芬军从高地打退时,库克重新指挥本班,发起冲击。
战斗结束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发布指令,授予库克苏联英雄称号。战士巴根也荣获了政府的崇高嘉奖。后来,在极圈内地区作战时,库克指挥一个排,又获得了红星勋章。
6月24日,苏军在全线强渡斯维里河。当天,莫斯科为卡累利阿方面军施放了礼炮,庆祝它在3天作战中解放居民点200余个。卡累利阿方面军的官兵对给予他们荣誉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他们把芬军赶出了早在战争开始时就被他们占领的地区。
6月底,基洛夫(摩尔曼斯克)铁路全线的芬军已被肃清。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了。列宁格勒州和卡累利阿的800个居民地在过了3年以后又重新飘扬起红旗。
进军北极圈驱逐侵略者
卡累利阿战役结束后,消灭北方德军的准备工作又重新开始了。方面军辅助指挥所急忙转移到坎达拉克沙,第七集团军的一些兵团也调到该地。由此,苏军在极圈内地区部队得到加强,而德军由于芬兰从苏联领土上撤走了自己的军队却相对削弱了。现在,德军第二十拉普兰集团军的南翼暴露了。于是,梅列茨科夫拟定计划,决定实施正面突击,并插入德军后方,实施合围突击。
9月7日,德军指挥部由于害怕苏军向其山地步兵第十八军翼侧前出,开始将该军撤离乌赫塔方向。斯克维尔斯基将军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方面军司令部后,梅列茨科夫立即下令追击。早在一天前,梅列茨科夫就已下令第十九集团军把部分主力前调到德军第三十六军的后方。
方面军司令部周密研究了预定的行进路线,仔细考虑了铺设急造军路的各种问题,行军纵队的编成、行车的保障与警戒等问题。为了使铺设急行军路的工作不致耽搁,每个纵队的先头都配有工兵。给各个先头步兵分队都发放了斧头、工兵锹、钢锯和钢钎。出发前,后勤部门还给所有战士都补助了应急储备食品,增加了子弹和手榴弹储备。因为在皮亚奥泽罗湖、奎托湖地区的山林地内,在几乎完全没有道路而航空兵又忙于在别处作战的情况下,部队脱离了后方,其补给将成问题。
第十九集团军前进到一个高地。它通过难走的地形完成了将近100公里的行军,9月12日凌晨,出敌意外地深远迂回了德军阵地,切断了交通线。集团军在北地段实施同时突破,又在南面辅助方向上实施迂回,从而使德军受到被围歼的威胁。法西斯德军由于害怕全部被围,便急忙放弃阵地,丢掉物资和装备,向芬兰北部撤退。
梅列茨科夫得知第十九集团军已截断凯拉勒地区的道路后,便立即用直通电话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但是,到夜间,梅列茨科夫收到的电报却说,无论如何不能同德军的退却部队打硬仗;不能由于深远迂回把自己的部队拖垮;消灭敌人主要靠沿敌退路配置好的火器。
梅列茨科夫不理解大本营为什么不让采取进攻行动合围德军第三十六军。大本营解释说: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力量,完成极圈内地区的首要任务,即解放佩琴加地区。北极地区对德国具有重要意义,那里有镍矿场,有海空军基地,活动在苏联海上交通线上的潜水艇和飞机都集中在那里。德国人并不打算从那里逃走,我们必须用武力赶走他们。而追击德军第三十六军就要消耗预备队,没有预备队就不能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发起战役。
大本营还解释说,目前还抽不出兵力支援梅列茨科夫,而且还不排除在近期内从他那里抽部分兵力,调到西方向的可能性,大本营需要的部队恰恰是眼下正在追击德军的第十九和第二十六集团军的那些兵团。
也就是说,梅列茨科夫必须把位于卡累利阿方面军中央地区的兵力为其他方面军保存下来,而他们自己则要考虑,如何把步兵第三十一军尽快从坎达拉克沙调往摩尔曼斯克,以便趁沿芬兰内地撤退的德军兵力赶来之前,解放北极地区。
到9月17日,第二十六集团军已前出到战前的苏芬国界,到9月30日,第十九集团军也肃清了苏联境内的德军。
现在,从拉普兰的峭壁到拉多加湖的洼地,几乎整个苏联国界都已光复。只有北极地区仍被德军盘踞,德军山地步兵第十九军依靠钢筋混凝土和石质坚固工事作掩护,驻守在那里。
在3年期间,德军在该地建起了拉普兰防御要塞。芬兰此时已经退出战争,德国人缺少了帮手,只好拼命增修防御工事。侦察表明,德军的专业建筑部队正在夜以继日地钻凿岩石,修造新的钢筋混凝土和装甲火力点与掩蔽工事,挖掘堑壕和交通壕。
在苏军当面90公里长的战线上,布满了桩砦和防坦克壕、密集的地雷场和铁丝网障碍物,这些工事切断了所有的山垭口、谷地和道路。各制高点都变成了真正的山地要塞。此外,朝海方向有配置在掩体内的岸炮和高炮掩护。各筑垒工事之间有无数的河湖、峭壁、沼泽与泥潭。
德军企图依托防御要塞,阻止苏军进入挪威,保护其巴伦支海的基地。佩特萨莫—基尔克内斯德军集团共有约5.3万人、770门火炮和迫击炮、160架飞机和45艘军舰。
苏军截获的德军山地步兵第二师师长杰亨中将在命令中引用希特勒的命令说: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北挪威的阵地,特别是镍矿开采区。命令写道:
我们可以让俄国人向坚固筑垒的支撑点猛攻,然后通过反突击将他们消灭。一切有利条件都在我们一边。我们有作好反突击准备的快速预备队,能在敌人被我支撑点的致命火力打得流尽鲜血的时刻实施突击。尽管芬兰在政治上背叛,我们仍奉命守住防线。这表明,防线必能守住。你们知道,必须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需要科洛希奥基的工厂加工的镍和铜。在最近几天,这里的冶炼炉将重新冒烟。此外,我们恰恰要在这里告诉俄国人,德国军队还存在,并将守住俄国人无法攻克的阵地。
德军还继续从陆地、空中和海上往北极地区赶运增援。据苏军前方侦察员送来的报告,德军佩特萨莫与基尔克内斯之间地区的兵力正迅速增多。梅列茨科夫认识到,此仗必须速战速决,动作缓慢是不利于自己的。
在准备进攻的过程中,苏军多次讨论了使用方面军作战兵力的各种最佳方案。多数人赞成快速行动,但也有反对意见。有的人断言,在极圈内地区无法实施大兵团和重装备的机动。当年德军发动战争后向苏联领土推进最不顺利的地方就在这一地区。
在极圈地区以北的濒海高原上,部分海面虽不封冻,但却十分寒冷。那里有时而从海上向内陆刮来摩尔曼斯克夏季所特有的强风,以及越来越强的冬风。在秋季的恶劣天气里,则是雨雪交加,常常一夜之间便满地冰霜。地表的深处是一片片永久冻结的小洲。
周围是一个挨一个的湖泊,水光闪濯。湖间的沼泽里杂生着草丛、苔藓和低矮树丛。灰色的泥炭地已被挖出条条深沟,沟里满是清澈的冰水。有些地方耸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巨大石峰。湍急的河流在各石峰之间穿过,基本上都是由西南向东北流去。同大陆性气候的更寒冷地区相比,人员在这里更感寒冷。
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人会冻伤,就是车辆也会上冻,给发动机升温十分困难。油料消耗大大超过标准,而此时油料本来就不足,这就明显降低了使用技术兵器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为了打败德国人,仍然需要作战。苏军当前战役计划的基本设想是,以主力对德军第二十拉普兰集团军和主要坚固工事实施翼侧迂回,在恰普尔湖以南实施突破。尔后,方面军各主要兵团和北方舰队的军舰实施机动,在佩特萨莫地域围歼德军集团,以便将德军逼向海岸并切断他们同挪威港口的联系。
通往佩特萨莫的道路共有四条。一条是利纳哈马里往北,直到佩特萨莫河口;另一条道路起于西面的挪威港湾托尔内特;第三条路来自东面位于德军阵地中央的季托夫卡列卡村;第四条路来自南面,它同另几条路形成一个道路枢纽,把佩特萨莫同卢奥斯塔里沟通起来。正是这个道路枢纽引起苏军重视。
梅列茨科夫认为,必须突向卢奥斯塔里,插入敌后并从那里把德军的兵力引出防御要塞,这样就能用陆军部队和海军步兵从3个方向实施联合突击,攻克要塞。然后,再从卢奥斯塔里向佩特萨莫、挪威国土、尼克利和瑙齐三个方向发展胜利。这些地区有德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通向基地的道路。战役的最终目的,是彻底肃清苏联北方国土的敌人,并支援挪威的解放。
按照梅列茨科夫的计划,苏军的主要突击指向卢奥斯塔里,由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十九和第一三一军以及轻步兵第一二六和第一二七军实施。后两个军应通过冻土地带实施深远的迂回机动,切断德军的交通线。到达卢奥斯塔里地区后,近卫坦克第七旅向佩特萨莫方向投入战斗,阻止德军向挪威撤退。
战役计划上报到大本营,立即得到批准。北方舰队受领的任务是:封锁德军占领的海岸,切断佩特萨莫德军集团同海上的联系;配合第十四集团军分割敌防御,攻占各港口;海岸炮兵和军舰对地面部队在濒海地段的进攻实施火力支援。为了协商联合行动,北方舰队司令员戈洛夫科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尼古拉耶夫于9月29日来到方面军指挥所。
他们决定:编入北方防御地区的各海军步兵旅在斯列德尼半岛地峡突破德军防线,尔后切断德军从基本防御地区沿西利察河的退路,最后,只有当第十四集团军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时,再向佩特萨莫实施进攻。此外,北方舰队还要保障登陆兵的上陆和从摩尔曼斯克给第十四集团军输送预备队和补给品。
10月7日清晨8时,随着一阵巨响,飞蝗一样的炮弹射向对岸。苏军开始发动攻击了。炮火准备结束时,整个大地都被浓烟笼罩。随后又飘起了薄薄的雪花,空中的能见度已被完全湮没。10时30分,炮兵准时向纵深延伸,几分钟后,“乌拉!”的喊声便传遍了荒漠。这是步兵发起了冲击。
第一三一军第一天就到达了季托夫卡河。第九十九军起初发展不太顺利,未能攻占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的各支撑点。他们的第一梯队步兵分队一发起冲击,就遭到猛烈射击,被迫卧倒。苏军现场指挥米库利斯基少将发现白天攻击困难,就决定夜间实施突击。24时整,苏军士兵们再次发动攻击,这一次法西斯德军顶不住了。晨8时,苏军攻占了德军前沿。
10月9日傍晚,梅列茨科夫用直通电话同戈洛夫科联系并转告他,从斯列德尼半岛进攻的时机到了。同时,梅列茨科夫命令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科夫让皮加列维奇中将的军队集群出动。该集群下辖的各兵团配置在西利察河以东,即德军突入苏军领土最深、妄图进到摩尔曼斯克之处。皮加利维奇的军队集群在大雪中转入进攻。当夜,海军登陆兵在马季乌奥诺海湾上陆,他们翻过穆斯特一童图里山,分割了德军部分兵力后,向佩特萨莫推进。
不久,左翼也传来了佳音。轻步兵第一二六军在索洛维约夫上校指挥下在那里实施迂回机动。所有金属装具预先都已包扎好,火炮、迫击炮和机枪都用马和鹿驮载。各部队静悄悄地行进。强渡河流是十分艰苦的。战士们背着武器和弹药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走过。在通往库奥尔普卡斯峰的接近地,战士们像登山运动员一样,沿着荒瘠光滑的石山,鱼贯前进。
在艰难地带进军的第四天,第一二六军克服困难,抵达了佩特萨莫—萨尔米雅尔维道路和卢奥斯塔里以西,并切断了道路。德军发现丢掉了通向南方的主要交通线,便使用现有的一切力量,向第一二六军扑来。德军赫利特泽尔中将回忆说:“所有摩托化部队、所有能搭载运输车辆的部队,都强行军,赶往科洛希奥基地区。”
后来,在苏军步兵当面还出现了“挪威”自行侦察旅、机场勤务营以及德军其他许多部队和分队。他们密密麻麻、不顾一切地向苏军阵地涌来。苏军则沉着应战,英勇顽强地打退了德军疯狂的进攻。然后又急行军,切断了从佩特萨莫到托尔内特的第二条道路。现在,德军北方集团已丧失了最后的陆上交通线。
轻步兵第一二七军在A·朱可夫少将指挥下尾随友军前进。夜间,该军夺占了卢奥斯塔里的机场,随后与第九十九军第一一四师配合肃清了该居民地的德军。由于海军步兵和皮加列维奇集群各兵团正由东向佩特萨莫接近,第一三一军由南挺进,海军步兵第七十二旅在西面监视德军。
10月13日,北方舰队登陆兵攻占利纳哈马里港湾以后,便由北对德军造成威胁。现在,坚守佩特萨莫的德军已被四面包围起来。战斗很快打响了。经过两天激战,在佩特萨莫上空也飘起了红旗。
德军残余部队突围后,向挪威北部逃窜。退却中,他们炸毁了桥梁、道路涵洞;捣毁了路侧岩壁,堵塞了通道;甚至还动用飞机轰炸路基;在道路上埋设地雷。不仅如此,为了迟滞苏军前进,以便在挪威北部和尼克利地区组织两个新的防御地区,德军还派出后卫部队依托预有准备的有利地形,伏击沿途的追击部队。
此时,苏军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是彻底消灭尼克利地区的法西斯德军,夺取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二是对挪威北部的德国海军基地实施突击,把挪威居民从占领军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这意味着红军必须越过挪威国界。
在尼克利地区,由德国将军弗格利指挥的军队集群负责防守。弗格利把从卢奥斯塔里撤退来的和从芬兰转移来的部队和分队收拢到一起,企图按照柏林的旨意,尽可能长期地坚持抵抗。然而,卡累利阿方面军只用了一个礼拜就到了尼克利,又用了5天时间就打通了库奥尔普卡斯山与瑙齐之间80公里的荒凉、多石的沼泽地。
10月27日,苏军阿布萨利亚莫夫少将的第三十一军从东,轻步兵第一二七军从北突入了瑙齐。南面就是已退出战争的芬兰。
要对付挪威北部的德国基地就比较复杂了。梅列茨科夫到达挪威边界后,立即把情况报告了斯大林,并请求批准打过国界。同时,梅列茨科夫还陈述了方面军首长关于夺取德军在该地的主要海空军基地基尔克内斯的方案。
斯大林听了说:“这个方案很好!”便批准了作战计划。
在挪威境内的作战就这样开始了。当时,挪威是苏联红军从希特勒枷锁下解放的第七个国家。
10月22日,第一三一军打响了夺取托尔内特市的战斗。同时,海军步兵在舰炮的支援下扫清了海岸地带。德军不久便开始向希尔克内斯撤退,途中他们设置了各种障碍并破坏了道路。
通往基尔克内斯的道路埋了大量地雷,海湾的吊桥也被炸毁。德军还以火炮、迫击炮的火力阻挠苏军排雷,迟滞苏军的前进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决定用水陆两用汽车和鱼船强渡亚尔湾,绕过德军。
但海湾两岸是陡峭的岩石,想找到一个入水处颇不容易。不过,经过努力,苏军的水陆两用汽车终于还是下了海湾。德军发现苏军的意图后,开始开枪开炮,炮弹在两用汽车的前方和右侧爆炸,车旁涌起大浪,炮弹炸出的漩涡打着转。但同行的渔船却显得比轻型水陆两用汽车稳当多了。有几辆水陆两用汽车被打翻沉没了。乘坐两只摩托艇出海的挪威爱国者立即跳入海中,他们不顾德军的枪林弹雨,救起了被击毁的水陆两用汽车的乘员,并把他们送上了对岸。
后来在强渡埃尔维涅斯海湾时,苏军只好重新想办法,第十四师用木笺建起了登陆渡口,当地居民也纷纷前来支援。
10月25日晨9时,苏军先头部队突入基尔克内斯。眼前一片凄凉景象:德军撤退时炸毁了所有港口设施,破坏了办公大楼和住房。只有城郊某些地方的小房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当枪声停息,恢复了平静时,为了逃避法西斯匪徒而被迫躲到山洞里的城市居民,才陆续出现。
基尔克内斯的居民兴高采烈地欢迎了苏联军人。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北极人都热泪盈眶地拥抱了苏联军人。姑娘们还主动照顾受伤的苏军战士,小伙子们也忙着把他们送往医院。
内登是卡累利阿方面军到达的最后一个居民点。苏军到达这里后,战斗已基本结束,少量溃散的德军已没有必要动用大部队去清剿,因为挪威抵抗运动战士就足可以对付他们。
再往前就是遍布海湾的荒凉的山区。极夜就要来临,暴风雪已经开始,路上满是积雪和几乎无法克服的雪堆。派往西北方向的侦察员报告说,前方行动极端困难,已经看不到德军。
10月28日,梅列茨科夫主持召开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与会军事首长一致认为,战役已经结束。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北方舰队受领的任务已全部完成,法西斯德军已被消灭,其残余部队已被赶出苏联北方。不仅如此,苏军还支援了挪威的解放。
10月29日凌晨,梅列茨科夫打电话给大本营,报告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关于结束战役的决定。
斯大林拿起电话回答说:“好吧,我们将讨论你们的建议。你们认真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再考虑一下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傍晚作出最后报告。”
梅列茨科夫和副司令员弗罗洛夫以及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科夫在第十四集团军指挥所再次研究了形势。一切表明,继续军事行动是徒劳无益的。会后,梅列茨科夫乘飞机到了摩尔曼斯克。
佩特萨莫—基尔克内斯战役就这样结束了,为了庆祝极圈内地区军人们的胜利,莫斯科放了3次礼花:第一次是在10月15日庆祝解放佩琴加;第二次是在10月25日庆祝苏军越过挪威国界,继尔攻占基尔克内斯;第三次是在11月1日庆祝卡累利阿方面军彻底肃清佩琴加地区的法西斯德军。
为了纪念1941年至1944年北极地区取得的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保卫苏联极圈内地区纪念章”。在铜质纪念章上标有一名身穿短皮袄、头戴遮耳冬帽、手持冲锋枪的苏军战士,战士身后画有军舰、飞机和坦克。这枚纪念章铭记了苏军战士艰苦而光荣的业绩。
1944年12月6日的《真理报》写道:
保卫北极地区的英勇事迹,将作为最光辉、最值得纪念的一页载入史册。1941年秋,在那里敌人被阻止住了。在有的地方,敌人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未能跨过我国的国界……
挪威人民高度评价苏联红军为解放他们的国家所做出的贡献。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在1944年10月26日的广播演说中说:
我们有许多证据说明,苏维埃俄国政府和人民对我国是友好、同情的。我们一直激情满怀地注视着苏联为反对我们共同敌人而进行的英勇、胜利的斗争。每个挪威人的义务是,给我们的盟友以最大的支援。
解放北极圈的战斗结束后,梅列茨科夫又于1945年8月指挥远东第一方面军参加了“八月风暴”行动,迅速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获得了苏联最高军事荣誉——胜利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