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参加卫国战争成长为高级将领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1897年12月28日,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出生于俄罗斯基辅区洛杰伊诺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接受过基础教育。1916年,他应征加入俄国军队,在西南战线的一个炮兵师里当士官。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军队被解散,科涅夫复员回乡,在家乡参加地方苏维埃,并在1918年年初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担任当地工农“战斗支队”的政委。时值苏联内战烽火连天,他向军区政委伏芝主动请缨,率领他的工农支队开赴东线作战,被任命为第一○二装甲列车的政委,率领装甲列车执行在敌后骚扰作战的任务。后来又先后担任旅政委和师政委。

1922年,他担任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在一代名将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对盘踞远东的日军作战,将其最后赶出苏联领土。

内战结束后,科涅夫先在东部担任一个海岸步兵军的政委,后因红军大规模缩编,他调任莫斯科军区一个步兵师的政委。这期间,他与莫斯科军区司令员伏罗希洛夫有过多次工作接触。伏罗希洛夫对这位年轻师政委的精明干练留下深刻印象。

1925年10月,伏罗希洛夫接替逝世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担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不久后的一次军事工作人员会议上,科涅夫就加强部队纪律和秩序,以及提高战备发表了大胆而有原则性的讲话,使与会者深受触动。

伏罗希洛夫称赞他说:“您是一位有战斗能力的军事委员!”并建议他改任军事指挥员。在这位陆海军人民委员的关心下,科涅夫在1926年进了红军军事学院的高级指挥人员进修班,开始了从一位政工干部向红军指挥员的转变。1927年学习期满后,他回到原来所在师,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对他这种政工改行当军官的看不上眼,把他降级当了步兵团团长,5年后才升任师长。

科涅夫并不满足于在进修班所学到的知识,他向上级申请进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次,他又得到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的帮助,后者下令让他离职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科涅夫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学院对他的评语是能胜任军级指挥。从学院毕业后,他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等一系列职务。

在科涅夫成长为一位杰出统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人起了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苏军的杰出将领乌博列维奇。

这位天才的苏维埃统帅特别重视对指挥干部的培养。在他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红军指挥员们,许多人日后在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闻名于世的军事统帅,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1939年,科涅夫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成为候补中央委员。1940年,他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41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苏德战争爆发后,科涅夫作为第十九集团军司令率军在西部方向作战。战争初期,西部方向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德军中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来势凶猛,在明斯克围歼了苏军西部军区的主力,直扑莫斯科的最后屏障斯摩棱斯克。

科涅夫在这危急时刻,从容镇定,首次显示出他出众的指挥才能。他一面指挥部队顽强固守,阻住了当面德军的进攻;一面向德军发起反攻,有力地钳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尖刀——第三坦克集群。

由于他在1941年年初德国猛烈进攻中顽强反击、寸土必争,丢失地盘较少,被称做“永不后退的将军”,很快引起了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当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和几位集团军司令员因为部队的惨败而被送上法庭审判时,科涅夫却得到晋升,在9月11日擢升为上将,次日接替去西南方向救火的铁木辛哥元帅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接过了防守莫斯科方向的重任。

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共有6个集团军、480辆坦克,实力在当时仅次于苏军西南方面军。9月份,由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主力之一——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的第二坦克集群被调往南方包抄苏军西南方面军,中央战场出现短暂平静。但随着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围歼,德军大量兵力开始向中央战场集中,准备发动对莫斯科的攻势。

德军投入中央方向的有第二、第三和第四坦克集群和第二、第四和第九野战集团军,占当时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一半和装甲兵力的四分之三,共有180余万人、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万门火炮和迫击炮。

他们当面的苏军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共有125万人、995辆坦克、677架飞机、6808门火炮和迫击炮。苏军非但在兵力兵器上居劣势,更重要的是在战役态势上部署不当。

苏军在战前强调进攻战略,对防御研究不够,尤其对如何抗击德军坦克集群的强大突击缺少对策。包括科涅夫在内的几位方面军司令员,都没有将主力部署在纵深,而是呈前沿一线部署,这就使苏军的防御纵深过浅,容易被德军的装甲利刃所穿透。

同时,他们错误地估计了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方向,将重兵部署在西面。结果,9月底震惊世界的莫斯科会战开始后,德军的坦克重兵集团出乎科涅夫等人的预料,不是从西面,而是从南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迅速突破了当面薄弱的苏军防线。

德军强大的坦克兵团已经向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的维亚济城进逼,很快就要推进到西方方面军后方,科涅夫用高频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这一情况,说明西方方面军主力被包围的危险已经出现,但斯大林当天没有作任何指示,而科涅夫也缺乏甘冒风险下令部队后撤的临机决断勇气。

德军第三、第四坦克集群在维亚济马会师,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主力团团围住。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也被德军包围。这场史称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战,是卫国战争中苏军的最大悲剧之一,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8个集团军被德军合围。德军宣称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大包围圈内共俘获苏军67万3千人。

战役失败,伏罗希洛夫元帅一气之下,准备将科涅夫送上军事法庭。朱可夫来到西方方面军司令部,亲自打电话向斯大林说,采取这种极端手段无助于挽救局势,他在白俄罗斯军区工作时了解科涅夫,此人聪明能干,是块当方面军司令员的料,建议留下科涅夫给自己当副手。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

大战之前,当是用人之际。莫斯科最高统帅部让科涅夫任朱可夫的副职只有一两天,就派科涅夫到加里宁去指挥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科涅夫指挥这支远离主力的部队,顽强抗击德军的进攻,显示出他干练的指挥才能,重新赢得了最高统帅部的信任。鉴于西方方面军正面区域过于宽广,不利于防守。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科涅夫指挥的3个集团军组成加里宁方面军,任命他为司令员。

由于科涅夫指挥得当,多次击溃正面进攻的德军主力,大大缓解了首都莫斯科的来犯之敌。1941年12月初,苏军对莫斯科城下德军的反攻开始后,科涅夫指挥加里宁方面军首先出击,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阵地前沿,随后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转入进攻,击溃了不可一世的德军,这是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的首次大败。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退却150公里。显然这场决定生死的战役既救了苏联,也救了背负罪名的科涅夫。科涅夫抖擞精神,轻装上阵。

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拉锯战,战役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42年夏季,德军在南方重新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紧急将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为副最高统帅去应付南线的危急形势。朱可夫推荐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一职。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军后,指挥部队在阴雨连绵中继续对中央战场的德军猛攻,使之陷入无尽苦战之中,无法抽调大军去增援斯大林格勒。但是,苏军在连续强攻德军的坚固防线中,也遭到了很大伤亡,这给方面军司令部招来了批评。1943年3月,科涅夫被调任西北方面军司令,不久又出任新建立的草原方面军司令。

这以前,他统率的部队主要是步兵,而这一次,他手中首次握有了强大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草原方面军除4个步兵集团军外,还有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第五坦克集团军,这是一支令德军闻风丧胆的钢铁雄师,在斯大林格勒之战中建立了殊勋。而且这一调动使他从中央战场转到了南方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苏德战局重心已经移到南线,双方在此集结重兵展开主力决战,这就使科涅夫有了建立功勋的机会。

激战库尔斯克上演坦克大战

1943年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了大量失地。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在溃败的同时,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

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五集团军遭到了毁灭。德军又向哈尔科夫进攻,苏联红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一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并把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也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

德国统帅部认为,向西远远伸出的库尔斯克突出部,为德军合围并尔后消灭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部队创造了条件。为此,德军打算对苏西南方面军后方实施突击,即实施代号为“豹”的战役。

希特勒在库尔斯克附近集结了50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其中包括1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包括“”式和“豹”式坦克、“费迪南德”式自行火炮、“海因克尔129”式和“福克—乌尔夫190A”式飞机等德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签署的第六号命令十分详细地阐述了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进攻的企图。按照这一命令,进攻的任务是,采取旨在合围苏军各方面军的“向心进攻”,消灭库尔斯克以西地域内的苏军部队。一次突击拟由“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从奥廖尔以南地域实施,而另一次突击则由“南方”集团军群主力从哈尔科夫以北地域实施。

苏联最高统帅部及时识破了德军的企图、基本突击方向和转入进攻的日期。从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德军准备对库尔斯克发动进攻的侦察情报得出结论:在战局的第一阶段,在库尔斯克方向上实施战略防御对我们较为有利。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时注意到,德军由于没有预备队,只能在一个战略方向上实施进攻,并为此建立了足够强大的突击集团。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的兵力,消灭其坦克,然后投入新锐预备队,实施歼灭性突击,从而粉碎德军基本集团将是适宜的。

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科涅夫被召到大本营。最高统帅斯大林当着朱可夫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们的面说道:

“科涅夫同志,看来,德军将建立非常强大的集团,以切断库尔斯克突出部。您的方面军配置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之后,应作好准备,如果德军突破得逞,就打退其突击,不让德军在奥廖尔方向上或别尔哥罗德方向上向东部方向发展突破。因此,方面军占领的地带应构筑良好的防御工事,而在后方,沃罗涅日河和顿河沿岸,则应构筑国家防御地区。”

按照斯大林的指示,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在准备面临的进攻战斗时,也完善了防御准备,构筑了国家防御地区。当时,协助军队构筑防御工事的是成千上万的苏联妇女和半大孩子,他们挖掘掩体,设置反坦克障碍物,修筑道路、桥梁,为阻挡德军的机械化进攻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在库尔斯克会战开始之前,苏军各兵团还补充了人员和战斗技术装备,储备了弹药、燃料、工程器材。

为狠狠回击德军,苏军进行了3个月的准备。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没有间断。战斗开始前,所有部队,其中包括预备队,都隐蔽到了战壕之中,战斗技术装备也隐蔽起来了。根据在战争进程中得到发展的军事学术规则,建立了军队集团,组织了火力配系,特别是反坦克火力配系,组织了村庄、小镇和城市的环形防御。

防御交战开始前,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共有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370架飞机。苏军的人数是德军的1.4倍,火炮和迫击炮是德军的2倍,坦克和自行火炮是德军的1.3倍。

7月4日夜间,苏军侦察员抓到几名德军俘虏,俘虏们证实,库尔斯克会战的进攻定于7月5日3时开始。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苏军副统帅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苏联红军的炮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给其造成很大损失。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3个小时,但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仍根据预定计划发动进攻。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苏联红军的顽强阻击,德军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

7月5日晚,苏中央方面军指挥部作出决定,第二天早晨对在奥廖尔—库尔斯克铁路以西向奥利霍瓦特卡进攻之希特勒军队主要集团实施反突击。为此,科涅夫又调来3个坦克军和2个步兵军。此次反突击对于粉碎德军继续发展进攻的企图起了促进作用。方面军指挥部赢得了一昼夜的时间,并利用这些时间变更部署,调集兵力兵器。

7月6日日终时分,向奥博扬实施进攻的德军坦克军在狭窄的地段上越过了苏军主要防御地带,但此后的推进被阻。在科罗恰方向上,进攻的第二天日终时分,法西斯军队占领了北顿涅茨河东岸的一个登陆场,并在狭窄的正面地段上前出到舒米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七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带。

德军继续向前推进。7月9日,德军在奥博扬方向10公里的地段上集中了500辆坦克,进行打开苏军防御缺口的绝望尝试。尽管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往那儿调去了自己的预备队,派去了航空兵基本兵力,但在日终时分德军还是楔入苏军防御纵深达35公里。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扑向普罗霍罗夫卡,该集团军在主突方向上拥有700辆坦克和强击炮。

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草原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近卫第五集团军转隶沃罗涅日方面军,用于预定的反突击。为了更快更好地执行大本营的命令,科涅夫飞往被转隶的集团军指挥所,以便亲自向集团军司令员下达命令,并监督及时地将两集团军调至出发地域。

草原方面军分散地沿预先构筑的道路向沃罗涅日方面军预定地域运动。科涅夫乘飞机从空中监督行军。两个集团军及时前出到指定地域并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7月9日,科涅夫又接到将已调往库尔斯克地域的第二十七集团军调至别尔哥罗德一库尔斯克方向的号令。

7月12日凌晨2时许,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在电话中通知科涅夫,在别尔哥罗德方向上,德军以200辆坦克的兵力向第六十九集团军进逼,向科罗恰方向实施进攻,7月11日日终时分已前出到基谢列沃、马济基诺、舍伊纳地域。

大本营命令:

以雷若夫少将的第四十七集团军和奥布霍夫少将的近卫机械化第三军从东南,索洛马京中将的机械化第一军从北面实施联合突击,消灭向科罗恰方向尔后向奥斯科尔河前出之敌军集团。为此:

1.雷若夫和奥布霍夫于7月13日日终前在新奥斯科尔、大米哈伊洛夫卡、锡多罗夫卡、布拉诺夫卡、斯洛诺夫卡地域集结;

2.索洛马京于7月13日早晨前自索尔恩采沃地域前出至维亚佐沃耶、斯科罗德诺耶、博布罗沃—德沃尔斯科耶地域。

苏军近卫第五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受命在预定地点集结展开后,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决定以这两个装备优良、补充完备的集团军以及方面军现有的部队在普罗霍罗夫卡实施反突击。

于是,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展开了20世纪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激烈的厮杀一直持续到夜晚。第二天,德军仍然顽强地继续他们的攻势,瓦图京指挥部队继续在正面抵挡德军向奥博扬推进,同时在两翼连续发动反击,虽然这些反击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利,但却使德军无法全力以赴的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

德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霍斯将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奥博扬,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他命令第二党卫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接下来的两天,德军的进攻还比较顺利,他们攻到了普罗霍罗夫卡城下,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上演了。

猛烈的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轰击使普罗霍罗夫卡变成了一个震耳欲聋的火场,天空不时俯冲的飞机落下的炸弹更使这块土地变得浓烟滚滚。

7月12日,苏军的强大反突击,使德军的所有进攻企图化为泡影。疯狂扑向库尔斯克的德军突击集团已经精疲力竭,一蹶不振。

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转入进攻,而中央方面军于15日开始进攻。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进攻,德军损失惨重,指挥部开始撤退。

7月18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投入交战的草原方面军部队转入追击并于7月23日日终前恢复了防御交战开始前的态势。德军在东线的第三次夏季进攻破产了。

在库尔斯克北部,当德军的攻势在7月10日被阻止后,苏军决定于12日发动奥廖尔战役,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

12日凌晨,苏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部分伤亡。

15日,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苏中央方面军的第七十、第十三和第四十八集团军也加入攻击。此时苏联空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空与苏联空军并肩作战。

面对坦克和兵力都占优势的苏军,德军第九集团军司令莫德尔无力阻止其进攻,他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7月16日,莫德尔向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将德军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希特勒否决。

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需要从东线抽调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也面临被苏军合围的危险。在莫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请求后撤后,希特勒最终同意弃守奥廖尔,并调第二党卫装甲军去稳定意大利的局势。

7月31日,德军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线撤退,撤退途中,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苏军攻克了奥廖尔,并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德军,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进入卡拉切夫,至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逐步稳定了下来。

在奥廖尔战役中,苏军歼敌20万人,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并向西推进了150公里,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但却未能完成战前制订的合围并歼灭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计划。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在南线,当德军和苏联红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联红军立刻发动哈尔科夫战役,这次作战的代号以七年战争中俄国名将“鲁缅采夫”的名字命名。担当此次进攻任务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总兵力为90万人和28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为了防御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略基地,德军驻扎有14个步兵师和4个坦克师的重兵集团。此外,在交战过程中,德军还向这一方向调来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4个步兵师。

德军防御的战役地幅由全纵深达18公里的主要地带和第二地带组成。同时,在纵深为6~8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另设两个阵地,每一阵地都构筑有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互相之间由全断面堑壕连接,堑壕又由交通壕连接。其支撑点中有大量的土木发射点。第二地带由一个纵深为2~3公里的阵地组成。主要地带和第二地带之间是一个中间阵地。

除此而外,德军在各居民地还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哈尔科夫周围构筑了两道围廓。别尔哥罗德也守卫森严,构筑有许多防御工事,具有许多发射点的支撑点、数道带刺铁丝,并有大量雷场。

德国人认为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略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并非偶然。这一基地是德军在东方最强大的防御棱堡,是阻止苏军通向乌克兰道路上的大门。在这一基地范围内,坐落着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之一、乌克兰的第二首都哈尔科夫,还有别尔哥罗德、苏梅、阿赫特尔卡、列别金、博戈杜霍夫、丘古耶夫和其他城市。

哈尔科夫在德军防御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被希特勒称为“东大门”。因为哈尔科夫是自莫斯科至顿巴斯、克里木、高加索各条道路上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最重要的公路枢纽和航空枢纽,是机器制造、金属加工、化学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城市。希特勒因而要求他的将军们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该城。

8月3日拂晓,苏军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以强大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准备开始。火炮密度达每公里正面230门。据后来的俘虏供认,苏军的火力突击使不少死里逃生的士兵吓得神经失常。上午,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各兵团楔入德军防御纵深5~6公里。不久,苏军近卫坦克第一和第五集团军进入突破口,其任务是以先头旅突破德军防御战术地幅,以基本兵力在战术纵深发展胜利。

突破德军防御之后,苏军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让马纳加罗夫将军的第五十三集团军右翼和在该集团军地带内作战的索洛马京机械化第一军各兵团进至德军向西的退路。正面突击由克留琴金将军的第六十九集团军实施,而舒米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七集团军在强渡北顿涅茨河后,从东攻击德军的守备部队。

这样一来,进攻前德军的防御前沿得到了仔细清理,所有火力配系均被压制。在清理德军前沿时,各师、团的炮兵和统帅部预备队各炮兵师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以密集地、猛烈地炮火摧毁德军的大部分阵地。尽管如此,8月4日德军的抵抗仍然非常顽强。

8月4日,草原方面军第五十三和第六十九集团军经过激战,突破了从北面掩护别尔哥罗德的德军第二和第三防御地区。

编有8个步兵师的近卫第七集团军及其配属的许多坦克团、旅和炮兵团、旅,楔入德军防御,从东面进攻别尔哥罗德。该集团军拔除了北顿涅茨河东岸米哈伊洛夫登陆场后,各兵团已在西岸开始了战斗。

德军统帅部开始惶恐不安。8月4日,坦克第三军和党卫军坦克军开始从顿巴斯向哈尔科夫方向开进。这两个军的指挥机关已在哈尔科夫。

科涅夫要求第五十三集团军及其配属的机械化第一军击溃德军坦克第六师各部队,并向米高扬诺夫卡发展进攻。机械化第一军从集团军右翼前出到格里亚兹诺耶、列普诺耶地域,切断德军集团向西南和向南的退路。第六十九集团军则在近卫第七集团军的支援下攻占别尔哥罗德,而近卫第七集团军则应突破德军防御并前出至塔夫罗沃、布罗顿地区,以便协同第六十九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合围德军别尔哥罗德集团。

夺城战斗十分激烈。8月5日早上6时,近卫步兵第八十九师近卫步兵第二七○团各分队,以及分别由瓦西里耶夫上校和戈沃鲁年科上校指挥的步兵第三○五和第三七五师各部队,最先冲入别尔哥罗德。近卫第七集团军近卫步兵第九十三师和步兵第一一一师从东面攻打该城。

8月5日,草原方面军第六十九集团军部队和近卫第七集团军各兵团攻占了别尔哥罗德。同日,经过激战解放了奥廖尔。莫斯科第一次用礼炮来庆祝这一辉煌的胜利。从此,在莫斯科用礼炮庆祝红军胜利成了光荣传统。

与此同时,具有高度机动能力的苏军各坦克集团军,在脱离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基本兵力的情况下顺利作战。卡图科夫将军指挥的坦克第一集团军各兵团,5天内向德军防御纵深推进100多公里,并于8月7日日终前攻占了博戈杜霍夫,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夺取了哥萨克的洛潘和佐洛切夫。德军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集团被分割成两部分。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苏军的进攻继续迅猛发展。到8月1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部队大大地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大了突破口,进抵博罗姆拉、阿赫特尔卡和科捷利瓦,切断了哈尔科夫一波尔塔瓦铁路,而草原方面军部队战胜了德军坦克集团的激烈抵抗后,进抵哈尔科夫防御线的外廓。

为了防守哈尔科夫,德军统帅部集结了编有8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若干炮兵部队、许多党卫军支队、警察支队和其他分队的强大集团,这些部队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方式,并基本上集中在防御外廓的北正面和东正面。希特勒命令不惜任何代价守住哈尔科夫,并要求他的将军们严厉镇压那些表现怯懦和不愿打仗的士兵。他警告曼施坦因说,丢失哈尔科夫将造成丢失顿巴斯的危险。

为了防止从西南面包围哈尔科夫军队集团,希特勒统帅部从顿巴斯和奥廖尔方向调来战役预备队——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投入对付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战斗。这些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先后在博古杜霍夫方向和阿赫特尔卡方向上对苏军实施了强大的反突击。

同时,德军还调来了“帝国”、“骷髅”、“维京人”等党卫军坦克师,坦克第三师和“大日耳曼”摩托化师来加强参加哈尔科夫战斗的部队。

8月10日,科涅夫下达了夺取哈尔科夫的训令。训令的基本思想是,要在哈尔科夫接近地,在野外粉碎防守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科涅夫清楚地知道,在经过如此周密准备的城市里作战,要求部队付出非常巨大的努力,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损失,而且战斗可能具有持久性。

此外,巷战可能会在居民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可能导致破坏居民住宅和完好的工业企业。必须作出一切努力,在野战条件下分割并各个击溃德军集团,使其不能同在博戈杜霍夫地域实施反突击的各坦克军协同动作,将城市与来自西面的坦克预备队隔绝。

为了保证突破防御外廓,草原方面军部队得到4234门火炮和迫击炮的加强,火炮数量的对比为6.5∶1。

8月11日,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德军顽强地防守配置在防御圈以北担任掩护其接近地的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直到夜晚,第五十三、第六十九和近卫第七集团军才在整个战线上进抵哈尔科夫防御外廓。

第五十七集团军克服德军第二防御地区后,占领了一些大抵抗枢纽部,其右翼抵达从东南掩护哈尔科夫的中间地区。在一些地段上,展开了激烈的堑壕战斗。

第六十九集团军肃清切尔卡斯科耶一洛佐沃耶、大达尼洛夫卡地域的一些大抵抗枢纽部并消灭近千名德军后,直抵哈尔科夫北郊城廓。其中央楔入了城廓纵深,占领了索科利尼基——城市防御配系中的一个支撑点。

近卫第七集团军在突破外廓后,从东北面迂回哈尔科夫;第五十七集团军强渡过罗甘卡河,从行进间以其右翼突破了中间防御地区和外廓。

经过极其紧张的战斗,草原方面军部队于8月12和13日在一系列地段上直抵城廓,并在哈尔科夫郊区展开了战斗。

德军统帅部为进行防御,投入了一切可能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在4天的时间里,苏军被迫只能在已到达地区进行战斗,打退企图不惜任何代价阻止苏军进攻的德军的激烈反冲击。但是,德军所有的反冲击均被击退,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七集团军部队准备实施新突击,以便从西面、东面和南面包围哈尔科夫。

8月18日至20日,战斗进行得特别激烈,当时德军企图在博戈杜霍夫地区消灭沃罗涅日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基本兵力,以达到改变整个别尔哥罗德一哈尔科夫地区形势的目的。

然而,德军的这一企图未能改变哈尔科夫战役的进程。

8月18日早晨,第五十三和第五十七集团军继续进攻,努力更加严密地从西面和西南包围哈尔科夫。为肃清森林地带的德军,第五十三集团军部队在哈尔科夫西北进行艰苦的战斗。该集团军步兵第二九九师和第八十四师对森林北缘实施的进攻未获成功。

当夜,在强大的炮火急袭射击之后,苏军克利缅科上校指挥的步兵第二九九师和布尼亚申将军指挥的步兵第八十四师部队击败了德军的抵抗,夺取了森林地带。从预备队调来的阿尼西莫夫将军指挥的步兵第二五二师迅速而巧妙地通过森林向前推进,并在肃清森林地带之敌后,于8月19日早晨前协同步兵第二九九师和第八十四师,展开了夺取佩列谢奇纳亚镇和渡过乌达河的战斗。

为了尽快地拿下哈尔科夫,科涅夫令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在波列沃耶以南森林地域集结。该集团军应以对科罗季奇的突击,截断德军从哈尔科夫向西和向西南的退路。

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坦克在夜间渡河并通过了铁路路堤,集结于乌达河南岸,转入进攻并从西面和西南包围了哈尔科夫地域德军集团,而第五十七集团军则从东南实施包围。

扎多夫将军指挥的近卫第五集团军与第五十三集团军密切协同,同时在哈尔科夫西面实施进攻。

在为夺取哈尔科夫而进行紧张战斗的时候,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部队胜利地完成了奥廖尔进攻战役,前出到布良斯克接近地;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展开了解放顿巴斯的战斗;沃罗涅日方面军部队在8月17日至20日的激烈战斗中遭受了令人痛心的损失,但德军在博戈杜霍夫和阿赫特尔卡地域实施的反突击并未取得成功。

8月22日下午,德国法西斯军队开始从哈尔科夫地域撤退。为了不让德军逃脱打击,科涅夫于8月22日晚下达了夜间强攻哈尔科夫的命令。

8月22日夜,城里进行了巷战,各个巷道火光冲天,强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第五十三、第六十九、第五十七、近卫第七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勇敢无畏,巧妙地绕过德军支撑点,渗入德军防御阵地,从后方进攻德军守军,稳步地肃清着哈尔科夫的法西斯侵略者。

8月23日拂晓,突入城中的步兵第一八三师各部队沿苏梅大街顺利地实施进攻,最先进至捷尔任斯基广场。近卫步兵第八十九师的军人们沿克洛奇科夫斯基大街进至戈斯普罗姆大楼,并将红旗插上了楼顶。

到8月23日11时,草原方面军部队完全解放了哈尔科夫。防守该城的德军集团大部分被歼,残部弃城逃跑。沿途他们破坏了所有公路、铁路和桥梁,污染了水源,焚烧一切农作物,毁坏了建筑物。

当天晚上,莫斯科为庆祝哈尔科夫解放,用224门礼炮鸣放20响向草原方面军军人致敬。8月30日,苏军在舍甫琴科纪念像旁举行集会,庆祝哈尔科夫解放,所有活着的城市居民都走到街上。广场上人山人海,哈尔科夫沉浸在一片欢呼之中。

前出第聂伯河夺取河右岸登陆场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彻底击溃德国法西斯军队后,苏军从大卢基到亚速海展开了强大的进攻。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苏军的基本战役将在西南左岸乌克兰实施,目的是消灭德军东线南部集团,前出至第聂伯河,夺取河右岸的登陆场,以便尔后完成解放全部右岸乌克兰的任务。

被迫在苏德战场全线转入战略防御的希特勒军队,竭力扼守已占领的领土并阻止苏军在韦利日、多罗戈布日、布良斯克、苏梅、北顿涅茨和米乌斯河等地区的进攻。一旦不能守住这些地区,德军打算在杰斯纳河、索日河、第聂伯河、莫洛奇纳亚河地区固守。

1943年8月11日,希特勒下达了关于加速构筑战略防御地区的命令,该防御地区从楚德湖北面开始,沿纳尔瓦河、普斯科夫、涅韦利、维捷布斯克、奥尔什以东,然后经过戈梅利,顺索日河和第聂伯河中游,再沿莫洛奇纳亚河至亚速海。

法西斯统帅部特别重视沿第聂伯河防御的组织。因为第聂伯河水量大,河面宽阔,是继伏尔加河和多瑙河之后的欧洲第三大河流。第聂伯河适于防御的另一个原因是,河右岸高,可控制左岸,左岸在很大一段距离上坡低而缓。9月底,德军在这里构筑了工程完备、布满防坦克兵器和防步兵兵器的防御,这就是所谓“东方壁垒”的基本部分。

德军统帅部在认为苏军可能渡河的地方,构筑了极为牢固的多地带防御。在第聂伯河左岸一系列地域,构筑了火力很强的桥头堡。在克列缅丘格、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地域,构筑了特别强大的工事。

希特勒在丢失哈尔科夫后声称:“第聂伯河是一道700~900米宽的巨大江河障碍,右岸是连绵不断的永备发射点,攻不破的天然堡垒。除非第聂伯河水倒流,否则俄国人是克服不了它的。”

第聂伯河的战略地位也十分明显,它是乌克兰的天然屏障。乌克兰对于法西斯德国来说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希特勒明白,第聂伯河沿岸阵地的崩溃,将使法西斯德国失去乌兰克的粮食、克里沃罗热的铁矿、扎波罗热和尼科波尔的锰和有色金属。一句话,丢掉乌兰克,对于德国人及其盟国来说,就意味着丧失重要的原料基地。

早在8月12日,当草原方面军部队进抵哈尔科夫防御外廓,在博戈杜霍夫以南展开激战的时候,草原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指挥部就已收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训令,训令中下达了这三个方面军部队的尔后任务。

草原方面军的预定方向规定为向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进攻,快速部队应前出至第聂伯河并占领各渡口。

沃罗涅日方面军的任务是进攻克列缅丘格,西南方面军部队应向巴尔文科沃、巴甫洛格勒总方向运动,前出至扎波罗热、波洛吉一线,截断德军顿巴斯集团向西的退路。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委派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协调诸方面军的战斗行动。

德军同以前一样,将基本军队集团部署在西南方向上。在这里,与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对峙的是德军“南方”军队集群,编有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团军,第八和第六集团军,以及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的德国法西斯第二集团军,总共62个师,其中14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南方”军队集群共有124万名官兵,126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100辆坦克和强击炮,近2000架作战飞机。曼施坦因指挥“南方”军队集群。

苏军共有263万人,51200门火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飞机。因此,苏军为实施进攻战役而拥有的优势不大:人员为德军的2.1倍,坦克为1.1倍,飞机为1.4倍,仅在火炮方面为德军的4倍。

9月上半月,苏联大本营将第六十、第五十二和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和2个骑兵军转隶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将第三十七集团军和分别从友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抽调的2个集团军转隶草原方面军。

9月15日,希特勒作出了将军队撤过第聂伯河的决定。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在作出这一决定后,便向基辅、卡涅夫、克列缅丘格、切尔卡瑟、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的永备渡口运动。

法西斯匪徒在退却时按照预定的计划,野蛮地毁坏城市和村庄、工业企业、桥梁,燃毁庄稼,牵走牲口,强行驱赶苏联人去当法西斯的奴隶。这一切激起了苏军对法西斯占领者的强烈仇恨。在烧毁的乡村和破坏的城市的废墟上,在被杀害的人们的尸体旁,苏军士兵和军官宣誓,要加倍地狠狠打击德军,尽快将德军赶出祖国领土。

为了不让德军把富饶的边疆变成一片废墟,不让其有组织地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苏军对德军穷追不舍。坦克、机械化和骑兵兵团神速地前出到德军后方,截断了德军的退路。各方面军航空兵对德军纵队、道路枢纽和渡口实施了突击。

苏军的进攻在700公里的正面上展开。进攻极其艰难,因为苏军必须渡河作战,德军则利用这些河流进行防御。谢伊姆河、索日河、北顿涅茨河、沃尔斯克拉河、奥列利河、米乌斯河、杰斯纳河等河流的河岸成了德军的天然屏障。

科涅夫打电话从工程兵主任沃罗比约夫那里要来了有关第聂伯河的兵要地志资料,弄清了渡河的最佳位置,又调派重型舟桥纵列,用来架设第聂伯河铁路桥。

9月20日,科涅夫定下了在克列缅丘格和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方向上击溃退却之敌,紧随退却之敌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并占领右岸登陆场的决心。

科涅夫要求近卫第五集团军司令员,第五十三、第六十九集团军司令员,近卫第七集团军司令员,第五十七和第四十六集团军司令员坚决地对退却之敌展开追击,在1943年9月24至25日前占领第聂伯河各渡口并保证强渡该河。同时科涅夫要求坚决、果敢地实施向第聂伯河前出和强渡该河的战役。

强渡第聂伯河拟在130公里的正面上实施。上述命令还确定了部队夺取第聂伯河对岸登陆场的任务。

近卫第五集团军应向列舍季洛夫卡方向实施突击,从北面迂回波尔塔瓦。其先遣支队应于9月24至29日在克列缅丘格地域前出至第聂伯河。

第五十三集团军从南面迂回波尔塔瓦,向科舒博夫卡、科贝总方向追击德军。该集团军先遣支队应于9月24自在萨德卡和奇卡洛夫卡地域占领第聂伯河渡口。第六十九集团军向别利克和布列乌索夫卡方向实施进攻。

近卫第七集团军的任务是,在佩列沃洛奇纳亚、博罗达耶夫卡、旧奥尔利克地域向第聂伯河前出,并夺取右岸各登陆场。第五十七集团军向舒利戈夫卡方向发展进攻,应于9月23日在普什卡列夫卡—索什诺夫卡地域夺取该渡口,并占领舍甫琴柯沃、韦尔霍夫采沃地段上的登陆场。

第四十六集团军向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索菲耶夫卡和恰普林卡总方向发展进攻。该集团军应于9月23日在奥雷、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居民地地域夺取各渡口,并占领米诺夫卡、布拉戈韦先卡地段上的登陆场。

第三十七集团军位于方面军第二梯队,作好替换第六十九集团军进入交战的充分准备。第三十七集团军新锐部队和兵团应于方面军地带中央,在乌斯片斯科耶、库采沃洛夫卡地段上强渡第聂伯河。

方面军部队在执行命令时,顺利地向前推进了10~15公里,并于9月21日占领了250多个居民地。到9月21日日终时分,第五十三集团军部队在其整个正面上前出到沃尔斯克拉河东岸。扎多夫的部队也与马纳加罗夫同时进至该河。这两个集团军未能从行进间攻占波尔塔瓦,面临的是一场苦战。他们必须强渡沃尔斯克拉河并克服该河右岸德军完备的防御配系。

9月22日拂晓,近卫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部队开始强渡沃尔斯克拉河。7时,近卫第五集团军的近卫空降兵第9师,近卫步兵第九十五、第九十七和第十三师部队渡至河右岸。其中近卫第九十五师的军人表现得特别勇敢。

与此同时,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步兵第二一四、第二三三和第二九九师部队也渡过了沃尔斯克拉河。随后渡过该河的是该集团军步兵第八十四、第三七五和第一一六师部队。第五十三集团军部队在摧毁德军的抵抗时,不顾德军强大的火炮、迫击炮和机枪的火力,冲击沃尔斯克拉河右岸德军阵地并顺利地向前推进。

9月22日傍晚,第五十三集团军各部队在切罗夫、克利莫夫卡、东科祖巴地段上攻占了河右岸,并继续向东方向逼退德军。

由斯卡奇科上尉带领的近卫步兵第九十五师的侦察兵和步兵第八十四师的两名侦察兵穆欣中士和列兵孔沙洛夫最先突入市内。

3时,斯卡奇科小组到达十月公园。侦察兵伊万·别雷赫将一面红旗插上了纪念波尔塔瓦城下历史性会战参加者的古老纪念碑——光荣方尖碑。穆欣和孔沙洛夫到达市中心,并在一座建筑物上又插上了一面红旗。

近卫步兵第九十五师、步兵第八十四师和近卫空降兵第九师经过专门训练的强击队,紧随侦察兵之后从四面八方突入市内。

突入市中心后,步兵第八十四师第二○一团团长叶尔米申少校将一面红旗插上了波尔塔瓦广场的一座幸存的建筑物。波罗马廖夫少校、亚什尼科夫大尉指挥的分队和其他许多分队也成绩显著。

在激列的巷战中,这些师的部队于9月23日早晨肃清了波尔塔瓦的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市民们欢天喜地地迎接解放者。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这样,这座俄罗斯的光荣城市,乌克兰波尔塔瓦州中心获得了解放。

草原方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部队以坚决的冲击和迂回机动,攻下了这座被德军变成通往第聂伯河道路上强大防御支撑点的城市。希特勒统帅部阻止苏军并使苏军陷入攻城持久战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莫斯科鸣放礼炮向方面军部队致敬,最高统帅命令向参加解放波尔塔瓦的部队宣布嘉奖并授予它们“波尔塔瓦”荣誉称号。

被击溃的德军波尔塔瓦集团仓皇退往第聂伯河各渡口和克列缅丘格渡口。德军各师也从其他方向退向这里。克列缅丘格是第聂伯河左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现在,当苏军解放了哈尔科夫和波尔塔瓦之后,德军千方百计力图守住克列缅丘格,而主要是守住保证德军退向第聂伯河对岸的各渡口和登陆场。德军按照军事工程学的一切规则加强了克列缅丘格桥头登陆场。在克列缅丘格近接近地上,挖掘了防坦克壕,构筑了崖壁,设置了铁丝网和雷场。

为防御登陆场,保障渡口,德军调来了“帝国”、“大日耳曼”等法西斯精锐党卫军师。德军将抢来的大量粮食集中在渡口附近,准备运回德国。城里关押着几万名附近村庄的居民,准备将他们驱赶到异国他乡。这也是为什么德军要如此死守克列缅丘格的原因。

科涅夫清楚地认识到占领克列缅丘格附近渡口的重要性,特地调来了在战火中经受过锻炼的两个集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从别尔哥罗德出发,边战斗边行进了300公里,因此可以信赖它们。

科涅夫要求,在拔除克列缅丘格地域德军登陆场时,部队的行动应尽可能地迅速。在送别两集团军司令员扎多夫和马纳加罗夫时,科涅夫指示他们说,在克列缅丘格附近一些地段上强渡第聂伯河时,无论如何不能让德军登陆场留在第聂伯河左岸。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其命令中更早地提请方面军司令员注意,要拔除这条大河左岸的所有登陆场。

到9月28日,近卫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在追击退却的德国法西斯军队时,消灭了其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抵达了克列缅丘格。德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苏军从四面八方向克列缅丘格实施冲击和强击,分割了德军登陆场。经过9月28、29日两天的战斗,第五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全部肃清了克列缅丘格的德军。缴获了21门高射炮、26挺机枪、1艘摩托艇、数艘驳船(载有640吨粮食)、300头准备赶往西方的

9月29日,大本营于签署了关于向切尔卡瑟·新乌克兰卡、沃兹涅先斯克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消灭德军基洛夫格勒集团的命令。方面军受命以自己的左翼向皮亚季哈特卡和克里沃伊罗格方向实施进攻,目的是向德军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集团后方前出。

根据受领的任务,科涅夫和司令部开始计划新的战役,与此同时,各部队一个接着一个相继在从切尔卡瑟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正面上进抵第聂伯河。

科涅夫的尔后行动计划是,在宽大的正面上从行进间强渡第聂伯河。主要方向选择在佩列沃洛奇纳亚—克里沃罗格。面临的任务是消灭德军基洛夫格勒—克里沃罗格集团。战役预定分两个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计划强渡第聂伯河并占领河右岸登陆场。第一阶段计划制订得较为详细。至于第二阶段,当时制订的是一个初步计划。第二阶段比较详细的计划,要视强渡第聂伯河的结果和在河对岸占领的登陆场的大小而定。

10月3日,大本营未作重大修改便批准了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的计划。

大本营批准的战役计划规定,草原方面军突击集团向皮亚季哈特卡、克里沃罗格总方向实施进攻,以便在攻占皮亚季哈特卡后,继续向阿波斯托洛沃方向发展胜利,目的是切断扼阻西南方面军进攻的德军第聂伯罗夫斯克集团的西逃之路。

为了不在新地点强渡第聂伯河,规定从第三十七集团军、近卫第七集团军和第五十七集团军地带内已有的登陆场发展突击。

根据规定的任务,科涅夫在杰里耶夫卡和上第聂伯罗夫斯克之间的登陆场上集中了近卫第五和第七集团军,第三十七和第五十七集团军。由近卫第五集团军和第三十七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为了发展向皮亚季哈特卡方向的突破,投入了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近卫机械化第七军,并且采取了措施,使德军在短时间内无法发觉方面军部队在变更部署和对部队进行物质保障。

近卫第五集团军从克列缅丘格地域内的登陆场撤回,由近卫第四集团军接替。该集团军渡到第聂伯河左岸,完成了100公里沿正面向东南到库采沃洛夫卡地域的行军,随后重新渡到第聂伯河右岸第三十七集团军的登陆场,并于10月13日在此占领新的战斗地段,以便发起进攻。

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在波尔塔瓦一哈尔科夫地域得到补充。该集团军坦克兵完成了100~200公里的行军,沿着为坦克专门架设的渡桥越过了第聂伯河,因此,他们还未来得及准备进攻。第五十二和近卫第四集团军奉命在宽大正面上积极行动,并从已占领的登陆场转入进攻,消灭当面之敌并扩大登陆场。第五十二集团军的任务是解放切尔卡瑟。

军队调动是在夜间隐蔽进行的,德军没有发现苏军变更部署和在登陆场上的集中,因此,也未采取抗击突击的措施。但是,方面军部队强渡第聂伯河和夺取登陆场的积极行动,使德军把大部分兵力调到了这一地域。

在苏军进攻之前,德军在切尔卡瑟—上第聂伯罗夫斯克战线上拥有24个师,其基本兵力部署在杰里耶夫卡、上第聂伯罗夫斯克地段上。其地面兵力得到第四航空队拥有700余架飞机的两个军的支援。

同时,法西斯统帅部为了增援它在基洛夫格勒方向上的军队,又从西欧抽调几个师到这里来。曼施坦因关于以新锐部队加强“南方”集团军群的要求得到了部分满足。希特勒加强“南方”集团军群的目的是保护克里沃罗格的矿石,德军正在加紧攫取这种矿石。但整个说来,第聂伯河所形成的局势对德军不利。苏军为尔后从已占领的登陆场实施进攻创造了一切条件。

10月15日早上,方面军部队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以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编成的突击集团转入进攻。冲击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战。德军拼命抵抗,在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多次转入反冲击。德机也猛烈轰炸苏军的战斗队形。这天,德机出动了250架次。苏军摧毁了德军的抵抗,继续突破其防御。

当天下午,科涅夫决定将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投入交战,以加快突破速度。15时,在第三十七集团军地带内,机械化第七军投入战斗,两个半小时后,特鲁法诺夫将军的坦克第十八军的两个旅在近卫第五集团军地带内投入战斗。

10月16日,经过激战,苏军草原方面军部队顺利地突破德军的防御,继续发展进攻,并于10月18日攻占了能侧射苏军登陆场部队的德军坚固支撑点——杰里耶夫卡。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10月19日,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兵在波尔宾将军的轰炸航空兵和梁赞诺夫将军的强击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前猛冲,摧毁德军的抵抗,解放了左岸乌克兰的城市和大铁路枢纽——皮亚季哈特卡。在这里,缴获了几列运送武器和粮食的军列以及一个储备大量谷物的机械化粮仓。

科罗杰耶夫中将的第五十二集团军,在离方面军主要集团很远的地方单独地渡过了第聂伯河,并在切尔卡瑟地域建立了仅次于基辅和第聂伯河登陆场的第三个大登陆场,正面为60公里,纵深为30公里。军队在此经过残酷的战斗,攻占了切尔卡瑟这个很牢固的防御枢纽部,接着又神速地前进了。

从行进间攻占斯梅拉铁路枢纽的计划未获成功,但第五十二集团军部队在前出至斯梅拉和博布林斯卡亚车站的近接近地之后,可以通过炮火控制白采尔科维一斯梅拉一克里沃罗格的横向铁路,不让德军利用它。

在切尔卡瑟战斗中,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攻城战斗进行得很激烈。获得“切尔卡瑟”荣誉称号的步兵第二九四师炮兵第八四九团的炮兵们,在这里战功特别卓著。

为了表彰瓦连京·波德涅维奇炮兵上尉和弗拉基米尔·莫洛特科夫炮兵中尉在切尔卡瑟战斗中的功绩和勇敢,战后他们被追认为“苏联英雄”。

其间,在德军后方作战的游击队和空降兵分队给了第五十二集团军部队以巨大的援助。他们与集团军部队一起,以自己的行动加速了苏军在基辅和基洛夫格勒方向上的胜利。

方面军在登陆场的胜利进攻,在德军中引起了惊慌。他们从意大利和法国调来4个新锐师,即步兵第三七六、第三八四师和坦克第十四、第二十四师投入交战,企图阻止苏军的进攻。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后来在《失去的胜利》一书中写道:

在整个十月里,敌草原方面军指挥部似乎要算是最活跃的……草原方面军将一批又一批的新锐兵力不断地调往他们在第聂伯河以南我坦克第一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之接合部所夺取的登陆场。到10月底,该方面军在那里配置的兵力不少于5个集团军(其中包括1个坦克集团军),编有61个步兵师和7个坦克和机械化军,坦克900多辆。两个集团军的内翼侧都顶不住这种优势兵力,便开始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撤退。于是,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缺口。在敌人面前出现了一条深入第聂伯河弯曲部,通向克里沃罗格,从而直趋尼科波尔的道路。希特勒认为,从军事经济观点出发,控制尼科波尔是至关重要的。

曼施坦因在这里夸大了苏军的数量,但他说了真话:苏军的行动确实是活跃而坚决的,尽管由于道路泥泞,给军队运送弹药和燃料造成很大困难。但为了从占领者手中解放国家最富饶的矿区的矿山和矿井,苏军不断增强突击力,顽强地沿克里沃罗格向前推进。

从10月20日起,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分别改为乌克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军。

1943年10月23日,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以基本兵力前出至克里沃罗格接近地,而以部分兵力前出至基洛夫格勒以东30公里的米特罗法诺夫卡地域。早上,坦克第十八军各部队和搭乘坦克的步兵一起迅猛地突入克里沃罗格,但遭到德军强大坦克集团的反冲击,未能在城中固守住。

紧随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之后进攻的第三十七集团军部队也因德军坦克的反冲击而受阻于克里沃罗格接近地。

这天早上,科涅夫亲自到克里沃罗格附近的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观察所观看攻城战斗,观察集团军的行动和梁赞诺夫军的强击航空兵对坦克兵的支援。梁赞诺夫也在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观察所里。

科涅夫指示,夺取该城之后,必须牢牢地固守,并很好地与沙罗欣集团军协同。科涅夫从罗特米斯特罗夫那里来到沙罗欣处,帮助他弄明白克里沃罗格的情况,并建议他准备好炮兵,以抗击德军的坦克冲击。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前出至克里沃罗格和基洛夫格勒,使德军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集团面临困难的处境,并为乌克兰第三方面军部队转入进攻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10月22日,第五十七集团军部队解放了上第聂伯罗夫斯克,给德军造成了从后方被合围和冲击的直接威胁。德军采取一切措施,企图阻滞苏军的进攻。德军的抵抗开始不断增强。

为了发展进攻,苏军利用一切手段帮助部队向前推进,例如用波-2飞机运送燃料,用“道格拉斯”运输机运送部队,用畜力运输炮车……

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德军利用该城的砖石建筑负隅顽抗。为了使城市不被破坏,也为了减少人员伤亡,科涅夫决定暂时不直接转入争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战斗,而是首先在野外击溃德军基本集团,特别是德军的坦克师。那时,城里的,尤其是后方的德军就将面临被彻底合围的威胁。

科涅夫把战役的简短总结和方面军的情况向斯大林作了报告,并向他表示:“我方面军部队现在位于克里沃罗格接近地。德军担心被合围,开始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后撤后勤机关,在城市地域,只留下一些掩护部队,而把主力调到我正面的克里沃罗格地域。在这种条件下,急需要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右翼集团军开始进攻,以便尽快粉碎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集团。”

当天,大本营就命令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立即转入进攻。到10月23日,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右翼部队已向前推进。在此之前,在右翼展开的部队有格拉戈列夫将军的第四十六集团军和崔可夫将军的近卫第八集团军。

第四十六集团军从它与第五十七集团军共同占领的奥雷登陆场向新尼古拉耶夫卡方向进攻,而近卫第八集团军则从沃伊斯科沃耶的登陆场向索廖诺耶、丘马基、契卡洛夫方向进攻。这两个集团军摧毁德军的抵抗,顺利地向前推进,并扩大已占领的奥雷和沃伊斯科沃耶登陆场,这就使德军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集团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

苏军部队在翼侧和后方实施的坚决而大胆的进攻和机动,突破了德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域的防御。乌克兰第三方面军部队也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积极协同下,于10月25日以强攻夺取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这两个大工业区和德军在第聂伯河弯曲部的重要防御枢纽部。

10月底,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在克里沃罗格地域与调到这里来的德军坦克第十一、第二十三和第二十四师进行了激战,并继续逐步地扩大登陆场。当时,登陆场集结了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第三十七集团军、近卫第七集团军、第五十七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

希特勒统帅部认为,扼守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他千方百计在这些地域巩固自己的集团,企图无论如何也要赶走苏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各集团军。

11月初,在苏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当面组织防御的是:德军第八集团军和坦克第一集团军的一部,共25个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德军于10月28日在此建立了一个编有4个坦克师的强大坦克集团,该集团在航空兵的密集支援下转入进攻。

但是,德军在这里遇到了苏军第三十七集团军、近卫第七集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反坦克预备队强大而预有准备的对坦克防御,遭受了重大损失:在两天的战斗中被击毁坦克150辆。德军的进攻逐渐平息,最后停了下来。

11月23日,科涅夫通过高频电话向最高统帅报告了第聂伯河交战和夺取战略登陆场的情况。他报告说:军队作战英勇,有着高昂的士气。但是,战士们已经连续战斗4个月左右,在体力上感到疲乏,需要休息和补充。斯大林对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的行动表示十分满意,并同意了科涅夫的意见。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在1943年夏秋战局中完成了所受领的任务,并取得了重大的战役胜利。他们在粉碎哈尔科夫和波尔塔瓦的德军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从行进间在宽大正面上渡过了第聂伯河,并在克列缅丘格西南建立了战略登陆场。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积极行动重创了“南方”集团军群,钳制了德军重大兵力,阻止了德军将这些兵力调往基辅方向去对付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而促进了苏军在基辅地域的胜利和在那里建立战略基地。

经过一系列战斗,希特勒称之为固若金汤的“东方壁垒”被摧毁了,德军统帅部固守第聂伯河和以防御战斗赢得时间的所有战略计划和企图都被彻底粉碎了。

扎紧包围圈重创德军装甲部队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1943年12月,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突破了德军沿因古列茨河的设防地带,攻占了亚历山德里亚城和兹纳缅卡大铁路枢纽,但由于遭到了猛烈的、愈来愈强的抵抗,于12月下旬暂时停止了进攻,在占领地区固守。

科涅夫发现,在进一步向西展开战役时,乌克兰的重要铁路和公路枢纽、工业中心——基洛夫格勒城将是他们进攻的严重障碍。德军认为扼守该城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把大量的步兵预备队和坦克预备队调到这里。12月的最后几天,德军甚至从基洛夫向兹纳缅卡、诺夫戈罗德卡方向对苏军进行了突击。

根据侦察情报,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中央各集团军当面的雅西,诺夫戈罗德卡地带内行动的德军是:野战航空兵第二师,步兵第三二○、第二八六和第三七六师,党卫军骑兵师,摩托化第十师,坦克第三、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在战役过程中,德军又调来了党卫军“骷髅”师,并将其投入战斗。

德军的防御,基本上是以堑壕连接的支撑点体系为基础的。由于缺乏兵力,在前沿许多地段上,只构筑了一些每个可容3~5人的步兵掩体,阵地前架设了轻型铁丝网。在隐蔽的接近地上和第一道堑壕的逼近处,以及在纵深内,都设置了绵密的地雷障碍物。

第二防御地带离前沿6~8公里,这里的工事要比前边薄弱得多。

作为据点的基洛夫格勒本身是很坚固的。城内工事的基础是根据防御要求经过改造而又彼此相连的大型砖石建筑物;市内建立有交叉和侧射火力配系,城市接近地和城内的重要目标如桥梁、大型建筑物、机场等都敷设了地雷。

因此,德军按照野战工事体系建立起来的防御,纵深不大,而且许多地段是由不满员的,在前几次战斗中被重创,但现在多少还有战斗力的兵团占领着。防御的基础是步兵自动武器的火力、步兵和坦克的反冲击,以及火炮和击迫炮的密集射击。德军就是以机动火炮和追击炮火力来抗击苏军的进攻的。

在准备和计划战役时,科涅夫向大本营简要报告了战役的企图,并很快得到了同意。方面军的基本任务是:粉碎德军基洛夫格勒集团,并切断其西逃之路。

战役的总企图是沿向心方向实施突击,其目的是合围德军整个基洛夫格勒集团。计划以机械化第七军协同近卫第五集团军从北面,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协同近卫第七集团军从南面包围歼灭德军集团。

在选择进攻地段上,科涅夫集中了相当强大的集团:56个师中的30个步兵师,5个机械化军和坦克军。在这里还集中了百分之百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以及百分之六十左右的炮兵。

战役计划于1944年1月5日开始。1月3日夜间,在近卫第五集团军地带内,以几个营、连的兵力实施了战斗侦察。在侦察过程中,各步兵师长和各炮兵司令员均在观察所里。这次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在明确炮兵的目标和给各部、分队下达任务时得到了利用。

1月5日8时10分,苏军开始了50分钟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准备。在炮火准备时节,军队在地雷场和铁丝网中开辟了通路,清除了德军设置的障碍物。

9时,步兵发起冲击,马纳加罗夫将军的第五十三集团军在斯克沃尔佐夫将军的近卫机械化第五军协同下,突破了德军的防御,但德军从第一次突击中恢复元气之后,便开始以坦克和步兵从费德瓦里地域实施反冲击。

扎多夫中将的近卫第五集团军顺利地突破了德军防御,击退了德军步兵和坦克的多次反冲击。11时,卡特科夫将军的机械化第七军投入交战。日终前,苏军的快速部队以及奥戈罗多夫上校的近卫步兵第一一○师各部队在大马迈卡地域突至因古尔河。

突击集团右翼的行动发展得相当顺利。到进攻第一天日终前,第五十三集团军和近卫第五集团军在宽24公里的正面上突破了德军防御,突入纵深4~24公里。也就是说,在个别方向上,德军的防御战术地幅已被突破。

但在近卫第七集团军地带内,战斗的发展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在这里,由于苏军的步兵团遇到了德军强大的坦克兵力,对德军防御的突破未能达到足够的深度。因此,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各坦克军投入战斗的任务改为完成对德军防御的突破。

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协同近卫第七集团军部队突破德军防御后,与德军反冲击的坦克进行了战斗,并于1月5日日终前,以自己的兵团前出至切尔沃内亚尔东部、普拉夫尼、新安德烈耶夫卡北郊一线。

1月5日21时,科涅夫向部队下达了战斗号令:“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员于1944年1月6日晨8时前,将机械化第八军集结于卡扎尔纳地域,转隶近卫第五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近卫第五集团军司令员用机械化第七和第八军坚决地发展进攻,从西北面向格鲁兹诺耶、列列科夫卡会让站总方向迂回基洛夫格勒,目的是切断从基洛夫格勒通向西面和西北面的道路,并与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部队协同,攻占基洛夫格勒。”

1月6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突击集团继续进攻。但是,当德军判明主要突击在基洛夫格勒以北后,就变更了自己的兵力部署,进行拼命抵抗,特别是在第五十三集团军和近卫第五集团军地带内。在这里,他们开始以步兵和坦克实施强大的反冲击,特别是对近卫第五集团军突击集团的左翼。坦克冲击是以约120辆坦克组成的数个坦克群实施的。

但是,近卫第五和第七集团军,击退德军的反冲击,摧毁德军的抵抗,顽强地向前推进,到战役第二天日终前,已把相邻翼侧连接起来,并将突破口扩大到正面70公里,纵深30公里。

第五十三集团军摧毁了德军的拼命抵抗,到日终前,在近卫机械化第五军协同下,在普列什科沃东郊、奥西特尼亚日卡一线进行战斗。右翼有机械化第五军和强大的反坦克炮兵群,因而态势得到了巩固,德军所有的坦克反冲击均未奏效。

在尔后的进攻中,近卫第五集团军在右翼和中央遭到了法西斯军队的拼命抵抗。他们从大马迈卡、奥博兹诺夫卡地域以步兵和数个坦克群多次实施反冲击。

在近卫第七集团军地带内,德军的抵抗也在不断增强,因此,近卫步兵第二十四军也投入了交战,任务是向南和西南方向发展胜利。这个军以两个师转入进攻,但不在主要方向上,而在辅助方向上,目的是从左翼保障正在进攻的集团军的突击集团。

与此同时,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各兵团从行进间克服了德军沿阿贾姆卡河建立的第二防御地区,继续顺利地向前推进。坦克第二十九军在1月6日夜间前出至基洛夫格勒东南,坦克第十八军攻占了费多罗夫卡,掩护自己的南翼,并以主力向新巴甫洛夫卡推进,即从西南面迂回基洛夫格勒。

近卫第五集团军空降兵第九师各先遣分队紧跟坦克之后进入南城区。近卫第五集团军近卫步兵第三十三师各部队在击退德军所有的反冲击,并将其从基洛夫格勒附近的居民地逐出之后,也突入城内。在近卫第七集团军各兵团中,科夫通·斯坦克维奇上校的步兵第二九七师部队最先入城,并在城南展开巷战。紧接他们之后,刚毅的列别坚科将军指挥的步兵第五十师突入市中心。

到1月7日早上,配属给近卫第五集团军的机械化第七和第八军,向格鲁兹诺耶发展进攻。在列列科夫卡会让站地域切断了基洛夫格勒—新乌克兰卡的铁路和公路。同时,坦克第十八军的先遣部队也前出至新巴甫洛夫卡地域,并切断了基洛夫格勒—罗夫诺耶的道路。

这样一来,苏军坦克部队就切断了在基洛夫格勒及其以东地域内行动之德军的一切退路。

到1月8日早上,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全部解放了基洛夫格勘,并继续发展进攻。近卫第四集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近卫第五集团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部队和近卫第七集团军的一部,一天时间又向前推进了4~12公里。

基洛夫格勒解放后,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为抗击德军新的反冲击,又以右翼和中央兵力继续进攻了一段时间。但因为规定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部队从第聂伯河开始进攻后,经过了两个半月的顽强战斗,已感到很疲乏,因此,科涅夫向各集团军下达了转入防御的命令。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在瓦图京大将的指挥下,于1944年1月中旬,前出至萨尔内城地域,以及古佩托夫卡和文尼察接近地。

乌克兰第三方面军部部队在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指挥下,解放了扎波罗热,从第聂伯河向西推进了50至100公里。

但是,德军守住了第聂伯河中游卡涅夫地域。由于战线出现的情况,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防守的德军,利用有利地形,扼守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接合部,威胁着两个方面军的相邻翼侧,钳制其机动的自由。希特勒的将军们期望利用这个突出部作为进攻基地,以恢复沿第聂伯河西岸的战线。

希特勒大本营和“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指望由于泥泞季节的到来,苏军就不能按原来的规模组织进攻。他们希望在自己东方战线的南地段上获得喘息时间。

德军在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地域建立了稳固的防御阵地,使之既能扼守整个基地,又能在进攻战役展开时,成为进攻的出发点。该地域的地形有利于防御。无数的江河、小溪、陡坡、雏谷,以及众多的大居民地,都有助于构筑防御地区和斜切阵地。高地,特别是卡涅夫地域内的许多高地,能很好地组织观察。

在突出部的顶端卡加尔雷克、莫什内地段上,德军构筑了极为牢固的防御阵地,构筑了完备的工事体系和各种障碍物。在莫什内、斯梅拉地段上,德军防御前沿经过一片很深的沼泽地。因此,这里的防御是由一些切断主要通路的支撑点组成的。从斯梅拉向南,是双地带防御。防御前沿与佳斯明河河岸和高地平行。主要防御地带由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组成,它们之间有些地方用堑壕连接。在支撑点内有完备的堑壕和交通壕体系,以及大量的土木质发射点。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的正面和两翼用地雷场和铁丝网掩护。

第二防御地带在塔什雷克、帕斯托尔斯科耶、季什科夫卡一线构筑,但还没有完成。

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当面,特别是在从奥利沙内向南的地段上,德军防御工事比较薄弱。德军刚于1月10至12日撤退到这个地区,因此来不及加固。这里有许多支撑点,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有障碍物掩护。在森林地,德军设置有鹿寨和树枝鹿寨,在鹿寨中敷设有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

法西斯统帅部认为扼守右岸乌克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这里集中了最有战斗力的重兵兵团和部队,共93个师,其中包括在整个苏德战场上的25个作战坦克师中的18个坦克师。在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当面行动的则有第四航空队的各兵团,编有500架昼航轰炸机、260架战斗机和240架侦察机。

在1944年1月中旬形成的战略态势中,肃清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之德军,成了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首要任务。顺利解决这项任务有助于实现完全解放右岸乌克兰的目标。

1月12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两个方面军下达任务,向科尔孙一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根部实施相向突击,围歼兹韦尼戈罗德卡—米罗诺夫突出部德军集团的方法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右翼部队,在什波拉地域某地靠拢,因为只有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这种会合,才有可能增强突击力量,前出至南布格河。

进攻开始时间规定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为1月26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为1月25日。进攻时间不同是由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到兹韦尼戈罗德卡,即到他们应该会合的地点所通过酌距离的差别所决定的。

根据下达的任务,两个方面军首长和司令部拟制了战役计划。大本营同意方面军的计划。

进攻于1月24日开始。为了确定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的真实位置,科涅夫决定先进行猛烈但是短促的炮火袭击,而后,各先遣营立即开始进攻。如果各先遣营取得胜利,方面军突击集团的主力就投入交战。

这种突破德军防御的方法是有效的,各先遣营从拂晓开始的冲击具有突然性。他们在16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德军防御,并向纵深推进2~6公里。

紧随各先遣营之后,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的主力投入战斗。突破发展顺利。战役第一天,在争夺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的紧张战斗之后,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纵深4~10公里,即摧毁了德军第一防御地带,攻占了捷列皮诺、拉德瓦诺夫卡、奥西特尼亚日卡、皮萨列夫卡、赖缅塔罗夫犬卡等居民地。

下午,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投入交战,到日终前向前推进了18~20公里。该集团军脱离步兵部队,摧毁了德军的第二防御地带,从行进间攻占古了卡皮托诺夫卡和茹罗夫卡,在已占领地区设防固守,并向南展开左翼兵团,其目的是向两翼扩大突破口。

从1月26日早上起,该集团军各坦克军继续进攻什波拉。

德军明确了苏军的真实的主突方向,并感到了对自己整个集团的严重威胁,便开始调集兵力,破坏苏军的进攻。德军从基洛夫格勒方向调来一些坦克师,在苏军突破的两翼仓促建立强大的突击集团。

1月27日,德军两个集团分别从南、北两面向皮萨列夫卡和奥西特尼亚日卡总方向开始进攻,旨在清除防御中的突破口和切断苏军在这之前已到达什波拉地域的坦克部队与方面军基本兵力的联系。

由此,双方在整个突破地段上展开了激战。苏军勇敢而顽强地抗击德军一次又一次的反冲击。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1月27日夜间,科涅夫将谢利瓦诺夫将军的近卫顿河骑兵第五军投入交战。尽管骑兵军进入突破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然而,当它前出到德军的后方后,在合围和与德军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最后阶段,当德国法西斯军队企图逃出大包围时,骑兵的战功特别卓著。

在这次合围战役中,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补充加强了14个步兵师,4个炮兵旅,1个坦克旅和1个工程工兵旅。

由于采取措施及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不仅在突破口的两翼成功地抗击了德军重兵的激烈冲击和反突击,而且顺利地发展了进攻,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在合围的对外正面击退了德军的密集突击,同时把被围集团分割成若干部分。

1月28日,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拉扎列夫将军的近卫坦克第二十军,以两个旅实施神速进攻,前出至兹韦尼戈罗德卡。最先突入兹韦尼戈罗德卡的是普罗申中校的坦克第一五五旅的部队。迎接该部队从西面突入的是坦克第二三三旅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坦克第六集团军的其他先遣部队。

此时,在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域内,苏军的坦克合围圈闭合了。也就是说,苏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会合了。两个方面军的会合为合围整个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的德军奠定了基础。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突击集团部队在兹韦尼戈罗德卡、伊斯克连诺耶、沃佳诺耶一兹拉托波尔以北一线建立了对外正面,在奥利尚卡河—布尔特—奥利沙纳—线建立了对内正面。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在特诺夫卡—雷扎诺夫卡—兹韦尼戈罗德卡以南一线建立了对外正面,在奥利沙纳、申杰罗夫卡、比耶夫齐、亚赫纳(不含)、克列夏季克以北的罗西河河口一线建立了对内正面。

此时,德军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有14个师,其中8个坦克师,密度为8.8公里1个师。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兵力对比按师的数量是1.3∶1,苏军占优势;但就坦克数量来讲,德军超过了苏军。

为了援救被围各师,德军开始调集自己的坦克兵力。比如在新米尔戈罗德地域,德军集中了第八集团军的4个坦克师。

2月1日至3日,双方在合围的对外正面展开了激战。德军在尤尔科夫卡—利相卡的正面上集中了4个坦克师,对付苏军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当天,合围圈内的德军以约2个步兵师和坦克第十四师1个团的兵力,向布尔特方向实施突击,企图与对外正面向克雷姆卡方向进攻的德军坦克集团会合。

由于苏军第五十二集团军和近卫第四集团军的顽强抵抗,德军从合围圈内实施的突击未能得逞。2月5日日终前,苏军还攻占了德军的重要支撑点维亚佐沃克。

2月5日,近卫骑兵第五军采取迂回机动,攻占了韦尔博夫卡和奥利沙纳。因此,在近卫第四集团军地带的对内正面,苏军的态势大大地改善了。

在2月的第一周里,德军从对内正面继续拼命地进行坦克冲击。但是,在其坦克冲击的道路上,苏军建立了不可摧毁的强大炮兵火力和坦克火力拦障。他们在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地带内遇到强大的炮兵和坦克的防御后,便开始把自己的突击从东向西转向安东诺夫卡和里济诺地域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地带。

为了不让德军向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指挥部采取了加强接合部的紧急措施,于2月11日给军队下达了如下命令:

坦克第二十七旅旅长应立即按照警报沿卡扎茨科耶、米哈伊洛夫卡行进路线前进,于2月12日10时前前至出达诺夫卡地域,就地组织设伏和组织反坦克防御。该旅到达这个地域后,隶属近卫第四集团军司令员指挥。

空降兵第七师和近卫第六十九师编入近卫步兵第二十一军。该军的任务是:巩固防御,不让敌坦克从南向东北和东面突破去援救被围者。

近卫空降第七师将配属1个反坦克歼击炮团。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步兵第一八○师,从2月12日12时起,隶属近卫第四集团军。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首长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步兵部队和炮兵调至维诺格勒、利相卡地域。此外,波格丹诺夫将军的坦克第二集团军从大本营预备队向这个地段开进。

希特勒的将军们指望以各坦克师的强大突击,突破合围正面并恢复态势。希特勒也慷慨许诺。他在发给施特默尔曼的电报中写道:“您可以像依靠石头墙一样依靠我。您将从合围中被解救出来。而现在您应要打到最后一粒子弹。”

曼施坦因也给施特默尔曼发了一封无线电报,电报说,坦克第三军正向利相卡方向实施援救。该军军长坦克兵将军布赖特通过无线电对施特默尔曼说:“坦克第三军在击退苏军强大的冲击后,又重新转入进攻。无论如何你们要坚持住,不管怎样,我们一定会来。布赖特将军。”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德军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官给施特默尔曼及其部队的无线电报特别频繁。“我来援救你们。胡贝。”

所有这一切,证明了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对已陷入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大包围中的部队的命运焦急不安。电报倒是发了,而德军的态势越来越坏。

乌克兰第一、第二方面军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完成合围和抗击德军坦克冲击的同时,在合围的对内正面积极实施进攻行动,以分割和消灭德军的被围部队。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第五十二集团军、近卫第四集团军、骑兵第五军,虽然在兵力上只略占优势,但他们勇敢进攻,从各方面实施突击,把被围集团肢解并互相隔断,而后夺取一些独立支撑点,消灭守备部队。

近卫第四集团军和第五十二集团军部队抗击德军来自布尔特、维佐沃克地域的反冲击,从东面、南面和西南实施突击,切断了威胁苏军两翼的戈罗季谢突出部,粉碎了德军的进攻,解放了戈罗季谢。

在布基以北的德军各坦克师准备向利相卡方向实施反突击的同时,施特默尔曼按照曼施坦因的命令变更兵力部署,准备以步兵第四十二军从斯捷布列夫、塔拉夏地域向西南方向实施突击,其任务是突围。

因此,德军步兵第十一军奉命从戈罗季谢突出部向斯捷布列夫地域撤退。下这一命令是由于苏军进攻对防守戈罗季谢突出部的步兵第十一军与德军其他集团造成割裂的现实威胁。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决心是难以实现的。苏军对德军戈罗季谢集团的突击不断增强,他们能够向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撤退的走廊越来越窄。

步兵第十一军从戈罗季谢地域向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的撤退,是在2月7日夜间开始的。当时,苏军在科罗捷耶夫、斯米尔诺夫和谢利瓦诺夫等将军的指挥下,继续对德军实施不间断的突击。炮兵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射击戈罗季谢地域。航空兵从空中对退却的德军实施突击。

所有的道路都被大车、汽车、装甲汽车、火炮堵塞了。每座桥梁和每条隘路也都被一大堆一大堆的技术装备阻塞了。

第二十七集团军在斯捷布列夫地域的对内正面击退了德军强大的冲击。

战斗十分激烈。德军死守每个地区,每个居民地。但苏军一步一步摧毁了德军猛烈的抵抗,稳步向前推进,并将铁钳中的被围集团越夹越紧。

2月8日至10日,德军开始了旨在突围的坚决冲击。这时,在对外正面上苏军正与企图援救被围者的坦克重兵进行激战,很明显,德军的这一切行动在于沿利相卡、申杰罗夫卡最短方向突破合围圈并达到会合的目的。

2月10日,科涅夫下了最后决心,将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从合围的对外正面调至利相卡地域的突破走廊,其任务是,不让被围集团在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突围并与对外正面进攻的德军坦克集团会合。

科涅夫命令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兵,以及斯米尔诺夫和科罗捷耶夫的部队去完成这一任务。因为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的机动是经过计算的,所以这一机动顺利地实现了。

在苏军地段的合围对外正面上,即在第五十三集团军行动地段上,在这些日子里,德军的冲击也被苏军击退了。

为了完成战斗任务,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于2月11日前,将坦克第二十九军集结在克尼亚日耶—洛佐瓦特卡地域,将坦克第十八军集结在米哈伊洛夫卡,将坦克第二十军集中在兹韦尼戈罗德卡。

为了沿格尼洛伊季基奇河占领防御阵地,2月12日,前出至十月城、利相卡、迈达诺夫卡、兹韦尼戈罗德卡地段的近卫第四集团军部队有:步兵第四十一师,近卫空降兵第七师,步兵第六十九、第一一○和第三七五师,从而可靠地保障了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免遭德军坦克集团从鲁巴内莫斯特,里济诺地域向利相卡突围。

为了加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行动的斯捷布列夫、申杰罗夫卡方向,即合围的对内正面,2月11日4时30分,科涅夫命令近卫骑兵第五军军长谢利瓦诺夫将军将该军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即转向西面,转向申杰罗夫卡。该军骑兵第六十三师执行命令,于2月12日晨进抵格尼洛伊季基奇河,前出至波恰平齐地域。军主力集中在苏希内、格尼列茨、茹罗夫卡地域,与第二十七集团军、近卫第四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建立了联系。

采取这一切措施,是为了保障合围的对外正面和对内正面上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防止德军被围集团可能向西南实施的突破。

2月11日晨,德军以200辆坦克和步兵的兵力,冲击坦克第六集团军部队,在克服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的顽强抵抗后,到日终前,前出至弗兰科夫卡、布然卡一线。

同时,施特默尔曼将军仓促地建立了一个突击集团。从2月12日早晨起,该集团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地段上转入进攻,从斯捷布列夫地域向申杰罗夫卡实施突击,指望突破正面并与自己向利相卡实施突击的部队会合。

德军孤注一掷,不顾损失地投入了战斗。在第二十七集团军地带内,德军得以突破防御,并于日终前占领了希利基、申杰罗夫卡和新布达。此时,德军被围集团与对外正面上进攻的德军之间的距离缩短到12公里。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因德军的突围而表示不安,2月12日12时左右,最高统帅通过高频电话与科涅夫通话。

科涅夫报告说:“请放心,斯大林同志。被围之敌逃不了。我们方面军已采取了措施。为了保障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接合部,为了把德军赶回合围圈,我已经命令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和骑兵第五军向已形成的突破口地域推进。他们正在顺利完成任务。”

斯大林听了科涅夫的话,又将处于突破口地域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十七集团军转隶给科涅夫指挥,命令他一定扎紧口袋,消灭包围之德军。

接受命令后,科涅夫立即飞往位于突破走廊的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指挥所,以采取紧急措施完成大本营交给的任务。

科涅夫一到斯米尔诺夫将军的观察所,第一件事就是召见集团军通信兵主任和方面军司令部的通信代表,命令他们采取紧急措施,沿突破走廊与第二十七集团军司令员特罗菲缅科将军的观察所建立直接通信联络,然后,给各集团军规定了消灭被围之德军的新的作战任务。

方面军的所有集团军接受任务后,立即采取积极而神速的行动,分割和消灭德军。到2月13日清晨,无论是在对外正面,还是在对内正面,苏军的态势都是相对稳定的。军队继续积极行动,压缩和分割德军被围集团,并在对外正面击退了德军的多次激烈冲击。

在合围的对内正面上,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向前推进,压缩合围圈,于2月14日解放了德军强大抵抗枢纽部——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城。2月14日和15日,苏军顺利地击退了德军旨在进一步向西南推进的多次冲击。到2月15日,解围的德军力量耗尽,被围各军收到自行向南方向突围的命令。德军随即下令销毁没有装载弹药的所有汽车和大车。司令部的所有文件和军官的私人东西均被焚毁。德军第十一军司令部的军官聚集起来编成一个战斗组,人数约有一个连。指挥这个连的是施特默尔曼将军本人。他宣布说,“由于所形成的情况,再不能留在合围圈了,我们应该自己向西突围。”

到2月17日早上,德军集团已被全歼。施特默尔曼将军在2月16日夜间的突围过程中被击毙,人们在米尔任齐镇附近的战场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就这样,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以彻底歼灭和俘虏被围德军集团而告结束。

2月18日,苏联首都莫斯科隆重鸣放礼炮,向科涅夫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致敬。这场大捷使科涅夫得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继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后第四位荣获苏联元帅军衔。

攻占柏林取得卫国战争胜利

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之后,由于春季解冻的雪水融化,使苏联南方成为泥泞的海洋,德军以为在这种天气里,苏军的坦克机械化部队无法行动,而且经过冬季的苦战后,红军也必须休整,难以开展新的攻势。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段宝贵的时间获得喘息的机会,以重整旗鼓。

但苏军不想给德军喘息的机会,而且苏军T-34坦克的履带比德军坦克宽,能在泥泞中行驶自如。同时,美国援助苏联的大量卡车具有比德国军用车辆更出色的越野性能,更重要的是苏军在经过整个冬季的激战之后,仍然具有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

因此,虽然气候条件恶劣,道路泥泞难行,苏军仍在南方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3个乌克兰方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南部战场。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攻势凌厉,发起了乌曼—博托沙尼战役,尽管无边的泥泞使苏军的T-34这样出色的坦克也时常陷入泥中,汽车和大炮更难以前进,只能用人力推动,但科涅夫的大军还是在短短一月内挺进了200~600公里。

在苏军的神勇进攻面前,德军丢下陷在泥中的坦克、大炮和车辆,依靠骑牛或步行,狼狈地从乌克兰逃走。科涅夫部队在进攻中毙俘德军8万余人,冲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文尼察的总部和补给中心,击毁和缴获600辆坦克和220辆装甲车。

1944年3月底,苏军前锋部队进入罗马尼亚境内。这是苏军在卫国战争中首次前出到国境线。消息传出,苏联举国振奋,首都莫斯科以最高等级的礼炮——324门火炮齐鸣24响,庆祝这一重大事件。德军的南方战线在3个乌克兰方面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之下迅速崩溃,曾是德军显赫战将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为此双双被希特勒免职。

乌克兰战役结束时,由于瓦图京大将于1944年2月28日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伏击,不幸去世,战功显赫的科涅夫元帅奉命把两个方面军合并为一个新的部队。

这时的苏联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是苏军最强大的方面军,兵力达120万人,拥有20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250架飞机。科涅夫的下一个目标是粉碎德军最强大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有90万人,900辆坦克,700架飞机。在苏德战争中,这还是红军首次单独以一个方面军对德军一个集团军群,这表明红军的威力在战争过程中得到极大提高。

7月14日,科涅夫发动了史称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的攻势。科涅夫在这次战役中再次显示了他的能攻善战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大胆地将方面军编成内90%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集中在主要突击方向,对德军形成强大优势。

按照计划,在卢布林方向上实施突击的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配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行动。科涅夫的计划是首先围歼德军布罗德集团,然后围歼利沃夫集团。

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绵密的堑壕和大量的交通壕,非常密集的火器,完备的火力配系,这些都要求对其主要防御地带实施认真的火力准备。所以科涅夫给炮兵下达的任务是消灭德军第二道和第三道堑壕中的有生力量及技术兵器,摧毁浅近防御纵深的支撑点,压制德军阵地上的迫击炮和炮兵。

进攻开始后,苏军步兵在强大炮火支援下,经英勇奋战在德军坚固防御体系上打开了一条长18公里、宽4~6公里的突破走廊。这样狭窄的走廊本来并不适合坦克部队进入,应等待步兵将其向两翼扩展后,才能投入坦克兵团发展攻势,但拖延下去德军就有调来援军反击的可能。

7月16日早上3点钟,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司令雷巴尔科将军打电话给科涅夫。他报告了第六十集团军部队和在比较狭窄的正面上前出至佐洛切夫地域的各旅先遣支队的战果,并请求允许他将坦克集团军主力投入战斗。科涅夫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7月16日傍晚,雷巴尔科将军的几个军已前出至佐洛切夫东北地域,而集团军先遣支队前出到了佩尔捷夫河。

在预感到布罗德集团有遭合围的危险后,德军开始将步兵和坦克重兵往所谓的“科尔图夫走廊”以南集中。从7月17日早上起,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冲击,以消除已经形成的突破口,并截断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的交通线。

如果这条走廊被截断,对苏军可能出现不利后果。科涅夫当机立断,在第六十集团军占领佐洛切夫后,将坦克第四集团军也投入战斗。命它从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左翼旁边进入突破口,并迅速向戈罗多克方向,即利沃夫以西30公里发展进攻。同时,命令第四集团军司令员列柳申科将军从南面迂回它,切断德军向西南和向西的退路。

苏军强大的坦克兵团雷霆万钧般地进入突破口后,德军的防线迅速崩溃。7月22日日终前,集团军主力在利沃夫南郊展开了战斗,而其近卫坦克第十志愿军突入了市区。

从7月24日起,苏军对利沃夫展开了向心突击。第六十集团军部从东面和东北面发起进攻。近卫坦克第十军在城内进行战斗。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的近卫坦克第六军,前出至利沃夫以西的亚沃罗夫地域。

德军只剩下一条通往西南桑博尔的退路。在7月24至26日几天里,在通往利沃夫的接近地上,苏军和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依靠工程构筑完备的阵地,并利用有利的防御地貌,企图阻止苏军发展胜利。7月26日,第六十集团军部队夺取了一系列支撑点,并在利沃夫郊外展开了战斗。波卢博亚罗夫将军的近卫坦克第四军部队,在沿米克拉舒夫—利沃夫公路作战时,于7月26日23时,突入该市东郊,与坦克第四集团军的近卫坦克第十军会合。

7月26日日终前,德军指挥部开始向西南方向撤退利沃夫集团的部队。为了使城市免遭破坏,7月27日拂晓,苏军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部队从西面转入了对利沃夫的进攻,而第六十集团军步兵第二十三军部队从北面,第二十八军从东面,第一○六军从东南面发起了冲击;坦克第四集团军的近卫坦克第十军继续在市内进行激烈的战斗。第三十八集团军在利沃夫以南进攻。

7月27日早上,乌克兰的州中心之一,重要的道路交叉点、重要的工业和文化中心——利沃夫,从德国法西斯占领者的手中获得解放。被粉碎的德军部队匆忙向西撤退。

几乎在解放利沃夫的同时,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以及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第五十三和第二十二旅部队,于7月27日以夜间强攻夺取了佩列梅什利要塞。雅库鲍夫斯基上校指挥的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的部队从南面迂回冲击佩列梅什利。

在右翼,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继续向维斯瓦河进攻。

7月27日日终前,戈尔多夫将军的近卫第三集团军部队和索科洛夫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在维尔科瓦兹、克拉希尼克、亚斯特科维采、尼斯科一线进行战斗,左翼兵团已前出至桑河。第十三集团军、近卫坦克第一和第三集团军,以及巴拉诺夫将军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尼斯科、索科武夫、普热沃尔斯克、德努夫、弗雷德罗波尔、栋布罗米尔以西一线粉碎德军,可靠地保障了在桑河上的登陆场。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科涅夫的部队在宽大正面上从行进间渡过了桑河。方面军中央各集团军则开始追击着向喀尔巴阡山脉撤退的德军部队。

由于利沃夫地域的德军被粉碎,以及它失去了俄罗斯拉瓦、利沃夫、佩列梅什利,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等城市,“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部队不仅遭到了重大损失,而且被分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无望地企图以部分分散的兵团进行抵抗,急速地向维斯瓦河奔去。第二部分由德国坦克第一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一集团军各兵团组成,兵力约有20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向西南方向喀尔巴阡山脉撤退,因为经佩列梅什利向西的道路被苏军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部队切断了。

此时,在德国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100公里的缺口。在这里作战的只有一个预备警卫团,若干作业营和其他小股部队。

这个缺口是在合围并粉碎德军布罗德集团之后形成的。苏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以右翼部队迅速向维斯瓦河进攻。

这时,出现了对右翼各集团军向维斯瓦河和桑多梅日快速进攻,以及左翼各集团军向德罗戈贝奇方向发展胜利,和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山前地带粉碎德军坦克第一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一集团军的有利态势。苏军现在的任务是把德军紧逼至喀尔巴阡山脉,在那里将其歼灭。

为了在维斯瓦河建立防御正面,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开始向这里调遣第十七集团军的指挥机关,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中调来坦克第二十三和第二十四师,从战线的其他地段上调来两个步兵师和坦克第二十四军的指挥部,从德国调来两个师和一些独立部队。德军统帅部企图用这些兵力阻止苏军强渡维斯瓦河和维斯沃卡河。

鉴于这一态势,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7月27日的训令中重申,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的基本力量应集中在自己的右翼,用于夺取维斯瓦河西岸桑多梅日—维斯沃卡河口地段上的登陆场。

大本营指出,这一任务应在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部队的密切协同下完成,当时,他们受领了夺取华沙以南登陆场的任务。在维斯瓦河上建立两个方面军的协同动作,会在柏林战略方向上建立起强大的统一的苏军集团。

在左翼,科涅夫于7月27日5时50分,命令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员以主要兵力,向霍多罗夫、德罗戈贝奇方向实施急遽突击,于7月29日日终前夺取德罗戈贝奇,并前出至杜布利亚纳、斯科列一线。

7月27日,近卫第一集团军部队于日终前前出至戈罗季谢、霍多罗夫、沃伊尼卢夫、格拉布夫卡一线。这一天,第十八集团军部队右翼推进约20公里,于日终前在克拉斯纳以东、亚布翁卡一线展开了战斗。

为了充分利用利沃夫方向取得的战役成果,粉碎德军斯坦尼斯拉夫集团,科涅夫命令坦克第四集团军进行强行军,于7月28日早晨前出至桑博尔地域,从那里实施急遽突出,于日终前夺取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以便同近卫第一集团军一起粉碎德军,阻止其向西北桑河对岸撤退。在此之前,近卫第一集团军右翼已前出至霍多罗夫地域。然而,由于德军在德涅斯特河和德罗戈贝奇地域加强了抵抗,坦克第四集团军未能完全完成受领的任务。

格列奇科将军的近卫第一集团军和茹拉夫廖夫将军的第十八集团军继续追击德军,向喀尔巴阡山脉推进。德军利用得到坦克加强的重兵后卫,在有利的天然地区进行顽强抵抗。

近卫第一集团军部队行动坚决,在第十八集团军的协助下,于7月27日解放了喀尔巴阡地区的州中心斯坦尼斯拉夫。

解放该市后,第十八集团军主力部队向奥特尼亚、博戈罗恰内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在帕谢奇纳、多拉和奥斯拉夫—比亚列以南地域,进行争夺喀尔巴阡山脉山前地带通道的战斗。7月26日日终前,第十八集团军各兵团在博戈罗恰内、茹拉基、帕谢奇纳、多拉一线,而后在原先的地区进行战斗。

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在利沃夫以东战败,以及近卫坦克第三集团军各兵团前出至利沃夫以西之后,7月24日,决定从这一地域将其部队往西南方向撤退。科涅夫认为,德军可能在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地域,集结一个由从利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地域撤退下来的部队组成的重兵集团。因此,他要求近卫第一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加快追击退却之敌的速度,尽快夺取西乌克兰产油区——德罗戈贝奇和鲍里斯拉夫两座城市。

为了阻止苏集团军的推进,德军在部分地段转入了猛烈的反冲击。德军以约2个步兵团的兵力,在40辆坦克的支援下,多次进行反冲击。于7月28日逼退了苏军步兵第三十军部队,夺取了卡卢什市。经过顽强战斗,近卫第一集团军部队又于7月29日重新占领该市。7月30日日终前,集团军部队经过三天英勇战斗,推进8~15公里,并在罗兹多尔、茹拉夫诺、兹博拉、拉胡夫一线战斗。

苏军第十八集团军主力在7月28日至30日期间,不停地追击德军,于7月30日夺取了多利纳铁路车站,切断了经喀尔巴阡山脉通往匈牙利平原的道路。

德国法西斯统帅部通过在德涅斯特河的顽强防御和反冲击,竭力将遭受重大损失的利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集团,沿着他们剩下的一条经德罗戈贝奇、桑博尔、萨诺克的最方便的道路,撤过桑河。

从7月31日到8月4日的5天时间里,德军为了保障其坦克第一集团军各部队向西和西南方向撤退,以大约5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德军坦克第八师和匈牙利坦克第二师,进行反击,企图打通通往匈牙利平原的多利纳——柳德维库夫卡道路。

在四天的激战中,德军多利纳集团被打得一败涂地。8月4日,德军开始被迫从多利纳—博列霍夫地域向西和西南方向撤退。

苏军近卫第一集团军在坦克第四集团军和第三十八集团军部分兵力的协同下,继续进攻,于8月5日夺取了重要的道路交叉点斯特雷市。8月4日,苏军第十八集团军部队,打败了德军在维戈达、多利纳地域的抵抗,战斗向西推移,于8月5日强渡过希维察河。

这样,从7月19日至28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顺利完成了它面临的全部任务。德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遭到惨重失败。

8月29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各部队转入全线防御。至此,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结束。在战役过程中,苏军击溃德军32个师,彻底歼灭德军8个师。德“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被粉碎。仅在7月后半月,德军被打死、打伤和被俘的官兵就有20万名左右。同时,苏军缴获了大批战利品:各种口径火炮2200余门,坦克500辆,汽车10000辆,火车车厢666节,军马12000匹,各种仓库近150座。

二战纵横录——科涅夫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将军因实施利沃夫战役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苏联大本营寄往前线的信中这样写道:

为表彰您在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前线出色地完成最高统帅部所赋予的战斗任务,以及所表现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1944年7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授予您苏联英雄称号、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1945年1月,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结束后,科涅夫又率领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同朱可夫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各自在维斯瓦河的登陆场向希特勒德国发起了最后的强大攻势,直指第三帝国的巢穴柏林,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壮观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苏联这两个方面军共有220万人,7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架飞机,33500门火炮和迫击炮,其中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拥有110万人,324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582架飞机,1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

这两路大军原定在1月20日发动攻势,但由于德军在阿登展开了强大进攻,使英美军队的战线陷入危急之中,西方盟国紧急向苏联呼救,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下令攻势提前在1月12日进行。

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苏军将无法得到航空兵的支援,只能依靠炮兵和坦克进行突破。但是战役开始后,苏军的进攻威力丝毫未曾降低,原因是科涅夫素来重视炮兵突击,早在战役的准备阶段,他就亲率各集团军司令员、军长、师长们察看了整个战场前沿,在突破方向集中了强大的炮兵集团,每公里正面的火炮密度达到250~280门,有的地段甚至达到300门。进攻开始后,苏军炮火的猛烈程度有如山崩地裂,虽然炮火准备只持续了1小时47分钟,德军却感觉似乎不下5小时。

苏军空前的炮火威力,使德军完全失去控制,纷纷擅自脱离阵地向后溃逃。苏军在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防御地带,科涅夫不给德军任何喘息和反击的机会,在当天中午就下令两个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发展进攻,迅速击溃了德军。德国将军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描绘这场进攻说:

突破是如此猛烈,它不仅打退了第一梯队的师,而且打退了很强的快速预备队……深深楔入德军战线的兵力如此之多,以致要消灭他们,哪怕是限制一下他们都已不可能……俄国军队很快将其坦克兵团投入了打开的缺口,其主力开始向尼达河推进……

另一位德国将军梅林津也评论说:

俄国人的进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发展着。很清楚,他们的最高统帅部已经完全掌握了组织大量机械化集团军进攻的方法。

科涅夫的方面军向前长驱直入,与朱可夫的方面军一起,在23天中向前神速挺进了600公里,扩大突破近1000公里,渡过奥得河并在对岸占领了战役登陆场。在23天的作战中,仅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俘敌官兵43000人,歼敌15万余人,缴获300多辆坦克和200多架飞机。

科涅夫在神速的进攻中,还以巧妙的机动完整地夺取了西里西亚工业区,这是欧洲居鲁尔区之后的第二大工业区。他的大军越过奥得河后并未停息,而是一鼓作气地又打到尼斯河,与朱可夫大军一起对德国首都柏林形成威逼态势。

斯大林原来的意图是让红军统帅中最有声望的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占领柏林,但由于德军向首都集结百万重兵,摆出了全力固守的架势,因此有必要让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也加入柏林方向作战。

由谁的部队攻占柏林,成为摆在斯大林面前的难题,因为这两人都是战功赫赫。他踌躇再三,最后决定让这两位统帅进行竞争,谁的部队最先打到柏林,就让其攻占柏林。

4月16日,进攻柏林的战役开始后,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第一天中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这是迄今为止东线的最猛烈炮火,令德军的幸存者们日后无不谈虎色变;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稍后开始的炮火准备,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更为猛烈,以致当毁灭性的炮火准备停止后,许多德军士兵甚至小分队都不顾指挥部的死守命令,纷纷溜之大吉。

凭借压倒一切的炮火威力和强击机撒布的烟幕掩护,科涅夫的大军顺利地渡过了尼斯河,突破了德军防线,并打退了德军以大量坦克进行的反冲击。科涅夫命令他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司令员:脱离方面军的主力部队,更大胆地向战役纵深挺进,不要顾及后方,因为他本人作为方面军司令员,将在他们身后亲自保障其后方的安全。

随后,科涅夫接到斯大林的电话,最高统帅告诉他,朱可夫的部队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进攻受阻,询问是否可以将朱可夫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调过来,通过他的方面军打开的缺口向柏林方向突击。

科涅夫认为这将造成很大混乱,他这里战事发展顺利,没有遇到德军十分强大的阻击,他完全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两个坦克集团军向柏林进攻。斯大林表示同意,让他把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

接完电话后,科涅夫立即向两个坦克集团军司令下达命令,让他们向柏林方向迅猛发展进攻。两个坦克集团军接令后,立即风驰电掣地杀向柏林,于4月22日进抵柏林城郊。4月25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在波茨坦胜利会师,将柏林完全包围,并在当天进抵易北河畔,同美军实现了历史性的“易北河会师”。

柏林之战震撼了德军,各路德军在首都陷落后大都停止抵抗,只在捷克境内还有一个德军强大集团拒不投降,这就是费迪南德·舍尔纳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它拥有近50个精锐师,总数近90万人。

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科涅夫强大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主力迅速向捷克境内出动,与乌克兰第二、第四方面军一起会歼该敌。科涅夫以最快速度将他的部队从柏林的废墟中撤出,重新进行部署,随着他一声令下,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以10个坦克军、1600辆坦克向南方勇猛进击。

5月6日早晨,各集团军先遣支队发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情况。一是德军占领的不是绵亘防御阵地,而是由若干枢纽部、抵抗中心和支撑点组成的防御阵地。二是德国法西斯指挥部尚未发现苏军突击集团在易北河左岸,德累斯顿以西及西北方向集结。

14时,在实施强大的炮火准备后,普霍夫和戈尔多夫各集团军转入了进攻。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的坦克集团军也在同时向前推进。

这一整天,德国法西斯军队进行了殊死的反抗。夜间,苏军只推进了10~12公里。但在普霍夫的第十三集团军的地带内和戈尔多夫的右翼,苏军向前推进了23公里。这时,坦克兵暂时还在几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战斗队形中行动。

18时,德军布雷斯劳城防司令官尼克戈夫将军,深知继续抵抗毫无希望,于是,带领4万名守备部队投降了。

不久,在苏军的左翼科罗夫尼科夫第五十九集团军的当面,突然发现德军开始撤退。第五十九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夫尼科夫马上组织追击,到傍晚,其部队推进了7公里。

5月7日,苏军主突集团部队沿易北河西岸向南推进越来越远,日终前,到达鲁德内山脉主山脊的北坡前。

这一天,戈尔多夫近卫第三集团军夺取了迈森及其著名城堡,以及一座出名的瓷器工厂。为了完整无损地夺取这座最古老、最漂亮的德国城市,戈尔多夫采取了一切措施。

在苏军的突击集团右翼、外翼,即普霍夫和列柳申科集团军以其神速的进攻席卷德军,不让德军有机会占领防御阵地,而只能停留在沿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修筑的永备工事地带,从两侧控制住山口。

当天,按照大本营的总计划,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也转入了进攻,并从东南方向迂回布拉格。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舒米洛夫指挥的近卫第七集团军和克拉夫琴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迎着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前进,以包围舍尔纳集团。同时,叶廖缅科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部队,从东面向南推进,在通往布拉格的道路上,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一片又一片新的地区。

5月8日拂晓,在列柳申科集团军的作战地带,叶尔马科夫少将指挥的近卫机械化第五军,夜以继日地快速向前推进,他们消灭了沿途遇到的一切德军,在布拉格西北的亚罗梅日和扎泰茨之间,从行进间竟然粉碎并消灭了企图逃往美军那里的舍尔纳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

从那时起,苏军部队一支又一支地进入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捷克人民以加盐面包和鲜花欢迎他们。

就在这一天,扎多夫的近卫第五集团军,在戈尔多夫、雷巴尔科集团军和波兰人民军第二集团军部队的协同下,完全占领了德累斯顿,并从行进间又推进了25公里。

20时,科涅夫命令用电台向驻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领土上的所有德国法西斯军队广播,敦促他们无条件投降。同时,也给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所有集团军司令员下达了指示:假如再过3小时,也就是说,到5月8日23时前,希特勒军队还不投降,就继续军事行动,对其实施坚决突击,彻底消灭他们。

为防止法西斯将领和其他纳粹战犯从空中逃跑,科涅夫要求苏军部队,在进攻中,首先占领机场和起飞场。为此,还派出了由坦克、装甲车和乘坐汽车的步兵组成的特种快速支队。

3小时过去了。但是,德国法西斯指挥部一直都没有回音。

23时整,方面军部队按照命令,对德军进行了猛烈射击,并恢复了进攻。向前推进的不仅有主突集团和辅助突击集团的各集团军,而且还有方面军的全部12个集团军,直至最左翼的集团军。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发起进攻,但到日终前,方面军中央和左翼的7个集团军都前进了20~30公里。

到5月8日早晨,斯维尔切夫斯基将军的波兰人民军第二集团军和科罗捷耶夫、沙夫拉诺夫、古谢夫、科罗夫尼科夫等将军的各部队,推进了15~20公里,肃清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及其境内许多城市里的德军。

从发起进攻起,苏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4000架次,其中三分之二是5月8日出动的,主要对企图从布拉格向西撤退的德军部队实施了空中突击。航空兵的行动制止了德军沿尚未被苏军坦克兵切断的道路的运动。

为了突进布拉格,苏军列柳申科集团军的近卫乌拉尔第十志愿军的坦克,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奔袭80公里,首先从西北进入布拉格。紧随其后从北面进入该市的是雷巴尔科集团军机械化第九军的坦克兵。而总共只过了几小时之后在布拉格郊区已出现了诸兵种合成第十三和近卫第三集团军的先遣部队。近卫第五集团军部队的主力,在消灭了布拉格东北的德军集团后,其先遣部队也前出至布拉格北郊。5月9日上午10时前,布拉格被乌克兰第一方面军部队完全占领,并肃清了市内的德军。

13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部队在布拉格东南35公里处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列柳申科的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的部队会合。

乌克兰第四方面军的快速集群,快速追击退却之敌,其主力部队于5月9日18时前也抵达了布拉格。

对拒绝放下武器的驻捷德军集团的合围圈合拢了。陷入这次大包围中的有混乱和失去指挥的舍尔纳集团军群的50多万名官兵。现在,他们除了投降之外,已无别的出路。

布拉格解放了。一支又一支游行队伍行进在大街上。为庆祝布拉格的解放,苏联首都以324门火炮的24次齐射,鸣放了苏德战争中最后一次庆祝战功的礼炮。几个小时后,莫斯科以1000门大炮齐鸣30响,庆祝卫国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