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实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进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1.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进攻

1944年初,由盟军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和由尼米兹上将指挥的南太平洋战区第3舰队协同完成的封锁,孤立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重要基地腊包尔的作战已胜利完成。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麦克阿瑟的部队沿新几内亚岛克服安达二十三指挥的日第18集团军所部的抵抗,从左翼迂回腊包尔;而由哈尔西统帅的美第3舰队则同时在所罗门群岛的右翼向百武晴吉的日第17集团军展开紧缩战。

在新几内亚方向,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盟军部队于1943年10月初占领莱城、萨拉莫阿和芬什哈芬后,暂停沿新几内亚岛的推进,而是封锁胡翁半岛并转入休整。同时,由克鲁格将军指挥的美第6集团军则渡过维提亚兹海峡,担负起后续作战任务。12月15日,美第1骑兵师在新不列颠岛南部的阿拉瓦登陆,并很快在该岛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与此同时,美海军第1陆战师在第7两栖编队协助下,于新不列颠岛北部的格洛斯特海角成功地建立了滩头阵地,并且修建了两个机场。

在所罗门群岛方向,哈尔西的美第3舰队及其配属的第3两栖编队一直按计划推进。1943年7月2日至8月25日,美第37、第43及第25师经苦战夺占新乔治亚岛。8月15日至10月7日,哈尔西麾下的盟军攻占韦拉拉韦拉岛。12月1日,美第3海军陆战师从奥古斯塔皇后湾登上布干维尔岛。到年底,奥古斯塔皇后湾已成为盟军的一个海军基地,并在滩头修建了3个机场。

进入1944年后,哈尔西麾下各部继续在所罗门群岛打击日军余部。在进一步封锁孤立日军腊包尔基地的同时,南太平洋战区的盟军部队对驻守布干维尔岛的日第17集团军施加了强大压力。2月15日,新西兰第3师在海空军的支援下攻占格林岛,又为盟军封锁腊包尔的日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基地。3月20日,哈尔西的部队绕过腊包尔夺取了其西北方向的卡米恩岛,此举意味着盟军对腊包尔日军钳形封锁的右翼任务已经完成。在左翼,麦克阿瑟麾下的美第1海军陆战师和陆军第41师也在3月中旬经激战占领新不列颠全岛,完成了对腊包尔的左翼封锁。此后,美军撤离新不列颠岛,由布莱梅将军率领的澳大利亚军担负起牵制腊包尔日军的任务。

l月2日,西南太平洋盟军第二阶段的作战——收复新几内亚全岛的战斗正式发起,这一任务将由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来完成。为配合在胡翁半岛的澳大利亚部队所发起的正面攻击,麦克阿瑟派出美第32师一部在赛多尔北部登陆,并很快切断了澳军当面日军的退路。1月23日,当两军会合时,日军被迫溃逃至内陆山区。这一行动为乔治·肯尼的美第5航空队提供了基地,并为后续作战的空中保障奠定了基础。随后,盟军的正面推进在丹受阻。

在盟军西进期间,为阻止被困在俾斯麦—所罗门群岛一带的日军增援驻守新几内亚岛的日第18集团军,同时也为盟军大量两栖战斗部队登陆提供方便的港口和分段运输基地,麦克阿瑟决定首先攻占阿默勒尔蒂群岛。由于该群岛具备理想的天然港口和机场场地,因此,对其占领后不仅可以用来支援尔后沿新几内亚岛海军的作战行动,而且还可直接打击加洛林和马里亚纳群岛的日军,支援中太平洋部队的作战。1944年2月29日晨,蔡斯少将指挥美第1骑兵师第5骑兵队,在麦克阿瑟的亲自督战下,于洛斯内格罗斯岛快速登陆成功。随后,日军展开反击,但很快被麦克阿瑟从芬什哈芬调来的增援部队歼灭。到3月底,整个阿默勒尔蒂群岛已被盟军控制,守岛日军大部被歼。此役美军亡290人,伤约2000人,日军亡约3000人,89人被俘。此战不仅使盟军获得了天然港口和数个机场,而且还封闭了俾斯麦—新不列颠—所罗门群岛一带8万残余日军最后的退路,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坐以待毙。

尽管日军在南太平洋地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但其大本营仍决心尽最大努力守住新几内亚岛的西部地区。为此,日军在荷兰迪亚建立了一个较大的供给和保养基地,以支援坚守在马丹和威瓦克之间地域的日第18集团军主力的作战。荷兰迪亚之所以被日军选为后勤基地,主要是因为它距离盟军的进攻前沿远达800公里,而肯尼指挥的美第5航空队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仅为560公里,无法对盟军在该地域的登陆行动提供空中掩护,因此被日军视作安全地域。为进一步加强在新几内亚岛西部的防御,日军还在荷兰迪亚内陆山区修建了数个新机场。但也正因为荷兰迪亚在美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日军认为麦克阿瑟短期内不可能对其发起进攻,因而只在此部署了极少的防守部队,其余皆为作战能力极弱的后勤人员。这就为盟军迅速占领该战略要地创造了条件。

1944年3月30日,驻守赛多尔的美第5航空队属下的远程轰炸机向新几内亚沿岸的日军基地发动了猛烈空袭,荷兰迪亚的日军机场也遭到反复轰炸,约400架日军飞机被击毁在机场的跑道上。这次轰炸行动一直持续到4月19日。由于盟军在轰炸过程中有意加强对威瓦克和汉萨湾的攻击,因此,日军一直相信盟军将在此地域发动攻击。此外,马丹东面的澳大利亚军队也于4月1日恢复西进攻势,这一行动不仅牢牢牵住了日第18集团军主力,而且还迫使日军从荷兰迪亚方向抽调部分力量东援,从而使盟军预定登陆地域的日军防御更加薄弱。

为了避免舰队行驶过程中被日军空中侦察识破作战企图,麦克阿瑟将特混舰队集中在阿默勒尔蒂群岛的北部,并向西北方向行驶。虽然这条航线比直接航向荷兰迪亚的航线远160海里左右,但却能达成突然性。4月21日,当这支庞大舰队行驶到预定水域后,突然折而向南,迅速驶近荷属新几内亚海岸。随后,在艾塔佩登陆的编队从大舰队中分出,转向左舷,直驶艾塔佩,主力则继续向荷兰迪亚海岸进发。次日晨4时,主力舰队一分为二,一部转向右舷,迅速向荷兰迪亚西北部16海里的塔拉梅拉湾驶去,余部直驶荷兰迪亚左侧的亨博尔特湾。

4月22日晨6时许,麦克阿瑟的舰队出现在荷兰迪亚海面,在舰炮的怒吼声中,一队队登陆艇冲破晨雾向海岸发起冲击。美军第41和第24师分别在荷兰迪亚东西两边相距40公里的亨博尔特和塔拉梅拉湾登陆。与此同时,在肯尼的第5航空队远程作战飞机的支援下,美军2个团在艾塔佩登陆。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金凯德的第7舰队和第7两栖编队同时支援荷兰迪亚和艾塔佩的作战行动。

在艾塔佩,登陆后的美军作战部队向守岛日军发起迅猛攻击的同时,美军工程部队迅速在岛上修建了一个野战机场。经过两天苦战,4月24日,美军攻占全岛。当26日尼米兹的航空母舰撤出战斗时,艾塔佩起飞的陆基战斗机已能向荷兰迪亚地区作战的盟军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和掩护。此战,美军有450人阵亡,2500人受伤;日军约亡9000人。

在荷兰迪亚,虽然盟军登陆规模远大于艾塔佩,但由于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战斗发展较为顺利。在美军登陆后,不仅没有遇到日军毁灭性的炮火和自杀性的反冲击,相反,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守军溃逃后的狼藉。在海滩上,武器和各种各样的个人用品到处可见,甚至还能看到大米在锅里沸腾的景象。盟军在各个据点上都仅遇到象征性的抵抗,其时也很少见到日本空军和海军的袭击,致使尼米兹派来支援作战的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未充分发挥其作用。4月27日,同在荷兰迪亚东西两侧登陆的美军会合,荷兰迪亚之战随之结束。此役美军仅亡100人,伤1000人;日军亡5000人,另外约有5000人逃匿到内陆丛林地区。

荷兰迪亚之战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的最成功的战例之一。由于盟军海、陆、空三军计划周密,协同得力,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战役目标。此战的胜利,使安达二十三的日第18集团军主力陷入了盟军的包围之中。其东面是澳大利亚军和美军,西面补给线则被荷兰迪亚和文塔佩登陆的美军切断,北面是盟军海军控制的海面,南面是无法逾越的丛林山地,而盟军的空军则牢牢地掌握着整个新几内亚岛上空的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日第18集团军已名副其实地成了瓮中之鳖。

荷兰迪亚的迅速胜利,更进一步增强了麦克阿瑟尽快结束新几内亚战役的决心。4月27日,他向美国陆军部报告了拟于5月中旬攻击瓦克德岛的作战计划。此举旨在得到更多的机场,以便空军部队向西转移。该岛位于荷兰迪亚以西220公里处,已被日军建设成为重要的地面和空中战略基地。那里不仅有良好的机场,而且有许多仓库和宿营地。5月17日,麦克阿瑟派出的两支战斗群分别在马劳湾和瓦克德上陆。进攻马劳湾一带陆上简易机场的是美第163团组成的“旋风特遣部队”。由于日军的防守力量较弱,因此两支美军都顺利地完成了所受领的任务。到5月20日,瓦克德—萨尔米地区的日军被全部消灭,盟军得到了期望中的前进基地。从这些基地出发,日军在新几内亚西部的其余机场和港口均处于盟军战斗机保护下的中程轰炸机的航程之内。

瓦克德岛战斗结束后,麦克阿瑟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以他独创的“蛙跳战术”继续向前推进。麦克阿瑟将这次跃进的目标指向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比阿岛。他估计,比阿岛上的日军不会超过3000人,而事实上该岛日军近万人。正是这一判断的失误,导致盟军在攻克该岛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5月27日,由美第41师组成的“旋风特遣队”发起攻占比阿岛的作战行动。此前,从瓦克德岛新基地起飞的美军飞机对预定登陆地域进行了轰炸。在上陆前,支援登陆的海军战舰也对岛上进行了炮击。当美军从比阿岛南面上陆时,并未遇到较强抵抗,部队顺利占领了滩头。然而,日军的战术是将美军诱入岛内加以打击。他们在密林覆盖且布满蜂窝般洞穴的山头上巧妙构筑了防御工事。当美军从海滩向岛上丘陵地带前进时,遭到了在洞穴防守的日军的猛烈反击,双方遂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致使这次登陆最终演变成一场太平洋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之一。

驻扎在塔威塔威岛的日联合舰队司令部认为,美军对比阿岛发动的进攻直接威胁着日军的“阿”号作战计划,因为比阿岛机场对于保持日军在帕劳群岛以南海域的空中优势至关重要。6月3日,丰田副武派出一支部队,企图南下增援驻守比阿岛日军,后因遭到盟军飞机拦截被迫撤回。7日,他又派出“东京快车”驱逐舰发动进攻,但又被美国海军逐回。情势紧急,丰田决定派出一支大规模舰队前去驰援,包括其2舰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6月13日,当该舰队接近新几内亚时,中太平洋的盟军部队已开始进攻塞班岛。为确保该岛安全,丰田立即取消了驰援比阿岛的计划。6月29日,在比阿岛登陆的美军经血战歼灭了日军主要抵抗力量,控制了该岛,但肃清守军残余的行动却一直延续到8月份。此役美军因伤病损失近万人,日军伤亡约1万人。

为尽快结束新几内亚战役,进而逼近菲律宾群岛,美国陆军部加强了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力量。美空军第13航空队,美第14军及其麾下的第25、第37、第40、第43、第93师,以及菲律宾第1、第2团相继被编入麦克阿瑟的部队之中。这样一来,麦克阿瑟的部队增加到15个师,其中美军师8个,澳大利亚师7个。此外,还有一支由3艘轻巡洋舰、27艘驱逐舰、30艘潜艇组成的海军舰队。

6月28日,被盟军包围在威瓦克地区的日第18集团军司令部及其属下的3个师约4万人,向艾塔佩方向发起了最后的突围行动。麦克阿瑟立即调来了3个美军师驰援,盟军飞机也适时加入对日军补给点与补给线的轰炸。在美军的顽强防御下,安达二十三的部队向艾塔佩的数次突围均被击退。在损失l万余人后,日军突围的尝试归于失败。7月31日,麦克阿瑟的部队从艾塔佩发动了一次双重包围,将安达的部队切为三段。随后,东西两线盟军相互协同,向被围日军发起了最后攻击。8月5日,被围日军大部被歼,只有部分逃入内陆丛林地带,并在那里分散袭扰直到战争结束。

与此同时,西部盟军仍继续向前跃进。7月2日,在比阿岛的激战尚未结束之际,一支美军部队在靠近鸟头半岛的诺埃姆富岛登陆,并很快控制全岛。7月7日,诺埃姆富岛的日军被肃清。美军空军又获得一处前进基地。

7月底,美军开始攻打鸟头半岛,这是日军在新几内亚的最后一个据点。为避开鸟头半岛的防御支点马诺克瓦里,麦克阿瑟决定从半岛西部发起攻击,即从日军疏于防守的奥帕玛丽亚角附近的大陆和米德尔堡、阿姆斯特丹岛的西北部登陆,然后再从奥帕玛丽亚对桑萨波角进行对岸登陆。这一行动将使麦克阿瑟的部队再向西跃进300公里,相距菲律宾已不足1000公里。这样,日军在马诺克瓦里的据点已失去了作用,它的2.5万名驻军被孤立,唯一可逃脱的南方路线是遍布沼泽和丛林的险阻地带。30日,美军1个师在桑萨波角上陆,未遇到日军抵抗,此举标志着麦克阿瑟发起的长期而艰苦的新几内亚之战的结束,从而为光复菲律宾群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2.盟军在太平洋中的进攻

在麦克阿瑟率军横扫西南太平洋的同时,哈尔西率部在中太平洋的攻掠也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哈尔西首先把目光投向了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由32个珊瑚岛和许多小岛群组成,在周围40万平方公里的洋面上有800多个珊瑚礁,海区面积达127.5万平方公里,陆上面积190平方公里。群岛由西北至东北形成并排的两列,较大的岛屿有夸贾林、埃尼威托克、马佚罗、贾卢伊特、比基尼、俄特杰和米利环礁。其中位于中心的夸贾林岛是第一大岛。

根据美军情报部门侦察,马绍尔群岛的防御由日本海军第4舰队所属的地面部队担负。该舰队共有地面兵力2.4万人,飞机约150架,分布在6个小岛的机场上,海上兵力为2个猎潜艇中队,约有10艘猎潜艇。

1943年12月14日,在珍珠港召集的会议上,尼米兹宣布了最后确定的进攻马绍尔群岛的“燧发枪”作战计划。该计划一改过去先取离珍珠港较近的马济拉普岛和沃吉岛环礁的设想,转而将马绍尔群岛中心地带的夸贾林岛及其环礁湖列为首选目标。尼米兹之所以对首战目标进行修改,主要是因为日军近期改变了兵力部署,将马绍尔群岛内线各岛屿的B军相当一部分抽调出来加强马洛拉普和沃吉两岛,从而使日军的防御出现了外强中弱的局面。根据“燧发枪”作战计划,盟军利用马金岛和塔拉瓦岛机场,重点轰炸外围的沃吉岛和马洛拉普岛,而攻击部队将直插马绍尔群岛的中心岛屿,首先在罗伊—那慕尔岛和夸贾林岛登陆。这两个岛屿位于三角形夸贾林环礁群的两个角上。攻占这两个岛屿之后,盟军可立即进攻北翼的埃尼威托克岛。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4年1月3日召开的旧金山会议上,尼米兹制订的这个越过马绍尔群岛东部诸岛发起进攻的“燧发枪”计划被批准。最后确定的进攻发起日为1944年1月31日。

根据计划,这次两栖作战的总指挥由第5两栖编队司令凯利·特纳海军少将担任;曾参加过阿图岛登陆的步兵第7师组成在夸贾林岛登陆的南线部队;康诺利海军少将指挥的由第4海军陆战师组成的北线部队,其任务是攻占罗伊—那慕尔岛;美第27师的1个营负责对马佛罗岛的占领。海军方面,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将军任海上作战的总指挥。目前他的力量已扩至拥有375艘军舰、700架以航空母舰为基地和475架以陆地为基地的飞机。

战役发起前,中太平洋盟军充分吸取了塔拉瓦岛战役的教训,对马绍尔群岛日军进行了全方位的火力准备。自1944年1月29日起,连续3天,战列舰以密集炮火猛烈轰击了夸贾林环礁湖两侧的岛屿,从塔拉瓦和马金岛起飞的陆基轰炸机破坏了贾卢伊特岛和米利岛上的小机场。米切尔的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袭击了沃吉岛和马洛拉普岛。在火力准备中,由于盟军有意减少直接对夸贾林岛的轰炸,因此日军并未识破盟军的真实意图。通过袭击,驻马绍尔群岛的日军飞机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只有9架逃到特鲁克岛基地。驻扎在该群岛的为数不多的日军舰艇也基本被炸毁。可以说,美军在登陆前已完全掌握了马绍尔群岛附近海域的海空控制权,守岛日军基本上同外界断绝了联系。

1944年1月31日晨,希尔海军少将率领美第27师1个营的兵力在距夸贾林岛约195海里的马保罗岛上陆,由于日军未在此设防,上午9时50分即控制全岛,从而为盟军海军勤务部队提供了一处理想的抛锚地。同一天,向夸贾林岛开进的部队首先夺取了该岛附近的一个小岛,并迅速在小岛上部署了炮兵,从而将夸贾林岛置于盟军炮火的直接打击之下。2月1白,美第7师开始在夸贾林岛的南侧上陆。与此同时,美第4海军陆战师也向夸贾林岛北边约80公里的罗伊—那慕尔岛发起攻击。

在夸贾林岛,尽管盟军预先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和炮火准备,但当美第7师上陆后,仍遇到了秋山少将所指挥的约5000名日军的反扑。在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支援下,上陆美军才得以压制住疯狂的守军。又经过4天激战,日军才终止抵抗,马绍尔群岛上的日防御中心终于落入盟军之手。在环礁湖对面,美第4海军陆战师的部队只用了48小时就攻占了罗伊岛和那慕尔岛以及连接两岛的狭窄堤道。随后,康诺利的部队开始了在组成世界上最大环礁的97个小岛上肃清日军残敌的战斗。2月4日下午,美军占领了整个夸贾林环礁。由于美军充分利用海空优势打击日军,因此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美军伤亡轻微,在上陆的4.1万人中,仅亡372人,伤约1000人。而日军8000人的守备部队,就有7870人战死。坐镇特鲁克基地的日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大将,鉴于日舰队缺乏空中掩护,未敢派主力出战,仅派出部分潜艇对美军登陆部队进行了袭扰,结果4艘被击毁。

由于攻占夸贾林环礁湖的战斗较为顺利,尼米兹决定提前发起对马绍尔群岛中的另一个大岛——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攻击。他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原作为预备队的美第2海军陆战师和部分陆军部队,并由特纳的第5两栖编队负责输送。2月17日,特纳的两栖部队把第2海军陆战师和陆军部队送往环礁的3个主要岛屿恩格比岛、埃尼威托克和帕里岛,途中未遇到日机的空袭。在恩比格岛的登陆较为顺利,但在埃尼威托克岛和帕里岛却遭到了日第1两栖旅2200余人的顽强抵抗。尽管如此,由于美军占据绝对的南空军优势,登陆美军仍很快控制了埃尼威托克岛。此战日守军全部被歼,美军亡339人。在美军攻占埃尼威托克岛的同时,为了防止日军来自特鲁克群岛的增援,美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抽调了3个战斗群,对特鲁克群岛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为避免被歼,日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迅速命令日舰主力撤离特鲁克群岛,逃至菲律宾海域。尽管如此,美军仍以损失25架飞机和1艘航空母舰遭重创的代价,取得了击毁日军飞机275架,击沉作战舰艇15艘、辅助舰船24艘的战果。

美军在攻占了马绍尔群岛之后,决定绕过日军已坚固设防的加罗林群岛,跨越约1000海里的路程直取马里亚纳群岛。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目的是:占领该岛作为海空军前进基地,以便进一步夺取西太平洋的海空控制权;切断日本本土与南太平洋诸岛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下一步向帛琉、菲律宾、.....和小笠原群岛进攻打开通路,并为对日本本土实施远程轰炸创造条件。

这次代号为“奇袭”的战役行动,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发起反攻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作战行动。为确保战役胜利,美军的计划准备工作耗费了长达3个月的时间,拟动用中太平洋的几乎全部海空力量及地面部队。

1944年6月6日,即欧洲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的同一天,由约650艘舰船组成的美国大舰队,在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了“奇袭”行动的征程。

6月11日,美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到达关岛以东200海里处,出动舰载机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南部诸岛实施猛烈的空袭。6月14日,该编队又派出2个战斗机群空袭了硫磺岛和父岛的机场,以切断马里亚纳群岛与日本本土的空中联系,使其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与此同时,美海军的若干艘潜艇,也在马里亚纳群岛的附近海区展开,以侦察和监视日本海军舰队的活动。通过预先航空火力准备,美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区共击落和击毁日军岸基飞机147架,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权,为美军实施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

1944年6月15日晨,在海军舰炮的轰击掩护下,美第一批海军陆战队员分乘600辆两栖登陆车从8个滩头登上塞班岛海滩。与此同时,从海上的护航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复仇者”式飞机以火箭对滩头日军实施最后一轮的火力突击。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就有8000多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员登上了塞班岛。到傍晚时分,上岸美军总数已达2万余人,并为翌日向内陆发起大规模攻击做好了准备。

在登陆美军当面防守的是由斋腾将军指挥的日军第43师。该师经过15日凭借高地顽强阻击美军向内陆扩展后,于16日凌晨3时集合千余名士兵和36辆坦克冲下高地,向上陆美军发起了首次反击,但这次反击立即遭到美沿海驱逐舰炮火的有力拦阻,很快归于失败。然而,斋腾并未停止其反击行动,随后他又连续组织力量向滩头美军反扑,直到其力量损失超过3/4后,斋腾才被迫打消了反攻的企图,转而固守塔波乔山顶,以待日军海空力量在决战中击溃美国舰队后前来解围。

6月16日下午,正当塞班岛上登陆美军同守岛日军激战之时,斯普鲁恩斯在他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举行了一次海军和两栖作战部队指挥官的会议。他通报了在菲律宾群岛海域巡逻的美军潜艇发回的有关两支日军大型海军舰队正驶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的无线电报告,认为日海军此举显然是驶向马里亚纳群岛,意欲摧毁美军的滩头堡。有鉴于此,斯普鲁恩斯决定暂不进攻关岛,遂命令运载美第27师的舰队向西行驶,增援塞班岛美军,同时命令米切尔的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采取必要行动,骚扰日舰队。

18日,美海军陆战队继续在塞班岛激战,向加拉潘城和位于该岛北部的阿斯利托的主要机场推进。由于米切尔统率的航空母舰和其他美军舰只改变了行动计划(进行菲律宾海战),无法给登陆部队提供足够的海军火力支援,故岛上美军的每一步推进都付出了高昂代价。尽管如此,美军仍在日落时占领了日军主机场。21日,随着日舰队在菲律宾海战中的失败,斋腾将军已意识到他的守军已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他命令岛上日军死守到最后一粒子弹,旨在使美军为夺取塞班岛付出沉重代价。与此同时,美第2和第4海军陆战师以及刚上陆不久的美陆军第27师由南向北稳步推进,到7月初,已将日军逼退到塞班岛北部1/3的地方。随着美军压缩式的推进,残余日军的抵抗越来越激烈。霍兰·史密斯将军由于对美军前进速度不满,解除了拉尔夫·史密斯少将对第27师的指挥权,亲自指挥作战。到7月6日,美军的压力已使龟缩在塞班岛北角山洞里的日军彻底绝望,守岛日军司令斋膝义次和日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南云忠一相继自杀。7月9日,塞班岛之战终于结束。此战美军亡3126人,伤约l.32万人,另有326人失踪;而日本军死亡人数约为2.7万人,仅2000人被俘。

当美日地面部队在塞班岛上鏖战之时,美海军第5舰队和日联合舰队的主力第1机动舰队,在菲律宾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它的胜负直接影响了美日地面部队在塞班岛上的争夺战。

6月17日晨,斯普鲁恩斯确切获悉小泽治三郎已率舰队进入菲律宾海的行动后,立即指示位于提尼安岛以西135海里的米切尔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返航。黄昏时分,美海军集合完毕。斯普鲁恩斯第5舰队在太平洋上摆开30海里长的F形阵势。米切尔的4个航空母舰群组成了F阵势的两条横道,而李少将特遣舰队的7艘战列舰组成了F阵势的竖线。斯普鲁恩斯通过无线电发布战斗命令:米切尔的舰载机务必首先摧毁日航空母舰,然后攻击日战列舰和巡洋舰……李少将的舰队则负责摧毁日舰……美军舰只与载重卡车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口登陆几乎与此同时,远在东京坐镇指挥的丰田副武将军,也向正在横越太平洋朝塞班岛驶去的日第1机动舰队发出战斗命令。虽然与美国舰队相比小泽的舰队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作战飞机,美军两倍于日军,但丰田认为这一差距可用陆基飞机来弥补。根据日本海军规定的诸部队作战战术,丰田决定让栗田率领一支包括3艘轻型航空母舰的先头部队去引诱美军进攻,而同时小泽的由6艘航空母舰和5艘战列舰组成的主力舰队则在相距85海里的后面摆开阵势,准备实施主攻。

6月18日一整天,这两支舰队都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的海面上搜寻对方的踪迹。美军小心翼翼地提防着日海军航程较远的飞机,而日本人则决意不让美第5舰队较强的舰炮火力发挥出来。直到19日晨,当小泽打破无线电静默,发信号出动一支正在关岛加油的巡逻机队时,斯普鲁恩斯才察觉到对方的实际位置。这时美日舰队之间相距约270海里,在这一距离上美国海军的舰载机无能为力。为免遭日岸基飞机的攻击,6月19日清晨,米切尔的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出动33架舰载机对日军停泊在关岛的岸基飞机实施了攻击,共击毁日军战斗机30架、轰炸机5架。这样,美军将日军在马里亚纳群岛上仅剩的岸基飞机全部摧毁。

19日上午10时,美第5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雷达在约130海里处发现有日军的飞机来袭,这是日第1机动舰队对美军发动的4次攻势中的第一次。此次小泽共出动了69架飞机,美军遂出动450架战斗机前去拦截。随之双方进行了激烈的空战。与此同时,米切尔出动了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对关岛上的日军机场进行了突袭,使日军的舰载机无法利用这些机场降落。此次空战,日机共被击落42架,只有27架飞机得以生还。

紧接着,日舰队发起了第二次攻击,共出动飞机128架,但同样遭到了美军战斗机的拦截,结果日机只有31架返航。第三次,日军又出动了约47架飞机,结果被击落7架。最后,小泽发动了第四次攻势,出动了约82架飞机,结果大部分被击落,只有11架飞机返回航空母舰。

在6月19日先后持续8小时的激烈海空战中,日本海军的第1机动舰队损失惨重,共损失舰载机约220架。加上美军对日军岸基飞机的轰炸,19日当天日军共损失各种飞机约300架。

除此之外,日本海军第1机动舰队的舰只也受到重创。当海空作战进行正酣之时,美军的2艘潜艇突破日军舰队的反潜警戒幕,对日军的航空母舰“大风”号(小泽的旗舰)和“翔鹤”号发射了雷并将它们击沉。在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后,小泽不得不命令舰队向西北方向撤退。

美军决定乘胜追击。斯普鲁恩斯命令米切尔留下1个航空母舰群用于保护塞班岛,其余作战舰艇皆向西南方向追歼。6月20日中午,由于在西南方向未发现日军舰队,米切尔决定改变航向向西北追击。20日16时,米切尔接到美军侦察机报告,在距其舰队约238海里处发现小泽的第1机动舰队。米切尔决定对日军舰队发起夜间攻击。16时30分,他命令216架美机起飞。在日落之前,美机追上了日军舰队并对其发动了猛烈突击,结果日军“飞鹰”号航空母舰被击沉,同时被击沉的还有2艘日军油船。此外,还击伤日军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各l艘,击落日机约40架。在这次海空交战中,小泽匆忙中派出75架飞机拦截,美军舰载机被击落20架。

在战斗中一帆风顺的美军飞行员,在返航时却遭受惨重损失。由于海面一片漆黑,美军飞行员又大部分未受过在夜间条件下着舰的训练,所以那些受伤的和油料已尽的飞机只能在海上迫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全飞机,米切尔冒着可能受到日军潜艇攻击的危险,命令打开舰船上的灯光。在灯光照耀下,美军飞机争先恐后地着舰,从而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这样,一些来不及着舰的飞机,只能落入水中。20日晚上,在着舰时坠入海中或撞坏的美军飞机约有40架。在两天的作战中,美军共损失约130架飞机、飞行员76名。

两周后,美军逼近关岛。至美军登陆前,守岛日军有陆军1个师、1个独立混成旅和1个独立混成团,共1.8万余人。登陆前,美军对关岛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航空火力轰炸和炮击,摧毁了日军大部分的火炮阵地和重要的防御设施。

1944年7月21日晨,美军第77步兵师和海军第3陆战师在相距6.5公里的两处滩头登陆。经过5天激战,两路会合,并将岛上大部日军压缩在狭窄的欧罗半岛上。为求突围,日军向当面美军发动了一次次自杀性反扑,但均被击退。7月29日,美军集中了2个师的兵力向关岛的北部发起总攻。8月10日,美军攻占了守岛日军的司令部,守岛部队司令长官小田中将自杀身亡。其余日军一部被歼,一部潜入岩洞丛林。美军占领全岛后,对岛上的零散日军进行了清剿,岛上的零散日军直至大战结束后才出来投降。此役,日军战死约1.7万人,被俘1250人;美军阵亡1400人,伤5600人。

还在塞班岛战役进行之时,美军就以海空军及舰炮火力,对在塞班岛以南的提尼安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7月24日,美第2和第4海军陆战师约3.5万人在该岛登陆。岛上日军仅9000人。因此,当美军在北部海滩登陆时,只遇到微弱的抵抗,登陆当天就占领了滩头阵地。美军在向岛的纵深推进时,遇到了守岛日军的抵抗。经过几次争夺,美军于第三天巩固了登陆场,并将日军逼退到南部高地和悬崖。8月1日,美军占领了全岛,日军大部被歼,小部日军窜入丛林继续顽抗。在攻占提尼安岛的过程中,为了摧毁日军的半地下坚固工事,美空军第一次使用了凝固汽油弹。此战,美军伤亡1700余人;日军亡6050人,被俘200余人。

3.盟军进攻菲律宾群岛

1944年7月,在中太平洋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两支钳形反攻的盟军部队,即尼米兹的中太平洋战区部队和从新几内亚岛北上的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将在菲律宾群岛前会合一处。由于两支盟军部队在太平洋战区的反攻速度比预定的作战计划大大提前,因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一新的形势面前,并未能及时明确太平洋盟军的下一步具体行动方向。

最后,罗斯福总统接受了麦克阿瑟的建议,决定首先进行菲律宾战役。

根据会议确立的菲律宾战役计划,战役初期由麦克阿瑟负责夺取群岛最南端的棉兰老岛,尼米兹则负责攻占雅浦岛,然后两人联合作战夺取莱特岛。接着,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指挥各自的部队,分别进攻吕宋岛、硫磺岛和冲绳岛。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麦克阿瑟制订了代号为“雷诺”的菲律宾战役计划。该计划将棉兰老岛选为首要战术目标,进攻部队将从新几内亚的基地出发,在第3舰队的全力支持下,预定于11月15日在棉兰老岛南部上陆,12月20日在莱特湾获得最初的立足点。此前,为获取前进基地,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将于9月15日分别派部队夺占菲律宾群岛外围的摩罗泰和佩莱利乌岛。

为支援摩罗泰—佩莱利乌岛的作战行动,9月6日,哈尔西率领第3舰队的航空母舰攻击了雅浦岛、乌利亚岛和帛硫群岛,旨在孤立这些岛屿上及其附近的日军基地,削弱日军防御力量。9月9日、10日,哈尔西的舰载机又空袭了棉兰老岛,作战中意外发现日军的空中防御十分薄弱,几乎没有日机迎战,同时还证明此前由新几内亚机场出发的盟军岸基轰炸机已严重破坏了日军的空军设施。9月12日、13日,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袭击了比萨扬群岛,日本空军再一次表现出惊人的软弱无力。这一发现使哈尔西异常兴奋,他向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建议,取消在棉兰老岛和雅浦岛这一中间阶段的登陆作战,而直接攻占莱特岛。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立即同意了哈尔西的这一新建议,并提交正在魁北克开会的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很快,参谋长联席会议回电,同意直接攻打莱特岛的新作战计划,并指示尼米兹在战役期间将其第3两栖编队和第24军暂归麦克阿瑟指挥,登陆作战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2个月。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示,麦克阿瑟重新修订了“雷诺”战役计划。在新的作战计划中,盟军的登陆地点选在莱特岛东北部沿岸的平原地带。此次作战的首要目标是占领莱特岛沿岸杜拉格与圣何塞之间近30公里的地区,旨在尽快攻克重要的塔克洛班飞机场,进而占领并使用正在发展中的杜拉格飞机场网。这样一来,登陆盟军就能够控制圣胡安海峡,将进攻部队放在南部的帕纳昂海峡攻击距离之内。

1944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队在摩罗泰岛登陆,只遇到日军的轻微抵抗。美军上岛后,很快建立了一个空军前进基地,到10月4日,已有美军飞机在此起落。在9月15日,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也突击了帛硫群岛中的佩莱利乌岛。由海军少将罗伊·盖格斯率领的第3陆海军战师一部在该岛同日军展开了为期两个半月的血战。最终,美军经过逐个山洞、逐个山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到11月25日才肃清了守敌。由于情报失误,使这次登陆突袭行动演变成为太平洋战场最残酷的岛屿争夺战之一。此战击毙日军1万余人,美军亡2000余人,伤数千人。此间,威尔金森的第3两栖编队还于9月17日至20日攻占了恩盖屋岛,23日未遇抵抗占领了位于雅浦岛以西约160公里的乌利西环礁岛,从而使该环礁岛优良的港口成为哈尔西第3舰队的一个前进基础。

为确保挺进菲律宾的战役首战告捷,盟军空军部队自10月7日起对日空军和日防御部队进行了航空火力准备。哈尔西第3舰队的舰载机一马当先,猛轰了战区内的日空军基地,力图一举瘫痪日本空军。

与此同时,驻守新几内亚的美第5航空队和驻守马里亚纳群岛的美第7航空队也分别攻击了其航程内的所有日军基地。

10月9日至10日,米切尔的第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北上袭击了位于冲绳岛的日本军舰及其防御设施。

10月11日,第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南下,再次袭击了吕宋岛北端的阿帕里地区,随后又返回.....近海。

12日,米切尔出动舰载机约600架袭击了.....省南部。同一天,驻印度加尔各答的第20航空队也出动了100架B—29重型轰炸机经中国成都加油后奔袭.....省。这两次空袭使日本在.....省的空军部队遭到严重打击,另有2艘日驱逐舰也被击成重伤。

由于被舰船炮火和许多被击落日机火焰的误导,日无线电台声称取得了一次伟大的海战胜利。

哈尔西希望借此机会诱出日联合舰队,于是留下1支巡洋舰编队欺骗日军,同时命令第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向东驶入菲律宾海规避、坐等。日本本土的丰田副武果真上当,吃下为他设下的诱饵。他调动了600架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增援.....,企图歼灭美航空母舰编队,但却扑空。就在此时,哈尔西令第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突然杀出,将增援日机半数摧毁。

此役美军前后共毁日机650架,击伤多架,还摧毁了日军在.....构筑的许多岸防设施。美军的损失较轻微,只有2艘驱逐舰被击成重伤,其他几艘舰船轻度受伤,另外损失75架飞机。由于在这次战斗中日军航空母舰舰载机飞行员损失严重,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随后进行的莱特湾海战。

10月14日,由威尔金森率领的美第3两栖编队和巴比率领的美第7两栖编队,分别在马里亚纳海域和新几内亚的荷兰迪亚附近海域集结,搭载登陆部队后向莱特湾进发。10月16日,两支两栖编队在莱特湾外海域会合。17日晨,编成一个庞大舰队的登陆部队,开始向莱特岛起航。途中,担负水面护航任务的是美第7舰队的海上火力支援群,由奥尔登多夫海军少将率领,包括6艘战列舰、5艘重型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和66艘驱逐舰;担负空中护航任务的是第7舰队的空中火力支援编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少将指挥,辖16艘护航航空母舰、9艘驱逐舰和1艘护航驱逐舰。在该舰队的翼侧远方,哈尔西的第3舰队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拦截从任何方向出现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这是一支机动性和战斗力都很强大的舰队,其中由米切尔率领的第38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为第3舰队主力,它包括8艘重型航空母舰、8艘轻型航空母舰、6艘新建造的快速战列舰、6艘重型巡洋舰、9艘轻型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拥有舰载机1000余架。此外,还有4艘潜艇为第3舰队担任警戒任务。

10月20日晨,经过严密的侦察和猛烈的火力准备,盟军拉开了莱特湾地区地面作战第二阶段的战役序幕。美第6集团军编成内的美第10军和第24军的4个师分别在圣何塞和杜拉格附近滩头同时登陆。由于日第16师未做好抗登陆准备,因此美军在登陆初期只遇到轻微抵抗。到深夜,已有13.2万名美军和近20万吨物资装备上陆。此间,日军唯一一次有威胁的反扑是出动了一小批鱼雷轰炸机重创了美重型巡洋舰“檀香山”号。10月21日,美军开始向岛上的塔克洛班推进,守军仍只出动小股部队进行抵抗,意在保存力量固守莱特岛首府后面的山头。10月22日下午2时,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塞西奥·奥斯梅纳的陪同下从登陆艇上涉水上岸。

4.挺进马尼拉

吕宋岛是菲律宾群岛的第一大岛屿,也是菲律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莱特岛防御战失利后,山下奉文就将防守菲律宾群岛的赌注压在了吕宋岛之战上。为此,他在该岛集结了25万日军和大量物资、弹药,并拟制了一个完善的纵深防御计划。该计划充分考虑到了日军在海空方面的劣势,不急于同盟军在滩头决战,而是待盟军上岸后,再行包围歼灭。因此,在兵力部署上,该计划根据吕宋岛的地理特点,将25万名日军分三个区域设防:在吕宋岛的北部地区,山下部署了其大部兵力,计14万余人,意在阻止盟军从林加延湾的登陆;在中西部地区,部署了3万人,意在保卫吕宋岛中部和西部的机场;在吕宋岛的南部地区,山下部署了8万余人,意在守卫菲律宾首府及马尼拉湾。

在盟军方面,吕宋岛同样是麦克阿瑟所实施的菲律宾战役的最重要的目标。在莱特岛的地面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之时,麦克阿瑟就已制订出收复吕宋岛的作战计划。

1945年1月3日,麦克阿瑟从四面八方集结起来的大舰队驶出莱特湾,向吕宋岛的林加延湾进发。这支舰队除拥有用于运输登陆部队的430余艘船只之外,还有164艘作战舰艇,包括6艘战列舰和17艘护航航空母舰。与此同时,从哈尔西的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以及经中国成都机场加油的第20航空队的飞机猛烈袭击了位于.....岛的日军机场,而从莱特岛以及新夺取的民都洛岛机场起飞的飞机则试图摧毁日军在吕宋岛的空中力量。

尽管如此,金凯德的舰队在进军林加延湾的途中和登陆之初仍遭到日“神风”突击队的猛烈攻击。1艘护航航空母舰被击沉,另外1艘遭重创,“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和1艘重型巡洋舰、4艘轻型巡洋舰及其他2艘舰船都遭到致命的打击,前来观战的英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拉姆斯登中将也在日机的自杀性攻击中丧生。然而,随着哈尔西和肯尼的飞机猛轰吕宋岛及其周围战区内的日空军基地,再加上日军自杀攻击的消耗,“神风”突击队的攻势很快就瓦解了。

1月9日晨,麦克阿瑟的部队抵达林加延预定登陆海滩外,根据命令,克鲁格第6集团军中的2个军共4个师分乘2500余艘登陆艇直扑登陆滩头。由于盟军事先进行了大规模的欺骗活动,再加上日军的防御战术旨在同盟军进行内陆决战,故第一批登陆美军几乎未遇到抵抗。到夜幕降临时,已有6.8万名美军和装备在林加延至达摩提斯之间登陆,并连成了一个纵深7公里的绵长滩头堡。当日,麦克阿瑟将军也乘坐第1军的登陆艇登上了吕宋岛。他再次向部下明确了作战任务:格里斯沃尔德的第14军将向南挺进,解放马尼拉,斯威夫特的第1军则负责保卫其侧翼和后方的安全。

1月10日,格里斯沃尔德的第14军冲出滩头后折而沿吕宋岛中央平原的西部南下。中央平原由吕宋岛东西部两侧的高山冲刷下来的淤泥堆积而成,从林加延湾延伸到内湖湾,南北长约195公里,宽50~80公里。这是整个菲律宾群岛中最肥沃的一块谷地,其间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在第14军南下的第一周时间内,日军限于地形条件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使美军顺利前进了60公里,抵达日军沿阿格诺河设置的防线。随后,格里斯沃尔德的2个师在奥唐纳尔兵营—斯图森堡要塞—克拉克机场地区同日军陷入激战。此间,第14军派出1个团的兵力插向邦板牙河泥泞的三角洲地区。

与此同时,斯威夫特的第1军正面临着日军北部集团的强大压力。在圣曼努力埃尔,日军以1个坦克旅为先锋向第6师发起了凶猛的反攻,美军被迫后撤。由于日军的反攻直接威胁着美第14军的后方,因此,麦克阿瑟亲临第6师阵地,同师长多尔顿上校一起稳住了阵势。为了将日军北部集团赶进山区,麦克阿瑟将第6集团军的预备队第25、第32师调至斯威夫特的战线。经激战,第1军成功阻退了日军的反扑,并将日军逼退至北部和中部山区。到1月底,北翼的斯威夫特的部队正穿过圣何塞,以切断吕宋北部凸出部分的日军部队,而格里斯沃尔德的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离马尼拉仅20公里处。

为了加速吕宋岛战役,麦克阿瑟决定立即实施战役计划中的南部助攻行动。1月29日,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第11军受命在吕宋岛三描礼示沿海的圣安东尼奥上岸。由于这次行动完全出乎日军预料之外,因此达成了进攻的突然性,整个行动只遇到了日军的轻微抵抗。这次登陆行动的成功,不仅直接威胁着在马尼拉平原抵抗盟军推进的日军翼侧,而且也有效地阻挡了日军在巴丹半岛的往返调动。到2月5日,已归属第6集团军的第11军控制了通向巴丹的极其重要的关口。随着半岛日军抵抗的增强,第11军遂转向内陆推进,在切断半岛日军同其余地区联系的同时,协助第14军打开马尼拉湾。

1月31日,第11空降师的2个团在斯温少将的指挥下,在马尼拉南面的纳苏格布空降着陆。2月3日,该师的另1个团又被空降到马尼拉以南约50公里的塔盖特突出部。第2天,该师主力到达马尼拉南部外的帕拉尼亚克,却被日军的顽强抵抗所阻。

与此同时,美军第14军的战线也取得了重大突破。1月31日,第40师经数日激战终于肃清克拉克机场和斯图森堡要塞的日军。2月2日,该军先头第37师一部已抵达马尼拉北部的马洛洛—普洛洛一线,做好了进攻马尼拉的准备。为了进一步加强第14军的力量,麦克阿瑟命令美第1骑兵师在林加延上陆,加入该军。2月1日,该师已开进至卡巴纳端地域,并随之迅速南下,执行从另一翼迂回包围马尼拉守军的任务。此间,第1军仍继续在第14军左翼担任压制日军北部集团并将其封锁在邦都山区和东北部的卡加延山谷的重任。

在吕宋岛战役中,麦克阿瑟时刻关心着3年前被俘盟军的命运。鉴于守岛日军的疯狂性,如果不抢先一步解救这些受尽虐待的战俘,其生还的可能性极小。为此,麦克阿瑟专门拟制了一个营救靠近前线集中营战俘的计划。1月29日,盟军进行了第一次营救行动。这次行动的目标是位于圣何塞日军防线后方约56公里的卡巴纳端。入夜,一支由美军突击队员和菲律宾游击队员组成的别动队迅速突破了日军防线,进入卡巴纳端,顺利解救出了集中营内的约500名美军战俘。这次行动使盟军很受鼓舞。2月3日,第1骑兵师响应麦克阿瑟的号召,组织了一支由坦克和机动车辆组成的别动队,受命冲进马尼拉市,并放出被囚于桑托·托马斯大学校园内的约5000名美国平民俘虏。此举的成功使麦克阿瑟产生了错觉,他认为日军在马尼拉的防御十分薄弱,并立即命令美第37师向马尼拉挺进。

事实上,马尼拉仍处于日军的重兵防守之下。守卫马尼拉的日军由岩渊海军少将指挥,其属下有1.8万名海军防守部队和4000余名陆军官兵。岩渊拒绝了山下奉文将军放弃马尼拉的命令,决定死守该城。因此,当美第37师2月4日抵达马尼拉市区时,立即陷入了一场血战。与此同时,美第1骑兵师绕过马尼拉东部向南进攻,很快同美第11空降师由南至北的进攻会合一处,随后这两个师加入了对马尼拉的围攻。

到2月20日,岩渊指挥的日军已被3个师的美军压缩到内城,同山下奉文的日军主力隔断了所有联系。比利比德监狱的美军战俘也已被救出。尽管如此,岩渊仍拒绝投降。考虑到内城70万菲律宾居民的安全,麦克阿瑟禁止盟军使用飞机轰炸日军据点,这更增加了部队进攻的难度。因此,美第37师不得不用炮火把日军从一栋栋建筑物中轰出来,进行逐街逐巷的战斗。3月4日,当岩渊的防御中心因特拉穆罗斯城堡里最后一小股有组织的日军被消灭时,马尼拉古老的内城已变成一片废墟。日军守城部队除数百人被俘外,皆丧命于马尼拉的残垣断壁之中。

在马尼拉激战期间,美第11军继续进行占领巴丹半岛和清除马尼拉湾口处日军的任务。其下辖的第38和第34师受命在半岛的两侧同时推进。2月18日,第38师占领了东部海岸。21日,第34师攻占了西海岸的最后二个据点。至此,巴丹半岛全部解放。

此间,第11军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被称之为“东方直布罗陀”的科雷希多要塞。2月16日,在猛烈的空袭和炮击之后,第503空降步兵团首先对该岛西部的高尔夫球场进行了空降突击。随后,第38师一部从巴丹向该岛发动了一次两栖攻击。在粉碎日军的顽强抵抗后,这座要塞于27日被盟军攻破。日本守军大部被埋葬在炸塌的马林塔山隧道中。此战日军亡4400余人,被俘19人;美军亡约210人,伤725人。

自3月15日起,美第6集团军向吕宋岛的残余日军发动了最后的清剿。第1军受命向吕宋岛东北方向的碧瑶和卡加延山谷进军;第11军受命清除马尼拉东北部的马德雷山区的日军;第14军受命夺取内湖和塔亚巴斯诸省。尽管盟军占居兵力优势和制空权,但由于地形复杂,山下的5万名残余日军一直抵抗到战争结束才放下武器。

整个吕宋岛战役,美军亡7900余人,伤3.3万余人;日军亡19.2万人,被俘7700余人。美军之所以能以1∶24的较低死亡率取得这次重大战役的胜利,主要应归功于麦克阿瑟的有效指挥和盟军的海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