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关键词:同盟国/协约国

从这章起我们正式迈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血肉横飞的战场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以后的战局,我们先来讲讲战争之前同盟、协约各国的战争计划,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

在参战诸国中,以德国的战争计划最为明确。早在开战前十年,德军当时的总参谋长老毛奇和施利芬等就制订了一个细致无比的战略计划——施利芬计划。

这个计划制定时,法国已经与俄国结盟,德国人看到自己将面对一个极大的困境:两面夹攻。我们从地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德国东面是俄国,西面是法国,德国与这两国均有漫长的边境线,法、俄如果同时以巨大兵力从东、西两线向德国发动大规模突击,德国势必顾此失彼,因此施利芬计划的中心就是如何避免这个致命的被动局面。

计划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德国先在西线进行决战,即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兵力打败法国,再回师东线打俄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德国考虑到俄国国土十分辽阔,交通落后,短时间内难以集中大批兵力,而当他们的兵力集结完毕时,德国已经打败法国,并将主力集于东线了。这个计划看上去很可行,可不可靠却必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德国能迅速打败法国,二是俄国兵力集结缓慢。

法国是协约国的主力,它的作战计划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与俄国协同,迫使德国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二是防守反击,它料想德国会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进攻法国,于是早早在那里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准备在那里与德国决战,并打败德军后乘势攻入德国。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

作为德国一代名将,照片中施利芬的相貌和标准的普鲁士军人差得很远,他的脸色苍白,身形消瘦,有些谢顶。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位战略大师的眼神黯淡无光,这是因为他本人是高度的近视。

英国的海军有一个简单的作战计划:用绝对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陆军则谈不上有自己的计划,只派出军队进入法国西部,与法军联合进击,作战计划由法军制定,交给英军,一起执行。最后,俄国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兵分两路,同时攻击德、奥,不过先集中主力打败薄弱的奥匈帝国,而后再来解决德国。

1914年:初洒热血

我们在前面讲到,由于比利时拒绝了德军让其过境的要求,1914年8月3日夜,德军大举侵入中立国比利时,比利时人奋勇抵抗,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比利时军队虽然奋勇抵挡,但如何是强大的德军的对手?到8月20日,德军已经攻克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从21日起,德国主力便集中到了法比边境,准备从法国北部,也就是法军的左翼,向法军发动总攻。

法军料想德军会从阿尔萨斯与洛林的法德边境进攻法国,所以在那里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并把主力集中在那里。战争爆发后,法军便从这里向德军发动了进攻。德军并不与法军激战,而是缓缓地、秩序井然地退却。当法国人得意扬扬地冲进自己原先的领土时,发觉在他们的左翼德军已经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巴黎危急,而这时退却的德军也顿时转入猛攻,把法军一下赶回了原先的防线。这下法军东、西两线同时告急。更为急迫的是西线,法军现在已经知道了德军的作战计划,而且这计划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法军只得把军队紧急调往西线。

我们再来看看法国西线的德军吧。从21日起,集中到了法国北部的德军向法军发动了猛攻,展开了“边境战役”。由于德军准备充分,战略得当,兵力也较英法联军为多,一路势如破竹,法军全线溃退,德军长驱直入,到9月3日前锋已距巴黎不过15千米了。

发觉局势危急的法军迅速调整兵力部署,把主力迅即从东线和法意边境调往西线。到9月4日,法军的重新部署已经完成。这时,一向行动神速、步调一致的德军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在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长达近50千米的空隙!法军的飞机发现了这个致命的空隙,法军统帅霞飞立刻派出强大的英国集团军和法国第五集团军插入这一空隙。这样,德军的第一、二集团军陷入了被两面夹攻的可怕局面。德军统帅部发现这个可怕局面后,立即命令第一、二集团军后撤。不过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战斗早已开始。从9月5日开始,德军第一、二集团军与英法联军在恩河地区展开了大会战。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战,双方共伤亡37万余人,其中德军的阵亡人数是英法联军的2倍。开战以来气势汹汹的德军第一次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被迫迅速退往马恩河以北构筑防线。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马恩河战役中,法军操纵着己方阵地上的马克沁重机枪,监视着对面德军的一举一动。

接下来的战事是“向海跑”。德军和英法联军知道马恩河一带战事已暂停,于是把视线转向西边,双方都向着大海跑去,力图从西北部向敌军进攻,就这样一直跑到了大海边。双方都从大海边直到马恩河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挖了深深的壕沟,前面还布上带刺的铁丝网、地雷之类。这时已经是1914年年底。从此,西线便由运动战进入了阵地战,由进攻战转入了防御战,双方主要蹲在壕沟里向敌人开枪。德军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它已经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被动境地。

我们转过头来再看东线的战况。东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罗马尼亚,长达1000余千米,主战场是德俄边境。大战爆发不久,法军大败之下,急请俄军迅速进攻,俄国只得未等军队集结完毕便向德军发动了进攻。这时德军主力尚在西线,东线只有一个集团军和一些地方防御部队,共约30万人。俄军则有两个集团军,兵力大超德国。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阿尔弗雷德·冯·史利芬冯·克鲁克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德军第一集团军司令,他在马恩河战役中因为指挥失误被免职。

俄军的计划是兵分两路,沿着马祖里湖进攻,从两侧展开钳形攻势,包围、歼灭德军。针对俄国的分军战略,德军决定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8月17日,俄第一集团军向德军发动了进攻,东线战役开始。由于俄军占有兵力优势,德军接连被打退,向西退却。与此同时,俄第二集团军也发起了进攻。本来两个集团军之间没有什么间隙,彼此保持着密切的协同,但第一集团军接连打败德军后,便以为万事大吉,竟然开始休整起来。第二集团军本来要会同第一集团军搞钳形攻势的,这时也莫名其妙地偏离了战线。这样在第一、二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道宽达100多千米的缺口。德军立即发觉了这个缺口,随即向俄军第二集团军发动了猛攻。只用三天,俄第二集团军便彻底覆灭了,总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12万余俄军被歼。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萨姆索诺夫使用的左轮手枪

第二集团军被歼后,俄第一集团军便落了单了。这时德军从西线调来的两个军和一个骑兵师也到达了战场,加上原来的一个集团军,德军取得了兵力上的决定性优势,从9月7日起向俄军发动了强攻,俄军抵挡不住,第一集团军很快就被歼灭了。这样,在十多天的时间内,俄军被歼灭整整两个集团军,损兵折将25万余人。德军的损失不到俄军的1/10。

但这并不是说在东线同盟国已经胜利了。在德军大胜的同时,它的小兄弟奥匈帝国却危机重重了。前面说过,俄军把奥匈帝国方面作为主战场。开战之始,便集中4个集团军向奥匈帝国大举进攻。奥匈帝国军队不是俄军对手,很快便土崩瓦解,损兵近40万。在更东边,塞尔维亚战场上,自7月26日宣战后,奥匈帝国便集中了两个集团军向塞军进攻,并一度占领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然而塞军虽然装备奇差,40万大军只有10万支步枪,但他们士气高昂,唱着歌、端起刺刀一次次冲向奥军阵地,不但收复了首都,到1914年年底时,据一个扬扬得意的塞军军官所言:“在塞尔维亚领土上不再有一个自由的敌军士兵了。”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正在为自己的恩菲尔德步枪上刺刀的英国远征军士兵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一战爆发时的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他是老毛奇的侄子,因为性格谨慎,被德皇讽刺为“可悲的恺撒”。

1915年:大战东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第二个年头后,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德国已经陷入了被动,因为它的战略计划遭到了重大挫折,被迫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这一年的主力战场不再是西线,而是东线了。

东线战况虽然在马祖里湖地区被歼灭了两个集团军,丢了25万人马,但对于俄国庞大无比的军队来说,这25万人算不了什么,他们仍准备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计划仍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北面进入德国,另一路从南面进攻奥匈帝国。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东线战场被俘虏的俄军士兵

在整个1915年,俄国损失了数百万的军队,丢失了大量的国土。德军虽然取得大胜,但损失同样很大,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无法逼迫俄国投降。

德国方面由于马恩河会战失败,小毛奇被撤了职,接替他的是法尔根汉。法尔根汉决定放弃施利芬计划的精髓,不再在西线,而是先在东线与协约国决战。因为他已经看到,这时候在西线的深壕巨堑之前是不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而通过与俄军的大战,他知道攻打俄军比英法联军更容易取得胜利。1915年一开始,德国就大量从西线调兵到东线,最后东线的兵力已经占到了它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从1月开始,同盟国军便在东线发动了全面进攻。它也分军南、北两翼:南翼首先进攻,主要战场是奥匈帝国的喀尔巴阡山麓,但奥匈帝国的军队战斗力不高,不久便大败而逃,12万人做了俄军俘虏;北翼的德军却取得了胜利,又歼灭了俄国一个整军。但德国人改变了战略,决定不南不北,集中主力向俄军的中央突破。5月1日,德奥联军发动了闪电式强攻,俄军战线被迅速突破,德军长驱直入。到3日,俄国第三集团军已被全歼。中央被突破之后,南、北两线的俄军也防守不住,只得全线猛退。德军则全线猛攻,到9月份已经向东全线推进了300千米以上,占领了俄罗斯15%的领土、10%的铁路,控制了30%的工业和20%的人口。至于军队,这一仗俄国共损失了约300万人,从此一蹶不振。

除德奥战场外,东线还有两条小战线,其中一条是土耳其战线。这时候土耳其人已经加入了同盟国。为了打通黑海航道,往惨败的俄罗斯送去援助物资,英法联军决定组成舰队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但遭到了土耳其人的顽强阻击,被迫撤退。

看到协约国的失败,保加利亚急忙在这一年10月加入了同盟国。可怜的塞尔维亚的命运就这么被决定了,它的三面被敌国包围。就在这个月,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的7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拥入塞尔维亚。塞军英勇抵抗,但全军覆灭,只有少数几个人爬过边境的阿尔巴尼亚山脉逃走。

东线的战况如此凄惨,西线呢?英法联军乘德军主力投入东线,一度发动进攻,想捞点儿便宜,然而在德军的固守之下一根毫毛都没捞着,相反吃了不小的亏,因为这年4月发生了一件在战争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事——德军将可怕的毒气投入了实战。以后毒气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大量使用,直到被禁用为止。

1915年的战事就这么结束了,对于协约国,这是悲惨的一年。协约国共丢掉了近500万军队,同盟国的损失只有100万左右。唯一的一个好消息是意大利终于决定抛弃与德、奥的同盟,加入协约国了。

1916年:血战之年

1916年被称为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个最大,也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它们的规模与残酷程度远超过之前的马恩河战役。

1915年的大战,同盟国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远没有能彻底打败协约国。战争无限制地拖下去对同盟国肯定是不利的,于是德军再次把主力从东线调往西线,准备决战。决战地点定在凡尔登。凡尔登是巴黎东面稍北的一座要塞,是法军整个防线的中枢,也是通向巴黎的大门。德国一旦打下了凡尔登,法军整个防线就被切成了首尾不能相顾的两段,同时巴黎也危在旦夕。但德国人选择凡尔登为决战之地的真实目的并非仅仅是据而有之,而是要在这里歼灭法军主力,这就是此时德军统帅法尔根汉的观点。他说,凡尔登将成为“碾碎法军的石磨”,法国人将在凡尔登“流尽最后一滴血”。

为了把法尔根汉的话付诸实践,德国人竭尽了一切努力。从1915年1月开始,德国人就着手进行大战的准备。由精锐的第五集团军担任主攻,它包括17个整编师27万余人、1200余门大炮,司令官是德国皇太子。这时防守凡尔登的法军只有11个师约10万人、600多门大炮,与德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到2月,德军的准备完成了,向凡尔登的法国守军发动了疯狂进攻。先是漫天风雨般的炮轰,持续了整整八个小时,发射炮弹200万发以上,又大放毒瓦斯,把整个凡尔登变成了寸草不留的人间地狱。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第一次将坦克投入实战。尽管这时的坦克丝毫没有现代坦克威武的身姿,但它已经能很好地对付铁丝网和机枪这两种防御武器了。

这时法军统帅部知道了德军的目的,他们大惊失色,立即调集可以调动的一切人力物力驰援凡尔登,又任命贝当担任凡尔登前线总指挥。贝当知道一切取决于增援的速度,他以罕见的速度组建了一支包括近4000辆卡车、近万人的运输大队,把几万吨的物资、近20万名援军运往凡尔登,使凡尔登的法军在兵力上取得了优势,加上他们是凭险固守,德军再难攻破。但德军既然把这儿当作整个战争的关键之点,只能孤注一掷,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排山倒海般的炮轰加冲锋。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一战中的罗马尼亚士兵

1916年6月,罗马尼亚对奥匈帝国宣战,可德军和奥匈帝国的军队很快就占领了罗马尼亚,控制了该国宝贵的小麦和石油资源。

虽然德军攻势如此凶猛,法军的守势也坚如磐石,他们边奋勇抗击,边高呼口号:“他们不可通过!”如此残酷的血战一直持续到7月。德军已经筋疲力尽,加上英军在索姆河、俄军在东线发动了攻势,德军被迫从凡尔登调兵驰援这两处,在凡尔登的攻势便缓了下来。法军一看这势头,立即发起反击,他们的兵力这时已经远强于德军,几战之后,德国人几个月来费了无数鲜血从凡尔登占去的一点儿土地一股脑儿丢掉了。在凡尔登血战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共损失军队约70万人,是马恩河战役的近两倍。

在凡尔登战役进行得热火朝天时,为了缓解对法军的沉重压力,英法联军决定以英军为主发动一场新战役,地点选在索姆河。索姆河是法国北部德军的一条主要防线,其重要性就像凡尔登之于法军一样。所以英法联军决定选这里为突破口,向德军发动大反击。为了把这场英法联军的第一次大反攻打好,联军做了精心准备:准备了39个师的强大兵力,上千万发炮弹,并且将在不到40千米宽的区域内运用它们。

战役从6月24日打起,像德国人打凡尔登时一样,先是长达一星期的猛烈炮火,把德军阵地像耕田一样翻了一遍又一遍。从7月1日起,步兵们发动了冲锋。但德军在索姆河不但有地上防御工事,还有更为坚固的地下工事,被炮火摧毁的只是地表工事,当英法联军攻上来时,德国人像从地下冒出来一般,他们手中的手枪、步枪、轻机枪、重机枪一齐开火,冲锋的联军士兵们像割草一般倒了下去。

结果是悲惨的,进攻的第一天,光英军就损失了整整6万人,更悲惨的是,英军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军官,这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军官最多的战役。然而战役还得继续,英法联军按既定的战略不顾伤亡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冲锋,并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援军源源不断,到8月份,进攻的英法联军已达51个师,防守的德军也有了31个师。结果呢,英法联军的推进不到10千米,这是以近30万人的伤亡为代价的。

以后战役规模还在扩大,双方都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往索姆河这个小地方投送兵力。到10月份,英法联军的规模竟达70多个师,兵力超过100万,还有近2000门重炮和大量作战飞机。用如此强大的兵力发动的进攻之猛烈可想而知,然而德军也顽强得可怕,宁死也不后退一步。

到11月,天下起了大雨,本就被炮火打烂了的道路成了烂泥塘,不但汽车通不过,甚至人都没法走,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英法联军只得停止进攻。这样,规模浩大的索姆河之战只好不了了之。索姆河大战中双方的损失是这样的:英军40万人、法军20万人、德军50万人,总共约110万人,又是一项“世界纪录”。英法联军共往前推进了11千米。此后双方再筑壕沟,又打起了阵地战。

在英法联军与德军苦战于凡尔登和索姆河时,为了减轻压力,英国与法国力促业已衰弱不堪的俄国再发动一次新攻势。俄国只得同意,不过不敢选强大的德军,而选择了比它更弱的奥匈军为对手。6月4日,进攻开始了,俄军的主攻十分顺利,奥军的阵线简直像豆腐做的一样一冲而破,俄军一拥而上,三天工夫便推进了近40千米,还抓了7万多名奥军俘虏,俄国人几乎占领了整个加里西亚。但不久,奥军回过神来,大批德军又被从其他战场调过来,发动了反攻。俄军被迫停止了攻击。比起前面的两场大血战来,这次战役不怎么激烈。不过俄军的战果可不小,消灭的奥匈帝国军队多达150万,自己的损失只及敌人的1/3。

除了东线和西线的陆上大战之外,1916年在海上也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一场大战——日德兰大海战。1916年5月的最后一天,德军庞大的“公海舰队”起锚了。这时大雾弥漫,德国舰队像一群巨大的恐游进了大海。他们驶出没多远,就在丹麦的日德兰半岛附近海面碰上了英国军舰。自大战爆发后,英国军舰就在这一带秘密布防,随时都有军舰监视海面。一看见敌方舰队,双方也不废话,立即就打将起来。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这幅名为《基尔港内强大的德国舰队》的漫画刊载于意大利的报纸,它形象地表现了德国海军被强大的英国海军压制在军港之内,成为一支“存在舰队”的窘迫情况。

最先打起来的是双方开路的前卫舰队。一开始英国就吃了大亏,两艘庞大的战列巡洋舰被击沉。英国人向主力舰队求救。下午6时左右,英国的主力舰队赶到了,双方立即以全部主力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海战。德国人努力战斗,开始击沉了不少英舰,但后来看到英舰越聚越多,德军知道寡不敌众,只得退出战场。英国人得势不饶人,一路猛追,德国人且战且退,终于退回了基地。

这次大战中,英国一共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德舰只有约100艘。战斗结果:英国舰队损失舰只共14艘,计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海军士兵损失近7000人;德国损失了舰只10艘,计战列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老式战列舰1艘、驱逐舰4艘,海军士兵损失约3000人。从上面的数目看得出来,英国损失的军舰不但数目多,而且都是大型舰只,损失的士兵也有德国的两倍多。仅从这次海战来看,英国人无疑是败了,德国人无疑是胜了。但实际上这次又是德军失利了,英法联军的损失是比德军大一点,但其战争资源比德国要大得多!此役之后,英国舰队仍然牢牢控制着大海,牢牢封锁住了德国海岸,德国的军舰再也不敢出去冒险了。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日德兰海战中德国分舰队的旗舰“留佐”号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一年总的来说是僵持状态,除了俄国人在加里西亚占了一大片土地外,其他地方双方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时候同盟国,尤其是它的主体德国已经颓势明显了,主要表现在双方战争资源的巨大差距,这差距将在以后的战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1917年:危机迭起

1917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奇特的一年,整个西方世界的战争乃至政治像万花筒一样不断地变幻着,同盟与协约双方面对着危机与幸运交织带来的复杂局面。三件大事决定了这一年的战局:协约国大反攻、美国参战和十月革命。我们来逐一叙述。

经过1916年的僵持以后,在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中没有吃大亏的英法联军认为自己赢了,决定对德国人实施大反攻。领导者便是在凡尔登英勇奋战,挡住了德国人狂攻的尼韦勒。他认为现在法国人可以凭强攻打碎德国人的防御,所以这场反击战就被称为“尼韦勒战役”。

尼韦勒的具体计划是围歼两军阵地之间属德军阵地的一块突出部。先由英军发动佯攻,再由法军发动主攻,然后两军会合,把围在突出部里的德军消灭。

然而这时候德国人已经知道难以主动进攻,所以早做好了坚守的准备,他们建立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前沿阵地,史称“兴登堡防线”,静静地等待敌人来送死。4月,英军按计划首先发动了攻势。几天后,法军开始了猛攻。先是长时间的猛烈炮火,再以54个师加上100余辆新式武器坦克的强大兵力向德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德军的阵地岂是容易突破的呢?无论是英军还是法军,迎面而来的都是德军密如雨点的子弹、炮弹。冲锋的军人成片成片地倒下,德军阵地前很快就堆满了英法联军的尸体。然而尼韦勒不顾性命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士兵们的尸体布满了阵地,填满了壕沟,他仍命令士兵们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到5月初,英法联军已经有了40万人的死伤,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军,却几乎没能前进一步。躲在壕堑里的德军损失要小得多。当尼韦勒还想要士兵们再冲时,他们再也忍不住了,公开起来反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屠杀,甚至要举行起义。这样,尼韦勒被迫下台,由比他更为谨慎的贝当接职。

贝当深知这时法军面临军心动摇的危机,他对英军宣布法军需要休整,暂时停止作战。法军军心既乱,没法再战。为了避免整个战局的被动,英军于是单独发动了几次猛烈的进攻。第一次在6月。英军先用新式高爆炸药对德军阵地狂轰滥炸,一下就炸死了成千上万名敌军士兵,然后以坦克为前导,加上飞机帮忙开始了冲锋。这次占领了德军阵地的一个突出部。第二次进攻在7月底开始,又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然而这次德军有经验了,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雨,英军的推进更加艰难。经过近四个月的战斗,英军的推进不过五六千米,却为此付出了30万士兵的代价。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1917年,法军总司令霞飞出任法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积极游说美国参战,为法国最终赢得“一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着英国又进行了一轮新的攻击,仍旧没多大收获。这次英军开创了一种将成为以后世界战争经典形式的新战术:坦克集群战。从此坦克不单为步兵冲锋打配合,自己也成了冲锋陷阵的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战术得到了希特勒和隆美尔等人的青睐,被广泛使用,直到海湾战争还是一样。总的来说,这个阶段英法联军的大反攻算不上是胜利,他们既没占领多少敌军阵地,自己又遭受了巨大损失。不过也有意义,毕竟消灭了许多德兵,德国的战争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士兵是死一个少一个。英、法可不是这样,无论人力物力等资源都更为丰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宣布美国将严守中立。不过,美国的这个所谓的中立很快就在事实面前变成了空话。由于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大战一开始,它立即封锁了德国等同盟国的海岸线,德国一切需要跨过大洋的贸易就此中断了。这时美国的商人如果想做生意找谁呢,当然只能找协约国。协约国也开始大批大批地向美国购买物资。这样,大战开始之日也就是协约国,特别是英国从美国大买特买之时,英国人先是支付现钞,后来现钞没了,就把原来拥有的美国政府的债券和各种股票全卖掉。后来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他们大把大把地从美国各大银行借钱,再用这些钱向美国各家工厂大量购买所需物资。这种购买对协约国的好处可不是一个,而是两个:第一个当然是得到了急需的各种物资;第二个呢,是借了美国人很多钱,让美国成为协约国的债主。美国人可不傻,知道如果协约国失败了,它们的经济就会彻底崩溃,钞票将变成废纸,所以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协约国不败。怎么让协约国不败呢?除了提供大量的物资之外——那已经做得不可能再好了,最直接的办法是参战。

使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的直接原因是德国在这年2月1日宣布进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当英国海军不可战胜时,德国人发明了一种足可以对英国的海上优势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新式武器——潜水艇。这种潜在水面下的东西对英国水面上的军舰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它们看不见、摸不着,潜水艇却不但看得见水面上的军舰,还击得沉它。航行在海上没有武装的商船更是危险,当潜水艇向它们冲来时,它们几乎只有等着被击沉的份儿。这样的打击给协约国,尤其是英国造成了可怕的损失。

不过在2月1日以前,德国人所造成的损失还不足以切断英国人的海上生命线,主要是因为德国人不敢打中立的美国的商船,只能听任这些商船把粮食乃至武器送往英国。面对这种情形,德国人知道自己唯一打败英国的可能就在于用潜水艇击沉所有前往英国的商船,这样,得不到粮食和武器的英国必定坚持不了几个月,而英国一旦失败,法国的投降也指日可待了。于是,2月1日,德国正式宣布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即对于前往英国等协约国的任何船只,哪怕是中立国的,也一律予以攻击。

战果是惊人的:仅从2月到4月,德国潜水艇就击沉协约国商船约1000艘,近200万吨;整个1917年被击沉的船只则近700万吨。英国人再会造船也赶不上这个沉船的速度。但由于搞的是无限制潜水艇战,有好几艘美国商船被击沉了,一些美国人死了。这促使威尔逊于1917年4月2日在国会宣读了《战争咨文》。两天后,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

这个宣战对于战局的影响有多大谁都看得出来,只要想想美国那无穷无尽的资源和人口,还有世界第一的工业——早在大战之初的1914年,其工业产值已经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5.8%,是德国的两倍半。这些都将投入对德国的作战之中。对于德国,这可是致命的危机。

历史断面

坦克的出现

1916年9月15日,英国人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坦克“马克”I型坦克投入到了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的12个步兵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在10千米宽的正面发起攻击,5小时内向前推了5千米,这个战果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才能取得。其中有一辆坦克未放一枪就攻占了一座村庄;另外一辆坦克则俘虏了300多名德军士兵。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向英法联军阵地发起冲锋的德军士兵

不过,由于路途遥远,美国要组织一支百万大军,再把他们运过宽阔的大西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美国虽然宣战了,但要让这宣战像一把利剑插到德国人头上还得等到第二年。

然而对于协约国,1917年也不是什么都好,有一件事给了它们沉重的打击,那就是俄国发生了革命,并且在这一年退出了战争。

俄国发生的革命共有两场,分别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不过新政府仍支持对同盟国的战争继续打下去。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立即退出了战争,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根据和约,新建的苏维埃政府放弃了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那里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有俄国大量的工厂,还有铁和煤等重要的战略资源。

签订如此的条约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新的苏维埃政权无力再战;二是认为同盟国必败,所以根本无法真的占有所得到的广大土地;第三个原因是那时俄国人民真的已经厌倦了战争。所以新政府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倾听人民的声音,不惜一切代价地结束战争。

事实的确如此,德国战败了,真的守不住俄国割让的土地。但此后在那里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等,这些国家将保持独立直到几十年后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将它们重新纳入苏联版图。俄国与德国签订和约、退出战争对几乎要失败了的同盟国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们立即将军队从东线全调到了西线,这样德国人终于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往往顾此失彼的窘境,可以集中力量在西线与协约军一战了。而对于协约国呢,眼看胜利到手,却转眼间又一次陷入危机。

1918年:决战之年

这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年,一切都将在这一年见分晓。年初,因为以胜利者的姿态与苏俄签订了合约,德国觉得又有了胜利的希望,立即将东线的40万大军调往西线,装备中还有一种叫“贝尔塔斯”的巨炮。这种巨炮据说口径达五六十厘米,一发炮弹有几吨重。

德国人也知道,在夏天到来之时将会有上百万的美军到达欧洲,一旦这支生力军到来,德军将无法抵挡。他们最后的希望是在美国大军在欧洲登陆之前彻底击败英法联军,结束战争。

隆冬过去之后,从3月开始,德军孤注一掷,一连发动了5次攻势。第一次攻势从3月21日开始,在70千米长的地段上,德军集中了62个师、6000门火炮、1000架飞机,分三拨向英法联军发动了狂攻。德军人人被告知,德意志的光荣在此一举。这时对面的联军兵力只及德军一半,火力也处于劣势,在德军的狂轰猛冲之下,阵线不久便被突破,伤亡惨重。德军在英法联军中间撕开了一道长达15千米的缺口,德军从这里可以直抵亚眠,巴黎将在他们面前大门洞开。这时英军与法军事实上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协同,如果德军乘此机会投入所有力量,或者直捣巴黎,或者从亚眠往西横扫已经被打得很惨的英军,那么战争的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然而,德军在这里再一次犯了兵家大忌,它竟然兵分三路,各自为战。我们知道,战场上的胜机往往转瞬即逝。受到挫折的英法联军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错误,随即加以改正:一是建立了统一的指挥,法国总参谋长福煦被任命为联军统帅,统一指挥所有协约国部队;二是法军针对阵线的薄弱,立即调来重兵,堵住了德军进一步攻击的通路。这时美军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到达,他们立即被派往西线,光3月份就有近10万名。这些都弥补了德军开始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从4月份开始到7月份,德军又先后展开了4次攻势,每月一次,不过战果并不辉煌,反而损失了近100万的兵力。到最后一次攻势结束时,德军已经山穷水尽,再也无力进攻了。对于将胜利建立在不停进攻之上的德军,停止进攻就意味着失败。7月,就在德军最后一次攻势失败之时,协约国军立即准备进攻了。英法联军盼星星盼月亮般盼望的美国大军已经全部于法兰西登陆,为数达百万之众。他们都是美军的精锐之师,装备精良,战斗力之强可想而知。联军决定第一步先攻占德军阵地的突出部。

8月6日,联军大反攻开始,英美法联军一齐出动,以法军为主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第一次大战的马恩河地区向德军发动攻击,攻占了德军阵地的突出部,俘虏德军3万。两天后,联军向亚眠突出部的德军发动猛攻。由于联军此时无论就兵力还是士气而言都已居于绝对优势,猛攻之下,德军在第一次攻势中费尽千辛万苦夺占的亚眠突出部两天后便失去了,又损兵7万有余。

到这时,协约国知道德军已经筋疲力尽,不堪一击了,但为了使他们不致全师退回国内,联军决定发动全线反击,将德军聚歼于前线。9月26日,英美法联军在西线全面出击。这时候联军的兵力已经数倍于德军,福煦所做的是:全线攻击,进攻有德军的任何地方。在联军优势力量的打击之下,德军全线崩溃,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三天之内便被击破。

此后的战争几乎成为猎人追逐逃跑的猎物的游戏,联军不停地追,从法国一直追到比利时,快要追到德国了。这时候德国的盟友们呢?9月30日,保加利亚宣布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宣布投降。

德国最重要的盟国奥匈帝国则更惨。我们知道,这个庞大的帝国是由许多的民族组成的,除奥地利人外,还有匈牙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塞尔维亚人等。这些民族本来就不服气,现在一看帝国败了,乘机揭竿而起,宣布独立。11月3日,已穷途末路的奥匈帝国宣布投降。几天之后,帝国皇帝放弃了帝位,欧洲最古老的皇室之一就此消失了。

世界简史——惊天大浩劫(下)

兴登堡

这位带着尖顶头盔的德国元帅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他年轻时先后参加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成了德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面对如此现实,德国人知道打不下去了。其实早在9月底,德军统帅兴登堡就告知皇帝,德军已经无法再战,只能停战,皇帝也同意了,只是要求仍旧当他的皇帝,然而协约国是不会容许这样一个好战的人继续做皇帝的,仗便继续打下去了。11月30日时,已经绝望的德军统帅部决定做临死前的一击:命令基尔港的水兵出海与联军海军决一死战。这时基本上保存完好的海军是德国最强大的军力。这种命令真是太荒唐了,谁都知道,这等于叫他们去送死,水兵们如何会答应,他们以起义来回答。这消息顿时传遍全国,激起了全德革命狂潮。德国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首相强行宣布德皇退位。两天后,德国宣布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以下是这场到此为止人类最大悲剧的简短实录。

战国家:31个。

参战国人口:15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4。

战争损失如下:

死亡人数:1850万。

受伤人数:约2000万。大部分人终身残疾。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战争终于结束了,然而和平并未来临。

历史断面

“一战”时的华工军团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战场十分惨烈,英法等国伤亡巨大。协约国经与当时中国政府商榷,决定在中国招募华工,“以工代兵”参战。

整个“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共在中国招募约14万华工,其中,英国招募华工约10万,法国招募华工约4万。在14万华工中,超过80%来自山东省。英招华工负责英国远征军的后援工作,需要挖战壕、修筑公路和铁路。一些劳工还被挑选出来维修、保养大炮。法招华工抵达法国后,则分布在军工厂、港口、仓库或矿场,也有一部分被安排到林场或农场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