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1943年~1945年

关键词:进攻/胜利

1943年对于盟军而言是从防御走向进攻、从失利走向胜利的一年。这一年盟军在北非、东线和太平洋战区都逐渐扭转颓势取得了胜利。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北非的战事,北非的战事是由墨索里尼引起的。

大战北非

意大利在非洲北部有一个相当庞大的殖民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与在非洲也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发生了战争,主要地点就在北非。但意大利军队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从1940年12月到1941年2月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英军仅俘虏的意军就达13万余名。获得如此辉煌战绩的英军是由奥康纳将军率领的被称为“西部沙漠部队”的第十三军,人数最多时也只有约3万人。

北非战事进行的同时,东非的战事也在进行着,英军同样如摧枯拉朽般将意军打得溃不成军,从1940年11月到1941年5月,意军损失近30万人,而英军仅伤亡1000多人。看到自己的轴心国伙伴如此不堪,希特勒真是又羞又恼,但又不能不管。于是,1941年年初,希特勒决定成立“非洲军”,包括第5轻摩托化师和第15装甲师,由隆美尔担任指挥官。

埃尔文·隆美尔是纳粹最著名的将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将领。直到今天,隆美尔在西方军界仍广受尊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隆美尔”条目中说他:“身先士卒,智勇双全。”《美国百科全书》的隆美尔条目对他则有如下评语:“隆美尔是最勇敢的强人,光辉的业绩使他深受对手们的尊敬。”1939年,在德国国防军袭击波兰前不久,隆美尔担任了希特勒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第7装甲师师长,由于他那经常出乎敌人意料的闪电式攻击,使他的第7装甲师赢得了“幽灵师”的称号。

1941年2月,隆美尔成为中将并且被任命为非洲军团司令。甫一抵达北非,隆美尔就拟订了作战计划,并迅速实施。他为了不让英军摸清虚实,事先命令部队做了几百辆假坦克,并在登陆场进行了“阅兵”,而真正的坦克则悄悄驶往预定地点锡尔特,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进攻。

英军根本没想到隆美尔会这么快就发起进攻,因此隆美尔的攻击让他们措手不及,隆美尔从西往东横扫,英军全线溃退。攻陷班加西之后,隆美尔集中兵力攻打默基里,以截断英军第3装甲师的退路。在隆美尔的严厉督促下,德军不顾战斗减员,冒着英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全速前进,甚至夜间也不停止,终于收拢了网口,将默基里要塞团团围住,经过激战后攻克。英军第2装甲师连同印度第3装甲旅被全歼,包括师、旅长在内的3000多人成了俘虏。此前一天,隆美尔的一个侦察分队还抓到了英军第十三军司令奥康纳将军,他是英军最著名的装甲战指挥官之一,也是在整个战争中轴心国抓到的含金量最高的战俘。

到4月11日,德意军队已经进抵了巴第亚和塞卢姆并越过了地中海南岸最重要的军港之一托卜鲁克,从而在陆上将其包围。英军在要塞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外面还有一条近60千米长的海岸公路。德军只要占领了要塞,便可利用这里储备的大量军用物资,因此英军决心死守。

4月13日开始,隆美尔向托卜鲁克发起了猛攻。战斗异常残酷激烈,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阻挡住了德军坦克的前进,满载武器弹药和给养的英国军舰源源不断地驶进托卜鲁克港,英军给养充分,有恃无恐。不久英军展开反击,这时候英军兵力比德军强得多,战斗在灼热的高温和令人窒息的沙尘暴中进行,由于英军不顾伤亡地连续冲击,又有兵力上的优势,隆美尔的整个防线面临崩溃。就在这时,英军由于其左右两路的进攻没有奏效,指挥官担心自己的侧翼受到攻击,放慢了推进速度。隆美尔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命令主力部队放弃正面阵地,在深夜时火速运动到英军侧翼并迅速攻击。好像从天而降的德军把英军吓呆了,他们一哄而散,飞快地逃回了埃及。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从1937年到1942年,隆美尔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了由少将到元帅的升迁之路,北非战场成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1941年11月中旬,英军又开始进攻了,这时他们的兵力更加强大,但隆美尔则兵员损失严重又得不到补充,面对英军源源不断开来的精锐部队,隆美尔暂时全面后撤。这时已经到了1942年,德国空军渐渐掌握了北非和地中海的制空权,由意大利开过来的补给船给隆美尔卸下了新型坦克和航空汽油等。隆美尔又悄悄地做着进攻准备了。1月21日,他发起了闪电般的反攻,英军措手不及,空前激烈的战斗从1942年5月27日开始,20万大军在北非的漫天黄沙中展开决战。

隆美尔以巧妙的战术击退了英军,德军再次包围了托卜鲁克。6月20日凌晨,德军向被重重围困的托卜鲁克发动猛攻。这时英军已经士气低落,甚至对隆美尔和德军产生了恐惧心理,德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占了托卜鲁克港和城区。第二天一早,托卜鲁克守军司令率3万余名英军士兵投降,还将港口内大量的军用物资拱手送给了德军。在德国,隆美尔的胜利又一次引发一场狂热的喧闹。德国广播电台扬扬得意地宣布隆美尔攻克了托卜鲁克,希特勒也是得意忘形,立即晋升仅仅51岁的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8月初,丘吉尔亲临开罗,撤换了大批将领,任命亚历山大为中东地区英军总司令,任命了蒙哥利为第八军团司令。英军的增援也源源不断地来了,甚至大批美军也开始加入了北非战场,而隆美尔的部队却得不到任何增援,实力日衰。隆美尔此时的身体越来越坏,后来只得回欧洲养病。到1943年5月13日,在英军、自由法国军队和美军的联合打击下,残余的非洲军团放下了武器。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1942年11月12日,蒙哥马利(左一)在自己的指挥所见到了被俘的德军非洲军团的代理指挥官冯·托马将军(左二)。

北非战事到此结束。在为期近3年的北非战事中,轴心国在这里共损失了近百万军队,绝大多数是意军,被击沉了240万吨船只,被击落了约8000架飞机,被击毁了6000余门大炮、近3000辆坦克和7万辆汽车,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英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中将

法西斯开始溃败

前面我们讲到,1943年1月3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一败涂地,保卢斯元帅投降。苏军仍在乘胜前进,由6个坦克军组成强大的波波夫集团军渡过顿涅茨河,到2月底眼看要将德军庞大的顿河集团军包围甚至全歼。希特勒只能匆匆组织救援,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在1943年6月宣布“城堡作战”计划,其目标是消灭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兵力。希特勒决心在库尔斯克再取得一场大胜。这场大胜,按他自己的说法,“将像一座灯塔照耀全世界”。

这场新的大战的另一个名称是“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战斗从1943年7月初开始,德军中央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分别从北、南两面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发动钳形攻势,由于苏军的顽强抗击,德军进展十分缓慢。从7月12日开始,苏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7月12日这天坦克战之激烈在战争史上是有名的,它甚至被称为整个二战期间最为激烈壮观的一次战斗。双方共派出约2000辆坦克,其中包括德军最新式的“式”坦克与苏军最新式的T-34坦克,在苏联广阔的平原上混战厮杀,真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战斗的结果,苏军损失超过了德军,但他们仍是胜利者,德军退却了,从此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苏军手中。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军一直在不停地退。希特勒的总兵力加上老弱病残也仅存300万,而与他们对峙的却是近600万的强大苏军!这时又是冬天了,今年的冬天格外冷。总之希特勒已经陷入绝境。

德军如此,与其同为一丘之貉的日军也好不到哪里。1942年,美日双方在南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在太平洋中星罗棋布、为数众多的大小岛屿上,美军继续与日军展开逐岛争夺战,每一个岛上的战斗都异常残酷,日军宁死不退,美军则宁死也要进,伤亡惨重。如仅在小小的塔瓦拉岛,由于美军遇到了日军疯狂的自杀式抵抗,伤亡就达3000人之众。

两个会议

到1943年年底,盟国无论在北非、东线,还是太平洋战区都取得了大胜,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经指日可待。这样一来,战争之外的问题摆在了各大国面前:胜利之后如何处置战败国呢?如何安排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呢?于是就有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德国装甲部队装备的“虎”式重型坦克

开罗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处置日本的问题。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前往德黑兰会晤斯大林的途中,与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会后三国首脑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日本必须放弃一切战前和战后侵占的领土,使朝鲜重获独立,并且必须无条件投降。

11月28日,美、苏、英三大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德黑兰会晤,决定英、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发动“霸王”战役,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还同意在结束对德战争后参加对日作战,但他要求从中国获得许多权益,包括旅顺和大连港的使用权,中东和南满铁路,并要求实际上占领外蒙古,尽管这时候外蒙古还是公认的中国领土。一切商定后,三国公开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声明将要“从陆地上消灭德国的军队,在海上消灭它们的潜艇,并且从空中消灭它们的兵工厂”,总之要毁灭德国法西斯。

墨索里尼之死

1944年与1945年对于盟军是高歌猛进与彻底胜利的两年。在三个轴心国中,意大利无疑是最薄弱的一环,由于盟军在突尼斯消灭了德国的非洲军团,下一个目标就是与北非隔地中海相望的意大利了。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1937年,法国报纸刊登的关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漫画。

早在1943年5月结束北非战役后,英美盟军就开始准备攻入意大利了。7月9日盟军开始在意大利登陆。以强大的兵力迅速推进,到7月底已经攻占了西西里岛。此时意大利人已经深知大事不妙,法西斯党也出现了内讧,国会与国王的权力被恢复,墨索里尼则被免除一切职务。

新政府随即逮捕了墨索里尼,将他秘密关押,送到了一座海拔近3000米的孤峰顶上,藏在一家滑雪旅馆中。但这一切都瞒不过希特勒和他的耳目。9月12日,由90名队员组成的德军拯救队乘一架小飞机和一些滑翔机悄悄降落在山顶,他们的行动是如此悄无声息,如此隐秘,当他们将墨索里尼救走时,250名精锐的意大利卫兵竟然毫无知觉!

后来希特勒在意大利北部为墨索里尼建立了一个新国家“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在这里墨索里尼一直安全地待到1945年4月,直到4月27日在意大利北部被抓。被捕第二天他就被枪毙了,时年61岁,游击队员们还将墨索里尼的尸体运到了米兰,倒挂在街上示众。墨索里尼下台后不久,意大利便与盟军停战并且向德国宣战,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诺曼底登陆

盟国对德的作战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斯大林与罗斯福的协议,英美盟军必须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年底,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并制订了一个庞大的进攻计划,名叫“大君作战”,或者译作“霸王计划”,英文名为“Overlord”。初步的登陆时间选在了6月19日,这一天被称为“D”日,担任直接进攻的部队则是美军第一军团与英军第二军团。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正式的登陆日期一再更改,最后艾森豪威尔指定为6月6日。这时,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之下的盟军已经有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波兰等11个国家的近300万大军,此外还有约5000艘舰艇、1万多架飞机。

6月5日夜,盟军庞大的进攻舰队起航了,这时候英吉利海峡中巨浪滔天,风速高达40千米/小时,但盟军仍然不顾一切地冲向法国海岸;到6月6日凌晨6点半,第一批登陆部队率先抵达犹他海滩。盟军在这里遇到的抵抗意外地少,美军很容易就抢占了海滩,随后大批给养与后续装备也上了岸,到这天晚上共有约2.3万人在犹他海滩上登陆。

另一支美军在犹他海滩之东的奥马哈海滩登陆。在这里竟然隐藏着一个一直没有被盟军侦察兵发现的装备精良的德军步兵师,他们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汹涌的海浪、复杂的沿海滩防御工事、顽强抵抗的德军使美军寸步难行。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美军仍然被困在滩头,伤亡惨重。后来,经过苦战,美军终于冲过了德军的重重火力网,到这天晚上已经有超过3万盟军士兵在奥马哈海滩上了岸。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使用的75毫米榴弹炮

到6月7日晚,盟军已经登陆的部队约为5个师近9万人,他们立即开始打通英、美两军之间的通路并且扩大占领区。到7月1日结束了诺曼底登陆的第一个阶段,总计有约100万部队、50万吨补给、近20万辆汽车到达欧陆,后面还有更多的部队将要到来。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最高潮是解放巴黎。8月25日,一支法美联军开进巴黎,被德军占领了4年的巴黎回到了法兰西人民的怀抱。不久整个法国都被盟军光复了。占领法国后,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法国北部几个小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当然还有最大的目标——德国本土。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在整个诺曼底登陆战斗中,盟军伤亡近12万人,德军伤亡11.6万人,盟军在卡昂港到圣洛城一线建立了稳固的防线。

1944年9月3日,蒙哥马利的军队冲进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9月10日,盟军占领了卢森堡,9月17日盟军向荷兰南部的德军发动了进攻,这天大约有3个师的盟军空降在这里,这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不过荷兰的仗要难打一些,直到第二年3月盟军才解放了整个荷兰。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德国本土。

希特勒的覆灭

1945年2月初,盟军在莱茵河西岸发起攻击,一路向东推进,到3月已经有大批盟军渡过了莱茵河,继续高歌猛进。他们在各个地点都相当轻易地突破了德军防线,曾经顽强的德军如今经常性地大批投降。

这时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的盟军已达400万之众,共85个师,其中有5个空降师和23个装甲师,与他对阵的德军只有约26个师。强弱对比一目了然。西线最大的一场战斗是鲁尔区之战,由于鲁尔区是德国的心脏,莫德尔元帅率领德军决心在这里死战到底。死战的结果当然是死,到4月中旬,盟军已经将鲁尔区的德军击溃。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电影《帝国的毁灭》剧照

2005年,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拍摄了反映希特勒一生中最后12天的电影《帝国的毁灭》,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的历史事件。

据说,莫德尔带了三名军官和几个士兵逃到了杜依斯堡附近一片森林里。在那里他告知随从人员说,他要自杀,请求他们把他的尸体埋在他自己选定的一棵松树下面。三位军官力劝他不要自杀。但莫德尔拒绝了,他说:“我从来不相信我会这样地失望,我只效忠于德国。”

就在盟军肃清鲁尔区内的德军时,其他军团的盟军已经马不停蹄地一路往东杀去了,他们就坐在坦克外面拖大炮的汽车里,甚至跨坐在大炮上,一路就这么疾驰而过,沿途零散的德军面对如洪水般的盟军,绝大部分只是做做抵抗的样子或者根本不做抵抗。德国的平民们大都在自己的屋顶插上白旗,它们有气无力地在风中飘摇。

不久盟军已经进抵易北河畔了,汉堡这座德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不战而降,再往东不远就是柏林。1945年4月25日,在易北河西岸的莱克维茨村附近,一个美军军官带着他的部下寻找食物,迎面遇上了一队士兵,乍一看就发觉不是德国兵,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军士兵。

东西线的盟军就这样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了。这意味着几乎整个德国,除了已经被彻底包围的孤城柏林外,都已在盟军的占领之下。这时候东线苏军比西线盟军还要庞大得多的兵力早已经在距柏林不到50千米的奥得河畔整装待命。

1945年1月,此前不停地在东西两线来回奔波指挥的希特勒坐火车去柏林了。3月11日,希特勒从柏林到奥得河去视察了柏林最后一道防线的建筑情况,回到柏林后他再也没有离开。

4月20日,这时希特勒已经由地上转向了地下,在他坚固无比的地下指挥中心里,他庆祝了56岁生日。虽然盟军飞机不停地在天上撒炸弹,希特勒还是乘轰炸的间隙搞了一次“阅兵式”,阅兵的对象是些希特勒青年团的十五六岁少年,他们刚刚加入军队。这时候希特勒用来保卫柏林的军队大都是这样的孩子了。

26日,包围柏林的苏军开始强攻,他们的战术很简单: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第二天苏军已经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开始进攻柏林的心脏与象征:国会大厦。也就在这一天的上午,希特勒在他的地堡里写下他的“遗言”。在遗言中,希特勒说他要与一直陪伴他的爱娃·勃劳恩结婚,他还指定了继承人,由邓尼茨任总统、戈培尔任元首。

4月30日下午,希特勒用完午餐后,向这时候还同他站在一起的人,包括对他最为忠诚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告别,然后与爱娃·勃劳恩一起进了卧室。其他人静静地在门外等着,不久,他们听到一声枪响。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图片中左侧放着几个空的汽油桶,右边站着几位盟军军官,坑中的男子曾经是纳粹总理府的卫兵,似乎在介绍焚烧希特勒尸体时的情况。

希特勒自杀了,情妇也服毒身亡。他预先嘱托过的部下们将两人的尸体抬出了防空洞,放在元首府的院子里,然后淋了大量汽油,点上火。在熊烈火里,两具尸体渐渐化成了青烟。同一天,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圆顶。5月8日,柏林时间22点43分,莫斯科时间5月9日0点43分,德国代表弗里德堡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主持仪式的是朱可夫元帅。德国法西斯覆灭了。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个轴心国中,日本是最后一个投降的,但它的苟延残喘并没有维持多久。

在南太平洋,美军的攻击十分顺利,不但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到1945年1月,在被日本人赶走2年之后,美军又重新占领了菲律宾。但对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美军而言,他们的战斗更加艰苦凶险,他们的攻击路线大体是这样的: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冲绳岛。

在这些地方,美军虽然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斗的残酷令人瞠目结舌。这里只举一例,就是1945年6月的塞班岛之役。

在塞班岛,日军面对绝对优势的美军,被困于一个孤岛之上,毫无胜算,但仍然作殊死战斗,一旦到了绝望的时刻,他们便采取自杀式攻击:操起刺刀朝美军阵地扑去,几乎全部倒在美军的枪林弹雨之下。塞班岛的日军司令斋滕继嘉受伤后,用典型的武士道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切腹自杀。甚至生活在这里的日本平民也是如此,在塞班岛有2万日本平民,其中8000名参加了战斗并被打死,另外4000人选择了自杀:有的母亲抱着孩子跳悬崖而死,有的蹈海而死,如此等等。塞班岛之战在7月9日结束,战斗中美军死伤13000人,3万余名日军全部被歼。类似的血腥情形其实更早就开始了,例如在1944年5月,当美军进攻威克岛时,岛上的800名日军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杀。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图片中身着飞行夹克,脚着高筒皮靴的神风突击队队员们正在对日本天皇裕仁的画像行礼,他们即将从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海军基地出发,向莱特湾的美军舰艇发起自杀式的袭击。

之后的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战斗激烈残酷的程度比塞班岛之役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在冲绳岛之战中,日军伤亡近10万人,损失飞机千架以上,岛上普通居民也大批伤亡。美军则伤亡7万余人,损失飞机700余架,被击沉击伤舰艇数百艘。此战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最后一场大战。

在冲绳岛之战中日军还进行了一种特殊的攻击方式,这就是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性攻击。神风敢死队的战斗方式很简单,就是在飞机上装载烈性炸药,从几百到1000千克不等,置于飞行员座舱之前,一旦发现攻击目标,驾驶员便开着飞机撞下去,以求与目标同归于尽。

冲绳岛之战中,日军一天最多曾派出了355名神风敢死队员,驾驶355架神风特攻飞机向美军袭击,击沉了美军5艘军舰。整个战役中神风敢死队总共向美军发动了大约2000次袭击,共击沉了美军约34艘战舰。

冲绳岛之战后,盟军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彻底征服日本?按正常的逻辑而言,征服日本这样一个甚至比德国人还要顽固的民族非得像对待德国一样对其本土进行彻底的征服。然而,如果要这样做的话,盟军将面临巨大的伤亡,因为这时候日本虽然屡败,但仍拥有巨大的军事力量:陆军有为数约2000万的庞大军队,空军仅储存的战斗机就有8000架。日军的顽强精神前面我们都知道了,征服这样一支准备保卫每一寸国土的军队——更遑论日本上亿的民众都准备为国牺牲——将付出的牺牲之大可想而知。美军估计攻入日本本土将付出巨大的牺牲,即便巨大的伤亡英美盟军也准备承受,为此还制订了庞大的侵入日本本土计划,计划将于1946年3月在本州岛登陆。并且将从欧洲调入大批军队来实施这些计划。然而,一件特殊的武器很快决定了日本的命运,这就是原子弹。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1945年2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艰难地将一面长96厘米、宽56厘米的巨幅星条旗插上硫磺岛的最高峰斯利伯奇峰。

原子弹之祸

原子弹是一种核武器,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1939年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第二年,爱因斯坦又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终于使罗斯福下决心制造原子弹。

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订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罗斯福总统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由于这项工作的巨大与复杂,它成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科学家的聚集地,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奥本海默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中的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慰灵碑前终年鲜花不绝,人们在此为死难者默哀,为和平祈祷。

在这些科学家中最核心的人物是总指挥奥本海默,他后来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为了使原子弹研究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建立了一座新的快中子反应堆和一个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后者就是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到1945年时它已经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由于这些科学家有许多获得过诺贝尔奖,使洛斯阿拉莫斯被称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中营”,奥本海默就是这个集中营的“营长”。

“曼哈顿”工程在其顶峰时期曾有超过50万人为之服务,总耗资高达25亿美元。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原子弹的许多技术与工程问题得到了解决。1945年7月16日,在美国南部新墨西哥州一个叫阿拉莫戈多的地方,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了,它名叫“胖子”。美国这时候共成功制造出三颗原子弹,另外两颗分别叫“瘦子”和“小男孩”。

拥有原子弹之后,正在负隅顽抗的日本理所当然地成了最好的靶子。此前,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失去了免受原子弹残酷打击的最后一次机会。1945年8月6日早晨,3架B-29轰炸机从高空飞入广岛上空,其中一架上装载着原子弹。

8点15分,那架装载着原子弹的轰炸机将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接着,一个自动装置打开了。60秒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约600米的空中爆炸,发出了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随之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顷刻之间,广岛市中心上空卷起一朵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整个广岛市瞬间化为一片火海。

向广岛投放原子弹的这架飞机的驾驶员是蒂贝茨上校,武器操作员是帕森斯上校,具体执行投弹任务的是刘易斯。这位刘易斯还对这次飞行作了飞行记录。这份飞行纪录2002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35万美元被拍卖。

据说这份飞行记录也是关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唯一一份第一手资料。下面是从这份记录中摘录下的几句话:

“我们杀了多少人?”

“天哪,我们做了什么?”

“爆炸发生后15秒,出现了两个无比奇怪的气旋,我们也感到剧烈震动。”

“我们调转方向,想看得清楚些。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景象会让一个最棒的爆炸手瞠目结舌。”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数分钟还会发生什么,爆炸的火光是如此可怕。”

“浓烟覆盖了广岛90%的土地。”

“我敢肯定,我们的经历比一切想象更恐怖,这真不可思议,我们杀了多少人?”

“就算我活100岁,这可怕的记忆也不会离开我的脑子,哪怕是一分钟。”

这枚原子弹的名字叫“小男孩”。从来没有任何爆炸如此具有毁灭性。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瞬间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几百万度的高温把爆炸中心及附近的一切都化为灰烬;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爆炸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摧毁殆尽。

市中心近13平方千米的地方,6万余幢建筑物被彻底摧毁。据不完全统计,广岛当天就死了约9万人,两周后达到近10万人。更多的人由于受到致命的核辐射,将会慢慢地在痛苦中死去,到1986年,这样的死亡者约有14万。还有许多人失踪,这些失踪者大部分是在爆炸中心消失的,他们在瞬间被几百万度的高温汽化,不是变成了碎片甚至灰尘,而是变成了气体,甚至被分解成了原子……

广岛的悲剧并没有使日本马上接受盟军的最后通牒,立即无条件投降。他们又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幻想仍没有对日宣战的苏联会进行调停。然而,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最终回答是:苏联政府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200万苏军冲入中国东北,对日军最精锐的部队70万关东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就在苏军杀向关东军的同一天,天刚亮,一架B-29重型轰炸机载着已经生产出来的最后一枚原子弹“瘦子”又飞到了日本上空。它本来的目标是工业城市小仓,但当飞到小仓上空时,发现它被笼罩在工业烟雾中,无法选择投放点,因此飞离。由于当时飞机上的指挥员得到的指令是只要他轰炸一个看得见的目标。他便往西南方飞去,他知道那里有另一个工业城市长崎。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圆顶屋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站在B-29轰炸机下的小伙子们,就是负责轰炸广岛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们。左起第三位就是保罗·贝蒂茨上校,他是美国第20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的指挥官,正是他和他的部队在1945年8月6日向广岛投下了核时代的终极武器——原子弹。

到了长崎上空,投弹员找到一个目标点,将原子弹扔了下去。当晚,得到长崎又被毁灭的消息后,日本天皇在他的防空洞里召开了御前内阁会议。他这时候已经不相信他的军部能够带领日军抵抗住盟军,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却提出了条件,就是公告“不含有任何损害天皇陛下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特权”的内容。美军拒绝了这个条款,不过同意举行谈判。同时,美军轰炸机仍在大规模轰炸日本。

到8月14日,美国也做出了一点让步,同意不立即废除日本的天皇体制,但天皇必须受到盟军指定的最高统帅部的控制。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也向日本正式复文说,天皇必须向盟国最高统帅部投降,他的最后地位将由日本人民的自由选举来决定。

这样的答复可以说是半推半就地同意日本要求保留天皇。因此日本当即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天午夜,所有日本人毕恭毕敬地站在收音机前倾听天皇的“玉音”,天皇的讲话大意就是说:由于敌人使用了一种“无比残忍的新炸弹”,其毁灭性“简直无法估量,已经夺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因此,他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

在纳粹德国投降3个多月后,最后一个轴心国投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结束。

世界简史——二战风云(下)

轰炸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

关于这场战争我写得已经太多,不想再说更多,只想借用美国著名战地记者、1945年4月18日被日军打死在太平洋一座小岛上的厄尼·派尔的一首来表达对这场战争的感受:

死者不愿成为加在我们颈上的重负。

但是活人永远忘不了那惨无人道的景象

——遍布世界各地山坡上和沟渠里的冰冷的尸体。

日日月月,岁岁年年,从一国到另一国,大量的人死去。

冬天死人,夏天死人,

死人如此司空见惯地乱七八糟地躺着,令人厌倦。

死人如此之多,骇人听闻,几乎令人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