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简史—— 1917 “我们正经历悲情时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1917年新任总司令贝当将军所说的这一句"我静候"是国家精神状态的反映。

大队的士兵拒绝上前线。兵工厂里的男女工人举行罢工,大喊着"打倒战争!"。士兵们希望通过这些血腥的进攻结束战争,最终却还是退回到了先前发起进攻的战壕里,如惊弓之鸟,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德军的机枪撂倒。

部队成编制地发生哗变。

反叛的时刻已然来临。士兵们朝军官喊道:"休假和勋章",因为他们想在法兰绒上衣上别着展示其英雄气概的装饰物,荣归故里。

在后方,人们抗议高物价和物资短缺。

200 000名冶金联盟工会成员举行了大罢工,梦想着工人们和革命者的国际大联盟。他们说道:

"我们知道,如有需要,我们会站起来,和俄国以及德国的同志们团结在一起,投入一场国际反战反征服运动。"

女工们也加入了罢工人群,高喊着:"我们想要和平,打倒战争!"

然而对于政府和高级指挥部来说,最令人担忧的事莫过于反叛。

士兵们把军官的汽车炸为齑粉,成千上万的战士挤占了火车站,要求休假,并指责前来阻拦的宪兵。

抗命行为也越来越多。

一位社会党议员皮埃尔·赖伐尔 (1) 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宣读一份来自前线的书信。

此封书信写于1917年5月29日。

"皮埃尔·赖伐尔——我斗胆向诸位展示一些我的通讯人所写的事实,它们虽然细小,但却极其严重。自昨天上午以来,组成第五师、第36、74以及129步兵部队的三个团部中,有一半的战斗人员公开叛乱。第六师似乎也在滑向暴动,第三军团炮兵部队的情况也是如此,所有的工事都中断了……"

"战争部长——蹩脚的宣读!"

"皮埃尔·赖伐尔——军团拒绝冲出战壕,不管第三军团的上校和指挥官勒布伦将军是苦口婆心还是声泪俱下,都无法促使法国士兵遵守任何命令。自2月15日起,军团就没有再占领第一条战线的战壕。然而,因为指挥失误,申请休假的士兵等待了五个月、五个半月。食品短缺,指挥部就在最近展开了一次相关调查,后勤部门掺杂使假,从中渔利。

我的通讯人对我说:"我个人也掌握着证据,供你使用。我们的军团指挥部通过一场头戴平顶帽 (2) 、脖系领结、身披雨衣的愚蠢战争和休息期间难以置信、泛滥过度的演习,来使战士们精疲力竭。"

"法国士兵们早已厌倦了被无能之辈驱使着进攻,在后者身上,毫无责任可言。(社会党所在的长椅以及左侧的其他长椅上响起了掌声。 (3) )"

"军队处于机枪手的密切监视之下,一筹莫展。我听到暂时指挥我们团部的营长说:‘在那里我经历了军事生涯中最糟糕的一天,然而,那里的士兵却言之有理。’又将突然发生什么呢?指挥部软弱无能,我们的军官缄默不言,愤怒的情绪在膨胀。为了制止一场灾难,我们能否进行干涉?那本将会是个伟大的时刻。部长先生肯定知情。我向你保证,上述事实绝对确凿无误。"

轮到战争部长保罗·潘勒韦登上讲坛了,他并不否认赖伐尔所讲述的事实。

他嗓音深沉,充满激情,掷地有声:

"此时,我们正经历悲情时刻,和1914年4月4日我们所经历的时刻一样严重。1914年4月4日,众议院在一场团结一致的猛冲中站起来,对抗脱缰放纵的帝国主义。我们的国防从这一团结中摄取了无与伦比的冲力。此时我们经历的时刻和那时同样严重;但是尽管时局如此严重,也不管我们将要经受的考验是什么,我们都将凯旋,取得法兰西式的和平,这是一种无愧于法兰西、无愧于她的英雄气概、无愧于她所做出的牺牲的和平。然而前提是,国家精神和军队士气都不能抱恙染疾。"(左中右都响起了掌声,却被社会党所在的长椅上传来的嘈杂声打断。)

潘勒韦搞错了,国家精神和军队士气早已染疾。

罢工的工人,哗变的士兵,虽然他们并不占多数,但却反映出一场危机扰动了公众舆论。

一战简史—— 1917 “我们正经历悲情时刻”

玛塔·哈丽 (4)

神圣联盟遭到怀疑,尽管它依然使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

而少数坚定的社会党议员们坚持要求"没有兼并的和平"。

内政部长尔维拒绝镇压示威游行。对于像《赤冠报》(Le Bonnet rouge(5) 那样、鼓动所谓的名流阿尔梅利达 (6) 散布和平宣传的报纸,马尔维也并不对其实施查禁。

约瑟夫·卡约,甚至白里安都与德国或奥匈帝国的密使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一位狡猾的信息搜集者(或者说间谍?),她收受的资金来源不明。

玛塔·哈丽,一位舞女,以间谍罪被捕入狱,她被判处死刑,并立即处决。

克列孟梭不断发出正式警告:

"罪恶在上演,这些罪恶要求得到迅速惩戒。你们竟相信自己和德国人进行了三年战争,而他们却不会试图在你们家里搞间谍活动!……现如今,这张密网的一角已被撕破……"

然而事实上,几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通过一套老练的政治手腕——强硬而适度的镇压、士兵休假制度、改善军队生活条件,贝当将军队紧握于手。六月底,叛变中止了。

在政治家和记者中间,克列孟梭发起的攻击迫使马尔维辞职,不久,总理里博紧随其后,被潘勒韦代替。

但这却是一个被削弱的政府,而克列孟梭则看起来越来越像是发号施令的首脑。

他树立起一个雷厉风行的国务人员形象。

他抑扬顿挫地说道:"是的,和平,但却是建立在对权利的自豪感上,建立在野蛮凶残的进攻不会卷土重来的安全保证上……除了埋头行动,别无他法。"

尽管共和国总统对其充满敌意,克列孟梭却依然向外界展示他将竞选总理一职。

他写道:"我们是需要一个政府还是不需要?这个问题就是一场危机,一场实实在在的危机,一场性格危机、意志危机。三年来,我们始终在等待一条出路……议员阁下们,请速速把握好军队和影响力之间的配合!"

局势不容乐观。

意大利人刚在卡波雷托 (7) 遭遇惨败。四个法国师和四个英国师前去援助他们以堵住突破口,阻止奥匈帝国军队占领威尼斯,入侵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威内托 (8) 和伦巴第 (9)

在俄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已经在彼得格勒夺取政权。

10月23日,法国军队发起的攻势取得了胜利,经过三天的战斗,法国军队成功夺取了"贵妇小径"的制高点。虽然此次胜利抹去了4月16日尼维尔攻势的惨败,但却依然没能扭转乾坤。

问题在于政治——克列孟梭会得到普恩加莱的任命,领导政府吗?

随着社会党人的逼近,这一设想化为泡影。

他们宣称:"选择克列孟梭是对工人阶级的挑战,同时也是‘国家防务’的威胁。"

然而社会各界却请求任命克列孟梭。

1917年11月15日,克列孟梭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呼唤一个政府"的社论。

他写道:"终于,在法国,一种社会舆论突破了新闻审查和秘密委员会,驾驭‘光荣之日’的时刻已然到来,这是共和制度的第一前提。"

"我们坚韧不拔的人民已不能接受欺骗宣传。"

"政府将会是一个由兢兢业业的人组成的实干团队。‘生死时刻,光明磊落’这句格言正源于此。"


(1)  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 1883~1945年),法国政治家,社会党人,1914~1919年和1924~1926年,两度任职于国民议会。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多个内阁职位,并于1931~1932年和1935~1936年两度担任法国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菲利普·贝当上台。法国沦亡后,在希特勒支持下,1942年4月出任总理,此后一直左右贝当政府。法国光复后,1945年10月9日被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

(2)  平顶帽(képi),法军标准军帽,圆筒平顶。

(3)  议会席位布局中,左派政党居左,右派居右。

(4)  玛塔·哈丽(Mata Hari,1876~1917年),荷兰人,20世纪初知名交际花,一战期间与欧洲多国军政要人、社会名流都有关联,最终在巴黎以德国间谍罪名被法军枪毙。

(5)  又称弗里吉亚无边便帽或自由之帽,法国大革命中成为自由的象征。

(6)  即让·维果(Jean Vigo,1905~1934年),法国著名导演,阿尔梅利达(Almereyda)为其笔名,意为"一堆废物"。他短暂的一生只留下四部短片作品,对后世却影响深远。1913年,他创办《赤冠报》,一战后期改变原先的立场,转而成为一位和平主义者。

(7)  指卡波雷托战役(1917年10月24日~11月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德联军在卡波雷托(Caporetto,意大利北部伊松佐河畔一居民点)地域和意大利第二和第三集团军进行的一次交战,意军败北。此次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山地交战。

(8)  威内托大区(意大利语:Veneto),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于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大区首府为威尼斯,毗邻伦巴第大区,北邻奥地利共和国。

(9)  伦巴第(Lombardie),意大利北部大区,北与瑞士相邻,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