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工业化绞肉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经历过的最血腥的战争。之所以这么说,部分是由于它涉及当时世界的三大经济强国(德国、英国和美国),这些国家拥有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殖民体制,控制了大量的人口资源。另外,破坏性的武器装备,以及前所未有的工业规模,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参战各方无法通过和平谈判来结束冲突,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度重演。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伤亡程度的加剧,助长的并不是和谈沟通的努力,而是投入更多战斗人员,死拼到底的决心。
战争初期,对阵的双方分别是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同盟国)对法国、比利时、英国、塞尔维亚、沙俄(协约国)以及日本 。而后,双方都在招募新的盟友,不过同盟国只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支持,而协约国的新成员包括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以及最重要的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
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入侵。1914年6月28日,在塞尔维亚秘密社团“黑手会”的支持下,一名波斯尼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当时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首都)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弗朗兹·斐迪南大公。奥匈帝国拒绝了塞尔维亚提出的赔偿方案,而选择了战争,希望借此镇压帝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
接着,沙皇俄国开始调动军队征讨奥匈帝国,并拒绝了德国关于撤军的最后通牒。于是,德国向俄国宣战,随即向俄国的盟友法国宣战。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德军军方,它认为与其陷入法俄联盟的包围圈,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德国总参谋部计划绕开德法边境的法方防线,通过孱弱的比利时入侵法国,并迅速对其进行致命打击,从而逼迫法国退出战争。但是作为比利时中立条约的担保人,这一行动却迫使英国不得不卷入战争。
大战甫开,一时间看不出谁胜谁负,但到了1914年年末的时候,德国在比利时和法国的领土上取得了节节胜利。因此,协约国被迫加大攻势,力图恢复失地,同时减轻俄国面临的压力,后者在1914—1915年的对德作战中损失惨重。
到了1914年9月,德军开始转为守势,协约国军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西部战线就此诞生。错综复杂的战壕西起法国和瑞士边境,一直向北直到北海。法国和英国的将军曾寄希望于通过正面进攻取得决定性的突破,但当时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布设在战壕和防空洞中那些火力强劲的机枪和大炮,都更倾向于守方。大量的人员伤亡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不过,到了战争末期,一些新的战术——比如利用炮火的精确打击配合步兵突击——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这些战术,帮助协约国军在1918年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很惊讶地看着(英国士兵)前进,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军官们冲在最前面。我注意到其中一个人还拄着一根拐杖,照样镇定自若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开始射击,不断地给子弹上膛,打空了再上膛。他们成百成百地倒下。你根本不必瞄准,只需要向他们开火。
——德国机枪手回忆索姆河战役第一天时的情景(1916年7月1日)
战争期间,伤亡情况已经达到了一种骇人听闻的规模。在一些战斗中,尤其是1916年的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付出的代价都是毁灭性的(有总计超过200万人的伤亡)。虽然在1917—1918年的战争中击败了俄国,但德国人最终还是败在了协约国的手中。
战争为许多军事工业集团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枪械和高爆炸弹的制造领域。海洋的控制权同样非常重要。德国发动了对敌国商船长期而成功的水下行动。与此同时,协约国海军,特别是英国海军,也对德国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并造成其资源的严重匮乏。双方都开始使用毒气,虽然这从来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
在这次大战中,传统战场上那些个人或集体英雄主义的行为非常鲜见。相反,它证明了,在致命的机械化战争中,人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大削弱。战争中还首次出现了对平民目标的空中轰炸,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空袭的恐惧。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随后的反战情绪。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那个时候,很多人依然选择接受战争,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公民不可避免的义务和牺牲。
政客们完全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将军们同样不知所措。他们信任的只有人民,而这正是胜利的秘密。他们所征调的人群超出他们的控制。所有人都在或多或少无助地彷徨着。
——A.J.P.泰勒,《第一次世界大战》(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