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凡尔赛和约》及其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各方缔结了一系列的和平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19年与德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通过这些条约,胜利方希望达到惩罚失败者和维持战后世界稳定的双重目的。
《凡尔赛和约》的最大失败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阻止下一场战争在20年后爆发。而早在1919年,曾经参加过和平谈判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已经做出了预测,这份严苛的合约必将导致德国的金融崩溃和进一步的动荡。同样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的还有费迪南·福煦元帅——协约国军战时的最高指挥官,他在1919年5月抱怨称:“这不是和平。这只是20年的停战协议。”
对于和平的缔造者们来说,面对的事情还有很多。1918年,战争已经随着德奥两国政府的垮台以及土耳其的投降而告终。现在,民族主义者需要在东欧和崩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建立新的国家。基于此,和平缔造者们打算将匈牙利从奥地利中分离出来(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也随之缩小到现在的规模),并且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为独立的民族国家。罗马尼亚的领土变得更大。同时,以塞尔维亚为主体,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南斯拉夫。
作为失败方,德国并没有像奥匈帝国那样分崩离析,但它同样需要向波兰割让土地,并且被强制返还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占领的法国领土。它还不得不复员军队,解除武装,并且赔偿战争所造成的损失。这对德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激发了人民的仇恨情绪,终于使像希特勒这样的极端分子从中牟利。纳粹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对魏玛共和国进行诋毁,后者是1919年取代帝制而成立的民主政府。
奥匈帝国的毁灭同样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匈牙利,对大部分领土被转交给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现在的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的愤怒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土耳其在1920年同样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尤其是一些阿拉伯省份,分别被转让给了法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和英国(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地区)。战胜国人为地划定了中东地区的国界,有些甚至是随意的直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留下了三个长期的隐患:他们阻挠了阿拉伯人建立民族国家的野心,粉饰了宗教派别的分歧(特别是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忽视了该地区非阿拉伯裔人民的权利,比如库尔德人。
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推动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国决定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际机构,用以监督全球体系,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国联”。但是,由于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逃避迫害或躲避战火的欧洲人建立起的国家,并在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外国干涉”,因此美国参议院拒绝支持和加入国联,它再次恢复到孤立主义的常态中。同样被排除在外的还有共产主义领导的苏联和战败的德国,这就使得这个联盟从建立之初就极不稳固(参见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