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冷战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8 属于: 世界大战

从1945年到1989年,国际强权政治就是指由苏联领导的共产主义集团和由美国领导的反共产主义集团之间的对峙。这种对峙体现在军事、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等很多方面。

冷战无处不在,甚至随着登陆月球第一人的争夺而延伸到了太空。冷战的核心是两种互不兼容的意识形态及究竟哪一方才是人类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争。共产主义理论家提出了一个由苏联主导、各国平等的模式作为发展的标准,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共产主义本质上是极权主义,资本主义才是通往自由的真正道路。双方都固执己见:美国人担心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国家,进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斯大林之所以要控制东欧,一方面是由于其重现沙皇时期大俄罗斯的梦想,同时也反映出希望建立一个军事缓冲区,来保护“祖国母亲”免受任何外敌侵略的需要。苏联对二战时期的纳粹入侵记忆犹新,当时大约2000万苏联公民死于战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欧和苏联曾并肩作战,击败了纳粹德国。战争结束后,欧洲分别落入了苏联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控制中。在此后的40余年中,一条被称为“铁幕”的高度军事线将欧洲划分成为西欧和东欧。1945年,德国和它的首都柏林被划为军事占领区,其西部领土由西方盟军(英国、法国和美国)控制,而东部则被苏联占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1949年分别成为独立的国家,而1961年柏林墙的建造则彻底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二。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西方盟国将东欧(希腊除外)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而在其他地方,比如伊朗、希腊、来亚和菲律宾,共产党人同样试图有所作为,可惜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的扩张,导致了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一批北美和西欧国家为了对抗苏军的进逼而组成欧洲防御联盟。作为回应,苏联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

中国,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赢得了1946—1949年的内战。在结束了日本占领后,朝鲜半岛被划分成南北两个国家。1950年,持续4年的朝鲜战争打响了。最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和平却未就此到来。在20世纪50年代初那个多事之秋,北美和西欧的军费开支大幅增加。

我们制造的每一支枪、下水的每一艘战舰、发射的每一枚火箭,归根结底都是从那些饥饿却没有东西吃、寒冷却没有衣服穿的人那里偷窃来的。军火的世界用掉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工人的汗水、科学家们的天才,以及孩子们的希望。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总统(1952年4月16日)

冷战中,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许多对抗和冲突,从越南战争到核军备竞赛,以及发生在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中美洲的战争。虽然这些区域性的战争都有其地区性的因素,但它们或多或少都与冷战有关。在越南,尽管美国直接介入了这场日久年深的代理人战争,但依然未能阻止越共的胜利。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通过外交手段逐渐缓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这也标志着继20世纪60年代早期苏联和中国出现意识形态的对立后,苏联力量被进一步地削弱。

在197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和1981年对波兰人民改革运动进行镇压之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罗纳德·里根总统启动了大批可能导致军费支出增加的项目,比如中子弹,以及被称为“星球大战”的卫星防御系统。

简明历史——冷战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它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同盟

不过在1985年,新的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原本紧张的局势略有缓和。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的经济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不可能与它的对手在军事开支上周旋。然而,他的开放重组政策,却在无意中导致了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倒台,以及1991年苏联的最终解体。因为一旦戈尔巴乔夫的言论使人们发现,苏联不会继续对东欧各国的内政进行军事干预,该国的共产党政权就很难抵挡民众希望变革的压力。1989年11月,巨大的人群见证了变革的发生——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大批民主德国人拥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政权的摇摇欲坠为东欧各国的群众运动带来极大的鼓舞。大多数国家的政权交接是和平的——除了罗马尼亚,那里的当权者采取猛烈的手段拒绝改变,但终究徒劳无功。冷战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