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与明治维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9 属于: 工业革命

以前,日本是一个“神国”,天皇便是神的化身,所以忠君报国、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都是日本封建时期最高的道德原则。

明治维新这事还得从19世纪后半期说起。那时,天皇已经没了实权,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操纵在幕府将军的手里。幕府,相当于清朝的军机处,是将军出征时处理军务的营幕,后来,将军掌握了大权,幕府就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

德川幕府与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幕府,德川是最后一个,德川幕府建立于1603年,幕府将军的职位一直由德川家族世代相传。将军下面有200多个藩侯国,由大名(藩主)统治。大名下面还有武士和下级武士。

19世纪后半期,日本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商业有很大发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益兴起,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以幕府将军为首的一方主张守旧,反对改革,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革。人民暴动不断涌起也不断掀起暴动,改革派趁机同天皇秘密联系,准备把德川将军赶下台。

1867年10月的一天,在京都(当时日本的国都)天皇宫中的一间书房里,改革派首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把几个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召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大久保利通说:“现在,德川家茂已死,刚继任的德川庆喜没什么威信,而天皇却站在我们这一边,形势对我们有利。”

西乡隆盛接着说:“我们要趁机打垮德川幕府,何不让天皇下令讨伐他呢?”

“对!”众人齐声说。

“不过,那得先让天皇免了长州藩的‘罪’,因为当初幕府是用天皇的名义去讨伐他的。”

正在这时候,忽然有一个人气急败坏地跑进来说:“诸位且慢高兴,听说德州庆喜已经见过天皇,主动请求辞去将军的职位。他说要‘奉还大政’,把政权交还给天皇呢!”

原来,德川庆喜感到形势不利,自己又无法应付,就决定以退为进,主动辞职,免得被改革派彻底打垮。

这时候,改革派内部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仍然主张进行征伐,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再打仗了。当时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天皇批准了德川庆喜的辞职请求,但随后又下诏由德川庆喜暂时管理政务。就这样,名义上德川幕府的统治虽然结束了,但势力仍然遍布朝野。

随后,改革派在京都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废止幕府制,由天皇命令德川庆喜辞去一切职务,将全部幕府领地交还朝廷。会议之后的第二天,长州藩的先遣军开进了京都把守宫门,后续部队也陆续赶到。1868年年初,睦仁天皇颁布诏书,建立了由他领导的新中央政府,改年号为明治。

这一次彻底把德川庆喜激怒了。他退居到大阪,准备反击。他对属下说:“他们这么干,真是逼人太甚,我们一定要反击!”支持他的官员们纷纷嚷道:“不能犹豫了,非跟他们拼到底不可!”德川庆喜向朝廷发出“讨萨表”。第二天,幕府军舰齐集在海上,战争开始。

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政府军队大约有5000人,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两地迎击幕府军。双方展开了大厮杀。幕府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兵们士气低落,一上战场,便成群地溃逃。政府军却斗志旺盛,越战越勇。同时,改革派的领袖还提出“减免租税”、“四民平等”等口号,将农民和商人争取到自己一边,人民纷纷表示支持天皇。最后,幕府军伤亡惨重,仓皇而逃。德川庆喜看到自己的军队已经瓦解,人民也不拥护自己,再战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决定妥协。他表示愿意隐退,不再过问政事,同时要求政府军不杀他。随后,政府军开进了江户(后改名为东京,日本的首都)。

幕府倒台以后,明治天皇和改革派一起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取消了封建的领地制度,改设府县地方政府;限制封建等级特权;振兴工业,由政府投资开办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然后低价卖给私人经营;和世界各国交往,吸收西方的文化知识。后世称之为“明治维新”。

从这以后,日本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变得强大,这就避免了在后来像其他亚洲国家一样沦为殖民地。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也一直保留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