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历史——性别平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9 属于: 工业革命

简明历史——性别平等

布拉桑普伊的维纳斯像,雕刻在猛犸象牙上,出现在大约公元前20000年

一些证据表明,在一些早期的人类文明中——例如克里特岛的青铜时代文明,就存在着母系氏族社会。此外,自公元前35000年到公元前11000年出现在欧洲的那些所谓的“维纳斯”雕像,也明确地说明了妇女地位的崇高。不过,也有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在史前的狩猎——采集族群中,性别是相对平等的。

然而,在大多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仍然是父权制(在家庭和社会中,男性占主导权)盛行。不过从19世纪晚期起,在世界的某些地区,妇女的地位开始发生改变。变革的关键是妇女获得选举权: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第一个妇女拥有投票权的国家;相比之下,瑞士的女性必须等到1971年才能投出自己的一票;而直到2015年,沙特阿拉伯的女性选民才第一次出现在市政议会选举中。对于妇女来说,民族、阶级和政治的偏见始终存在。比如说,1919年肯尼亚的欧洲裔妇女可以获得投票权,而非洲裔妇女却不行。而直到1952年,玻利维亚有文化的妇女才拥有了选举权。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1949年)。性别认同(与生理学相对)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理念在女权主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促进了变性的出现

虽然妇女们在田间地头,乃至后来的工厂里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但她们很难取得与男性相同的岗位。而到了19世纪晚期,即便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上管理岗位,很多行业(比如医药行业)依然是她们的禁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赢得战争,英国等一些国家不得不动员所有劳动力。于是,妇女接管了原本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比如军火工厂。不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情况在德国都很少见。从他们的口号中,我们就可以大体看出德国妇女的角色——“Kinder, Küche, Kirche”(德语,意为“孩子、烹饪、教堂”)。有人认为,未能充分地调动潜在劳动力是德国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因素之一。

其他更广泛的社会变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个性解放、风俗转变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都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地位。国家主导的教育普及导致女性识字率显著上升,并使其在职业选择和社会流动等多方面有了更加广泛的选择。

在推动妇女进步的诸多因素中,身体权利的解放至关重要。当时,分娩所带来的伤害已经有所降低,但生产的风险依然存在。而避孕和计生措施往往受到各种阻挠,有时甚至是法律的禁止。此外,在不少国家中,大学仍然主要是男性的天下。女性的平均工资普遍较低,她们被拒绝给予——或者说至少没有得到——与男性平等的机会。

到了20世纪末,随着生殖科学的发展,一些最重要的变化终于出现。避孕药和避孕用品为女性带来了更多的独立性。同时,抗生素也使得男性和女性免受某些性病的痛苦。尽管经常得不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但一些国家还是颁布法案以保障妇女们的平等权利。比如,英国在1970年就颁布了《同工同酬法案》,只不过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的平均工资仍然低于男性。

在许多国家里,对性行为和性别平等的态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性恋,有些人甚至是宗教信徒。部分宗教依然保留了一定的性别歧视态度,天主教会依然拒绝任命女祭司。

女性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乏依然制约着世界的发展。近年来,在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激进主义团体越来越多地使用暴力手段来阻止妇女们获得教育,他们希望重现传统的性别角色。

“让我们拿起我们的书和笔吧,”我说,“它们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一个孩子、一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钢笔,就可以改变世界。”

——巴基斯坦妇女教育的带头人拉拉·优素福扎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被提名者,她在2012年的一次暗杀中幸存下来,当时仅仅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