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普法战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9 属于: 工业革命

1870年~1871年

关键词:军事“散步”

恩格斯《普法战争短评》:“第一,法军在迎击敌人的进攻时所处的阵地,使获胜的德军能够楔入法军分散的各军之间,结果把法军割裂为两支独立的部队,并使它们彼此不能会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战;第二,巴赞军团在麦茨行动迟疑,结果被紧紧地围困在那里;第三,援救巴赞军团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线,简直是唆使敌人俘虏全部援军。”

拿破仑三世的困境

世界简史——普法战争

拿破仑三世画像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第二帝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拿破仑效仿他的叔叔拿破仑·波拿巴黄袍加身,在1848年大革命后的动荡纷纭中,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是为拿破仑三世。

称帝之后,拿破仑三世即大力推动法国经济建设。青年时流亡英国的经历使他看到英国兴盛繁荣的景象,也认识到相形之下法国工商业发展的落后。19世纪中期,正是在拿破仑三世的推进下,工业革命的成果才在法国快速普及起来,法国的经济也因此获得了长足进步,后来使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相对于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三世的经济建树显然更为突出。

然而,为了小心翼翼地维护人民的幻想,也为了重现他所敬仰的那个辉煌帝国,拿破仑三世上台伊始便走上了对外战争的道路。他力图通过这一系列武力再造拿破仑神话,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可拿破仑三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连年征战并未给他带来想象中的荣誉和辉煌,反而唤起了人民对战争年代创伤和痛苦的回忆。人们开始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拿破仑三世对战争的执着态度令人们厌倦而恐惧——被他打倒的奥尔良遗老们、主张共和制度的工业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也不约而同站到了反对他的一面。但按照拿破仑式的思维,再加上皇后为了儿子可以当上皇帝而提出的“战争是必要”的主张,他决定继续发动对外战争以摆脱困境。而这次战争的对象就是法国身边新近崛起的北德意志联邦。

未竟的统一事业

此时的普鲁士,更确切地说是北德意志联邦,也正在酝酿着对法国的战争计划。除了耶拿会战时拿破仑留给普鲁士的永久的耻辱令普鲁士人寝食难安之外,更现实的原因则是法国拦在德意志统一大业的道路中,使普鲁士必欲除之而后快。

1862年,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上台,这个勃兰登堡容克的儿子是个狂热的德意志统一主义者,他将实现德意志统一作为自己的人生大业,也是他所为之忠心耿耿服务的普鲁士王国的大业。因此,准备两年之后,俾斯麦便急不可待地对丹麦开战,在气势汹汹的普鲁士军队面前,丹麦很快战败,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被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俾斯麦成功实现了他理想的第一步。然而这离最后的统一任重而道远,普丹战争结束之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俾斯麦很快与奥地利翻脸。1866年,普军长驱直入荷尔斯泰因,普鲁士和奥地利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萨多瓦一战普鲁士大获全胜,荷尔斯泰因和黑森等一些小邦国被普鲁士控制。第二年,连成一片的德意志中北部宣布组成联邦,普鲁士国王为北德意志联邦国王,俾斯麦也成为首位联邦首相。

世界简史——普法战争

俾斯麦护送皇帝拿破仑三世

普奥战争前,为了避免法国插手的可能,俾斯麦曾以莱茵河附近的领土为诱饵,使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心领神会地在普奥战争中保持缄默,以致如今德意志中北部虽然获得统一,但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4个小邦国,依然在法国的支持下保持着独立。这是俾斯麦无法容忍的事情,为了统一大业的最后完成,普鲁士对法国的一战在所难免。

西班牙王位

虽然情形已经势如水火,但谁也不想成为战争的发动者而被舆论谴责,俾斯麦和拿破仑三世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

战争危机终于在1868年出现,这一年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流亡国外,西班牙王位空缺。俾斯麦图谋造成对法国东西夹击之势,于是极力拉拢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由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弟利奥波德亲王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昭然若揭的目的即刻被拿破仑三世识破,他随即向普鲁士国王递交了抗议书,强烈反对俾斯麦对西班牙王位的建议。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英国、奥地利和俄国都附和法国,俾斯麦的图谋受挫。

为了永弥后患,1870年7月,法国要求威廉一世保证霍亨索伦家族永远不沾染西班牙王位。愤怒的威廉一世断然拒绝并将这一情况电告了国内的俾斯麦。俾斯麦获悉之后却高兴起来,与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商量之后,第二天将改头换面的电文公开发表,文中对法国极尽侮辱的语言彻底激怒了拿破仑三世。1870年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色当战役

拿破仑三世对战争充满了信心,轻蔑地对身边人说这次战争“不过是到普鲁士做一次军事散步”。拿破仑三世亲任总司令,勒布夫为总参谋长,在德法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集结了8个军,共约22万人编成莱茵军团,准备在普鲁士动手之前,先发制敌。具体计划为集中兵力越过国界,大军直指法兰克福以切断德意志南北联系,迫使南德诸邦保持中立,法国就可全力打击普鲁士。

普鲁士则在莱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间,集中了3个军团共约47万人的兵力。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也御驾亲征任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作战计划为以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将法军围歼在边境,或者将法军向北驱赶,最后普军围攻巴黎,迫使拿破仑三世投降。

8月2日,拿破仑三世一声令下,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向普军打响了第一枪。但是拿破仑三世原先的估计显然过于乐观,法军刚越过边境就遭到了普军的迎头痛击。仅仅两天之后,法军的攻势就停下来,而普军则从防守转入反攻,且攻势凌厉,法军接连败北。更为糟糕的是,本计划将德意志拦腰截断的法军却被普鲁士部队所割裂。巴赞元帅指挥的17万人被围困于麦茨要塞,而拿破仑三世和麦克洪元帅的3个军共12万多人,在博蒙激战失利后退守色当。

普军参谋长毛奇立即命令军队占领麦茨河右岸至法比边界的整个地区,使法军两部彻底失去联系。9月1日,毛奇下令普军集中进攻拿破仑三世所在的色当——这将是普法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普军700多门大炮一齐向法军阵地进行猛烈轰击,雨点一样的炮弹落向毫无抵抗能力的色当城,城内顿成一片火海。麦克马洪几次被流弹击伤依然指挥法军突击,但已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下午3时,在20万普军的凌厉进攻下,色当城头升起了法军的白旗。拿破仑三世被迫向威廉一世递交了投降书,表示愿“将他的佩剑交到陛下的手中”。10万法军随同他们的皇帝和元帅成了普鲁士的俘虏。

普法战争以拿破仑三世的“散步”失败而告终。1871年5月10日,双方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部分地区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普法战争使俾斯麦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统一的梦想。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耀武扬威于法国土地,德意志帝国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宣布成立。而失败后的法国不仅承受着土地和赔款的损失,更使法兰西民族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拿破仑三世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世界简史——普法战争

拿破仑三世的军队与普军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