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简史——专题 悲剧天才凡·高
⊙贫困⊙天才⊙疯狂
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农村一个穷苦教师家庭,曾是一名传教士。26岁时开始投身绘画创作。1886年来到巴黎,在色彩方面受到印象派的启发,后移居法国南部阿尔。在阿尔,他画了大量烈日照耀下的麦田、向日葵、开花的果树和其他景物。精神病的发作常常中断他的创作,1890年5月21日,凡·高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生前饱受生活苦痛折磨,但他短短十几年的绘画生涯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他是当之无愧的画坛星空中永远明亮的星辰。
亲爱的提奥
凡·高三岁时有了一个弟弟,就是提奥,他将在凡·高以后的人生中扮演至为重要的角色。
凡·高像
兄弟俩的感情从小就很好,提奥离开家乡去上学后,凡·高开始通过写信与弟弟交流。凡·高一生中给弟弟写了无数封信,曾经被编成了一部厚达一千余页的大书,其中的一部分由欧文·斯通编成了一部书,叫《亲爱的提奥》。由于内容生动引人,文笔优美,直到今天都很畅销。
1864年,凡·高进入泽芬伯根寄宿学校,学习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1868年他到叔叔位于荷兰海牙的古皮画店当店员。1873年凡·高被调到了古皮画店的伦敦分店,1875年他又被调到了古皮画店的巴黎分店,这时候的凡·高脾气急躁,开始热衷于宗教,很难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第二年就被画店解雇了。
后来凡·高当过教师和传教士,到1880年时他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打算:他要当画家。之后凡·高一边学习一边作画,这时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弟弟提奥的汇款。年过二十的提奥已经在巴黎工作,他与哥哥之间的关系一如既往的亲密,他每个月都会寄100法郎给哥哥,供他的生活与艺术之需,凡·高的生活就全靠这笔钱了。
当然,这实在算不得丰厚的收入,凡·高想靠它过好日子是不可能的,连找好一点的模特儿也不能。
《向日葵》:凡·高的生命之花
1888年,凡·高画了一幅静物的杰作——《向日葵》。向日葵是凡·高最喜爱的题材之一,他画过多幅向日葵,正式完成的有6幅,其中有两幅还是非常有名的杰作。我们这里介绍的是第一幅。这幅向日葵作于1888年8月,尺寸是91厘米×72厘米,画面很简单,就是插在一个普通的花瓶里的一束向日葵。
这幅向日葵虽然画面简单,但重要的不是它的形态,而是蕴含在花里面的旺盛的生命力。那一朵朵怒放的向日葵就像绽开的一朵朵生命之花,令人动容、令人赞叹不已。然而,凡·高自己的生命却不像这花朵的生命一样灿烂,他的命运之花正是在这年出现了危机。
疯狂至死
这时,凡·高居住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座叫阿尔的小城。他想将阿尔变成艺术家们创作的天堂,于是他向许多画家发出了邀请,但应者寥寥,真正来了的只有一个,就是高更。他在1888年10月来到了阿尔,与凡·高同住。
向日葵
高更也是一个杰出的印象派画家,与凡·高一样属于后期印象派,他与凡·高的艺术理念有些相似,不过总的来说差异还是很大。由于他们都是很认真甚至固执己见的人,结果从他们同住的第一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争吵,有时甚至是从早晨吵到晚上,又从晚上一直吵到第二天早晨。
对于这种争吵高更倒没什么,他的意志坚强得很,但凡·高就不是这样了,他本来就神经质,是一座等待喷发的火山。现在,与高更的争吵成了加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天,两人又激烈地争吵起来,凡·高抄起一只玻璃杯就向高更砸去,并顺手拿起手边的一把剃须刀向高更扑来,高更吓得撒腿就跑,逃到附近的旅馆躲了一夜,第二天就逃回巴黎去了,一辈子再也没见过凡·高。这天夜里,凡·高彻夜未眠,精神完全崩溃了。第二天,他在疯狂中竟然用剃刀将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了下来,送给了一个妓女。这是1888年年底的事。
到1889年5月,凡·高终于感到自己真的要疯了,于是他自愿进了疯人院。不过他并没有停止创作,就在刚进疯人院的一个月就画下了名作《鸢尾花》。这幅《鸢尾花》于1987年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行以5390万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1889年6月,凡·高完成了另一幅名作——《星月夜》。这时,他的理智与生命之光也像画中的星光一样,十分地微弱了。他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然而这一切都无所谓。”
凡·高《自画像》
这是凡·高1887年所作,凡·高在这幅画中表现了自己开创的新画法,使自己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领域。
1890年7月27日,他借口去打鸟,向人借了一支左轮手枪,走到在他的最后一幅画中描绘的那片麦田里,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胸膛,扣下了扳机,清脆的枪声在辽阔的麦田里回荡,经久不息。
这就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