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之海——马德拉斯和走私贸易
耶鲁的半生
在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New Haven),有一所著名大学叫耶鲁大学。该校是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的母校。各位读者知道这所大学为什么会被称为“耶鲁”吗?这一校名是为了纪念在18世纪初给其前身大学学院提供巨额捐款的伊莱胡·耶鲁(Elihu Yale)而改名的。那么,这个耶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答案是“17世纪后半期就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担任公司重要据点马德拉斯总督要职的人”。他退休后居住在伦敦,把其巨额财产的一部分捐赠给了耶鲁大学。
伊莱胡·耶鲁是其父大卫(David)和其母乌利萨拉的次子,1649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大卫随着再婚的母亲(伊莱胡的祖母)和继父,于1637年从英国威尔士移居到新大陆殖民地的纽黑文。1652年,在伊莱胡才3岁的时候,大卫家族返回英国,之后再也没有去过新大陆。耶鲁的少年时代是在伦敦度过的,就读于当地的私立学校。
伊莱胡·耶鲁(中)
马德拉斯的总督,向耶鲁大学捐赠了巨额资金。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收藏
20岁之前完成学业的伊莱胡·耶鲁,1670年,被东印度公司雇为职员。他为什么选择到东印度公司任职,其理由不得而知。在第二年即1671年,他作为年薪10英镑的书记被派驻印度,同年年底出发,并于1672年6月23日平安抵达马德拉斯。由于在马德拉斯商馆做事认真,他一路晋升,到1678年已升至商馆的商务员,并在1679年成为马德拉斯市法院的副法官。
曾经的同事约瑟夫·海马仕(Joseph Hynmers)过世后,1680年11月4日,耶鲁和约瑟夫的妻子凯瑟琳(Kathleen,1651—1728)结婚。当时凯瑟琳已有四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孩子被送到英国接受教育。两人的结婚仪式在刚刚建成的圣玛丽教堂举行,他们的结婚记录至今仍保留在圣玛丽教堂记录本的首页。
在这之前,耶鲁已经在马德拉斯居住了十年,对当地的贸易情况也已非常了解。之后,他灵活使用了新近得到的凯瑟琳的财产,在公司职员允许的范围内专注于个人贸易。马德拉斯离生产钻石的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的戈尔康达不远,同时也是钻石的出口港,因此他也开始从事钻石贸易。
圣玛丽教堂的礼拜堂
耶鲁1680年在马德拉斯举行结婚仪式的教堂。笔者摄
在马德拉斯的委员会中,由于排名靠前的委员或辞职或去世,所以耶鲁的排名急速上升,在历任排名第五位的货币铸造官员、第四位的海关关长之后,1648年,耶鲁晋升至第二位的出纳负责人。最终在1687年7月,他被任命为总督。
到1692年10月23日,耶鲁担任了五年的总督。在此期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设置了市长和市参事会。另外,对于六名英国海盗,他判处其中的两人死刑,在其余的四人额头上烙刻上标志海盗(pirate)的P字样,并将他们遣送出该城。耶鲁即便是对自己人也从不留情,并要求市民严格遵守法律,以确立城市稳定的秩序。他这样的总督形象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但在卸任总督职位之后,耶鲁没能马上前往伦敦。在刚刚辞去总督职位后,有人以“耶鲁总督的不公正、异端、自以为是、不合法的做法”为由,对其开展了激烈批判和弹劾。对此,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到底为什么会受到如此严厉的批判呢?其原因主要是他在任期间进行的个人贸易。
私人贸易的诱惑
不仅是英国,任何国家东印度公司的职员,都期待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利润上升的话,他们的工作也就会稳定,并且能获得更多的薪水。这是在现代股份公司也通用的一般性理论。但在现实中却未必如此单纯,东印度公司职员为了补偿微薄的薪水以及积累财富,经常专心地从事和公司贸易无关的个人贸易(私人贸易)。而这些私人贸易,经常会给公司带来损害。
私人贸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欧洲和亚洲间的私人贸易。在欧洲和亚洲间往返航行的船只,除淡水、粮食等船上生活的必需物资外,理论上应该只装运公司的商品和金钱。但实际上,船员和商馆馆员装入很多称为“个人随身携带物品”的商品,当船抵达亚洲各地或者欧洲之后,再私下销售这些商品以获得高额的个人利益。早在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会议就被迫听到让人苦恼的报告:“船长、船员,还有公司工作的其他所有的人,都违反雇佣合同的条款,买入、搬运、卖出最高级的陶瓷器、漆器及其他印度的珍品。”为了防止类似的违法行为,所有东印度公司都采取了承认一定量的私人贸易的措施。但即便如此,私人贸易也并未因此而减少。
另外一种私人贸易的范围是亚洲各地间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巴达维亚为据点,使用公司的船只开展亚洲的地区性贸易。例如,前往长崎的荷兰船只的出港地和归港地主要是巴达维亚。日本的主要商品铜,就是经由巴达维亚运送到印度东南部的科罗曼德尔海岸的。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正规贸易活动。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在进行正规贸易的船上装入个人商品来进行走私贸易。但是,其数量无论如何都是有限度的。
与之相对,由于在亚洲之海没有像巴达维亚这样恰当的中转场所,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没有办法有效地开展亚洲各地间的贸易。于是,1661年,公司原则上从亚洲各地之间的贸易中撤退,决定集中开展亚洲(主要是印度)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此后,公司职员只要能准备一定金额以上的资金,均可以以个人名义自由地在亚洲范围内开展贸易和类似的事业。这种贸易不使用公司的船只,而是通过个人或者共同购进船只成为船东、委托本地商人或其他欧洲人的船只在目的地销售商品、作为金融业者给贸易商人提供贷款等方法,依靠自身的才智来增加财产。
耶鲁的财富积累
耶鲁灵活地利用了这两种私人贸易的可能性,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伦敦和马德拉斯之间,他主要开展钻石贸易。当时世界上广为人知的唯一的钻石矿山,位于离马德拉斯不远的印度的加尔各答,而马德拉斯是钻石的有效出口港。钻石不是粗重物品且容易隐藏,是最适合进行违反规则的走私贸易的商品。在当上总督之前,耶鲁就已经和一位葡萄牙籍犹太教徒合伙开展钻石贸易。在这个合伙人去世后,其遗孀成为耶鲁的情妇,两人之间甚至生下一个儿子。由于这一原因,于1680年和耶鲁结婚的凯瑟琳在其担任总督期间的1689年带着孩子回到了英国。
至于第二种的亚洲境内贸易,耶鲁也不放过任何机会来积累财富。他不但拥有自己的船只,而且还和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等其他欧洲人或当地的贸易商人联手建造船只。他们的船只远赴东南亚和中国进行交易。他的船只运回到马德拉斯的商品,有些时候甚至还卖给东印度公司。据称,他在马德拉斯期间通过走私贸易得到的财产高达20万英镑。18世纪初期,英国普通小市民的年薪约为50到100英镑,而保持绅士体面生活的最低年收入约为300英镑。由此可见,20万英镑堪称巨额。
虽然说只要不给公司带来损害的私人贸易就是自由的,但是耶鲁在马德拉斯是代表公司、监督职员非法行为的总督。他在开展公司日常业务的同时,可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私人贸易吗?答案是否定的。难道他不是以高价格向公司兜售自己的商品吗?这难道不是牺牲公司的利益而专心自己的贸易吗?出现这些看不惯他的行为的人也是很正常的。此外,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外的船只在进入马德拉斯港口的时候,必须得向公司缴纳入港税,但是耶鲁自己船只的入港税甚至被怀疑是打了折扣的。
总督下面设置的委员会的几乎所有成员都成了他的敌人,他们对他和相关人员进行不间断的询问,与伦敦总部之间的书信也往来频繁。但或许是他的政治实力和财力起了作用,他最后并没有受到严厉惩罚。1699年2月,挣得盆满钵满的耶鲁终于踏上了返回英国的旅程。
耶鲁的传记作者宾厄姆(Bingham)曾说,与夫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稳重且值得信赖的长者。但到了任职总督的后期,宾厄姆严厉批评他“专制顽固,富有攻击性,不信任且不尊敬委员会成员”。可能他确实是一个性格相当复杂的人物。1700年,耶鲁回到伦敦后不久便遇到了让·夏尔丹,尽管夏尔丹对他的最初评价是“对其直率真诚的人格魅力很有好感”。但一年后,夏尔丹对他的评价却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胆怯、优柔寡断、防备心很强,总之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让·夏尔丹
他不仅撰写了游记,还作为珠宝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藏品
耶鲁离开东印度公司后,在伦敦和威尔士北部之间的雷克瑟姆购置房产,不时收集艺术品,过着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他还积极参加1701年设立的外邦福音传教协会(SPG)的活动,希望为教会在美国建立殖民地。其后,他向耶鲁大学(前身)捐款也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
1721年7月8日,耶鲁在伦敦去世。其遗体葬在雷克瑟姆的圣吉尔斯教堂的墓地里。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诗句:“生在美洲,长在欧洲,到过非洲,婚在亚洲。在亚洲生活很久,积累财富。殒于伦敦。好事做得更多,坏事也做了不少。众生平等,希望他的灵魂借助仁慈升入天堂。”
丹尼尔·夏尔丹移居马德拉斯
1687年7月,从运送耶鲁的总督任命书的船只“威廉姆森”号上,一个男人和新婚怀孕的妻子下船来到马德拉斯海岸。这位男子名叫丹尼尔·夏尔丹(Daniel Chardin),妻子名叫玛丽·马德莱娜(Marie Madelaine)。丹尼尔于1649年3月出生,当时38岁,正好和耶鲁是同年出生的。丹尼尔是巴黎出生的胡格诺教徒,在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并禁止臣民信仰基督新教之前,他依靠其兄长让·夏尔丹移居伦敦。有关其兄长让·夏尔丹的生平,我曾在专著《夏尔丹勋爵的生平——17世纪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中进行过专门介绍。在此,在参考这本书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丹尼尔在马德拉斯的活动。
让·夏尔丹曾经两次游历过波斯和印度,精通东方的商品和贸易。当弟弟丹尼尔来到伦敦后,他和弟弟共同创建公司,并打算派弟弟驻守马德拉斯,与留在伦敦的自己一起来从事以钻石为中心的贸易。尽管在两次游历中已经赚取了足够的财富,过安稳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让·夏尔丹试图进一步增加财产。丹尼尔赞成哥哥的计划,在移居伦敦仅仅两年后就开启了未知的东方之旅。
不知道是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还是兄长分给的财产,据说丹尼尔初到马德拉斯时是带着相当数量的财产的。在到达马德拉斯仅一年后的1688年8月,他向马德拉斯市缴纳的居民税税款已达两帕戈达金币(pagoda,科罗曼德尔沿海地区通用的金币单位)。这一金额,仅次于总督耶鲁的三帕戈达金币,在他所居住的白人街区的约克街可谓最高金额。此外,他还当选当年新设置的12名市参事会永久成员之一。如后所述,他到达之后不久便和总督耶鲁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无疑对他的当选有很大影响。即使如此,如果他不是资本家的话,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参事会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丹尼尔只是一位奔赴马德拉斯的个体商人,并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在1687年末的马德拉斯,以总督耶鲁和8名委员会成员为首,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馆馆员有40人,其他被称为自由商人的有39人。丹尼尔属于后者。大部分自由商人主要从事亚洲地区内的贸易,在商品买卖和金融方面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复杂多重的关系。
戈尔康达之旅
丹尼尔到达马德拉斯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认当地钻石矿山的现状。钻石是他来到这里的最大理由。矿山在戈尔康达,此时正值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奥朗则布灭亡戈尔康达王国之后不久,刚好马德拉斯的人们对该地区的局势也不是十分清楚。1687年11月28日,当上新总督的耶鲁和马德拉斯委员会允许丹尼尔和他的合作伙伴——犹太教徒萨尔瓦多·罗德里格斯前往戈尔康达。此次行动原本是个体商人的私人旅行,但是马德拉斯委员会却委派给他们一个任务:确认东印度公司在戈尔康达的代理人——亚美尼亚东正教徒霍集占·阿布鲁斯(Khwāja Abnus)是否还活着,如果他还活着,就交给他10000帕戈达。作为报酬,他们的旅费由公司来负担。这件事在后来成了一个问题。
马德拉斯和戈尔康达
丹尼尔和罗德里格斯带着公司的10000帕戈达金币,于12月9日出发前往戈尔康达。其后到第二年的4月12日之间,耶鲁寄给丹尼尔和公司代理人霍集占·阿布鲁斯的信件还有数封留存。从这些信件来看,丹尼尔和罗德里格斯安全抵达戈尔康达,还给马德拉斯寄过通报当地局势的信件。在1688年2月7日耶鲁寄给两人的信件中,对他们提供的有关戈尔康达的情报表示感谢,并有如下内容:
你们好像被狡猾的荷兰人和法国人所欺骗,没能把10000帕戈达交给代理人霍集占·阿布鲁斯,这非常遗憾。在莫卧儿皇帝离开戈尔康达之前,无论如何一定要从他手里拿到保证在其领域内和平且安全开展贸易的命令。你们对印度的情况全无了解,有被错误情报误导的危险。要尽快把钱付给代理人,拿到收据。
附记:比起只言片语的英语,请用法语或者葡萄牙语书写,那样更容易理解。
到莫卧儿帝国灭亡戈尔康达王国为止,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享有戈尔康达国王给予的在马德拉斯免税的贸易特权,并向该国王支付土地租赁费和一半关税。而从成为当地新统治者的莫卧儿帝国那里得到同样的特权,是继续在马德拉斯安全开展贸易的必要条件。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内容。另外,从巴黎移居伦敦不到两年就来到马德拉斯的丹尼尔,尽管还不能很流畅地说英语,但可以看出他辛苦地用英语写信。这在附记的内容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收到丹尼尔的信件之后的耶鲁在解读上应该十分头痛。
在2月23日寄给丹尼尔的信里,耶鲁也反复要求他尽快把钱交给代理人。在该信件的后面他还提到,他对丹尼尔的生意(购买钻石)没能取得预期进展感到遗憾,他通过当天出发的船只把丹尼尔旅行之事用信件的形式转达给其英国的朋友,在信件中还以“夫人和孩子都很健康,你亲爱的朋友”来结尾。
丹尼尔到达马德拉斯后的四个月里,他和总督耶鲁之间的关系好像越来越亲密。这也许和同龄有一定关系。另外,他们都是关注钻石贸易的资本家。后来,丹尼尔还给耶鲁写过几封信,其内容大致为“钻石真的很少,绿宝石也没有希望搞到手”。
经过这件事,反而让马德拉斯商馆还有伦敦总部的董事会产生疑惑。丹尼尔和罗德里格斯的旅行虽然是公司的公务,实际却成了耶鲁和丹尼尔联手的个人钻石贸易之旅,并为此使用了公司的经费。这一疑惑也不能说是没有任何根据。但由于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最后仅仅只是记录在董事会的会议纪要中。耶鲁之所以在辞去总督职务之后仍然受到严厉的批判,与他身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值得怀疑的事情不无关系。
个体商人丹尼尔
最终,丹尼尔和他的伙伴还是把10000帕戈达金币交给了代理人。但来自代理人的报告说,原本只装有新金币并留有封印的袋子已经没有了封印,装入袋中的金币也是各式各样的。这证明丹尼尔和他的伙伴确实私自挪用过寄存的钱。丹尼尔狡猾的独立商人形象,由此可见一斑。
1689年4月,丹尼尔以2000帕戈达金币买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回收”号(Recovery)。根据之后的记录来看,“回收”号是他和亚美尼亚裔的霍集占·格雷戈里(Khwāja Gregory)、霍集占·史蒂芬·马可(Khwāja Stephen Marco)这两人共有的。在同月的记录中还提及他向前往中国和波斯的船只“防御”号(Defense)投资了500帕戈达金币。顺便说一下,耶鲁也向该船投资了1000帕戈达金币。此外,在同年6月10日,丹尼尔拥有的另外一艘船“勤奋”号(Diligent)也获得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颁发的通行证。在抵达马德拉斯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丹尼尔就已经在亚洲地区拥有数艘船,成为积极开展海上贸易的商人。
这之后,在东印度公司的出纳记录上,经常会出现付给丹尼尔1000帕戈达金币、2000帕戈达金币左右的款项的记录。丹尼尔从亚洲各地购进各种商品,再将其卖给公司。他的船只频频造访孟加拉和科罗曼德尔海岸、马拉巴尔海岸、印度沿岸各地,甚至远渡前往东南亚的亚齐和中国广州。在一些资料中,还留有他和印度商人联合舾装船只的记录。孟加拉产的硫黄、棉织品、谷物、各种药品原料、鸦片等是带回马德拉斯的主要商品。此外,其兄长让·夏尔丹用其东印度公司大股东的身份,在从伦敦前往马德拉斯的东印度公司船上装入欧洲产的葡萄酒、利口酒、蕾丝、天鹅绒、蝴蝶结、纽扣、帽子、各种纺织品、珠宝饰品,还有书和报纸等寄给丹尼尔,丹尼尔又把这些商品销售给居住在马德拉斯及其附近地区的欧洲人以谋取利益。可以说他们将个体商人的身份用到了极致,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抵达马德拉斯十年后,丹尼尔完全成为这个城市的名人。他在郊外拥有豪华的别墅。在18世纪初制作的地图上,这一位置还被特意标注为夏尔丹庭院(Monsieur Chardin's Garden)。1698年,他被任命为马德拉斯市长,任职近十年,直至1707年。在1700年制作的马德拉斯自由商人名单中,他名列首位。他和妻子生有两个女儿,都分别嫁给了高雅的绅士。由此可见,他度过了令人心满意足的富裕人生。
但从流传至今的兄长让·夏尔丹写给他的信件中,可以看出在其完美人生的背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波。更详细的内容,读者可以参阅之前介绍过的《夏尔丹勋爵的生平——17世纪的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一书。17世纪90年代后期,他想返回伦敦但并未成行。为了照顾兄长让·夏尔丹送来的侄子查尔斯(Charles)而吃尽苦头,一个女儿也在他之前撒手人寰。虽然和妻子的关系不是很差,但他却是一位十足的妻管严。而且,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时候,他和兄长让·夏尔丹的关系彻底破裂了。
1709年9月,丹尼尔在马德拉斯离开人世,享年60岁。他的坟墓位于白人街区的英国人墓地。19世纪,该墓地遭到毁坏,只有其墓碑被迁移至圣玛丽教堂的外面并保存至今。墓碑上刻有以下文字:
商人、当地的居住者、出生于法国的丹尼尔·夏尔丹的遗骸埋葬于此。他在1709年9月7日离开人世。另外,他的女儿——查尔斯·布尔的妻子简的遗骸也埋葬在此,她在1710年11月28日死于产褥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回顾了伊莱胡·耶鲁和丹尼尔·夏尔丹这两位与马德拉斯有关的人物的生平。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是和公司职员的私人贸易、个体商人的贸易密切关联并同时开展的。至今为止有关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只是根据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资料来进行的。但是,如果要想全面把握欧洲人在亚洲之海的贸易活动的全貌,并评价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就不能忽视与公司有关的人们的个体贸易活动。这里介绍的耶鲁和丹尼尔是其中的成功者,但实际上,失败者的故事远远多于成功者。尚未使用的史料也还留存很多。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些资料的话,还可以写成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个人史。
夏尔丹庭院墓碑
迁移至圣玛丽教堂外面的墓碑,上面刻有“出生于法国的丹尼尔·夏尔丹的遗骸埋葬于此”等字迹。笔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