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发展史——成为军事家的少女和下跪的国王
尽管如此,在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仍然是很多人希望的源泉。基督教的福音书早已存在,再加上基督教英雄们的传奇和冒险故事,例如神父、使徒、使节和殉道者。他们想要传播信仰,甚至愿意为此牺牲自我。向异教徒传教的基督徒偶尔遭受攻击或被暴力残害。例如圣史蒂芬被人处以石刑,圣塞巴斯蒂安被异教徒罗马人乱箭射死。
人们将传奇故事汇集起来,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金色传奇》一书。它囊括了一系列冒险故事,就像现在动作片一样受欢迎。其目的在于坚定信仰,并向教徒展示,异教徒最终如何受罚,而基督徒如何获得嘉奖。一些传奇故事展现了昂扬的斗志,例如圣凯瑟琳的故事。
据《金色传奇》讲述,凯瑟琳被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抓捕,逼迫她摈弃基督教。但她始终坚定不移,并成功说服皇帝派来的50位学者皈依基督教。她如此聪慧美丽,马克森提乌斯甚至要娶她为妻。但她拒绝了,并强调自己必须保持贞洁,因为她最好的新郎耶稣在天堂等待她。皇帝于是对她施以酷刑,让蝎子蜇她,然后把她四肢钉在四个车轮之上,以磔轮处死。凯瑟琳受尽折磨,即将被四分五裂之时,天使突然降临,他将车轮击碎,木屑和金属碎片在空中炸开,“将4 000名异教徒杀死”。虽然最终凯瑟琳被斩首,但她顺利进入了天堂。
类似的传奇故事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例如修女们以圣凯瑟琳为榜样,自称为“基督的新娘”。她们勤于祷告,追求一种与耶稣精神上的秘密结合。传奇故事的影响不仅体现在15世纪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中,它也存在于现实中。这是关于一位名叫贞德的少女的故事,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奥尔良少女”。
贞德出生于富农家庭。在今天看来,她仍然是一位拥有独立思想的非常独特的少女。13岁时,她就见到神迹,在幻想中圣人和殉道者与她对话,有次她甚至见到了传奇人物圣凯瑟琳。贞德生活的年代正值英法百年战争,17岁时她再也无法坐视不理,她也想参与反抗围攻奥尔良的英国士兵的行动。她再三向战争指挥官请命,在第三次指挥官应允了。
令人诧异的是,她竟然得到了即将接任法国国王的卡尔七世的接见,在她的说服下,卡尔七世同意帮助她打击英国人。王室兵器所特意为她定制了小号装备,她授命带领一支法国军队出战。据说她曾在一次战役中被箭射伤,但她坚持战斗至战争结束。一时法军士气大振,在重要战役中取胜。但随后贞德被与英国人联盟的勃艮第人抓走。由于法国人袖手旁观,贞德被污蔑为巫女并被处以火刑。直到几百年以后她才被追封为民族英雄。
正是在贞德的帮助下,法国人才能在与英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取胜。英国人曾占领了法国广袤的内陆地区,最终法国人把他们赶回大不列颠岛。在那居住着随民族大迁徙而来的日耳曼族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部落首领和国王。在英国各岛屿上还居住着凯尔特人和丹麦人,他们是维京人和诺曼人的后代。1066年诺曼底公爵从北非穿过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他在黑斯廷斯战役中打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哈拉尔二世,自立为英国国王。
至今在与英国人对话时,我们仍能感受到这带来的影响。威廉一世在占领英国之前是诺曼底公爵,说法语。因此在他掌权之后,与他一起到来的掌管大不列颠群岛的英国上层阶级及贵族都说法语。随着时间推移,法语与民众使用的英语混合。因此,如今的英语里除了“bread”(面包)和“water”(水)等来自日耳曼语的词汇(brot、wasser)之外,还有很多法语词汇,例如“city”(城市)和“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
中世纪时期,英法是除了古老的德意志罗马帝国以外最强大的两个新兴国家,也都同样存在皇帝和教皇两股势力。他们相互扶持,同时也为争夺最高权力而争斗。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在11世纪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爆发,即所谓的“授职权之争”。这个事件之所以如此有趣,是因为它揭示了教会虽没有皇帝或国王的强兵强将,却拥有极大的象征性权力。
“授职权之争”直接导致亨利四世——强大的国王及未来的德意志罗马帝国皇帝向教皇下跪认错。一天他身着单薄的忏悔服,在寒风中哆嗦着来到雪山中,跪在一座大门紧闭的城堡前。据说他甚至光脚在那儿等待了数天,最终在此做客的格里高利七世才接见他,让他进门。
发生了什么?教皇的军事力量远不及国王,为何国王会向教皇认输?关于授职权的争端是导火线。“授职”一词来自拉丁语中“穿戴”一词。任命主教时,除了主教权杖、主教戒指以外,还会为他披上一件红色衣袍,以彰显其权力。因此至今在西方说某人被授职时还会用“身披”来表示。教皇与皇帝“授职权之争”的主要争端在于德意志罗马帝国主教的任命权。谁能为自己青睐的竞选人抢到主教之位,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
格里高利七世为了让亨利四世认输,将他革出教门,这表示教皇正式将对手从教会驱逐。在当时这当然是很严重的处罚,因为帝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是基督徒。但亨利四世以惊人的举动回应。1077年12月,亨利四世来到教皇所在的意大利北部亚平宁山脉中卡诺萨的一座城堡前。他长跪不起,直到格里高利七世让人打开大门。这位强大的将领向格里高利七世下跪,祈求宽恕。最终格里高利七世接受了他的道歉,撤销了禁令。他终于得以进入城堡在壁炉前取暖。格里高利七世和亨利四世最终就授职权相关事宜达成妥协,教皇取得微弱优势。
这一历史事件如此重要,以至如今在西方当某人忏悔罪过时我们都会说“去卡诺萨”。
- 西方通史——教派大分裂之征兆:教会统一的终结
- 西方通史——个体对抗机构:早期基督教开始自我世俗化
- 西方通史——未能实现的世界霸权:帝国的危机与衰落
- 西方通史——封建制度和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二元精神
- 西方通史——“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市民阶层的出现
- 西方通史——神权与王权之争:教宗革命及其后果
- 西方通史——基督教化与十字军东征
- 西方通史——帝国传承:帝国的神话
- 西方通史——两位皇帝,一位教宗
- 西方通史——一个上帝,一个皇帝
- 西方通史——早期基督教:宗教的熔炉
- 西方通史——一神教作为文化革命:西方之东方起源
- 世界史纲——王侯的新教和人民的新教
- 世界史纲——纸是怎样解放了人类的思想的
- 世界史纲——大瘟疫和共产主义的萌芽
- 世界史纲——欧洲开始为自己思考
- 世界史纲——基督教和普及教育
- 世界史纲——吉卜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