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叫 I1 Grido》剧情介绍与影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喊叫 I1 Grido》剧情介绍与影评

1957 黑白片 118分钟

意大利罗贝托·亚历山大制片公司摄制

导演:米盖朗琪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米盖朗琪罗·安东尼奥尼 埃尼奥·德孔奇尼 埃利奥·巴尔托利尼 摄影:姜尼·迪伟南佐 主要演员:斯蒂夫·科克伦(饰阿尔多) 阿莉达·瓦利(饰伊尔玛) 贝齐·布莱尔(饰埃尔维拉) 多里娅·格雷(饰维尔吉尼娅) 林恩·肖(饰安德莉娜)

《喊叫》剧照

《喊叫》剧情简介

初秋,波河边的一个小镇。伊尔玛从一所简陋的房子里走出来。她来到市政厅,市长告诉她,她的丈夫去世了,他8年前去澳大利亚后便再无音讯。她来到糖厂,把给阿尔多的饭放下走了。阿尔多和她已同居多年。一个工人告诉阿尔多说她哭了。阿尔多未找到伊尔玛,晚上才知道这一消息,于是便要求同伊尔玛结婚,结束8年的非法同居,而且他们的女儿罗西娜也已7岁了。但她的回答是:“让我走吧。”阿尔多愤怒地问她,另外一个男人是谁,她不肯回答,只说4个月前尚可挽回。

阿尔多领到工资,在街上碰到买菜的伊尔玛,便拉她来到商店,想给她买条腰带,但她不要,转身走出商店。

广场上熙熙攘攘。阿尔多愤怒地走出酒馆,到处寻找伊尔玛,正好她走过来。阿尔多狠狠打了她一耳光,她刚要开口,又被他打倒。他左右开弓,狠狠抽打,周围的人默不作声地看着。

阿尔多带着罗西娜来到一个小镇,镇上的女裁缝埃尔维拉是他以前的恋人。在小店里,阿尔多注意到,埃尔维拉尚未戴结婚戒指。镇上正举行摩托艇比赛,机修工阿尔多不费力便修好了人们怎么也修不好的摩托艇。他和埃尔维拉去看比赛。她紧紧地靠在他身上。晚上,他们来到舞厅。他们谈起来,她说:“如果伊尔玛没有离开你,你是不会回到这里的。”他无话可说。

阿尔多带着罗西娜来到一个采石场,他想找个工作。当他看到采石工人住的阴暗潮湿的房子时,他知道,不能带着女儿住在这里。他和女儿爬上一辆卡车来到一个加油站。卡车加好油要开了,阿尔多想继续搭车,但司机指指来到加油站的警察,耸耸肩,阿尔多只好作罢。他问加油站的老头儿,能不能住下来。这个老头是个酒鬼,加油站的一切都由他的女儿维尔吉尼娅说了算。她把阿尔多父女两个安排到一个棚子里过夜。流浪了3个月的阿尔多虽然很累,可棚子又冷又吵,他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阿尔多想搭车继续去找工作,但一直没有车,正等时一辆小摩托开来,骑车的小伙子要维尔吉尼娅加5升油,刚加完,小伙子向她做了个猥亵手势,一踩油门跑了。她气得大喊大叫,正好一辆卡车开来。她示意卡车停下来,爬上车便让司机去追那个小伙子。这时,一辆车开来要加油,阿尔多只好拿起注油管去加油。加完油,车开走了,维尔吉尼娅乘着卡车返回来,手里挥着追回的油款。阿尔多把刚才加油的钱如数交给她,她很满意:“你不是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吗?”他留了下来。一天清晨,她给一辆车加好油回自己的房间,阿尔多坐在她的床上。他说得回棚子了,但她说,她刚看过,罗西娜睡得正香。说完,深情地吻了他一下。

维尔吉尼娅的爸爸和罗西娜看到农民在砍杨树,老头对着农民大骂起来,说这土地是他的,树是他的,不能砍。农民来找维尔吉尼娅论理:她的丈夫去世后,这土地已经卖了,疯老头不能再干涉。维尔吉尼娅只好把父亲拉回家。她决定把父亲送进老人院。

阿尔多和维尔吉尼娅来到拉韦纳市,为疯老头办好了住老人院的手续。傍晚,两人带着罗西娜来到近郊的一个公园。罗西娜躺在草地上睡着了。维尔吉尼娅示意阿尔多,他们来到一段矮墙后面,紧紧搂在一起。罗西娜醒来,捡拾着地上的石子,突然,她看到了矮墙后的父亲,吓得眼睛睁得大大的。阿尔多看到了罗西娜,羞愧难当。他喃喃自语:“要是伊尔玛知道了这件事……”维尔吉尼娅听了,嘴唇开始颤抖,站起来走开了,免得让人看到她的眼泪。

第二天小镇广场的公共汽车上,罗西娜显得心神不安,问站在车下的阿尔多什么时候也回家,他只能回答说不知道。车开了,阿尔多大声喊着“再见”。

阿尔多来到波河上的一艘挖泥船上,他想找工作,船上的一个工头正谈他在拉丁美洲的经历。阿尔多听了也想去,还要了几份介绍情况的小册子。他离开那条船,沿堤走了一段,抬手把那些小册子扔进河里。突然,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姑娘正要把一面白旗挂到杆子上。她有病,怎么也挂不上去。阿尔多帮她挂好。他们来到她那潮湿脏乱的小屋里。他想起来,她是刚才在船上卖笑的那个姑娘,叫安德莉娜。她病得很重,他去叫来医生,但医生不肯给这样的人诊治,阿尔多把医生抓进她的小屋。晚上,他正同姑娘说话,突然看到了那个医生。他以为医生是来报复,赶紧逃跑了。

安德莉娜的病好了,她来到渔民住的小草房里,终于找到了阿尔多。大雨滂沱,她住了下来,但两人都没有吃饭。她离开小屋,说是去想办法,阿尔多过了一会也向村里跑去。他找到了她。她说,她的伤心事“几个月也讲不完”。阿尔多更显烦乱,愤怒地转身走了。

一天黎明,阿尔多又搭车来到维尔吉尼娅的加油站。他看到疯老头已从老人院逃回来,依然疯疯癫癫。维尔吉尼娅对他说,伊尔玛寄来过一张明信片,他追问写了些什么,但她说写的只是些问好之类的话。他抓住她,她从他的怒容中发现了他对伊尔玛的感情是多么深,感到十分辛酸。他放开她,爬上一辆卡车离开加油站。

阿尔多回到故乡,士兵挡住了他的去路。他问为什么,士兵说是上头的命令。阿尔多绕道走向村里,迎面碰上一个农民。农民告诉他,这里要修机场,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农民们今天开大会,然后举行抗议游行。他无心同农民再谈,又向村里走去。村中广场上,4名士兵开着大型拖拉机正在设法包围工厂的工人和市政厅开完会出来的人。一阵骚动,只听一个男孩大叫:“他们烧庄稼了!”人们涌向田野,阿尔多也被卷进人流,他问一个女人,伊尔玛在哪里?女人说可能回家了。

阿尔多来到一条小街,看到糖厂的工人们向村里走去,工头在同工人们讲,“你们为什么对农民有那么大兴趣。他们比你们过得好,他们有产业……就算征用一些土地,也是为了国防……”一个工人回答他:“我们和农民有联盟。”阿尔多不理会那些工人,向伊尔玛姐姐家走去。突然,远远看到了罗西娜,她正走进一所房子。阿尔多迟疑了一下,向那所房子走去。他小心地向房子里张望,看到伊尔玛正给一个新生婴儿洗澡。他离开房子,但又回头张望。伊尔玛一抬头,透过玻璃窗看到了阿尔多。

阿尔多来到他原先工作的糖厂,工厂空无一人。他来到高高的烟囱下,顺着梯子爬了上去。伊尔玛来追赶阿尔多,她看到,他已爬到烟囱顶端处,他在张望:波河,乡村,一片田地在冒烟。伊尔玛来到烟囱下高喊:“阿尔多!”他听到了,扶着栏杆摇晃了几下。伊尔玛张大了眼睛,极度恐惧,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声喊叫。一阵死一般的寂静。她向他的尸体跪下。几个工人向田野的人流中走去。只有伊尔玛一个人陪伴着阿尔多的尸体。

《喊叫》影评

米·安东尼奥尼是意大利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他曾以新颖独特的风格轰动了国际影坛,出现了“安东尼奥尼电影”这一新词汇。他的影片力图表现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揭示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种种矛盾,以探讨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

安东尼奥尼年轻时毕业于波洛尼亚大学经济贸易系,但很快即对电影着了迷,开始在一些报刊写影评。后来到罗电影实验中心学习了3个月。这一中心是新现实主义的摇篮,很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即毕业于此。后来安东尼奥尼同新现实主义导演罗西里尼、德·桑蒂斯、费里尼等人合作,拍摄了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从1942年起,安东尼奥尼开始独立拍片,他的创作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属于新现实主义。中期作品以“人的感情三部曲”《奇遇》、《夜》和《蚀》为代表。后期作品虽比较少,但均很有名,如《放大》、《扎布里斯基角》、《职业:记者》、《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等。50年代初期,新现实主义运动接近尾声,一些新现实主义导演开始由描写劳动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绝斗争和战后初期的艰苦生活转向描写人们的精神生活,即由描写社会现实现象及其矛盾,转向揭示精神世界的矛盾。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喊叫》是安东尼奥尼从创作早期走向中期的一部过渡性影片,它兼有这两者的特征,而后者更为明显。

50年代初期,意大利的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法西斯专政和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意大利人民经历了生活极为艰苦的困难时期,这正为新现实主义电影提供了创作的丰富素材,这些影片集中体现了反法西斯精神和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同情。几年之后,意大利经济得到恢复,甚至出现了“经济奇迹”,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一方面,反法西斯问题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复苏,电影已不可能再仅仅去描写人们的艰苦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电影应当反映什么和如何反映,成了电影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安东尼奥尼曾说过:“看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已不那么重要,而重要的是考察每个人本身,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中看出他们历尽沧桑之后(包括战争和战争刚结束后的局势,现实生活中一切足以给个人和社会留下烙印的重大事件)在内心残留下来的一切,看出那种刚刚露头的不满心情,它大致地预示了后来我们在心理、情感甚至道德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这正是理解《喊叫》这部影片的重要线索。

《喊叫》描写了工人阿尔多寻找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在他爱过的女人面前自杀身亡。他是如何由幸福的三口之家走向这一悲剧性结局的?这就是电影要探讨的问题。阿尔多爱过一位名叫埃尔维拉的姑娘,在即将结婚时又认识了伊尔玛,后者的丈夫前往澳大利亚谋生,去后再无音信。阿尔多同这个等于“守活寡”的女人同居了,还有了女儿罗西娜。他同伊尔玛的结合似乎是偶然的,但也应认为是有原因的,因为伊尔玛的丈夫为生活所迫远走他乡,她无依无靠,于是便同阿尔多成了非正式的夫妻。在战后初期,意大利的移民现象非常普遍,前往美国、拉丁美洲等地的人不计其数。正是社会生活的变故使阿尔多同伊尔玛结合到了一起。

8年之后,伊尔玛丈夫死讯传来,这本来应是她和阿尔多正式结合的一个极好的时机。但是,在阿尔多提出同她正式结婚时,她的回答却是“让我走吧”。显然,中间有了第三者。这次同前一次有所不同,前一次她同阿尔多结合是为生活所迫,这次她移情于另一个男人不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原因只能从物质生活以外去寻找。也可以说,在她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或者有了改善之后,她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第三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影片对此都没有作出交待。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这是安东尼奥尼着力表现的主题之一,伊尔玛的思想变化是无法向阿尔多讲清的,她只能对他说,4个月前还可以挽回,现在已无法挽回了。他们是相爱了8年、共同生活了8年、生的女儿也有七八岁的一对事实上的夫妻,但他们无法沟通,相互之间仍然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无法沟通的原因依然是社会生活:生活的艰苦使伊尔玛投向了阿尔多的怀抱,生活的改善又使她有了新的追求,转向了别人。他们的结合是生活中的变故造成的,分手也是生活变迁的结果,也就是安东尼奥尼所说的“历尽沧桑之后在内心残留下来的一切”是生活的变迁造成了“道德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阿尔多虽然仍爱着伊尔玛,但经过多方努力仍不能挽回之后只得离开,他又去找以前的恋人埃尔维拉,她虽仍爱着他,但她的经济情况也已不同于从前,再加上伊尔玛的事,使阿尔多又一次碰了壁。阿尔多在走投无路时遇上了加油站女老板维尔吉尼娅,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一段。维尔吉尼娅的疯疯癫癫的父亲、阿尔多的女儿罗西娜的存在使他们无法自由,也使他们无法沟通。他们把老头子送进了老人院,把罗西娜送回老家,但是,他们仍不能痛痛快快地生活,他提到了伊尔玛,这自然又伤了维尔吉尼娅的心。他们各有各的心思,又无法沟通,最后还是只能分手。

阿尔多经历了同维尔吉尼娅的纠葛之后又在走投无路中认识了妓女安德莉娜。他帮了安德莉娜的大忙,也可以说是她的救命恩人,她也喜欢他。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理解,同样是无法沟通,她提到她的伤心事“几个月也讲不完”,可是,他不想听,厌烦地转身走了。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连晚饭都吃不上,但是,他们的分手却并不仅仅是由于生活没有着落,而更多是由于彼此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阿尔多在离开伊尔玛之后一直在到处流浪,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到认识安德莉娜并分手为止,他的路已走到了尽头,他开始往回返。返回去自然首先要找维尔吉尼娅,但当他来到她的加油站时,看到的又是那个疯老头,这预示着他无法再同维尔吉尼娅结合。当他听维尔吉尼娅提到伊尔玛时,他又动了情,维尔吉尼娅则从他的愤怒中看到了他对伊尔玛的感情之深,她自然也感到了她自己同阿尔多之间的隔膜,于是只好分手。阿尔多在返回的路上继续向前走,最后又来到他仍然爱着的伊尔玛所在的地方。然而他看到的是,她又有了孩子,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到此为止,他在寻求的路上已经走了一个来回,他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地点仍是原来的地点,人也依然是原来的人,但是,生活变了,伊尔玛变了,阿尔多未能找到他要找的东西。他走了一个大圆圈,他的寻求到此结束。他彻底失望了,爬上原先工作过的那家工厂的烟囱,在伊尔玛面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阿尔多走过的这个大圆圈可以看出,他同几个女人以及周围的人之间,都存在一个不能相互理解、不能相互沟通的问题。这是因为生活随时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到人的思想和感情,使之也跟着发生变化。生活的变化是多样的、复杂的,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变化也必然是这样,甚至比前者更为复杂,使这种思想和感情的主体也难以把握,难以说清。伊尔玛没有向阿尔多说清楚为什么再也无法挽回他们之间的关系了,阿尔多也同样无法向初恋的埃尔维拉、后来同他一起生活过一段的维尔吉尼娅和妓女安德莉娜等人解释清楚,他为什么离开她们。另外,在生活的复杂变化面前,阿尔多一直是无能为力,被动应付。同样,被他抛开的初恋少女埃尔维拉,同他不得不分手的维尔吉尼娅和安德莉娜在阿尔多远走他方时也只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就是伊尔玛也是一样无奈,她又有了男人,而且生了孩子,但是,当阿尔多死在她怀里时,她也只能面对这一现实,只能大声喊叫,别无他法。她也不能改变现实生活摆到她面前的这一悲剧性结局。在生活发生了复杂变化之后,人的思想感情也跟着变了,由于思想感情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阿尔多的悲剧就是这一连串无法说清的变化的结果。阿尔多和几个女人在生活千变万化面前的无奈,他们的思想感情随生活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的变化。这一切都说明,人在复杂的生活面前无能为力,人的命运只能听从生活的摆布,人受到社会生活的压榨,正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社会造成了人的异化。安东尼奥尼想要表现的这一主题含有宿命论的成分,但对于人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影响有一定帮助。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