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芙蓉镇》是中国当代电影名作。
电影《芙容镇》由阿城编剧(根据古华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谢晋导演,于1986年摄制完成。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我国当代作家。中学毕业后即去农村插队务农,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棋王》、系列小说《遍地风流》等。阿城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知青生活着,但从深层次看,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别具风采。
谢晋,1923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我国当代著名电影艺术家、导演。早年从事戏剧活动,1948年开始电影导演的艺术生涯。新中国成立后,执导过《女篮五号》《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鸦片战争》等多部优秀影片,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电影演员。他执导的影片,着重描写人的命运,揭示人的灵魂,充满抒情性和哲理性,扣人心弦又耐人寻味。
电影《芙蓉镇》是一部震撼人心、严峻深沉的悲剧。
湖南西部山区的芙蓉镇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又有些闭塞落后的地方。1963年人们刚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饥馑贫瘠中喘过气来,“四清”运动开始了。工作组长李国香积极推行极“左”路线,以整人为能事,残酷打击迫害群众和干部。劳动妇女胡玉音靠卖米豆腐攒了一点钱盖了一幢新楼屋,便被戴上“富农婆”的帽子,惨遭迫害,家破人亡。因为替农民编喜歌而划为右派分子的秦书田自然也不能幸免。经历过革命战争考验,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老干部谷燕山也蒙冤受辱,遭到迫害。而那个不劳而食,坐吃山空,时时盼望二次土改分浮财的流氓无产者王秋赦却成了“运动根子”受到重用。这一切在“文化大革命”中愈演愈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李国香、王秋赦相互勾结,倚仗权力,横行无忌,把个芙蓉镇弄得人妖颠倒,人性被严重扭曲和摧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直到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悲剧才宣告结束,受苦受难的人们才获得新生。
《芙蓉镇》是一部具有高度历史真实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时代的悲剧。编导者敢于直面人生,揭露灾难年月血腥残酷、荒谬愚昧的真实,将它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不是对历史的苦难,人民的不幸视而不见。这种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影片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它虽然以芙蓉镇为悲剧发生的背景,以胡玉音的悲惨遭遇为贯串始终的中心情节,但凡是从那段苦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人,看了影片,谁没有如同亲身经历之感。这一切又不能不激起人们深沉思考,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首先在于它站在时代的高度反思历史,在理性认识上达到文化层次的深度。像王秋赦这样的愚昧狭隘自私的流氓无产者怎么成了“根子”、“骨干”,成了掌权者。胡玉音当初与黎满庚真诚相爱却未能成婚,原因就在于胡玉音出身不好,母亲做过妓女,而黎满庚是党员,大队干部。这种“惟成分论”、“血统论”本属封建思想文化范畴的东西却成了极“左”路线和林彪、“四人帮”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重要内容。可见极“左”思想路线的实质是封建思想文化积淀的外化。影片中所展示的芙蓉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和封闭保守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能使我们从中思索到我们的国家民族何以遭受灾难的悲剧根源。加之李国香之流滥用权力,横行无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社会主义民主荡然无存,悲剧的发生当然就不可避免了。
影片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在于它从人性的角度上下功夫开掘,既揭露了极“左”思潮对人性的扭曲、摧残,也表现了人性的复苏,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力量。秦书田是芙蓉镇上最有知识的人,却被划为右派,惨遭迫害而无力反抗,使他的性格被扭曲,成了“癫子”。他不得不以癫来保护自己,曲折地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对同样无辜而遭迫害的胡玉音表现了热诚的人性的关怀和爱护,使胡玉音那被严重扭曲的人性复苏,给了她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这两个“天涯沦落人”从相识相知到真诚相爱结婚。这种对正当人性的渴望和追求却被视为非法,胡玉音再也不能沉默忍耐了,我们终于听到了这个备受摧残的弱女子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反抗呼声:“我们再坏、再黑,就是鸭鸡猪狗,也不能阻止我们婚配哪!”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当胡、秦二人成婚之时,谷燕山带着礼物前来贺喜,成了惟一的贺客和主婚人。感动得胡玉音长跪不起,痛哭不止。这种真诚的关怀,对正常人性的肯定给了这对患难中成婚的伴侣极大的勇气和力量,使他们坚信“人心不死啊”。当胡玉音在分娩的阵痛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又是谷燕山挺身而出,甘冒风险,把她送到部队医院,挽救了他们母子的生命。这种真诚关怀,对弱者的同情救助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是这位革命老干部维护正义,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尚人格的体现。
当然极“左”路线的积极推行者李国香同样也被极左路线扭曲了心灵。一方面她忠实地执行极“左”路线,对那些无力抗争的无辜善良的人们施行残暴的践踏和伤害,甚至到了惨无人道的程度。另一方面她又不能不在行动和意识上把自己掩盖起来,把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理需求隐藏起来,背地里与王秋赦这样的人鬼混在一起。她的思想灵魂被极“左”路线、思潮扭曲,直到最后也未能有所觉悟。
影片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并且富有创新意义。
就形象塑造而言,其特色是能够深入人物性格的较深层次,着重从心理的、生理的角度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向塑造原型人物方面迈进了一步。
胡玉音是影片的女主人公,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中国农村妇女的艺术典型之一。她纯朴善良,勤奋节俭,经营米豆腐生意。当她在米豆腐摊前春风满面,应付自如地招徕顾客时,我们又看到了她性格中风流灵巧的一面。她的生活要求和愿望不过是想攒点钱,造一座新楼屋,和桂桂一起过安居乐业的平静生活。她的这一生活要求应该说是正当的,不过分的。随着这一要求和愿望的实现她却大祸临头。丈夫被逼自杀,新楼屋被没收,自己也成了专政对象。这猝不及防的灾祸使她性格发生了变异。她恐惧、屈辱、自卑,最初和秦书田这样的右派分子在一起被罚扫街时她感到羞耻。她甚至痛不欲生,想到死。但是秦书田、谷燕山的至诚关爱温暖着她的心,使她渐渐有了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有了作为人的正当的婚配需求。当她和秦书田结婚而被定为非法夫妻时,她勇敢地抗争了。当秦书田被投进监狱后,她带着孩子顽强地生活着,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待到大地春回,这对患难夫妻重逢之时,她又恢复了往日的勤奋、灵巧。不过性格更丰富、更成熟了。
秦书田也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典型。影片深入发掘了他作为人的主体价值。他既自虐自卑,形似疯癫,又有着抗争意识和独立人格,他真心关怀胡玉音并大胆向她求爱。他内心痛苦却又开朗幽默坚信“人心不死”。他平反以后断然拒绝回县文化局而回到芙蓉镇和妻子一起卖米豆腐。这些都反映了他的清醒意识、冷静心态和独立人格。
就环境气氛而言,影片的基本色调是阴郁的青灰色,夜景戏较多,光线暗淡,创造了一种悲剧氛围,也烘托了悲剧人物的悲哀与凄苦。但有时又用暖色调的回闪镜头和幽默、荒唐的细节来作对比、映衬。以调节影片的情绪节奏,但在深层次上又给人以“以乐写悲、益显其悲”之感。前者如胡玉音在丈夫桂桂死后呆滞可怖的面容,木然绝望的神情映照在青色月光下的镜头与他们结婚时的幸福情景的回闪镜头相对比。后者如小孙子顶替生病的富农爷爷参加四类分子训话会等细节。
就创作方法而言,此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又适当运用了一些象征主义手法。为电影创作方法的多元化作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如扫街的场景处理象征着冷漠残酷的现实环境。狭窄的街道,坎坷的路面,阴暗的光线,好似诉说着受迫害者的不幸。那摇摇欲坠的吊角楼的坍塌象征着灾难年月的一去不复返等等。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