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台北 》剧情介绍与影评
《家在台北 》剧情介绍与影评
1969 彩色片 108分钟
中国.....中影公司摄制
导演:白景瑞 编剧:张永祥 摄影:林赞庭 主要演员:归亚蕾(饰冯淑姮) 柯俊雄(饰吴大任) 李湘(饰冷露) 武家麒(饰夏之云) 张小燕(饰夏之霞) 江明(饰何范) 冯海(饰王溥) 紫兰(饰如茵)
本片获1970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归亚蕾)、最佳剪辑(汪晋臣)三项奖;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归亚蕾)、最佳编剧两项奖
《家在台北》剧照
《家在台北》剧情简介
从美国飞往台北的飞机上,五个怀着各自不同心境的海外游子,踏上了归乡之路。学畜牧的夏之云,偕同新婚不久的美籍华裔妻子如茵,怀着美好的憧憬,回家探望双亲;人届中年而风韵犹存的富有女人冷露,或许是回台北寻找失落的梦;翩翩风度里透着轻浮之气的何范,归来大约只是为了与“远洋订婚”的娟娟履行婚事;在美国学有所成的水利专家吴大任博士,心情相当复杂,他在海外有了美国情侣,这次回归故里则打算办理与妻子冯淑姬的离婚手续。在台北松山机场迎候亲友的人群,熙熙攘攘,也是各自怀着不同的心绪和希冀。
夏之云和如茵回到带有纯朴乡土气息的农场,感受到父母亲情的温暖,也感受到家乡土地的召唤。如茵劝之云留下,可以发挥畜牧方面的专长,她也可以去教书。偏偏妹妹之霞,受出国留学风潮的影响,一心向往美国,缠着哥嫂帮她办出国的签证。哥嫂多次劝她留在农场共同经营,但任性而充满幻想的之霞,我行我素,另觅他途。她原来同中学体育老师承志相恋,而承志并不想出国。在一次旅游中,她偶然结识了何范,两相投合,何范本来是要同娟娟结婚的,但相处并不融洽,便又移情之霞。俩人匆忙决定结婚后同赴美国,父母、哥嫂,虽多方反对,也无法阻止。婚礼如期举行。
冷露在台北有一栋漂亮的别墅,是请美术教师王溥替她代为购置并管理的。冷露归来,王溥原拟将钥匙交出便离去的,不意冷露却含情脉脉地留他住下。原来,他们年轻时曾经相爱,后来冷露跟一位富商去了美国,劳燕分飞,在王溥心灵上留下了创痕。冷露经历人世沉浮,愈觉真情之可贵,希冀旧梦重温,但却难觅昔日情缘。育幼院年轻的老师于慧敏,原本是冷露老同学于姐的女儿,王溥如亲叔叔一样待她,近来又为她画了几幅肖像和素描,这就引起冷露的妒忌,当着王溥将画像一一撕毁。王溥愤而离去。而慧敏却平白地受到侮辱,甚至遭到母亲的谴责。当误会澄清,冷露终于悟出“爱情是不能贮藏的”,最后决定捐款资助育幼院,自己也留下来做老师以寻求人生的快乐。
吴大任博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里,见到患风湿病半瘫的父亲,如今已能拄杖行动;儿子小凯,正读小学,成绩优秀;弟弟大侃在纱厂当工人,勤勤恳恳。他离家赴美攻读,匆匆十年,这是他第一次回家。这个家,全靠妻子淑姮含辛茹苦地操持着,生活虽清贫(淑姮以在街头卖泡菜补贴家用),却也别有一种人伦的温馨、和睦。不料他回家的第一晚,饭菜上桌,他一口未吃,借口公务在身,并不住在家里,却在“观光饭店”包了房间。淑姮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一家人笼罩在一种异样的气氛里。
大任到工厂与大侃相会,想从弟弟那里先作些试探。大侃看穿了哥哥的心思,愤而斥责他做得太过分了,并说这些年这个家全仗着嫂子辛苦维持,还声称,“你要与嫂子断绝关系,就是跟全家人断绝关系”。
大任回家,约妻子淑姮到外面吃饭,淑姮虽有不祥的预感,仍特意换了一身新衣,薄施淡妆,临出门时小凯连连夸赞妈妈今天好漂亮!在饭店点菜时,大任迂迥地问起儿子小凯的学业,提出要接他去美国读书,淑姮当即表示反对。大任又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淑姐出于女性的敏感,断然回绝说:“我从来没有什么打算。”说罢离席而去,独自饮泣。回家后,她问小凯愿不愿跟爸爸去美国,儿子则天真地说,要跟妈妈一起去,说着说着母子二人抱头而哭。暗中关注着这突兀而起的家庭变故的爷爷,怒而挥杖击桌,命令大侃马上把这个不肖的儿子大任叫回家来。此时,大任已离开所住饭店到水库工地考察工作去了。
在工地上,大任多年的挚友一则希望他留在台北参与水库建设,发挥其专长;同时批评他不顾夫妻道义,劝他迷途知返。大任有所触动,回到台北家里,父亲的手杖劈头向他打来,他避之不及,额部出血。隔壁邻居高山大伯,在河边找到大任,用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开导他。大任经历了连日来心灵的撞击,也被妻子贤淑大度、任劳任怨的品德所感动,愧疚地从饭店搬回家来。夜深了,在房门口,只听见妻子一边在踏缝纫机,一边还在鼓励儿子小凯勤奋学习,大起来要胜过爸爸。大任闻之,怦然心动。
又是台北机场,人群熙攘。即将登机赴美的夏之霞,忽然不知为什么要去美国,怅然若失;而她的哥嫂则决定双双留居台北了。冷露也毅然留下,不再远游了。吴大任则给家人买了一栋新公寓,合家乔迁,不胜欣喜。
《家在台北》影评
60年代后期,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曾兴起一股学子出洋不归的风潮,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留学生滞留海外发展,造成大量高级人才外流的结构性危机。《家在台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心理热点,以健康、写实的艺术笔墨,创造性地将.....著名女作家孟瑶的小说《飞燕去来》搬上了银幕,成为当年十大卖座片之一。白景瑞以处女作《寂寞的十七岁》(1967年)一鸣惊人,到《家在台北》(1969)问世,更声名鹊起,赢得与著名导演李行并称“李、白”而开拓.....电影社会写实新风气的美誉。
与李行在.....本土成长的经历不同,白景瑞大学读的是师范学院艺术系,酷爱绘画与戏剧,1960年以记者身份出洋求学,在意大利电影最高学府“电影实验中心”潜心攻读,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文化启蒙。1964年学成回到.....,随即被中影公司聘为剧本编审,翌年被提升为制片部经理。这一时期,恰值龚弘新任中影总经理,大力倡导健康写实主义制片路线,白景瑞参与了《蚵女》的后期工作,还有《养鸭人家》、《我女若兰》等的剧本讨论和策划,成为推动健康写实电影创作新潮的一个中坚人物。《家在台北》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上应运而生的一部倍受瞩目的力作。
《家在台北》叙事的魅力,并不在于它运用了“分割画面”的灵动而花俏的技巧,而在于它善于从人物命运的轨迹中呈现现实的脉动,以可亲可感的艺术形象来揭示落叶归根的主题。影片采用平行并置的群像式结构,将三段自成格局的海外游子的故事,向心地凝聚在游子归来的同一叙事焦点上,其间参差错落的多重人生选择,形成不同文化心态的对比,赋予“家在台北”的象征性命意以较为厚重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第一段故事,突出了夏之云、夏之霞兄妹不同的性格及其在归乡出洋选择上的对比,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本来,夏之云携新婚妻子如茵来台北乡间的农场,只是做一次短暂的省亲、孰料父母子媳间的人伦亲情以及农场农牧两旺、亟待开发的现实景况,竟令他们双双作出了以农场为家,不再远游的决定。偏偏自幼娇宠、任性的妹妹之霞,一心向往出洋,原指望哥嫂能帮她圆这个“美国梦”,此刻发现指望落空,便与自美归来的浮华青年何范结识,并以闪电式的结婚行动作跳板,实现了飞赴美国的梦想。十分有趣的是,到了临上飞机的那一瞬间,之霞心中却空落落的怅然若有所失,不知为什么要去美国。兄妹俩性格的差异和俩人间互为背反的人生决定,诚然是颇多喜剧情趣的。
第二段故事,以言情和伤感的笔触,揭示出从美国失意归来的中年女性冷露不堪回首的心灵创痛。当年也是为了出洋留学,她曾依附一个有钱的商人,割弃了与学绘画的穷学生王溥初恋的纯情。此番归来,她本想与王溥重温旧梦,但往事难追,情感的裂痕早已是无可修复的了。出于女人的猜疑和妒忌心理,她曾一度将育幼院年轻老师于慧敏视若情敌,误会消除后,她更是痛愧交集。或许是被于慧敏内心宁静、充实并富于女性凛然尊严感的诗意形象所打动,她最后断然决定留在台北投身幼儿教育事业,以寻求新的精神平衡。
第三段故事,以充分铺展的浓墨重彩和戏剧张力,在十年离合的背景上,描述了留美攻读水利专业、如今成为“洋博士”归来的吴大任,出洋十载,首次归家,目的仅仅是要与结发的妻子淑姬办理离婚。在吴大任留洋求学期间,正是淑姮含辛茹苦,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既要侍奉半瘫痪的父亲,又要照顾年少的小叔,还要抚育稚子读书成长。淑姮的任劳任怨,贤慧善良,与丈夫吴大任恰恰形成强烈而尖锐的对照。在影片叙事的推进中,父亲、小叔、儿子和街坊邻居,统统站在淑姮一边,一致谴责这个喜新厌旧、忘恩负义的男人。与此同时,影片还以适切的艺术分寸,展现出吴大任从犹疑、愧悔到幡然自省的思想转变过程。但是,影片编导或许过于倚重、强化了中国传统道德的力量,而对于现实环境在促成吴大任转变上的诸般条件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艺术揭示,这就给影片大团圆的喜剧结局带来某种以意为之的斧凿痕迹。
《家在台北》以社会写实为作品的风骨,又很注意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流畅。不足在于,形式比较花俏,三段故事叙述的风格不尽统一。在.....健康写实电影兴盛的年代,学术界曾就“健康与写实”能否融合引起过论争,所谓“健康”,强调的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将社会光明面呈现给大众;而“写实”则要求敢于针砭社会时弊,赋予艺术形象以质朴的人文本色。在白景瑞的电影创作生涯中,不乏社会写实的力作,从《家在台北》到《再见阿郎》(1971),坚持以写实的精神来关注整个社会的状貌,敢于提出社会性问题的思考,并从道德审视的角度予以褒贬臧否,但又不失善意和诚意,将健康与写实作了恰当的融合。这一切,显然是与他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所得到的文化启蒙密切相关的。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