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剧情介绍与影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少林寺 》剧情介绍与影评

1982 彩色片 95分钟

中国香港中原影业公司摄制

导演:张鑫炎 编剧:薛后卢兆璋 摄影:周柏龄 武术指导:于海 主要演员:李连杰(饰觉远) 于海(饰昙宗) 于承惠(饰王仁则) 丁岚(饰白无瑕)

《少林寺》剧照

《少林寺》剧情简介

群峰耸立,松涛阵阵。中原腹地嵩山少林寺。

觉远等人正在寺内受戒。主持问道:“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觉远双目凝视,无言以对。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逐鹿中原。隋朝叛将王世充,拥兵东都,自命为郑王,独霸一方,实行暴政,所辖之地民不聊生。

黄河岸边,处在危亡前夕的逆贼王仁则,命令将抓来的“暴民”神腿张等人押来做劳工。神腿张见到秃鹰肆意虐杀劳工,挺身而出,反抗暴政。但是身带铁链、赤手空拳的神腿张最终敌不过王仁则一伙的刀枪剑戟,眼看要惨遭杀害,其子小拼命冲上去舍身相救,不料被王仁则刺伤。神腿张奋不顾身地抱住王仁则的腿让小虎赶快逃走。小虎在同伴的保护下含泪跳进滔滔黄河。神腿张惨遭王仁则的杀害,鲜血四溅。

生命垂危的小虎逃到了嵩山少林寺,被武僧昙宗和弟子们救起。由于小虎体质极度虚弱,粥水不进,山门的清茶淡饭难以救活他的性命。弟子们佯装练习蛤蟆功,给小虎抓蛤蟆熬粥补养身体。在昙宗师傅和弟子们的精心照顾下,小虎逐渐恢复了元气。小虎为此对师傅和少林弟子感激不尽,流下了热泪。

野果飘香,山花烂漫。小虎开始和少林弟子们一起提水练功。小虎精灵活泼的天性引起了牧女白无瑕的青睐,她放出牧羊阿黄追赶小虎到少林寺。小虎用绳索将阿黄套住,为了不让别人发现,用被子捂住阿黄,佯装睡觉,不慎将其窒息而死。小虎本想将阿黄埋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一想狗肉可以解馋,便在林中烧烤起来。不料,被师傅发现。寺院的清规戒律管不了小虎这个俗人,昙宗师傅久未尝到肉食的美味,就在他要“开戒”之时,林中钻出了少林寺的众多弟子。原来他们早已在林中观望,只怕犯了寺里的戒规才没有出来。师傅见状开导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出家人心中有佛,多行善事,不必拘泥小节。”在弟子们品尝狗肉的时候,色空师兄借酒消愁,练起了醉棍。由此让师徒们想起了王仁则杀害其家人的罪恶。

牧羊女到处寻找丢失的阿黄,迎面碰到了拿着狗皮的小虎。一怒之下,举鞭就抽。小虎左右躲闪不及,牧羊女挥鞭步步逼近。这时昙宗师傅赶来,制止了女儿的举动。原来,昙宗当年被王仁则的兵追杀,被迫投奔少林,白无瑕正是他当年寄养在老农家的女儿。提起王仁则小虎怒不可遏,杀气冲天,他让师傅教授他少林功夫,为父亲报仇。

为了复仇,小虎披起袈裟,取法名为觉远。在“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渡一切众生”的誓言下剃发受戒。

从此,觉远与师兄们一起天天练功习武,担水劈柴。可他报仇心切,忍耐不住终日苦练的长久等待。昙宗师傅告诫他,少林寺的弟子在这里头冒烟,脚陷坑,就是为的要练成金刚捣锥的盖世功力。而这种功夫非三五年苦练不成!并让觉远切记:要练武,不怕苦。

觉远一心要报杀父之仇,练功时把师兄作为假想的王仁则,下手过重,被昙宗师傅制止。僧值和尚指斥觉远目露凶光,满脸杀气。恼怒之下,罚其面壁三天,不许练武。觉远出家报仇的初衷受挫,一气之下,离开了少林寺。

秃鹰一伙在各处横行霸道,滥杀生灵,强抢牧羊女。

觉远在芦苇丛中,遇到只身躲避追兵围杀的李世民。觉远挺身相救,被李世民铭记在心。

花天酒地的王仁则,兽性发作,妄图强暴被吊起来的牧羊女。此时,觉远已冲到王仁则门前,与秃鹰一伙展开拼杀。秃鹰抵挡不住觉远凌厉的棍棒,被击倒在地。觉远只身杀入王仁则的府地。王仁则正想污辱牧羊女,觉远一棍打来,王仁则猝不及防,退到桌后。仇恨满腔的觉远与怒火中烧的王仁则展开了殊死搏斗。觉远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棍棒使酒后的王仁则只能连连招架。狡猾的王仁则将计就计使出醉剑;觉远识破了对方的招数,用醉棍对醉剑。觉远奋力救出牧羊女,二人且战且退,终因寡不敌众,觉远又身负剑伤,只好撤出了王仁则的府第。觉远报仇未果,在牧羊女的劝解之下,重新回到了少林寺,得到师傅和师兄们的理解。从此,觉远怀着报仇的决心和顽强意志,苦练武艺,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瑞雪纷飞的寒冬,日夜不辍。

一日,李世民被王仁则兵马追杀,被觉远遇见,他带李世民逃入少林寺周边的塔林。塔林是历代高僧安息之地。妄图闯入塔林的王仁则的追兵被师徒们强行截住。觉远等人施计将李世民解救。李世民急于过黄河,觉远和牧羊女装扮成一对新婚夫妻,李世民装作护送新娘的媒婆,贿赂了巡查的官兵,但还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觉远和牧羊女在黄河边卸妆时,双双望着对方,情不自禁,萌生爱意。追兵赶到,乱箭齐发,李世民脚负箭伤。觉远急忙上前救助,只身迎战众兵。李世民在牧羊女的护送下渡过黄河。师傅率众弟子赶到。佛门禁开杀戒,追兵肆无忌惮对武僧刀枪相向。“蝎缠身应还招,我佛慈悲亦惩恶”,少林弟子以精到的十八般武艺与追兵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觉远一怒之下犯了杀戒。师兄们说觉远是为佛度人,善哉,善哉。师傅怒斥觉远:六根不净,与佛无缘,与其断绝法缘,任他远走高飞,不准再回少林寺。其实,王仁则此时正在寺内等候,逼迫交出觉远。觉远为了不连累大家执意要回到寺中与王仁则一拼,众师兄全力阻挡。

王仁则认定少林寺“通敌谋反”,勒令少林寺三天之内交出“人犯”。否则就要灭掉少林。王仁则得知李世民被觉远营救,巡河官兵被杀的消息后,传令立即进军少林寺。

王仁则重兵闯入少林寺。方丈为保护少林圣地,誓死不屈,宁愿承担一切,被王仁则用烈火烧死。师傅带领众僧与王仁则的兵马浴血奋战,昙宗在激战中中箭身亡。觉远和牧羊女赶来参战并告诉众僧:李世民已率大军渡过黄河,直取东都。

王仁则带兵返回,见东都已被李世民的军队攻破。王仁则腹背受敌,只能再调转马头,与少林弟子们在黄河岸边决一死战。觉远面对杀父的仇人,义愤填膺,勇猛无比;王仁则走投无路,作垂死挣扎,最后终于被觉远手刃。

觉远报了杀父之仇,为继承昙宗师傅“保护少林,匡扶正义”的遗志,觉远决心皈依佛祖,受戒为僧,并割断了与牧羊女之间的生死情缘。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少林寺十三棍僧义勇,给少林寺封地加禄,让其自立营盘,豢养僧兵,并开放酒肉之戒。自此,少林寺习武之风大盛,少林功夫名传天下,广及四海。

《少林寺》影评

《少林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武侠电影经典作品,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第一部合拍片。《少林寺》不仅创造了当时居高不下的票房业绩,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至今仍然驰骋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上的武侠明星。从《少林寺》开始,中国武侠电影形成了一个少林武侠片的创作热潮,一批以少林寺、少林拳、少林武僧为题材的影片相继问世。

《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1934~)为浙江宁波人。1951年入香港南洋片场从事洗印技术,后来学习剪辑。1957年进入长城影片公司,任剪辑、副导演。他剪辑的黄飞鸿系列影片至少有几十部。1965年与傅奇联合导演新派武侠片《云海玉弓缘》;1982年执导影片《少林寺》,从此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武侠电影作者。

武侠电影作为一种动作型影片,首先对演员提出了一种特殊表演要求。也就是说,武侠电影的演员在他们走上银幕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双重的表演职能:他一方面要表现出中国武术本身的力量和神韵,同时还要具备电影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艺术表演才能,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影坛上赢得观众的由衷喜爱。固然,当今武侠电影中的许多明星其实并非是身怀绝技的武术家,像林青霞、张曼玉、梅艳芳、梁家辉、刘德华、张国荣这些电影明星完全是借助于电影特技的翅膀才在银幕上腾飞跃起、舞刀弄枪的。电影特技作为当代电影的超级包装术为武侠电影增添了无数诱人的景观。但是,作为像《少林寺》这样的以纪实手段展现真实武功的技击武侠片,应当说由于其中武打动作的构成基础是真正的中国武术,所以,对艺术和武术表演的双重要求,并非是一般的演员所能胜任。为此,这类影片的主要演员,常常是由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担纲。

基于中国武术界“万法归宗一少林”的说法,香港学者吴昊先生曾提出了中国武侠电影“万片归宗一少林”的观点。根据中国电影史上层出不穷的以少林寺为题材的影片,陈墨提出了“少林电影”的概念,把“少林寺”作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经典题材”。并指出其中“成就、地位最高,名气影响最大的”当属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在《少林寺》诞生的年代,当时的中国武侠电影更多的还是采用以电影演员为主的阵容,而《少林寺》导演张鑫炎却独辟蹊径,大胆采用了一批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影片中的男主角觉远的扮演者李连杰,曾是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他在《少林寺》中的出色表演使他从此蜚声影坛,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位武侠明星。片中扮演昙宗师傅的于海当时任山东体育技术学院总教练。扮演反派主角王仁则的于承慧也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教授。他们都是中国武术的行家里手。

《少林寺》最初是另外一个导演拍摄的,可拍了几本后质量不太好。后来张鑫炎才接手这部影片的导演工作。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差距的时候,他回顾说:“我想可能主要是因为演员都是香港的演员。香港的演员应当说他们会武术,但并不是很精通武术。香港的武打演员开始大多是在京剧团里唱京剧的武生,包括成、洪金宝、元彪,他们都是从小学习京剧的。但是都没有真正练过中国武术,包括成龙现在主演的一些谐趣武侠电影,还比较硬。作为真正精通武术的演员,香港比较少。即便就是练,他们练的也主要是南拳。”张鑫炎接手《少林寺》这部影片的时候,如果沿袭原来香港武打片的老道,超越不过成龙,也超越不过李小龙。正是为了能够超越前人,能够为中国武侠电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张鑫炎决定启用一批真正的武术运动员来演电影。然而,任何开创性的事业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张鑫炎在回顾创作情景时说:“当时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他们都没有拍过电影。让他们在摄影机前、在众目睽睽下表演有障碍。但这种状态也有一些好处,就是观众第一次看他们的片子觉得很新鲜、很真实。”

除了对演员的这种特殊要求之外,张鑫炎导演基于要表现真实的中国功夫的美学主旨,从电影影像即从电影本体的角度对《少林寺》也进行了与以往不同的设计。他在拍摄重场武戏的时候,大量运用了移动镜头和长镜头。演员在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结构中,一打起来通常都是十几二十几招连续下来,一气呵成。在影片结尾少林弟子和王仁则决一死战的搏击中,有许多是在移动中完成的对打戏(长镜头)。这种与影片的表现内容高度融合的艺术语言形式,既达到了逼真的电影美学风格,同时又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效果。加上该片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拍摄,给观众造成了一种亲临武林圣地的心理感受。

复仇,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叙事主题。《少林寺》在延续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将“家仇”、“国仇”合为一体。王仁则既是一个杀害小虎(觉远)父亲神腿张的凶手、一个残害色空亲人的真凶、一个烧死少林方丈的邪魔,同时又是一个涂炭武林圣地、阴谋篡夺国家权力的贼子。为此,觉远匡扶正义的行为既是为父报仇,又是为民除害,为国灭贼。从家庭伦理的意义上讲,他是尽孝,从天下社稷的意义上讲,他是报国。由李连杰主演的觉远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除了他英武的气质和出色的武功之外,人物性格在深层心理模式上,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相“同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人物形貌的善恶归属直接影响到观众是否能够进入影片作者预先设定的戏剧情景,所以武侠电影显示出它与其他类型影片在对人物性格的展现方式上的重要差异:它不是像侦探片那样靠层层悬念的揭穿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不是像艺术片那样靠正/反、善/恶的交叉递进来刻画复杂的人物性格。武侠电影中的人物一举手,一投足,一“亮相”,就能昭示其性格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以武术技击为主要观赏动力、非悬念式的武侠电影,其中人物设计总是善恶分明、忠奸立判。善者如方丈对弟子宽厚仁慈,在危难之际,甘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熊烈焰,以期保住少林寺的安全;恶者如王仁则、秃鹰,他们一出场就残杀无辜的百姓,任意毒打、杀害抓来的劳工。特别是王仁则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他不仅滥杀无辜,强抢民女,而且还妄图篡夺皇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罪恶的化身。他的追随者秃鹰是一个恶势力的鹰犬,他出手歹毒,练的是鹰爪拳,使的是连环戟,凶险的面目,恶毒的手段使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罪恶凶神。

晨钟鸣响,鼓角激扬,中国武林豪杰随着电影发展的历史脚步,踏进了一个又一个雄风漫卷的新天地。在这里英雄豪侠总是肩负着一种报仇雪耻、匡扶正义的使命,不管面对的是何等凶残的敌人,不论要付出何等的代价,他们总会一往无前地去履行自己匡扶正义的神圣天职。在英雄完成这些使命之前,大都要经历一个刻苦磨炼的艰辛过程,一个卧薪尝胆的修炼时期。最终,他们练就的既是过人的武功,同时还有过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武术精神。特别是在技击武侠电影里,由于英雄必须具备真实的超人武艺,所以在众多的技击武侠电影中,英雄成长的过程往往就是练就一身过硬武功的过程,无论是为了报仇雪耻,还是为了江山社稷,义士侠客都要经历一个流泪、流汗、乃至流血的练武过程。《少林寺》在晨曦之中刻苦练功的少林弟子,正是英雄走向成功过程的一个缩影。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深的武艺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中华武术的功力虽然在电影中被神化了,但是,武侠电影依然真实地记述着武术成功的精髓——这就是千锤百炼,功到自然成。《少林寺》中的觉远由于复仇心切,无心刻苦习武,师傅看到后向他耐心地讲述着练武要义。几经磨难,几经教诲,觉远终于懂得了武术的博大与精深,在这种武术精神的驱使下,觉远开始向着武术的最高境界不断攀登。不论是烈日当空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少林寺》中觉远刻苦习武的这番情景,也成为武侠电影中千锤百炼的典型画面而载入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史册之中。

与诸多中国武侠电影一样,《少林寺》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其他武侠电影对宗教的阐释有所不同的是,《少林寺》并没有把佛家的教义“绝对化”、“神秘化”,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影片的叙事交融起来,从而使“少林寺”呈现出如陈墨先生说的那种“佛门圣地”和“武林圣地”的两重性。作为“佛门圣地”它为受到恶势力追杀的人提供了躲避的场所;作为“武林圣地”在这里最终完成对恶势力的惩处。而其中最根本、也是影片最成功的叙事策略在于作者合理地协调了佛门对世间暴力的“禁戒”与武林对江湖罪恶的“惩治”这两者的关系。从宗教的意义上讲,佛家强调以慈悲为怀,恪守的是“尽形寿不杀生”;而从武侠电影的叙述法则来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觉远必须要替父亲报仇,要抑恶扬善,由此构成了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小虎披起袈裟,取法名为觉远,苦练少林功夫,包括他在“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渡一切众生”的誓言下剃发,是受“戒”;而为报杀父之仇,他独自下山,妄动武力,是破“戒”;最后,觉远报了杀父之仇,为继承师傅“保护少林,匡扶正义”的遗志,决心皈依佛祖,立志为僧,割断了与牧羊女的生死情缘,是再度受“戒”。从而完成了在影片总体价值体系上对佛门的“皈依”。在整个影片的叙事过程中,佛家的教义从表面上看是作为一种对暴力的否定性因素而存在的,但是在终极的意义上它却为正义的一方提供了更高的行为依据。“蛇蝎缠身应还招,我佛慈悲亦惩恶”。少林武僧能够在王仁则肆虐的屠杀中,与敌兵展开殊死搏斗,一方面是由于王仁则在佛门滥杀无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师出有名”。为此佛门的“戒律”与武林“惩治”的宗旨在影片中互为交融,既为伸张正义确立了合理的道德依据,又完成了对人物性格的整体塑造。

《少林寺》也是各种拳法、棍术、刀剑之术的集大成者。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少林拳法动则轻灵、静则沉稳的武术风格和强调内外交修的武术精神。片中有轻巧灵活、出其不意的“拳”;有柔中含刚、用法刁钻的“蛇拳”;有含而不露、凶猛异常的“鹰爪拳”;还有扑朔迷离的醉拳、醉剑、醉棍。《少林寺》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展示中国武术的银幕大舞台。

就电影而言,《少林寺》的成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全面成功。这部影片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设计、作曲堪称一流。他们共同构成了《少材寺》这座中国武侠电影艺术丰碑的总体风貌。影片虽然取材于少林寺壁画上记载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故事,但是编导并没有拘泥于历史上的少林传说,而是根据武侠电影的特点和观众的欣赏趣味,对这个旧题材进行了新的“改写”,由此形成了以觉远复仇为核心的中心情节,同时将爱情、喜剧这些传统武侠电影中不常出现的叙事因素融会到影片之中,使《少林寺》成为一部既不失武侠电影善恶有报、除暴安良的正义主题,又有诙谐风趣、嬉笑相兼的美学风格的技击武侠片。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