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简介与鉴赏
《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名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创作的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贝克特(1906—1989),原籍爱尔兰,法国先锋派作家,著名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他一生除创作了《等待戈多》《终局》等“荒诞剧”外,还出版过7部长篇小说,但以荒诞戏剧为人们所熟知,并赢得世界声誉。
《等待戈多》自1953年在巴黎的巴比龙剧院首演之后,构成了风靡世界的贝克特戏剧时代,仅《等待戈多》一剧,便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在巴比龙连续上演达400多场,并相继去欧洲、美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上演,受到了观众经久不衰的欢迎。1961年,《等待戈多》荣获国际出版奖;1969年,贝克特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
剧本写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在黄昏时分的荒野里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这两个互不相应的流浪汉,为排遣漫长等待的烦躁,一个把鞋子穿上又脱下,脱下又穿上,一个把帽子戴上又脱下,脱下又戴上,他们前言不搭后语地交谈着,骂人,抱怨生活苦;而要等待的人迟迟不来;等啊,等啊,后来等来一个小孩,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晚上来;第二天,还是黄昏时分的荒野,只是那棵光秃秃的树上绿了几片新叶,两个流浪汉仍在原地等待着戈多,仍是漫长的等待,焦躁不已,互相咒骂,而戈多依然没有来,最后,来的还是那个小孩,又通知说,戈多今天不来,明晚准来……
剧本要表现的是什么思想主题呢?我们可以看到,该剧中的人物都带有象征性。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取的是日尔曼语系中的人名,而弗拉基米尔则用的是斯拉夫语系中的人名,实际上作者是以这两个人物来概括全人类。试听他们两人的对话:“在这个地方,在现在这一刻间,全人类就是咱们,不管咱们喜欢不喜欢。”爱斯特拉冈上场后,要脱鞋又脱不下,他抱怨说:“毫无办法!”弗拉基米尔则说:“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受苦,我就不是人?我就没有痛苦?”这些对白,都寓意人类正在受苦受难,而无法摆脱困境。两个流浪汉在对话中还说:“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不难看出,剧本实际上表现了这样一个喻意:孤独而又受难的人类,正在无止境地等待救世主,而救世主却始终还未出现。全剧写的乃是人们盼望得救,但又感到希望渺茫,这样一个中心思想。——人们等待着,盼望着能有希望,但又觉得希望渺茫,这是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贝克特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他并未在剧中直接说出来,而是体现在整个戏剧结构和抽象化了的艺术形象中,所以有人说荒诞剧乃是属于一种理性的观念化的戏剧。
我们知道,所谓“荒诞派戏剧”,虽然具体到各个不同的作家,他们又各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在反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雄霸戏剧舞台2000多年的戏剧美学观念上,则他们又是完全一致的,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在情节上,完全抛开了传统戏剧中展示人物命运的合乎情理的完整故事,而只写人的不同情境中的生活状况或人存在的本质状态。由于荒诞派戏剧是一种表现理性的观念的戏剧,它要求自始至终启发观众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因此,荒诞派戏剧无论从剧本的整体还是局部,都不安排能够打动人的逻辑分明、因果关联的戏剧情节,而只是把他们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荒诞状态加以具象化。《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主人公,剧作者写他们互不相识,毫无关系,也没有去编撰他们之间发生的任何纠葛和传奇故事,只是展示给我们他们相处的一种看来荒诞而不合逻辑的生活状态:无望地在等待着一个他们素不相识的人。看似荒诞不经,却发人深省,它启发观众去思索和领悟个中的道理。
其次,在表现方式上,经常运用带有直喻或象征意义的怪诞的舞台形象或场面,或是通过夸张、变形的物体和道具来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悟出其中的哲理与深意。例如《等待戈多》剧中人所等待的这个“戈多”,就有着象征上帝、救星、希望的意义在内,“戈多”这两个音节,在西方语言中,就使人想到“God—上帝”;剧中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那些穿鞋、脱帽的看似荒诞可笑的舞台动作,也都夸张而寓意深长地表现了人们生活中的烦躁、无奈的精神状态,启示我们联想和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
“荒诞派戏剧”,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在法国戏剧舞台上首先出现的一种与传统戏剧样式截然相反的新的戏剧品种。从50年代初尤奈斯库的《椅子》和《秃头歌女》开始,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终局》《快乐的日子》等,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直到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在他的《荒诞派戏剧》一书的序言《荒诞派的荒诞性》中,才给这种戏剧定下了名称,称做为“荒诞派戏剧”。此后,荒诞派戏剧便引起更多人的注意。1969年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金,尤奈斯库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由此,荒诞派戏剧一时间风靡了欧美,形成二次大战后现代派戏剧创作中一个最重要的、影响也最广的戏剧流派。直至70年代,才逐渐衰落。
二次大战以后,战争带来的毁灭,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性包括伦理、道德、宗教等等终极价值观的摧毁,使人类社会面临着一次精神危机,加之西方生活的动荡不安,这乃是荒诞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由。荒诞派戏剧主要揭示人生的无目的、无意义,世界充满荒诞性。认为人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荒诞、无用”,这一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渗透了荒诞戏剧的全部作品之中。因此,我们说,荒诞派戏剧对世界和人类的认识是有其较大的局限性的,我们自然不可能完全接受他们的这种思想观点和人生哲学。但是,我们认为,荒诞派戏剧在加强戏剧的哲理性,启示观众的理性思考,以及它创造和运用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等方面,却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和研究的。对此,我们应当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以更有利于满足当代观众戏剧审美趣味的多样化要求,进一步开拓戏剧反映和表现生活的领域。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