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简介与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日出》是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名作。

曹禺继创作《雷雨》之后又于1935年创作了四幕话剧《日出》。与《雷雨》相比,它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拓展。

《日出》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大城市为背景,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残酷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对社会下层苦苦挣扎的人们寄予深厚的同情。表达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强烈憎恨和渴望光明的热情。并隐约告诉人们只有工人阶级才有光明前途。

曹禺说他创作《日出》要“试探一次新路”。正是这种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他的《日出》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

第一是剧本思想内容上的开拓与创新。

如果说《雷雨》是一出家庭悲剧,《日出》则是一出社会悲剧。作家的视野已扩展到旧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而焦点集中在以“××旅馆的一间华丽的休息室”为背景的上流社会和以宝和下处的三等妓院为背景的下层社会两个社会生活层面。

在那间华丽的休息室里,交际花陈白露的周围聚集着银行经理潘月亭、洋奴博士张乔治、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以及流氓打手等一大群乌七八糟的人。他们过着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糜烂生活。他们贪欲无限、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还有一个未出场的人物金八在操纵、控制、掌握着剧中一切人的命运。作家通过上述这些人物为我们展示了群魔乱舞,鬼魅横行的上流社会。

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弟,也读过书。但由于家庭变故,她不得不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她做过电影演员、舞女。这样一个年轻女子哪里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恶势力的勾引。她终于堕落了,靠承欢卖笑为生,成了富豪们钱袋豢养的奴仆,最终走上自杀的不归路。造成她的悲剧的自然有她自身的原因,但主要是社会的罪恶。诚然,在陈白露的心灵中仍有一些美好的东西。昔日情人方达生的到来曾唤起她对青春生活的甜蜜回忆与向往。她对小东西的悲惨处境十分同情,甘冒风险去保护小东西。但她毕竟敌不过黑暗社会的强大压力,当她想到“一辈子卖给这个地方”的现实处境,又不能不继续沉沦下去,乃至小东西惨死,潘月亭破产,她的自杀就是必然的了。

金八虽然未出场,却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他既是金融买办,又是封建帮头。他一手操纵股票市场,使潘月亭破产。他无恶不作,连小东西这样未成年的女孩也要糟踏。他和他的爪牙是小东西惨死的罪魁祸首。

金八还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象征性地概括了30年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某些特征,垄断金融,大大小小的爪牙遍布各处,维护反动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作家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把矛头指向了整个反动统治阶级,彻底否定了金八们所代表的社会制度。

在宝和下处妓院,作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惨不忍睹的情景。肮脏、狭小、黑暗,妓女们高声揽客,做出卖肉体的营生,嫖客、乞丐、小贩川流不息的奔忙。妓女翠喜遭欺凌蹂躏,几乎到了完全麻木的程度。她关心、照顾小东西,表明她仍富有同情心。小东西因反抗金八而被投进这火坑,不堪折磨而惨死在这人间地狱。作家如此深入地揭露卖淫制度在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他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的同情是感人的。

《日出》在揭露黑暗的同时也透露出光明和希望。

方达生是一个光明的探求者。他憨厚、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他从乡下来寻找昔日情人竹筠(陈白露),憧憬美满幸福的爱情。陈白露的堕落使他震惊、疑虑、思考。小东西被抢走,他奋力寻找。他没有被社会的黑暗吓倒,而决心“要跟金八拼一拼”。在工人嘹亮的夯歌声中,他迎着阳光走去。他是那个时代憎恨黑暗追求光明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没有出场而在屋外从事劳动的工人们唱着夯歌“日出东来,满天的火红!”使人受到鼓舞。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和作家思想的局限,舞台上未能出现工人的形象,但毕竟使人看到了日出的希望。

《日出》是一出社会悲剧,却不令人悲观失望,而给人以追求光明的勇气和希望,这正是它在思想内容上的开拓与创新。

第二是结构的新颖、独特。

曹禺不满意“太像戏”的戏,在结构上他要探出一条新路,用“片断的方法”和“横断面的描写”创作《日出》。而这正是《日出》的结构特点。以第一幕为例。首先通过陈白露、方达生的出场,交待了人物关系,有重点地表现了两人生活道路的不同,性格差异与冲突,构成第一个戏剧片断。接着通过张乔治、王福升、小东西、潘月亭等人物的穿插使戏向纵深发展。张乔治的出场,使方达生开始看到“都是鬼”的那些人的丑态。小东西的突然到来构成又一片断,使我们看到陈白露性格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小东西是金八、黑三正在搜寻的对象,她的出现使剧情骤然紧张。为救小东西,陈白露只有求助于潘月亭。王福升上场也一再提到这个潘月亭。随着潘月亭的出场又有了他和陈白露的一段戏。潘月亭当然要玩弄陈白露,陈也嘲讽了他。而且“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样的话也预示了他们悲剧性的结局。一幕戏中可以有几个不同内容的戏剧片断,片断之间要通过不同的人物关系来联结,结构才不致松散。幕与幕之间更需要这种联结。

曾有人主张删去第三幕。殊不知删去这一幕,作家要揭露社会黑暗的另一层面岂不落了空,一二幕与第四幕又如何联结。这一幕以小东西为中心,通过她把剧中其他人物联系起来,也把剧情贯串下去。小东西因反抗金八而被投进妓院,又惨死在这里。这就联系了第一幕的剧情,更深一层揭露了金八的罪恶。方达生为寻找小东西来到妓院,使他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黑暗,为他后来的奋起抗争提供了新的思想依据。这一幕还巧妙地通过报童之口反映了小职员黄省三一家的悲惨遭遇。

作家还注意到结构的匀称统一,片断的联结与照应。比如张乔治是剧中“都是鬼”的人们中第一个出场也是最后一个退场的人物。

第三是追求自然、真实、生活化的风格。

《日出》在剧情的展开上追求一种自然、真实、生活化的戏剧风格。其具体表现是悲喜剧场面的交替与穿插,强烈的讽刺性和象征性的意抒情氛围。

生活中本来就有喜与悲。《日出》第二幕以喜剧为基调,第三幕则是一幕人间悲剧。一方面是富豪们在寻欢作乐,一方面是不幸的人们在苦苦挣扎。对比强烈,真实感人。第二幕虽以喜剧为基调,也穿插了黄省三的悲惨遭遇。他本是银行录事,累死累活每月只拿13块多钱,仍被潘月亭开除。失业后生活无着,全家服毒自杀。黄省三遇救后想再自杀竟无钱买毒药。

强烈的讽刺性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讽刺艺术的才能。当陈白露和潘月亭在一起的时候,潘说:“我对我亲生女儿也没有这样体贴过。”陈说:“我要是你亲生的女儿,你还会这么体贴我吗?”接着喊他“老爸爸”。这里既辛辣地嘲讽了潘月亭,也有陈白露的自潮。潘月亭不过是虚情假意地玩弄女人,哪里是什么体贴。而陈白露竟以美色侍奉一个“老爸爸”,岂不也嘲讽了自己。顾八奶奶、张乔治、胡四等都是喜剧人物。他们装腔作势,故作多情,聒不知耻,丑态百出。作家无情的揭露讽刺他们,把这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剧中“日出”是个象征性的形象。它是光明的象征,青春生命力的象征,它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和希望,使剧作洋溢着一种象征性的诗意抒情氛围。工人们在日出时劳动,方达生迎着东方的日出走去。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