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简介与鉴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9 属于: 影视剧情

《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经典名作。

美国电影《公民凯恩》由奥逊·威尔斯、海尔曼、曼凯维奇编剧,奥逊·威尔斯导演,格里格·托兰德摄影,美国雷电华影业公司于1941年摄制完成。

奥逊·威尔斯,1915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凯乐夏,父亲是发明家,母亲是钢琴家,自幼受到歌、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父亲又曾两次带他环游世界,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创作也很有帮助。1941年以前,他已在舞台演出、电台播音、莎剧表演等方面显露出才华。1941年创作的影片《公民凯恩》使他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他在此片中任编剧(之一)、导演和主要演员,那年他才26岁。其后虽参与摄拍了一些影片,也只是在模仿自己成功的过去。

《公民凯恩》是世界经典影片之一,它不仅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创新之作。曾荣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并多次被美、法和比利时等国评为世界“最伟大的影片”、“最佳影片”之一。

此片的一部分内容是根据出版家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身世(包括他与女演员玛丽恩·戴维斯的风流韵事)创作而成的。

《公民凯恩》的主要情节是,赫赫有名的报业大王凯恩临终前留下遗言:“玫瑰花蕾!”为了探究这个字眼的秘密,一个叫汤普森的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他先后接触了五位非常了解凯恩的人,他们讲了关于凯恩的五个不同的故事,各执己见。但这五个故事,却把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展示了凯恩的一生。“玫瑰花蕾”只不过是漆在凯恩儿时玩过的雪橇上的商标,至于凯恩临终遗言的含义却始终未能破译。影片结尾时汤普森说:“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不相信一两个字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

那么,凯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威尔斯自己分析说“凯恩既自私又无私。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恶棍、一个很大的大人物和一个很小的小人物。”这说明凯恩是个性格矛盾复杂的人。当他面对死神时,他终于摆脱了自尊心和功名欲的束缚,道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表达了他对美好童年的忆念。一个人即使赢得整个世界,但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童年和像童年一样值得珍惜的人的纯真,凯恩在临终前认识并承认了这一点。影片绪尾时,雪撬被扔进火堆,“玫瑰花蕾”的商标顿时化为乌有,令人回味无穷。威尔斯通过凯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关怀,对人性的悲悯。

《公民凯恩》的成功在于它的艺术创新,在于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冲击与突破,为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其具体特点是:

第一,纵横交错的艺术结构。

影片一开始即展示了凯恩76岁去世时的情景,时间是1940年,地点是上都(又译柴那杜庄园)。凯恩临终前手上拿着一个玻璃球说:“玫瑰花蕾!”玻璃球落地,凯恩去世。接着放映了关于凯恩全部活动的“新闻片”《前进中的新闻》,介绍了凯恩的童年生活,他怎样成为出版家和有权势的人,他娶了总统的侄女爱米丽为妻,离婚后又娶了“歌唱家”苏珊,他在1929年失去了对他的报纸的控制权,最后孤零零地死在上都。“新闻片”放完后,汤普森围绕“玫瑰花蕾”之迷作了调查竟毫无所获。影片结尾又回到上都,镜头结束在“闲人免进”的告示牌前。这便是影片的纵向结构线索。汤普森分别向五个人作了调查。他们是:赛切尔(银行家,凯恩的监护人)、伯恩斯坦(凯恩过去的总经理)、莱兰(凯恩早年的朋友,《问事报》的初期评论员)、苏珊(凯恩的第二个妻子)、雷蒙(凯恩的仆人)。这五个调查线索在片中构成五条横向结构线。加之每次调查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自由交错切入,这就构成全片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在影片开头放映凯恩生平的“新闻片”,目的在于使观众对于所要关注的人物获得某种程度的预知,并由此产生期待。还在于加强影片的真实效果,使这种虚拟的记实性向生活的真实告拢。

五个被采访者对凯恩就有五种不同看法,或者说影片中就有了五个不同的凯恩。这种人物形象性格的不确定性,以及本片思想内涵的多义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时空自由切入等正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重要特征。

第二,纵深镜头的运用。

所谓纵深镜头简言之就是摄影机在同一镜头里拍出近景、中景、远景。纵深镜头明显有别于蒙太奇的镜头之间的拼拆或并置。如苏珊演出又一次失败企图自杀时(苏珊并不想成为歌唱家,而是凯恩以强迫的方式硬想把她造就成歌唱家),影片提供了一个三层次的纵深境头:近景是一只玻璃杯和一瓶毒药;中景是枕头上苏珊的面部;后景是房门和门下透过来的一线亮火。远处是苏珊的喘息声,门后传来了她丈夫的敲门声。两极之间形成紧张,却又因为纵深镜头造成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决定凯恩命运的时刻也采用了纵深镜头。前景中是他的父亲、母亲和赛切尔,后景中透过窗户看到凯恩最后一次在雪地上尽情玩耍。(以下情节是他被监护人带来,从此告别了父母)如果用蒙太奇,则需在室内的成年人和室外的孩子之间反复切换。而这里只用一个纵深镜头就同时表现给观众了。再如表现凯恩与苏珊在上都的关系时,摄影机的位置正好位于凯恩的脑后,我们越过房间看见苏珊坐在壁炉边摆弄一副拼板游戏。这个纵深镜头不仅强调了房间的大而无当,而且暗示出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距离。在纵深镜头中还有一些是变化视角拍摄的,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造型风格和象征意义。如当凯恩还是孩子时,一般是向下俯视的角度;而当凯恩事业日益兴旺发达时,视角也越来越敬畏地上仰,表现他的令人慑服的力量和日益孤立的处境。

纵深镜头由于所有的物体均在清晰的焦点之内,保持了现实世界的完整性和人物动作的连贯性,产生真实的时空效果。当有人问威尔斯为什么在《公民凯恩》中用了那么多纵深镜头时,他说“在生活里你看到的东西是同时尽收眼底,在电影里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在国外关于纵深镜头的评论中,有人对它评价过高而对蒙太奇反对得又过分了。这是不正确的。诚然,纵深镜头的运用是对电影艺术的新开拓,是电影艺术的创新和进步。但对蒙太奇不可全盘否定。用蒙太奇手法同样拍出了《战舰波将金号》这样的世界电影的精品。实际上《公民凯恩》也并未完全排除蒙太奇的运用。

第三,音响的出色运用。

威尔斯早年曾参与过戏剧实践,曾以精彩的广播节目《火星战争》的制作播放一举成名。戏剧、广播方面的有益经验使他执导《公民凯恩》时,在音响的运用上尤为出色。

《公民凯恩》中的人物对话往往是断断续续的,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而且常常是多人同时说话;音响自然、随意,有时又从画外突然进入,具有奇峰突起的艺术效果。

运用音响的重叠进行场面转换。如赛切尔对凯恩说“好呵,查尔斯,圣诞快乐。”孩子回答说“圣诞快乐。”然后赛切尔的声音接下去说“新年幸福”时,凯恩已经21岁了。威尔斯把这种技巧称之为“闪电式的交替”。苏珊在她那破旧的住所为凯恩弹钢琴的镜头化入另一个镜头,她仍在弹着那首曲子,却换了一架钢琴,换了一处上等公寓。影片中还充满着音响和形象讽刺性的并置场景。如在影片快结束时,凯恩和苏珊在帐篷里争吵,帐篷外面有个黑人在唱歌“那不是爱情……因为没有真正的爱情。”

威尔斯从事戏剧、广播实践的经历使他对音响效果有十分敏锐的感觉。为了强调上都广阔的空间感,同时强调凯恩与苏珊共同生活的空虚感,他用了一个回声箱来创造声音空旷回荡的音响效果。“新闻片”叙事人的声音始终尖厉刺耳,而赛切尔纪念图书馆里的声音听上去是空洞的,就像是上都的回声。

影视剧情的其它文章:

  • 《开国大典》简介与鉴赏
  • 《红高粱》简介与鉴赏
  • 《黄土地》简介与鉴赏
  • 《乡音》简介与鉴赏
  • 《芙蓉镇》简介与鉴赏
  • 《早春二月》简介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