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打牙祭”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01 属于: 历史文化·古代吃文化
  •     在《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中中曾经提到对“打牙祭”的描述:“伙计们平日里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看来,“打牙祭”就是吃牙祭肉。那么为什么要管吃肉叫做“打牙祭”呢?它与祭祀之间又有神练习呢?

      “打牙祭”是祭祀文化与现实结合的一个产物。古人对祭祀活动都十分重视。每到过年过节,就要祭拜已经逝去亲友或者在天神明。有好吃的就想着要给神仙祖宗尝尝,以求神明保佑。在古代祭祀中,是最常见的祭品。

      人们认为,祭祀的贡品是神仙的吃食,人吃了很吉利。因此,皇帝经常把祭肉分给王公大臣。这样的风俗流入民间之后,每逢过年过节,人们就接着祭祀的光,吃上一些“祭肉”。因而,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吃肉的机会戏称为“祭牙”,也被称为“打牙祭”。

      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奢求,“打牙祭”的说法也就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了。

      【猜你不知道的】

       很多年代和各民族的饮食风俗,有很多都与名人有关。例如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吴王命令伍子胥督建王城。夫差继位之后听信谗言, 将伍子胥杀害。伍子胥在临死之前,对部下说:我死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没有粮食吃,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就能够找到吃的。后来越国攻打吴国,城中断粮, 伍子胥的部下就带着军民跑到了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到了很多能够充饥的“城砖”,原来这些“城砖”都是被糯米粉压成的,吴国军民就靠着这些“城砖”渡过了 难关。因此,吴国百姓每到过年过节,就做年糕来几年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