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格尔主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9-04 属于: 西方哲学辞典

现代西方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后流行于英、美、德、意等国。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格林(1836-1882)、布拉德莱(1846-1924)、鲍桑葵(1848-1923),美国的罗伊斯(1855-1916)、布兰夏德(1892-1964),意大利的柯罗齐(1886-1952)、金蒂雷(1875-1944)和德国的格洛克纳(1896- )等人。

新黑格尔主义者宣扬主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认为客观世界中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绝对”。他们把“绝对”理解为一种纯粹主观的“直接经验”,是与外部世界毫不相干的一种神秘莫测的主观境界,它同思想是相对立的。在真理问题上,他们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的标准最终就是对于我们本性的一种需要的满足”。他们还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提出“哲学所要求的,就是那种可以恰当地称为信仰的东西,并且最终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他们在论述黑格尔关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的学说时,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否认二者之间的区别,完全抹煞了黑格尔关于哲学有别于宗教并高于宗教的思想。他们极力歪曲辩证法,提出“内在关系”说,把事物间的各种联系看作是机械地平等并列着的,抹煞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的区别:片面强调对立面的同一,抹煞对立面的斗争,否定事物由于内在矛盾而运动发展。

他们从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出发,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意志、有道德、有人格的精神实体,是一个有机的“全体”,它是个人的本质或灵魂,或者说是“真我”。离开了国家,个人就不是真实的。其目的在于把资产阶级国家神圣化,主张国家可以“发号施令”,对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