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大学
从上面的两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 古代的“大学”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教育”很相似,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从事高等教育的机构的的意思是不同的。另外,当 然,古代所说的“大学”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学教育”也是有所区别的,古时的大学更偏重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提高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识,而现在 的大学教育就要宽泛很多,泛指学习既定的学科知识,提高一般性的个人修养,标准降低了很多。
如果按照一个人学习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来 讲,古代是存在大学的,只是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罢了。据史料记载,在虞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名为“上庠”的公办学校,“上庠”也就是现在的“高等学 校”的意思;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在自己的家里就办起了学堂,但是因为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像样的教学设施,称之为大学还是有些勉强。但是到了西汉汉武帝的时 候,由国家在京师所办的“太学”就是相当正规的大学了,太学不仅有五经博士任教,还对贫民子弟开放。太学一直存在到明代;之后国子监兴起,成为了典型的国 办“大学”,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末年。另外,在唐代末期,除了官办的“大学”,民间也开始出现私人设堂授徒的书院,到了宋代,书院十分盛行。这些书院与孔子 开设的学堂相比,因为有了固定的教育场所和严格的学院制度,已经可以称为“大学”了,书院和官方的“大学”一直是共同存在的,到了清末才消失。
【猜你不知道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原来,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城管引进美式教育,创办了新式学堂,将平民教育纳入 满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在1905年末颁布了新学制,废除了科举制度,并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也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 要形式,新学制把学校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和“大学堂”等几个等级,其中“高等学堂”和“大学堂”属于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