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博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1-01 属于: 历史·文人·文化
  •   现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就是博士学位,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称谓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喔。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曾写道: “博士,秦官,掌通古今。”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的“博士”是个官职,职责基本就是保管朝廷文献档案并掌管图书,还要时刻准备着为帝王讲解知识而奋斗。汉 武帝执政时,设立“五经博士”一职,职责是研究、讲解传授儒家五经;到了唐代,设立“国子、四门”等博士,职责是教授学术;而后,宋代的“国子博士”为五 品官职;明清两代虽仍有“国子博士”,但官职就低了些。

      除了上述这些文官,古代政府还设有许多专精一艺的“博士”官职:比如西晋就设有“律学博士”;北魏增设“医学博士”;唐朝则又设立“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这些专业类“博士”到宋代时被废止。

       我们把目光放回现代,由于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博士”是个更加专业化的学术性称谓。在古代中国,学术大都依附于政治权力,因为古代社会结构并不复杂,学 术没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但反观现在,学术已经成功脱离政治权力而独立存在,并且拥有了自身的文化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但要论古今“博士”的地位,那么前者比后者更胜一筹。因为古代“博士”为国家设立的官职,可享国家俸禄;而现代“博士”只是个学术称谓,专于研究但并无要职,无工资可言。

      【猜你不知道的】

       汉朝时期,由于工作性质及其职责所在,那时的“博士”学识可谓渊博非常。比如秦国“博士”伏生,肚子里的墨水那是相当的多,尤其精通《尚书》,自己写了 《尚书大传》。汉文帝执政时,已有90多岁高龄的他即便老不能行,却依然可以通背此书。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大量书都不幸化为灰烬。所以如今的《尚 书》正是靠他的记忆才得以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