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上海历史建置沿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上海历史
  •     唐代上海地区海岸线已达今高桥—川沙—惠南—大团—大金山一线。唐后期(距今约1200年前),海岸线已达今钦公塘一线。

        唐朝,上海大陆地区分属江南东道苏州华亭县、昆山县。崇明地区江面已有沙洲涨出。唐武德四年(621年)平江南,改吴郡为苏州。武德七年,复置嘉兴县,属苏州。原海盐县地由盐官县改隶嘉兴县,景云二年(711年)析嘉兴县复置海盐县,属苏州。先天元年(712年)废海盐县,开元五年(717年)复置。今金山县大部,奉贤县西部地属海盐县,松江县大部、金山县西北部、青浦县西南小部及闵行区西部属嘉兴县,嘉定区、青浦县大部、松江县西北部属昆山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江南东道,治苏州,苏州属江南东道监察区。天宝元年(742年),苏州改为吴郡,辖昆山、嘉兴、海盐3县。天宝十载,吴郡户口达76421户。唐廷准太守赵居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3县地置华亭县。治所在今松江县松江镇,属吴郡。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并随海岸线的东移而扩展。是年,移昆山县治于今江苏省昆山市治,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北的大陆地区属昆山县境。乾元元年(758年),改吴郡为苏州。华亭、昆山2县隶苏州。

        五代十国时期,上海地区属吴越国;华亭县隶属多变,昆山县隶苏州未变。其间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上海地区属吴越国。吴越宝大元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置开元府于嘉兴县,华亭县隶开元府。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废开元府,华亭县仍隶苏州。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置秀州,治嘉兴县,华亭县隶秀州。杨氏吴国(902~937年)时期,在今崇明县沙洲置崇明镇,属通州海门县。五代末北宋初,在今青浦县旧青浦镇置青镇。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平江南置淮南路,治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置两浙路,治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苏州、秀州隶两浙路,通州属淮南路。天圣元年(1023年),因通州兼辖崇明镇,改名崇州。明道元年(1032年)复名通州。熙宁五年(1072年),析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淮南东路治扬州,通州属淮南东路。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隶两浙路。昆山县隶平江府。上海大陆地区分属两浙路秀州华亭县和平江府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淮南东路通州海门县。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析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两浙西路治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平江府和秀州隶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年),秀州升为嘉兴府,华亭县隶嘉兴府。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1218年1月7日),析昆山县东五乡置嘉定县,隶两浙西路平江府,治练祁市(今嘉定区嘉定镇)。上海大陆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北为嘉定县境。崇明地区称崇明沙,主要沙洲有姚刘沙。上海大陆地区分属两浙西路嘉兴府华亭县和平江府嘉定县,崇明地区属淮南东路通州海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