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房玄龄:玄门当机赢得胜利,选贤任能宰相之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4 属于:房玄龄
  •   玄门当机赢得胜利

      唐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结束后,其内部又出现了新的一场战争。这就是李建成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唐王 朝的创建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汗功劳,无论太原起兵,进军长安,还是东征西讨,削平群雄,他都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才能出众,这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他 的父亲李渊对李世民的才干也是赏识的。在太原起兵时,曾面许李世民:"若事成,就以你为太子。"

      太子李建成虽没有像李世民那样的赫赫 战功,但他自起兵太原,镇守潼关,南进长安,东出洛阳,也立过一定的战功。再加上他位居东宫,联合其弟李元吉,其得到帝位的自然条件是相当优越的。有锐敏 政治眼光的房玄龄,对李世民兄弟之间事态的发展看得一清二楚,他心里十分着急,劝李世民尽快动手,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李世民仍犹豫不定。

      李建成、李元吉为了除掉李世民,首先第一步就是清除李世民身边的人,他们先用收买、拉拢的办法想将秦王府的勇将谋臣拉过去,没有获得成功。李建成最忌恨的就是房玄龄、杜如晦,继而又在李渊面前中伤、挑拨他们。结果,李渊偏听偏信,下令把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兵犯边。按惯例,大都由李世民督军御敌。但此时,李建成却提议由李元吉和李艺出征,以阻止李世民掌握兵权。同时,李元吉还征 调秦府将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前往,借此把秦府精兵抓到自己手中。事成之后他们决定再来谋杀李世民。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内弟长孙无 忌、舅舅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商议。又秘密召回房玄龄和杜如晦,令二人穿戴道士服潜入秦府,共同议事。

      经过周密的策划,武德九 年六月四日,李世民暗中在玄武门设下伏兵,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把军国大事完全委托给李世民处理, 并立李世民为太子。接着,李世民拜房玄龄为右庶子,不久,又提升房玄龄为中书今,当上了宰相。八月,李渊把帝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 观。

      选贤任能宰相之职

      唐太宗即位后,对群臣论功行赏。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功居第一。

      贞观三年(629)二月,房玄龄改任左仆射。唐初的左右仆射就是宰相。

       房玄龄是一位卓越的实干家,一批出色的高级官员被他陆续荐举给朝廷。他担任宰相后,首先裁减大量的冗员。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根据唐太宗的诏令,房玄龄在贞观初年对在职官员进行大量裁并,全国根据地理位置的划分,设十道,三百余州。这是贞观初年全国性的一次重大行政改革。

       房玄龄不仅果断地裁去大量冗员,且能因才授任、选贤任能。唐太宗重视选才用人,他认为,"致治之术,在于得贤。"他确定宰相的首要职责是求访贤才。唐太 宗还下令把宰相担负的具体政务交给左右丞处理。宰相集中精力处理大事和挑选人才。这为房玄龄选贤任能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早在秦王府时,房玄龄就发现杜如晦聪明识达,有佐王之才。就向秦王李世民推荐,从此,李世民开始重用杜如晦。后来果然证实,杜如晦辅佐太宗,功勋卓著,成为与房玄龄齐名的贤相。

      房玄龄选用人才,重才也重德,他推荐的李大亮,不但文武全才,而且品德优异。房玄龄本人则为官清廉,生活俭朴,竭心奉公,房玄龄称李大亮可以当大位。唐太宗拜任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兼领太子右卫军,又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甚为器重。

      薛收是个卓有文才的读书人,经房玄龄的推荐,为太宗任用。太宗征伐时的檄文、捷报,大多出于薛收之手。可惜薛收只活了三十三岁,唐太宗感到很悲痛。

      对唐太宗任用的人,房玄龄认为不合适的,也不苟用。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要拜李纬为吏部尚书,想听听房玄龄的意见。房玄龄认为不合适,唐太宗便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可见房的意见在当时何等重要!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吏治清明,去冗员,对唐朝政治,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裁减大量官员,就能够为国家节省财政支出,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