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直言敢谏
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现在要用儒家经典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使社会重新恢复秩序。房玄龄的第一件工作是考订经文。在他的主持下,秘书省考订了《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等五经,由唐太宗批准,颁布全国,成了官定的统一课本。
自贞观元年房玄龄迁为中书令,贞观二年又进拜门下省侍中,越明年又代长孙无忌而拜为尚书省左仆射,这样他就把朝廷三省的"一把手"全都做过了,从此成为 朝中首席宰相。因他辅佐君王有功,为人正派廉洁,诚实可信,成为朝廷决策机构里总领百司的核心人物。太宗封他为梁国公,封食邑一千三百户,还把自己的女儿 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妻,同时韩王又娶了房玄龄的宝贝女儿为妃。这样一来,房玄龄便成了皇亲国戚,更是位极众臣之上了。
人都说房玄龄胆小,因为平常总见他笑容可掬,甚至在皇上面前唯唯喏喏,却不知这并不是他故意装出来的,而是谦虚谨慎的人格使然。实际上每临大事,他自有主 见,但他不像魏徵那样直言相谏,也不同于封德彝们阿谀奉承,更不像尉迟敬德那一路武夫式地动辄光火,他谦恭谨慎,夙夜辛劳,尽心竭虑,同时处事得体,善于 把握分寸。
刚正不是形式上的表演,身为宰相,协助君王治理好国家才是根本,所以必须协调好大臣之间、君臣之间、衙署之间的各种关系。 房玄龄已是五十岁的人,既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又有多年在基层的磨炼,加之他人品正派,所以由他做宰相是再合适不过的。可见太宗用人很有眼光。一个锋芒毕露 的宰相肯定与阁僚搞不好团结,一个平庸无才的人又不足以服众,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呢,不用别人弹劾他,自己怕是一天也干不下去。故而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 说。
房玄龄之廉,既廉在他为人处事严谨无私,也廉在他身居高位有为有功。一个州官很容易获得清名,两三件政绩,两袖清风,家徒四壁, 再有那么一两次抗旨不遵(当然是昏君之旨),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当朝宰相则有所不同,一方面要匡正天子的某些言行,一方面要把握住大政方针,同时还要调动 起满朝文武的工作积极性,以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长治久安。这就是高层次的廉了。房玄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善于协调而又不失原则,功丰绩伟却能推功于 主,大权在握却从不谋取私利。人说他"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可见他的高风亮节。
有一件小事很能体现房玄龄的风格。太 宗平时威容庄肃,百官进宫看见他一脸严肃,经常吓得手足无措。房玄龄便对太宗说:"臣小时候在靖池里居住时,常听隋朝大臣宇文恺讲故事。一日宇文先生说, 虎因为凶猛而被人畏惧,猫因为柔善而被人豢养;但用紫檀木雕成的老虎也被人家放在堂上,为什么?木头雕成的老虎在向人微笑。人们总是愿意看见笑脸,正所谓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和善的人容易获得友爱。"
听了这一席话之后,太宗每见人奏事,即便心情不快也要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以 此听到谏诤,了解政教得失。一日他对众公卿说:"玄龄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若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必须有明镜;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 臣。君王要想自贤,就必须有大臣们来匡正。实际上道理很简单,君王如果失去了他的国,臣子们也不能独全其家,君臣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你们看过去,隋炀帝暴 虐,臣下钳口不言,致使他不闻其过,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国家一灭,虞世基等大臣也被诛死了。前事不远,自应借鉴。以后每当你们看到有什么不好的事,一定要 极言规谏。"
房玄龄就是这样,用很委婉的方式来说服人,而不是生硬的批语或简单的说教。对皇上如此,对同僚也是如此。
五十岁的房玄龄是一张瘦长脸,细高身材,眉如横剑,目似秋潭,双鬓须髯花白。他和善稳重,衣着简朴,说话慢声细语,从不随便说话。他的牙不好,所以经常嘴里啧啧作声,这使他显得平易近人。
别看太宗嘴头上经常挂着俭约啊,反对奢侈腐化之类,随着东突厥被平定,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经济形势也大为好转,他也在一片颂扬声中渐生骄奢之心。
从贞观元年起,太宗就想建一座自己的宫殿,砖瓦木料都备齐了,因为众臣谏阻,这才半途停下。回头他又对群臣说:"自古以来,帝王要有所建树,必须以顺应 民意为贵。过去大禹凿开九座山,疏通九条河,动用了大量人力,却没有人怨声载道,为什么?原因就是人心所向。秦始皇营造阿房宫,人们却不少非议,那是因为 他出于个人私欲,不能和大家共同享受利益。我之所以停止修建这座宫殿,就是想起了秦始皇的事。古人说得好,不做无益的事情来妨害有益的事情。"
贞观三年(629)四月,太上皇李渊觉得自己退位以来还一直住在国家正式的朝政宫殿里不大合适,便主动提出迁到武德五年修建的弘义宫中居住,从此,太宗搬进太极宫,另建皇宫一事才算休止。但太宗此愿未了。
夏秋之交,有人对太宗说:"按照《礼》的要求,季夏之月可以居高台楼阁。现在夏天的暑热还没消退,秋天霖雨季节刚开始,陛下住的屋子又低又潮,何不建一座阁楼住?"
魏徵与房玄龄忙又谏阻,说眼下民不聊生,皇宫里大兴土木,恐有损皇上威信。太宗这才说:"我有气疾,本不适合住在又低又潮的屋子里,但既然你们这样说, 想必造楼阁一定浪费很多,那就罢了。"又说,"过去汉文帝将建露台,想到花费的钱财相当于十户人家的家产,就停工了。我的功德不如汉文帝,可是浪费的钱物 却超过了他,这哪是为民父母应该做的呢?"
正月里,前来京师朝集的各州长官们即将散回各地的时候,赵王李孝恭领衔上表一道奏折,说如今四境胡狄均已降服,国家出现了东汉以来未有过的大一统局面,足可以告慰于天地祖先了,所以请求朝廷往泰山封禅。
封禅是封建社会的一项大典,"封"便是在泰山极顶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以这种形式"告成功于天地",实际上是为天子歌功颂德。
上一篇:第二十一章 制礼作乐
下一篇:第十九章 房谋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