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大树下的风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庄周
  •   小时候,跟着父母下田,我最爱在片刻歇息的时候,躲到不远处的木麻黄树底下,让南台湾炙热的阳光晒不到我已然黝黑的皮肤。

      这样的记忆,显然在汗水、热气和着泥土青草味之外,掺入了一点点清凉、一丝丝薄如蝉翼的绿荫――它是那么让人心醉、心软,以至于偌大的嘉南平原仿佛就只有那一排排木麻黄存在。

      而庄子想象世界中的那一棵大树,名叫"樗",树身臃肿,大而无用,根本无法被当做木材使用。因此,庄子认为我们最好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广大辽阔的原野上,而让人们随性地在它周遭徘徊,并同时逍遥自在地躺卧在它底下。庄子于是下了这个结论:

      这棵看来"无用"的大树真正的用处是它永远不会被斧头砍掉,也不会有什么"外物"伤得了它。因此,就因为它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它怎么会有困苦祸患呢?

      这棵看来"无用"的大树真正的用处是它永远不会被斧头砍掉,也不会有什么"外物"伤得了它。

      庄子仿佛就在说我们这些自小便立志做一个所谓"有用的人"

       的家伙,可别自鸣得意,因为"有用"的结果往往造成生命自身无可弥补的伤害――至少因为"有用"而累到伤了身,也同时因为"有用"而忙到乱了心。如此, 身心交瘁,我们唯一而无可替代的"生命"可就又有话说了:"朋友,你说你有用,但有用的后果竟然是戕害了自己的生命,这样还能算是'有用'吗?"

       或许,活在这往往把人只当做是"人材"看待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得提防自己千万别沦为刀斧相向的"木材",而竟让这一生变成"慢性自杀"的历程。想想那 些自杀的人总是可悯、可怜又可悲,而我们这些不想也不愿任意地自我了断的人,如果只是换别的方式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自杀,譬如明知道过分地忙碌可能伤害身 体,过分地贪那美味之食更可能有"腐肠败胃"的负作用,却仍然顽冥地往那热闹的街道上走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此外,名利纵然诱人,其实是自命不凡的心理 教我们拼命地"使用"着这有限的生命――江郎总有才尽的时候,而生命的有限性不就随时在召唤我们,要我们及时回头;否则,就像二人对弈一般,小小棋盘上的 那些"过河卒子",又如何能轻易地走回头路而不被一举通吃呢?

      大树依旧在,而原野风光也依稀可见;只是树底下乘凉的人少了。多的是城市里如过江之鲫的人车,多的是我们分秒算计"有用"与否的心思,叫这少了汗水,少了热气,更少了泥土青草味的小小身躯竟在冷气房里热出一身汗来,或者,竟是吓出一身冷汗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