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辅越灭吴
范蠡为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前494年,越国为吴国所败,他曾赴吴为人质二年。他提出治理国家要掌握“持盈”、“定倾”和“节事”三项原则。“持盈”是说国家在强盛时,要设法保持强盛;“定倾”是说在国家危难时要善于转危为安;“节事”是说在平时必须处理好政事。他认为要“持盈”就必须顺从天道,“持盈者与天”。“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圣人应当像天道那样,不自满,不骄傲,不居功。要“定倾”必须“与人”,顺从人道。要“节事”则必须“与地”,顺从自然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三者又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他运用这三条原则,辅佐越王勾践卑辞厚礼以事吴,但“柔而不屈”,经过长期的生聚教训,使越国强盛,最后灭亡吴国。灭吴后,他认为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拒绝接受分封,离越适齐,另谋出路。并告诫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文种引退。自己化名“鸱夷子皮”,经营商业。他掌握“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规律,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富商。《汉书·艺文志》著录《范蠡》2篇,已佚。其言行见于《国语·越语》、《史记·货殖列传》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