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荆州的神童少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1 属于:张居正
  •   平民之家出神童

      荆楚大地自古人才辈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家屈原,还有传奇的英雄人物伍子 胥。在明代,这片土地依然人杰地灵,有名的嘉靖皇帝就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兴献王之子。因为他的堂兄武宗朱厚照皇帝没有儿子,只有他是最合适的王位继承 人,最后从楚国古都钟祥进入皇城北京,继位称嘉靖皇帝。他不仅把楚地好巫尚灵的气氛带到皇宫,整天烧香斋醮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而且也因为念及乡土情意, 对楚地俊才倍加关照,使得在他左右的南方大臣居多。而且他也十分信任他们,一些重要事务全权放手,这也使得这些人有机会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权臣体 系。在这些楚地俊才当中,有一位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不仅在嘉靖时代就进入仕途,而且在以后的两代皇帝当朝时也成为独当一面的权臣,并完成了著名的万历新 政改革,挽救了濒临覆灭的大明王朝,使它又延续了几十年的统治。这个著名的楚地俊才就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农历五月初三,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

       出生在一个军籍平民家庭的张居正从小就在父辈的熏陶下学会了吟作赋,在本地乡间很有名气,号称神童。之后,他又搭着科举取士的快车,一路顺风,年纪轻 轻就进了翰林院,做了翰林居士。经过几年的打拼,他又进了内阁,最终在万历年间登上内阁首辅的宝座,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万历新政改革。他圆满完成了中国古代 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使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又延续了几十年的统治。张居正个人也因此获得一代救世能臣的美名,得到后人的推崇。

      他 曾这样感慨历史人物的成长:"采灵菌于粪壤,拔姬姜于憔悴。王谢子弟或杂在庸流,而韦布闾巷之士,化为望族。"就像他说的那样,在明朝后期,政务衰颓,朝 野上下没有一个敢说真话、愿做实事的人。他凭着强大的使命感,从一个"韦布闾巷之士",最终"化为望族",成为一代治世能臣。

      早在朱 元璋起兵反对元朝统治的时候,张居正的先祖就投在朱元璋的帐下。等到后来天下平定,他又随军籍落户在湖北荆州。明朝实行不同的户籍政策,按对朝廷贡献大小 的不同,大致分为军籍和民籍。军籍后代不仅要和一般老百姓一样种地谋生,而且还要随时准备重新入伍,为保卫大明王朝尽力。所以,这些人往往对国家兴亡比较 关注,比一般老百姓有着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对科举制度的热衷和对儒家思想里"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的向往。

       张居正的先祖,到了他爷爷这一辈仍然是一心效忠朝廷的一个落魄的军籍平民。他爷爷张镇,一心想取得个科举功名。但由于为人耿介,又有太强烈的个性思想,肯 定不能在死搬硬套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结果是屡试不中。但他又不甘心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最后在离家较近的辽王府谋了个护卫的差事,整天和那些王公贵族 的公子哥们混迹在一起。和那些纨绔子弟不一样的是,他治国安邦的宏图大志始终没有泯灭。自己不行,他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张文明身上,希望他 能考取功名,做一个治国安邦的能臣。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早年在父亲的安排下,曾经醉心于求取功名。但和父亲一 样,他的科举之途很不顺利。他20岁才补上府学生,以后又参加了七次乡试,仍然未中。无奈之下,他对自己的科举之路也灰心了。他将手中的书本扔在一边,准 备从此放弃这条追求了很久也付出过很多的道路。到底是曾经为此付出过很多的事情,他也有一丝无奈,只是长叹一声说:"我自幼也可算是饱读诗书了,寒窗苦读 了几十年,自己总认为没有什么比别人差的,但始终困顿而不能实现壮志,这大概就是天意吧!"

      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屡战屡败,但张镇和张文明父子二人依然不停地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后代身上。他们想用心为张家培养一个能让张家出人头地的后代。

      可是,虽然已经成亲多年,当时张文明的妻子依然没有身孕,这无疑使张氏父子更加忧伤,求子心切的他们不得不祈求神灵的佑助。为了让张文明的妻子生个孩子,他们到处上香问签。

      或许是父子二人的求子心切确实感动了上苍,张文明的妻子终于怀孕了,大家都在期待着。按日子推算,孩子在阳春三月就该出世了。但如今已是溽热的五月了,张文明的妻子依然挺着个大肚子。全家人也被这个快要到来的小生命揪得心神不宁。

       终于有一天,花甲之年的张镇被一个梦惊醒了。"这水是哪儿来的?"他大喊了一声,不知道外面已是大雨倾盆,积水在院子里翻滚。"水就是从张家地里流出来 的啊!"一旁的仆人有点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问。其实,张镇问的不是眼前的情景,而是他梦里的情景。他梦见发了大水,大地茫茫一片,所有人都被淹没在水中。谁 知他的梦境和眼前的情景相差无几,仆人们以为他在明知故问,也没有在意。但精神恍惚的张镇感觉不对,一定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他赶忙往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的屋子里跑去,他想请饱经风霜的父亲解一下这个梦。"治卿啊,为何如此慌张?"张诚看到已是半百的儿子竟然如此慌张,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是不是南边的屋子被雨水冲塌了啊?"他急切地问。

      "没有,父亲,是……"他激动得几乎难以开口,"我做了个梦,梦见发了大水,大地茫茫一片,所有人都被淹没在水中。人们都在问这水是从哪儿出来的,我也跟着问,于是就醒了……"

      "哈哈,真是苍天有眼,我们张家可能要出人头地啦。"张诚微笑着捋了一下白白的胡须,"是不是送命天神把一个高贵的灵魂安放到我们家了啊,我刚刚也做了一个梦。"还没等张镇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张诚就向儿子说起自己的梦来了。

       古人认为梦是来自上天的启示,所以都信以为真,而且谈论起来也特别严肃。还有专门的解梦书籍,对不同的梦境做了相应的解释。规定了哪是吉梦,哪是噩梦, 而且规定如何区分对待。如果梦到噩梦,那是天地间的妖灵鬼怪在扰乱人心,这样的梦不必信以为真,也不需要告诉别人。被噩梦惊醒后,向右唾两口,并念祈求上 天保佑不要被这些妖灵鬼怪打扰的祷词。如果梦到好梦,那是来自上天的启示,一定要认真对待,可以上与人分享,也可以只记在自己的心里。要是把梦说给了别 人,第一个听到这个梦的人作出的解释或是无意说出的话就是这个梦的注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