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对海瑞敬而远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1 属于:张居正
  •   张居正重用的戚继光,拥有出色的才能,也拥有报效国家的大志,因此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那么,另外一个和张居正同时代的人物,则几乎是相反的极端。他与戚继光的唯一共同之处,大概就在于报效国家的志向。可惜除此之外,他和戚继光却相去甚远。

      这个人叫海瑞,在中国历史上,是与包拯齐名的清官。

      在民间的评书和传说中,海瑞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大才子,因为刚正不阿,敢于和恶势力斗争,从而遭到了奸相严嵩的陷害。但他不屈不挠,终于斗倒了严嵩,伸张了正义。

      然而事实上,这是美丽的谎言。海瑞并不是什么大才子,资质也就是中等偏上。更重要的是,他根本没有和严嵩斗的机会。那是民间艺人们,为了艺术的需要,才把明朝第一奸臣和第一清官,穿越时空来了个对峙。

      明正德九年(1514),海瑞出生在海南琼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几个叔叔不是进士就是举人,可偏偏他爹海翰,在海瑞仅仅四岁的时候,就顶着秀才的名头去世了。海瑞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家中有人做官,海瑞母子却过得十分的贫穷困苦。母亲每天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让海瑞努力读书,还用一些道理教导他。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海瑞养成了独特而极端的个性:十分方正和枯燥,但又十分倔强。书中的大道理,完全融入了他的脑海,并成为他灵魂的色彩。

      虽然学习努力,但海瑞天资平平,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才以28岁的年龄考入了县学,成为了秀才。这时候,比他小11岁的张居正,已经考上举人了,比他大1岁的高拱,刚刚考上进士。

      接下来,又经过多次屡考不中,海瑞终于在36岁时考中举人。此时是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已成为翰林院编修,严嵩也已取代夏言当权。

      按民间传说,海瑞斗严嵩的故事就在此时。但真实的海瑞没有去斗严嵩,他在继续考进士。连续两届考不中,他放弃了,于是去吏部报到。

       在当时,举人和进士都可以做官,但举人做官,第一实缺少;第二官职差,第三做官的环境险恶。但凡进士出身,立了功有人记,出了事有人保,从七品官做起, 几十年下来,起码能混个从五品。要是举人,功劳总是别人的,黑锅总是自己的,从九品干起,退休能混到七品就算不错了。张居正的改革中,有一条就是要消除用 人时的差别歧视,对举人官和进士官一视同仁,可惜这一条改革当时还没开始,而且最终也没有成功。

      海瑞被分配到福建南平县担任教谕,管理县学。这是个根本没品的官,海瑞却做得风生水起。如前所述,当时的大明朝,秀才横行,县学里那帮生员很多都喜欢乱来。但海瑞一到,就对学生们加强管理,严格考勤,对违反纪律的加以惩罚,因此被学生冠上了"海阎王"的称号。

      但学生们发现,海阎王也有好处:从来不收取学生的礼金,而且待人公正。所以,学生们对他又怕又敬。

      有一天,延平知府来县里视察,进学堂时,海瑞的两个助手都下跪行礼,海瑞却昂然而立——根据他的考证,教育系统的官员见了地方官是不需要下跪的。这让知府有些郁闷,又给海瑞起了一个绰号——笔架山。

       不久之后,一位巡按御史前来考察地方政绩。巡按御史品级虽低,权力却大,总督、巡抚见面都要唯唯诺诺。在知府的陪同下,御史来了南平县。知县带领全县公 职人员,在城门口下跪相迎御史大人。唯有海瑞,依然鹤立群的在人丛中站着。事后,御史闷闷地走了,知府胆战心惊地走了,知县把他叫来大骂,他毫不在意, 依然坚持他那一套理论。

      就这样,在绿豆大的官位上,海瑞不图升官,不图发财,一心把工作干好。才能或许不出众,用心却非常专注。得罪了上峰,也做出了成绩。

      所以到嘉靖三十七年,也就是徐阶向严嵩试探性进攻之时,45岁的海瑞被提升为浙江淳安知县。连升六级,只因为一腔忠直,名声在外。

      到淳安县之后,海瑞继续他的传奇。他严厉整顿吏治,约束部下,为民申冤,同时他竟然把二百年来早已成为惯例的灰色收入全部废除,逼迫全县官吏,和他一起靠朝廷那点微薄的俸禄过日子!

      全县官吏顿时陷入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向海瑞施压,甚至消极怠工。面对压迫,海瑞全然不顾。他自顾自穿着破旧的袍子,徒步行走在县城里,吃着朝廷的俸米和自己亲手在后院种的蔬菜,安抚百姓,审问案子。工作异常辛苦,生活异常艰难,他却怡然自得,因为这是责任所在。

      最后淳安的官吏们屈服了。他们在海县令的领导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艰苦奋斗。淳安百姓的生活,则蒸蒸日上。他们都歌颂海瑞的善政。

      就在这个位置上,海瑞又干出了两件惊天动地的事。

      一次是抗倭英雄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在江浙四处巡游,一路吃拿卡要。路过淳安时,因为嫌弃驿站的招待不好,竟然把工作人员吊起来打。

       海瑞勃然大怒,带着衙役冲过去,将胡公子也抓起来痛打一顿,并且没收了随行的金银。然后,海瑞把胡公子送到胡宗宪那里,还写了一封信给胡总督,大意是 说,您是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以前也曾教导我们,要厉行节约,不能浪费。然而这次,竟然有恶徒假冒您的儿子,到驿站里要吃要喝,殴打官吏,败坏您的名声。 因此我把此人逮捕,送给您发落。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戏曲、评书,流行在民间。

      另一件事,是严嵩的另一个党羽,都 察院左副都御使鄢懋卿,在嘉靖三十九年被皇帝派为钦差,到全国各地视察盐政。此人品格低劣,所到之处吃喝嫖赌,勒索地方,偏偏还要装模作样的四处发公文, 说自己素来俭朴,要求地方接待莫要浪费。海瑞听说此事,便写了一封信给鄢大人。信中先引用鄢懋卿自己的告示,吹捧他清廉洁身;随后笔锋一转,说另有传言, 鄢大人所到之处,各地接待都非常奢华。淳安县财政匮乏,如果这样,那是真接待不起了。到底如何是好,请鄢大人明示出路!

      这封信软中带硬,冷嘲热讽,鄢懋卿气得七窍生烟,但又无计可施,干脆绕道,不去淳安了!

      所以,海瑞虽然没有如评书中那样斗争严嵩,倒是和严嵩的两个党羽小小来了这么几下。

      不同之处在于,胡宗宪虽然是严嵩一党,但却是个大局为重的好官,收到海瑞的信,心头虽然郁闷,也知道是非。他没有报复海瑞,反而把自个儿子责备一顿,也就算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