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乱世受封燕王
但他也不曾想到,这是他在人世间度过的最后一个春天。
新春正月,恰是"千门万户瞳瞳日,却将新桃换旧符"的时节,帝都应天城内洋溢着一派升平景象。战火早已远去,人们在废墟上建起了比"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古金陵更显雄伟的应天新城。街衢店肆焕然一新,士庶商民摩肩接踵。
到处炸响着爆竹,到处飘溢着酒香。秦淮河上更是彩灯映粉面,丝竹伴桨声。连一向苦惯了的引车担浆者流,那冷了一冬的脸上都绽现出春意盎然的微笑。
但是,皇太子朱标却感受不到这春的气息。
太子所居住的东宫谓"春和宫",也可称为"龙兴宫",在这里听不到鞭炮,也听不到喧哗笑语。因为防卫的需要,殿内向来不植花木,故而不可能看到枝头的花蕾或新绿。在这里你只能根据寒暑的变化来判断冬春四季。
惟一能使朱标意识到节日气氛的,便是过春节比平常更繁忙更劳累了。
朱标所处的时代,朝廷尚没有颁布春节休假的制度,君臣们照常上朝。在这点上真不如普通的老百姓活得舒服。
朱标为朱元璋的嫡长子,系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他自洪武元年正月被立为太子,迄今恰好二十五个春秋。洪武十年,因朱元璋颁诏:"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 然后奏闻",国家一般政务实际上已落到他的肩头。又因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一职,析中书省之政以归六部,六部之奏直达圣裁,所以太子的公务就特别繁忙。每日案 牍如山,闹得他宵衣旰食,席不暇暖,任是铁铸的躯体也架不住日锈夕蚀。更不消说,他的身体本就不强,兄弟之中最显孱弱,故而虽四十岁刚过,正值如日中天的 盛年,却已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了。
遵照《周礼》并沿袭历朝规矩,从"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皇帝及在京
文武群臣 在奉天殿行大朝仪,大家互相拜年;拜年而后又于谨身殿大排筵宴,君臣举觞同贺;再而后浩浩荡荡前往太庙祭祀皇帝的祖宗及配飨的功臣英魂……最隆重最繁琐的 则是大祀天地。祀前斋戒七日,使其以整洁之身面对神明。到了大祀之日,又是戴月起床,冒寒出宫,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连同大明、夜明、星 辰、太岁、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及风云雷雨诸神都已祀过,皇太子略松口气,已然卧床难起了。
所以,上元灯节的前夕,宫内即悄悄地流传着太子得病的消息。却只见太医们一遍遍被召进东宫,又各自冷着脸子回去。据说只是"偶感风寒",但吃的什么汤药,却严格保密,无人能够知晓。
当然,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太子妃吕氏即是晓得病情的一个。
这一日,姓左的一位年长御医给太子把了半天的脉,而后说句:"不妨事的,将息数日便好。"然后开了药方,无非人参、黄芪、甘草、白芪之类。待向太子床前跪辞过,拿起医包走到廊前的时候,却被太监唤了回来,说吕娘娘有话要问。
御医便又躬着身退回。在西厢房里,隔着纱幔与吕妃唧咕了几句。吕妃忍不住呜咽起来。后来,送走了御医,吕妃重新洗了脸匀了面,等再至太子榻前,已是笑意盈盈了。
不一会儿,汤药已然熬好。吕妃便用一只耀州窑的白瓷刻花碗盛了药汤,一匙一匙,亲自喂进太子嘴里。
"没事的,"吕妃说,"御医只是嘱咐你注意歇息。‘三分医,七分养’呢。"
"你拿药方我看。"太子说。
他看了药方,果然也没有什么,随手扔在一边。又问随侍的太监:"刚才我打盹儿的工夫,可有人来过吗?"太监说:"是秦王遣一位姓莫的长使来过。"太子便 有点警惕:"秦王府的人?来做什么?""说只是代秦王问太子的春安。他自己不方便来,否则早就专来拜年了。"太子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他都说些什么?"
"莫长史也没说什么。只是说,秦王感谢太子殿下的关照。"太子便闭上眼睛,且挥手让他们退出。
太子呻吟似地长叹口气,心里怨道:"朱校啊朱校啊!我这病恰是你折腾出来的呀!"……太子的病的确与秦王有关。
洪武帝共有二十六位皇子。乃是:太子标、秦王樉、晋王、燕王棣、周王棣、
楚王桢、齐王榑、赵王杞、潭王梓、鲁王檀、蜀王椿、湘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庆王、宁王权、岷王楩、谷王橞、韩王松、沈王模、安王楹、唐王、郢王栋、伊王。最后一位皇子楠,刚刚满月便夭殇,故未册封。
以上二十六位皇子之中,秦王樉、燕王棣、晋王、周王柿、楚王桢、齐王樽、赵王杞、鲁王檀为洪武三年册封。而蜀王椿、湘王柏、代王桂、肃王模、辽王植封于 洪武十一年。直到洪武二十四年,即皇太子朱标得病的去年,又封了庆王、宁王、岷王、谷王、韩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
在朱标的二十几位亲兄弟之中,有的已经天殇,有的年纪太小;而年纪不算太小,已经能够参与国事"为皇上分忧"的,或直言曰"能对明王朝产生影响的"
亲王之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属皇后所生,即他的嫡亲兄弟,共有四位,即老二樉、老三桐、老四棣、老五棉。其他的,都是洪武帝之孙妃、李妃、郭妃或其他姓氏不详的妃们所生的了。
太子对朱樉、朱相、朱棣最为重视,十分操心;尤其是老二秦王樉,他更是爱护备至。但竟是老二让他伤透了脑筋啊!此事还得从建国之初说起。朱元璋雄才大 略,放眼长远,曾与群臣商议迁都。候选的城池如洛阳、开封等虽也有诸多优势,但权衡再三还是选中了关中即陕西西安。恰如御史胡子祺所说:"夫据百二河山之 胜,可以耸诸侯之望,普天下莫如关中也!"朱元璋很以为然。但不知为何,此事议过,却不了了之。
迁都事虽已搁浅,但毕竟"普天下莫如关中也"之论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
为控制西北,便将其嫡亲二子朱樉封为汉王,驻藩西安。足见其对二皇子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