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颜杲卿骂贼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颜真卿
  •   安禄山正准备向潼关方向进兵,一听到河北各郡都响应颜杲卿,后方不稳,只好改变主意,回到洛阳。他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各带一万人分两路攻打常山。

      颜杲卿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是起兵只有八天,常山周围的防御工事都没修好,兵力又少,怎样敌得过两路叛军!叛军到了常山城下,颜杲卿派人到太原去求援,但是太原守将王承业不肯出兵。

      史思明叛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城里粮食断了,箭也完了。常山终于陷落在叛军手里。

      史思明纵容叛兵杀害了一万多常山军民,又把颜杲卿、袁履谦抓起来,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

      安禄山命令兵士把颜杲卿押到他跟前,责问颜杲卿说:"你本来只是个范阳小官,我把你提拔为太守,为什么反叛我?"

      颜杲卿怒气冲冲地骂着说:"你是一个牧的小子,国家让你做了三镇节度使,有哪点对不起你?我为国除奸,恨不得斩你的头,叫什么反叛?"

      安禄山恼羞成怒,要左右兵士把颜杲卿、袁履谦拖到一座桥边的柱子上缚起来,一刀一刀地给剐了,其景象惨不忍睹。

      颜杲卿神色凛然,一面忍受着酷刑,一面仍旧痛骂安禄山。叛军兵士用刀割了颜杲卿的舌头,颜杲卿满口鲜血,还发出含糊的骂声。

      袁履谦看到颜杲卿受刑的惨酷情景,气得自己咬碎舌头,连血带舌喷在旁边一个叛将的脸上。

      颜杲卿、袁履谦骂不绝口,一直到他们咽气。

       洛水东西贯洛阳外郭,河上有三桥,右为天津桥,左为浮桥,中间一桥称中桥,是洛阳城内交通枢纽,叛军就是在桥上行刑的。这次颜杲卿一门三十多人,被安禄 山残忍杀害。儿子颜春明也在这场灾祸中惨死,后来颜真卿为他写了祭文,这篇祭文的稿本至今犹存,成为书法史上的不朽作品,题为《祭侄文稿》。书迹多处涂 改,笔墨淋漓,流露出颜真卿悲愤难平的心情,是颜氏最见性情的作品。

      颜杲卿从起兵到失败,虽然只有十几天,但是他们的抵抗,拖住了叛军的兵力,为唐王朝调兵遣将争取了时间;他们的誓死抵抗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抗击叛军。

       玄宗决心与安禄山在洛阳决战,他认为收复东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战局上都意义重大。他命令围攻云中郡(今山西大同)的郭子仪撤军,回到朔方郡,分派更 多的兵力,另选良将统兵出井陉关,平定河北,进取洛阳。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朝廷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从朔方军中分出一万人,交李光弼统领。郭 子仪至朔方,又选出更多的精兵,进至代郡(今山西代县),增援李光弼。

      安禄山杀了颜杲卿,郭子仪又主动撤云中郡之围,朔方军主力回归 朔方,河北的局势才令安禄山稍微有点放心。但他知道唐朝正在向洛阳集结兵力,延缓时日,洛阳将成为战事的中心,自己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现在他需要的是 迅速扩大战果,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南、西三个方向展开,乘胜消灭或驱逐洛阳四周的唐军,扩大统治地盘。当然最重要的是西向长安,攻陷长安则是标志性的 胜利。

      玄宗力图遏止安禄山的进攻,并极力想把叛军挤压在洛阳周围,然后调各地兵马聚而歼之。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新设南阳节度使,由南 阳太守鲁炅担任,让他统领岭南、黔中、襄阳等地子弟兵五万人驻扎叶县城北,以防备叛军南下。子弟兵属团结兵的一种,是没有被纳入军额的地方武装。叶县即今 河南叶县,在南阳东北约二百里处。这样在安禄山南下路上树起了壁垒。

      在叛军西进的要道,哥舒翰驻兵潼关。安禄山派儿子安庆绪率军进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朝廷加颜真卿户部侍郎兼平原郡防御使,又加李光弼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在河北,颜真卿和李光弼渐成安禄山的心腹之患。

       饶阳太守卢全诚很会用兵,史思明围攻饶阳二十九天,饶阳仍坚不可摧。这时李光弼所率蕃汉兵步骑一万多人、太原弓箭手三千人出井陉关,至常山郡。常山团练 兵三千人杀叛军,活捉安思义出降。安思义向李光弼建议:把部队安置在城中,及早做防御的准备,等到时机成熟,胜券在握,然后出兵。李光弼听从他的建议,并 赦免了安思义,移军入城。

      果如安思义所料,史思明听说李光弼攻陷常山郡,立刻撤饶阳之围,进军常山。第二天天刚亮,他的先遣队已至常 山,接着史思明便率大军赶到,前后共计两万多骑兵,直抵城下。李光弼派五千步兵从城东门出战,贼兵紧堵城门不退。李光弼命五百弓弩手从城墙上一齐射箭,贼 兵才稍微退后了一点儿。李光弼乘这个时机,派出一千名弓弩手,分作四队,轮番发射,使贼兵根本没有还手的工夫,只好收军聚集在大道之北。李光弼又派出五千 士兵,在道南树起枪城,在滹沱河水两边布阵。贼兵多次以骑兵进攻,企图与李光弼的军队进行短兵相接。李光弼的弓弩手发箭射击,贼兵人马中箭者大半,才停止 进攻,等待步兵的增援。

      弩,是用机栝发箭的弓。这种弓上安装有弩牙、弩机。弩牙是弓上钩弓弦的机栝,弩机是装置在弩的后部的机件,青 铜制。一般弩机,四周有"郭","郭"中有"牙",可钩住弓弦。"郭"上有"望山"作为瞄准器,现在叫"准星"。"牙"下连结有"悬刀",现在叫"扳 机"。发射时把悬刀一扳,也就是扣动扳机,"牙"就缩下,"牙"所钩住的弦就弹出,有力地把箭射出。这种弩要比拉弓射箭射程远,命中率高。弩创始于战国, 后来不断有所改进。李光弼的部队里配备有这样一支部队,称弓弩手。步兵对付骑兵,最忌短兵相接,而要消灭远距离的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弓弩是最先进 的远程武器,李光弼充分利用了这种武器对付敌人的精骑。他的办法是数百上千的弓弩手,成排的雨点般地密集发射,形成弓林箭雨,阻止敌人的进攻,把敌人的骑 兵射杀于射程之内。从前面历次战斗的情况可知,叛军的骑兵惯于横冲直撞,践踏官军,而不善骑射。遇上李光弼的弓弩手,敌人"坦克加飞机"似的骑兵队失去了 优势,这些弓弩手发挥了反坦克火箭弹和打飞机的高射炮的威力。

      一种先进兵器投入战场,常令战局改观。在这之前,我们还没有见过李光弼的这种打法,他充分发挥了弓弩的作用。这可能是朔方军在与突厥人的战争中摸索出来的战术。敌人的骑兵失去了优势,只好调步兵增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