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恶】的名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名人名言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中〕《周易·系辞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中〕《周易·系辞下》

吉人为善,惟曰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曰不足。

〔中〕《尚书·泰誓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中〕《国语·周语下》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中〕《论语·季氏》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中〕《孟子·公孙丑上》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中〕《荀子·非相》

人之善恶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中〕刘向《说苑·谈丛》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中〕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注引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中〕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裴注引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中〕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中〕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中〕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中〕朱柏庐《治家格言》

小人有恶中之善,君子有善中之恶。

〔中〕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

人不怕有罪恶,只怕有罪恶而甘于罪恶,那便终古沉沦于死亡之渊里了。

〔中〕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闻一多选集》第1卷第266页

一个人要是容忍别人作恶,不加反对,就等于奖励作恶。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进行斗争。

〔印〕泰戈尔《戈拉》第297页

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种子只有撒在地里才会生长。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39页

一切的罪恶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了。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40页

做好事的人使自己得救,做坏事的人使自己毁灭。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52页

罪恶是需要的别名,或是疾病的一种。

〔黎〕红伯伦《沙与沫》,《先知·沙与沫》第111页

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旧约全书·创世记》第2章第2页

古人有句俗语说:恶事出于恶人。

《旧约全书·撒母耳记上》第25章第361页

恶人一生之日,劬劳痛苦,强暴人一生的年数也是如此。惊吓的声音常在他耳中。

《旧约全书·约伯记》第15章第619页

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旧约全书·约伯记》第18章第621页

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

《旧约全书·篇》第37篇第659页

不可行恶人的路,不要走坏人的道。要躲避,不可经过,要转身而去。

《旧约全书·箴言》第4章第727页

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恶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么跌倒。

《旧约全书·箴言》第4章第727页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旧约全书·箴言》第11章第733页

义人家中,多有财宝。恶人得利,反受扰害。

《旧约全书·箴言》第15章第736页

罪过里藏着死机!

〔丹麦〕安徒生《安妮·莉斯贝》,《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十第25页

所做的好事并不表现在世人的眼中,而是藏在人的心里——藏着并不等于忘记。

〔丹麦〕安徒生《藏着并不等于遗忘》,《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十三第13页

在罪恶之中出生的人必然没有权威!

〔瑞典〕斯特林堡《戏剧选》第338页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做了恶事,就得收恶果!

〔俄〕克雷洛夫《狼和》,《克雷洛夫寓言》第291页

善人虽受模糊的冲动驱使,

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

〔德〕歌德《浮士德》第21页

为恶意和憎恨所局限的观察者,即使其有敏锐的洞察力,也只能见到表面的东西;但是当敏锐的洞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就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最深处;而且还有希望达到最崇高的目标。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第33页

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对待那种纵容开脱人类愚蠢、堕落、邪恶的事,要记住,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愚蠢、堕落、邪恶。

〔德〕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第11页

天真无邪的虚荣心,是人生无害的装饰!是滋补人性的家庭常备药和抵消粗野的和恶意的虚荣心的解毒剂!

〔瑞士〕凯勒《绿衣亨利》(下)第744页

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英〕培根《论善》,《培根论人生》第5页

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他属于神的品格。

〔英〕培根《论善》,《培根论人生》第5页

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生物的。

〔英〕培根《论善》,《培根论人生》第6页

善的品格也许会犯错误,但却永远不会过份。

〔英〕培根《论善》,《培根论人生》第6页

在人性中既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天然向恶的倾向。

〔英〕培根《论善》,《培根论人生》第7页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恶的丝线交错织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过失的鞭挞,才不会过分趾高气扬;我们的罪恶又赖我们的善行把他们掩盖,才不会完全绝望。

〔英〕莎士比亚《终威眷属》,《莎士比亚全集》第3集第376页

人假使做了无耻的事,总免不了还要用加倍的无耻来抵赖。

〔英〕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莎士比亚全集》第4集第139页

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

〔英〕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全集》第9集第63页

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英〕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第43页

正义是有来有往的。如果正义要求我做有利于人的事,正义也就要求另一个人受利,而如果我不施与他应受之利,正义就允许他叫屈。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91页

恶行总是从狭隘的观点中产生的。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15页

善是一个一般的名词,包括快乐和取得快乐的手段。恶也是一个一般的名词,包括痛苦和造成痛苦的手段。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93页

任何人无权为了可能的善而做任何坏事。

〔英〕雪莱《人权宣言》,《雪莱政治论文选》第68页

在恶行里没有丝毫恢宏壮丽的因素可言,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不论恶行的容积多大,它只是一种污浊、卑下、堕落的东西。

〔英〕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书信》第164页

魔鬼往往用神圣的外衣,引诱世人干最恶的行为。

〔英〕格言,《外国格言选》第137页

善良的心田是花园,善良的思想是根源,善良的言语开花朵,善良的行动结硕果。

〔英〕谚语,《英谚译介》第229页

我们可以说:一些恶行正在人生的道路上等待我们,就像旅店老板必须不断在他家里接待投宿者一样。并且,即使我们被允许在同一条路上走两次,我也怀疑经验是否能使我们避免犯这些恶行。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第40页

有一些恶人,假如他们毫无善意,其危险性倒可能还要小些。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第61页

善良的人认为上帝是善良的,凶恶的人认为上帝是凶恶的;心充满仇恨和愤怒的人,只看到有地狱,因为他们愿意叫所有的人都下地狱,而心地温和和善良的人就不相信有地狱。

〔法〕卢梭《忏悔录》第1部第284页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因为人类是有弱点的,人受到某种诱惑要去做一件坏事而能毅然中止。也就可以算作善行了。

〔法〕卢梭《忏悔录》第1部第324页

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总是戴着某种诡辨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种道德的外衣。

〔法〕卢梭《忏悔录》第2部第547页

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

〔法〕伏尔泰《形而上学》,引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84页

行善之所以成为行善,就在于使受益者也不觉得自己比施与者低下;这种不露痕迹的忠诚包含着无尽的乐趣。

〔法〕巴尔扎克《两个新嫁娘》,《巴尔扎克全集》第2卷第189页

我们可以从恶的认识里提炼出善来。

〔法〕雨果《海上劳工》第100页

恶以千头万绪的邪说,使无穷的宇宙的整体复杂起来。恶在万物里作崇。

〔法〕雨果《海上劳工》第278页

坏人只在穷凶极恶之中寻找快乐。痛苦反射到他身上就变成了舒服的感觉。

〔法〕雨果《笑面人》(上)第264页

能随手拾一块石头打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恶人。

〔法〕雨果《笑面人》(上)第274页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法〕雨果《笑面人》(上)第300页

所有的恶习能够产生所有的罪恶。

〔法〕雨果《笑面人》(下)第452页

在人生的进口处,天真地树立两根柱子,一根上写着这样的文字:善良之路,另一根上则是这样的警告:罪恶之路,再对走到路口的人说:选择吧。

〔法〕小仲《茶花女》第20页

无视道德、行为规范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将恶行为做美德。

〔法〕莫洛亚《艺术和生活》第19页

内疚是生命力的表现,使他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

〔西〕伊巴涅斯《不速之客》第95页

一切罪恶,都遭天怒。

〔意〕但丁《神曲》第48页

只有罪恶使人类剥夺自由,使他和至善不相似。

〔意〕但丁《神曲》第394页

立志正大,行为善良,从人类的理由去观察,生平可算一无罪过。

〔意〕但丁《神曲》第468页

天生要做坏事的人,如果找不到漂亮的借口,就会明目张胆地去作恶。

〔希腊〕伊索《伊索寓言》第9页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希腊〕伊索《伊索寓言》第56页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的或者是极邪恶的,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

〔希腊〕柏拉图《费多篇》,《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第179页

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希腊〕德谟克利特,引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08页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希腊〕皮浪,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77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