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政治】的名言
政贵有恒。
〔中〕《尚书·毕命》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中〕《尚书·周官》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中〕《左传·僖公五年》
政多门,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
〔中〕《左传·襄公三十年》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明者,未之有也。
〔中〕《管子·七法》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中〕《礼记·哀公问》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中〕《孟子·公孙丑上》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中〕《孟子·离娄上》
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
〔中〕《尹文子》卷上
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絙,则小弦绝矣。
〔中〕《淮南子·缪称训》
为禄仕者不能成政。
〔中〕刘向《说苑·君道》
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中〕刘向《说苑·至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中〕曹操《短歌行》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中〕魏征《隋书·杨尚希传》
善为政者,防于未然,均其有无,省其徭役。
〔中〕张九龄《敕处分十道朝集使》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中〕苏轼《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中〕朱熹《孟子集注》卷十二
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中〕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359页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
〔中〕孙中山《建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158页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中〕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4页
就历史上进化的道理说,民权不是天生出来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就出来的。
〔中〕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4页
世界潮流的趋势,好比长江、黄河的流水一样,水流的方向或者有许多曲折,向北流或向南流的,但是流到最后一定是向东的,无论是怎么样都阻止不住的。
〔中〕孙中山《三民主义》,《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67页
如果社会摧残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个人,它就会面临停滞的危险。
〔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引自《俄国民粹派文选》第66页
只要人们还抱着经济的、道德的和思想的宗旨(每个人可以自由地改变或甚至放弃这些宗旨,而不必担心任何强制〕生活在一起,人们就始终处于不受一切法律和政治约束的社会联系之中。人们一经加入一项为缔约各方都必须遵守的契约时,他们的社会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阶段。
〔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引自《俄国民粹派文选》第120页
契约是由一个人代表其他一些人缔结的,而这些人对所缔结的契约一无所知,但是却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这就违反了最起码的正义的要求,因而也是与进步的概念背道而驰的。
〔俄〕拉甫罗夫《历史信札》,引自《俄国民粹派文选》第121页
科学,甚至最合理、最精深的科学也不可能预测未来的社会生活形式。科学所能确定的,仅仅是从对现存社会的严厉批判中逻辑地得出的否定条件。
〔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的补充》,引自《俄国民粹派文选》第303页
对于某一国人民处在某一时代是有益的营养,对于另一国人民也许就是一种毒药。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第24页
我把一切马虎敷衍的作风,特别是政治方面的,当作罪孽来痛恨,因为政治方面的马虎敷衍会造成千百万人的灾难。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第259页
研究道德和政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快乐或幸福。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概说》第10页
社会对于我们之所以可取,是因为它能够供给我们的需要和增进我们的福利。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6页
人最初是为了互助才联合在一起的。他们并没有预见到有必要规定什么限制来约束社会上个别成员相互之间或对于整体的行为。限制的必要产生于少数人的错误和邪恶。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83页
任何人不论有什么要增进别人幸福的心愿,为了加以实现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辨别力和能力。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332页
执政者如果管理有方,他应该得到双倍的荣誉,而这是能够做到的,只要他本人是法律的臣民,并且要求所有其他的人也成为法律的臣民;他履行自己的职责是为了要服从法律,而不是服从自己个人的意志。
〔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第97页
当欺骗性的买卖思想没有同国王权力的残余一起肃清的时候,世界各国的人民永远不能学会把剑铸成犁,把矛铸成修剪花木的剪刀,永远也不会停止打仗。
〔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第101页
人类社会的不同治理方式的目的,就是有关的人类集体中的每一个人的幸福;这些治理方式完善或不完善的程度,是同它们促进人类幸福这一目标的成效如何成比例的。
〔英〕雪莱《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雪莱政治论文选》第123页
镇压一群人与治理一个社会,这两者之间永远有着巨大的区别。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1页
众意与公意之间经常总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公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39页
既有需要扩张的理由,又有需要收缩的理由;能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种对于国家的生存最为有利的比例,那就是很不小的政治才能了。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65页
篡国者总是要制造或者选择多难的时刻,利用公众的恐惧心来通过人民在冷静时所决不会采纳的种种毁灭性的法律的。创制时机的选择,正是人们可以据之以区别立法者的创作与暴君的创作的最确切的特征之一。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67页
政治体,也犹如人体那样,自从它一诞生起就在开始趋向死亡了,它本身之内就包含着使自己灭亡的原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第117页
冷静是治国者所必需的品质;缺乏这种品质,人们就很难把方法正确应用于实际情况。人们就会反复无常,缺乏应变的才能;冷静使心灵的活动服从于理性,它在任何变故中能防止恐惧、狂热、急躁;这种品质岂不是难以存在于被想象力所左右的人们身上吗?这种品质岂不是和天才绝对对立吗?
〔法〕狄德罗《怀疑论者的漫步》第277页
政治上只有正直的东西才是公正的,社会秩序只能以正义为基础。
〔法〕罗伯斯比尔《关于死刑》,《革命法制和审判》第70页
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兄弟,而各国人民应当按照自己的力量互相帮助,就像同一国家的公民一样。
〔法〕罗伯斯比尔《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革命法制和审判》第135页
社会灾难从来不是来自人民,而是来自政府。
〔法〕罗伯斯比尔《关于宪法》,《革命法制和审判》第141页
一个心灵脆弱的人做不了政治家。
〔法〕雨果《笑面人》(上)第205页
政治的目的是使治人者和治于人者都幸福。因此,能够在实际上为最大多数的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创造最大的幸福的政治,便是最好的政治。
〔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引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第588页
一个人若是没有执过政,立过法,没有受过这种考验,我们就无法知道他的品德、魄力和智慧。
〔希腊〕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悲剧二种》第12页
一个真正的治国者追求的不是他自己的利益,而是老百姓的利益。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31页
当统治权成了争夺对象时,这种自相残杀的争夺往往同时既毁了国家也毁了统治者自己。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第281页
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3页
我们如果对任何事物,对政治或其它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获得最明朗的认识。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4页
人类仅仅为了求得生存,就已有合群而组成并维持政治团体的必要了;世间的苦难如果不太重,生存的实际也许早已包含了一些良好的因素。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30页
政治团体的存在并不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0页
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8页
内讧虽起于琐细的动机,事情却总是乘势扩大的。细节的牵涉到执政人员者,更容易因轻微的风波而酿成严重的结果。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43页
政变有时也可出于非预料的机运。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258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