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与生产】的名言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中〕《管子·牧民》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中〕《礼记·大学》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左传·宣公十二年》
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中〕荀子《天论》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中〕丘濬《大学衍义补·总论理财之道上》
既然财货只以劳动为代价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末,时间就是一个尺度,可以用来确切地表现财货的价值。同时,一般的时间单位乃是一种标准,可以具体地表明每种财货的价值,并且把各种不同的财货的价值互相进行比较。劳动作为制成一种财货所用的时间长度,就等于这种财货的价值总量。
〔德〕洛贝尔图斯《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第79页
自由与生产事业两者总是分不开的,虽然它们出现的先后往往有参差。不论在哪里,如果工商业有了发展,我们就可以断定,在那个地方自由的获得已为期不远;否则,如果自由的旗帜已经在那里飘扬,也就可以断定,那里的生产事业迟早将获得发展。个人如果获得了物质或精神上的财富,他就要想把他所获得的遗留给后代,就必然要努力争取这方面的保证;否则如果他已获得了自由,他就必然要倾其全力来改善他的物质和精神状态。这样的演变是再自然也没有的。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9页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个人如此,拿整个国家来说,更加是如此(例如,国家是不能仅仅靠着收租过日子的)。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18页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主要并不是……决定于它所蓄积的财富(也就是交换价值)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27页
在生产过程中,自然力是人的仆役,是为人所驱使俾有利于人自己的仆役。倘然把这种说法理解为人在任何场合下能够凭自己的意志去代替自然规律,能够任意“迫使”自然规律破例而服从他自己的命令,那就完全错误了。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49页
“生产”的意义是什么呢?经济学家常说的财货的创造,并不意味着产生出从未存在过的物质——这不是“创造”这个名词真正所指的那种创造——只还不过是把一种不灭的物质改变成为更有益的形态。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49页
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满足我们需要的物品,亦即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财货,或消费品。……我们将自己本身的自然力,和外在世界的自然力结合在一起,以使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财货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必然产生。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53页
这里(按:指资本主义国家)决定每年出现的生产力应怎样来使用的是企业家,他们因此也就决定着国家的生产方向。但是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作出决定;他们是以产品价格为指导的。那里需求活跃,价格有利,他们就在那里增加生产;而那里由于需求减退,货物滞销,价格落到低于支付水平,他们就减少那种货物的生产。供应的增加或缩减将继续下去,一直到该商品的生产和需要相适应为止。因此,归根结抵不是这些企业家决定着国家生产的方向,而是消费者,“公众”,决定着它。一切决定于有效的需求。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139页
财富量越大,社会生产期也越长。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315页
财富一旦没有适当用途,就会使同等数量的再生产陷于停顿,得不到再生产的代替。……在谁也不吃粮食和人人都觉得不需要吃粮食时,社会是不再生产粮食的;在谁也不想穿更多的衣服时,社会是不需要衣服的;在谁也不想住房屋时,社会是不再需要房屋的。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81页
自从产品有了剩余以后,多余的劳动力必定要花到奢侈品上去。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有限的,而奢侈品的消费却是无限的。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60页
劳动能力一旦得到应用,立刻变成收入;如果找不到买主,它就毫无价值;即使它得到充分利用,也要按它是否迫切需要而提高或降低它的价值。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80页
尽管原来是人人所共同享有权利的东西,在有人对它施加劳动以后,就成为他的财物了。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0页
财产的幅度是自然根据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所需的范围而很好地规定的。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3页
劳动的财产权应该能够胜过土地的公有状态,这个说法在未经研讨之前也许会显得奇怪,其实不然。因为正是劳动使一切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7页
如果我们正确地把供我们使用的东西加以估计并计算有关它们的各项费用——哪些纯然是得自自然的,哪些是从劳动得来的——我们就会发现,在绝大多数的东西中,百分之九十九全然要归之于劳动。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7页
在最初,只要有人愿意对于原来共有的东西施加劳动,劳动就给与财产权;而在一个长时期内,绝大部分的东西依旧是共有的,至今它还是比人类所能利用的要多。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第29页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1页
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26页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通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302页
劳动是第一价格,是支付一切物品的原始购买货币。
〔英〕斯密,引自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8页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相对劳动量是几乎唯一的决定商品相对价值的因素时,决不可认为我忽视了劳动的不同性质,或是忽视了一种行业一小时或一天的劳动与另一种行业同等时间的劳动相比较的困难。为了实际目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的估价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并且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所完成的劳动的强度。估价的尺度一经形成,就很少发生变动。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15页
劳动使用的节约必然会使商品的相对价值下降,无论这种节约是发生在制造这种商品本身所需的劳动方面,还是发生在构造协助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本所需的劳动方面。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20页
劳动正像其他一切可以买卖并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77页
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保持其人数不变的家庭的能力,不取决于他作为工资所能得到的货币量,而取决于用这一笔货币所能购得的食物与必需品量,以及由于习惯而成为必不可缺的享用品量。因此,劳动的自然价格便取决于劳动者维持其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享用品的价格。食物和必需品涨价,劳动自然价格也会上涨,这些东西跌价,劳动自然价格也会跌落。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77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的自然价格总有上涨的趋势,原因是规定其自然价格的一种主要商品由于生产困难加大而有涨价的趋势。但由于农业改良和发现有食物可供进口的新市场,可能暂时抵销必需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甚至可以使其自然价格下降,所以同样的原因也可以对劳动的自然价格发生相应的影响。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77页
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劳动稀少时就昂贵,丰裕时就便宜。劳动的市场价格不论能和其自然价格有多大的背离,它也还是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符合自然价格的倾向。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78页
在任何生产部门内应用机器,只要能节省劳动,便是一种普遍的利益。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31页
一个国家的纯产品的增加和总产品的减少是可以相容的。运用机器虽然可能而且往往必然会减少总产品的数量与价值,但只要能增加纯产品,使用机器的动机就永远足以保证机器被使用。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35页
一个国家不鼓励人们采用机器总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资本不能获得在本国使用机器所能提供的最大纯收入,就会被输往外国。这对于劳动者的需求的不利影响,要比普遍采用机器所产生的影响严重得多。因为当资本在国内使用时,便必然会产生一些劳动需求。没有人力帮助,机器无法开动的;没有人类劳动,机器也不可能被制造出来。一部分资本投入改良的机器,固然会降低劳动需求增加的速度,但资本输出国外,劳动的需求就会完全消失了。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39页
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采用改良的机器以后,商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这样便能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假如所有其他国家都鼓励使用机器而你却拒绝使用机器,那么在你使本国商品的自然价格下降到与其他国家价格相等以前,你就不得不输出货币交换外国的商品。和这些国家进行交换时,也许就要以本国两天劳动的商品交换外国一天劳动的商品,这种不利的交换是你自己造成的结果,因为如果你不拒绝使用你的邻国已经十分明智地使用了的机器,你所输出的花费两天劳动的商品就会只花费一天的劳动。
〔英〕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39页
上帝的永恒规律昭示了,财富只能由勤劳取得——人必须挥汗劳动而取得面包。这个双重需要就不能不使财富的生产成为极大多数人经常活动的主要目的,它克服了人对劳动固有的厌恶,它使人以积极活动替代了怠惰,以热情武装着勤劳的双手,以忍耐克服了最令人厌倦和不适意的工作。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6页
劳动的实际和唯一的结果是用给予已存在物质以效用的办法来生产财富,这已经反复地证明了。运用于制造业与商业的劳动,正如运用于农业中的劳动一样,是生产效用,从而也生产财富的。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9页
劳动不需要外在的利益来刺激,由劳动而获得的较多舒适和享受,正是人们坚持不懈、奋发努力的最大保证。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5页
生产一词,我们不要把它理解为生产物质,因为生产物质乃是上帝所专有的属性;而是要把它理解为;通过取得和改变已存在物质,使它能够满足我们的欲望并有助于我们享受的办法,来生产效用,从而生产交换价值。这样使用的劳动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8页
劳动是使人从未开化的条件下文明起来的奇效东西,劳动把沙漠和森林改变为耕地,把大地覆盖以城市,使海洋飘浮着船只;劳动给予我们丰盛、舒适和优美,免除我们的贫困、苦难和野蛮。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5页
一个人用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一种需要时,就可以发现欲望和劳作之间的均衡的简单例证。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4页
商人或生产者当发觉竞争者以低于使他们能获得很大利润的价格出售货物时,他们对他的这种扰乱行为,便勃然大怒,抱怨受到损失;即使那些购买廉价货物的人,也许确是比他们穷困,他们竞争者的精力和智谋也许确是有利于社会,他们也不顾了,在许多情况下,“限制竞争”是一个令人误解的名词,它掩盖了生产者的特权阶级的形成,这种生产者往往利用他们的联合力量,阻挠一个有能力的人从低于他们的阶级中力求上进的企图。在遏制反社会的竞争的借口下,他们剥夺了他自创新事业的自由,如果创立了新事业,他对商品消费者所作的贡献,会大于他加于反对他的竞争的那一小群人的损害。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29页
人类不能创造物质的东西。诚然,在精神和道德的领域内人可以产生新的思想;但是,当我们说他生产物质的东西时,他实在只是生产效用而已;或换句话说,他的努力和牺牲结果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它能较好地适合于欲望的满足。在自然界中,他所能做的只是整理物质,使它较为有用。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82页
在创业的时候,和在以后的各个阶段,机警的企业家力图修改他的计划以便用一定的支出获得较大的成果,或用较少的支出获得相等的成果。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46页
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84页
一个人工作甚或值班的时间愈长,除非他因工作而麻木不仁,则他想休息的欲望也愈强,同时每增加一小时的工作,使他的工资有所增加,并使他愈益接近于满足他的最迫切需要的那个阶段,工资愈高,这个阶段的到来也愈快。不过,随着工资的增长,究竟出现新的需要和为他人及为自己备办晚年享受品的新欲望呢,还是他很快地满足于只能从他的工作所得到的那些生活享受,而企求更多的休息和本身饶有兴味的那些活动的机会呢,这只是个人的兴趣问题,并没有普遍的准则可循。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01页
企业管理工作的代价是低廉的,的确也许不如将来的低廉,在将来,人们的集体智慧,责任感和公益精神更加发展,社会更努力使出身卑贱的人的才能有所发展,使企业的秘密减少;使各种投机和竞争的浪费方式都得到制止。但是,甚至现在管理工作也是低廉的,它对生产的增益大于它的报酬。因为企业家,像熟练的工匠一样,所提供的服务是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没有他来提供这种服务,则取得这种服务所用的成本也许更大。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319页
人性的改善很慢,在任何方面都没有比在学会善于利用闲暇这方面慢了。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和各个社会阶层里,懂得善于工作的人比懂得善于利用闲暇的人要多得多。但是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利用闲暇的自由,人们才能学会善于利用闲暇。没有一个缺乏闲暇的体力劳动者阶级,能够具有高度的自尊并成为完全的公民。在使人精力疲竭而无教育意义的工作之后,有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高等生活程度的一个必要条件。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370页
生产之目的,乃是为消费者谋效用与便利。从处理原料起,一直到商品到消费者手上变成效用与便利时止,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的。资本之唯一用处,既在帮助生产这些效用与便利,则所用资本之多寡,自然随每日或每周效用与便利之消费量之改变而改变。
〔英〕霍布森、穆莫里《工业生理学》。引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316页
雇主在决定雇佣多少工人时,以达到最大利润为决策准绳。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4页
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满足消费者。不过从生产者付出成本开销,一直到消费者购买此产品,其间要经过一段时间,——往往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经过这一段时间以后,等到生产者已经可以供给消费者时,那时消费者所愿付的代价如何,雇主(包括生产者与投资者二类)无从确知,只能尽其能力作若干预期而已。雇主不从事生产则已,假使要从事生产,而此生产又占据时间;则雇主除以此预期为依据外,别无他法。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42页
手艺是金钱之母。
〔英〕谚语,《英谚译介》第490页
工匠们并不让他们的所有子女学习自己的手艺。因为这样一来,工匠的数目就会超过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的需要。许多人就会找不到足够的工作。
〔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商业性质概论》第11页
物质不是人力所能创造,而物质的量也不会忽增忽减。地球就是由物质所构成。人力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改变已经存在的物质形态。所改成的新形态,或提供前此所不具有的效用,或只扩大原有的效用。因此,人力所创造的不是物质而是效用。
〔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59页
我觉得有必要给予“劳动”一词以最广泛的涵义。文职人员、学者、艺术家、制造业者和农业家都像耕地的劳动者或挑担的工人一样勤恳地在工作着。
〔法〕圣西门,引自《经济学说史》(上)第263页
劳动既是最好的,也是最恶的。如果是自由的劳动是最好的,如果是奴隶的劳动就是最恶的。
〔法〕亚兰《幸福语录》,引自《世界名言词典》第679页
生产和行为是人类两种相异的活动,各各需要有适当的工具,因此工具也得有两种相应的差别。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2页
人类的欲望不断变化,所生产的财富的种类也要随着改变。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35页
如果没有新的欲望来为工厂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消费就会充满市场,找不到销路,固然,要求空前未有的物品的欲望,有时会出现,但要求改良和要求提高已有消费品的质量,却是永恒的事实,而这个事实便开辟了非常普遍的市场。人类所用的物品,几乎都是可以改进的,并且生产改良了的物品,一般都可以由原来的生产者来进行。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368页
工人和雇主有相等所有权的自由,一个有雇佣不雇佣的自由——政府的官吏应该自己不加干涉,并且不许别人干涉。可是,双方也许没有相等的经济的自由,因为工人如果不接受这种工作,他的另一条路也许是增加他的劳动痛苦总量,作为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而对于雇主却无关紧要,也许只是在他的企业所要雇佣的成百成千的工人中放弃掉一个无已。
〔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第239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