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工与交换】的名言
能则专,专则佚。
〔中〕《管子·侈靡》
为屡以买,不为屦。
〔中〕《墨子·经说下》
工不兼事则事省,事省则易胜。
〔中〕《慎子·威德》
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
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
商品交换本身以及它所凭借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只能影响交换价值或相对价格,它们对货币价格的绝对水平不能发生任何直接影响。
〔瑞典〕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第19页
一国之中最重要的工作划分是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之间的划分。两方是相互依存的,精神的生产者的任务在于促进道德、宗教文化和知识,在于扩大自由权,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程度,在于对内巩固人生和财产安全,对外巩固国家的独立主权;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愈大,则物质财富的产量愈大。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物质生产者生产的物质愈多,精神生产就愈加能够获得推进。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40页
物质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划分与最重要的生产力协作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划分与协作。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41页
决定国际和国内分工的,主要是气候和造化本身。……如果一个国家,不去尽量利用它所有的一切自然力量,来满足本国的需要,使自己能够用生产余额,向别的国家采购自然条件不容许在它自己领土上生产的那些必需品,这种现象所表示的也同样是国家在智力上、勤恳耐劳上的缺乏。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42页
分工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系,依靠它,每人只完成一种生产或一道生产工序,照样能够借此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因为通过这种办法,人人都为大众而工作。这样,分工不单纯是劳动的分工,它不仅是产品一旦制成就算达到目的的各种力量的协作,而且还是劳动成果的分配。
〔德〕洛贝尔图斯《关于德国经济状况的研究》第164页
没有……伦理原则,任何时候就不可能有分工,无论伦理原则是以和睦分享产品的方式直接完成分工的,还是作为法律原则,以承认个性和所有权及随后的交换来间接完成分工的,反正都一样。在这方面,提高或扩大伦理原则或法律原则的效用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加分工的可能性。
〔德〕洛贝尔图斯《关于德国经济状况的认识》第166页
交换是分工的最简单的原始形式。可是,如果参加交换的各方没有这样一件物品,这件物品是自己所不要用的,或者不如对方向自己提供的物品那样有用,就不可能发生任何一项具有实际内容的交换行动。
〔德〕洛贝尔图斯《关于德国经济状况的认识》第167页
在分工的条件下,货币就其实质和概念来说,是一种结算手段。……分工确实是一个大联合,每人在其中付出自己的生产力,以便从共同生产的产品总量中获取他的收入。
〔德〕洛贝尔图斯《关于德国国家经济状况的认识》第172页
交换不是仅仅为了娱乐。人们忍耐着麻烦,——并非经常是微小的麻烦、——以自己所有的物品交换其他物品。……这一目的能否达到,以及能达到什么程度,当然取决于当时的交换行情,特别决定于参加交换的双方所取得的作为他们的物品的等价物的代价,即价格,因此,十分自然,引起交换的一般动机,即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应该在交换价格的决定上起支配性的影响。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205页
在交换买卖中,总是要看下面两点作出决定,这两点就是:(1)在某种既定情况下,一个人是否应该进行交换;(2)如果他决定进行交换的话,他应该怎样提出交换的条件。在作出这些决定时,显而易见,一个只注意自己的直接利益而不顾其他的人,将根据下面的原则来行动:第一,只有在交换给他带来利益的时候,他才愿意交换;第二,他愿意为较大的利益不愿为较小的利益而交换;第三,如果不交换便没有利益可得,他愿意为较小的利益进行交换,而不愿意不交换。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206页
没有现在物品的人,总会出任何代价来获得它们。穷人要自己来生产它们是为环境所不许的;他所能从事的唯一种类的生产是能立即产生效益的生产,而这种生产不仅是不合算的,而且在近代经济条件下几乎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必须向那些具有现在物品的人购买它们,不是用借贷的形式,就是更普通地用出卖自己的劳动的形式。……在这个现在物品的市场上,大多数不得不购买它们的买主们和少数卖主们相对立着,而这个关系显然很有利于卖主而不利于买主。
〔奥〕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第353页
劳动的分工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地位。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67页
任何交换如果不是对双方有利,是不会实现的。卖主认为卖有利,买主认为买有利:前者认为可以从自己收入的钱中得到比自己所付出的货物更多的好处;后者则认为从他所买的物品中可以获得比自己保留钱所得到的好处更大。双方都有利,因而,通过他们的交易国家也得到双倍的利益。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91页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5页
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15页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16页
人所具有的各种天才和癖性,使他们适合于各种不同的职业;同时,尊重相互间的利益及便利,自然就会使他们在很早的时期建立起一个易物制度和职业的分工。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1页
为努力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我们所有的人,必须采取最有利于大家的那种正确途径。正像一架构造完善的机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一样,文明国家的居民们大家都是互相依存和彼此联系的。毋须任何事先的默契,只是服从于个人利益的有力和不懈的刺激,他们共同协作,以期达到同一伟大目的;每个人在各自的范围内,提供最大可能数量的必需品、奢侈品、便利品和享乐品。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4页
劳动和资本的一般交易是,工人取得用于直接消费的商品的支配权,而作为交换,他把雇主的物品向着用于直接消费的阶段推进一步。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14页
交换是一种平等的契约,是双方以等价物交换等价物。一方拿出多少,另一方就得到多少。因此它不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而是满足需要和调剂享受的手段。
〔法〕勒·特龙,引自《经济学说史》(上)第62页
在平均分配土地、使每个人只拥有维持他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土地这个假定下,是不可能有商业的……上述假定情况从来没有存在过,即使有也不可能继续下去。土壤的差别和需要的多样性导致了土地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交换。
〔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第17页
既然每一个人都专门致力于一种工作,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必然会好得多。农人能够从他的土地上获得最大可能数量的产品;通过剩余产品的交换,他可以比用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时远为容易地获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其他东西。
〔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第19页
如果我们把每一次的交换行为当作一种孤立的、单独存在的现象来看待的话,那末,每一种被交换的物品的价值,除了协议双方互相平衡的需要或欲望以及资力以外,便没有其他衡量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只能由当事人双方意见的一致来规定,而不由任何其他东西来规定。
〔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第35页
从事多种劳动就会带来损失,只做几种劳动,便能得到利益——这个原则,对一切经济状态都适用。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54页
不论社会是怎样有组织的,在生产活动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却是始终不变的。土地仍然提供着原料,而人仍然对这些原料加以改造。……社会化生产方法的新特点,就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上。互相依赖代替了各自为政,一个大组织代替了许多互不联系的生产者。这种变化就是分工和交换的结果。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19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