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竞争与危机】的名言
若夫商业之途,竞争尤烈,高才并出,骋用心计,穿金刻石,巧诈并生。由争利之故,故造作伪货以误害人。若药食舟车,其害尤烈者矣;即不作伪,而以劣楛之货妄索高资,欺人自得,信实全无,廉耻暗丧。及其同业之争,互相倾轧,甲盛则乙妒之,丙弱则丁快之;当其争利,跃先恐后,虽有至亲,不相顾恤,或设阱陷。机诈百生,中于心术,尽其力之所至而已,无余让以待人矣。资性之日坏,天机之日丧,积久成俗,以此而欲至性善之世,岂可得哉!
〔中〕康有为《大同书》,引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第141页
近世论者,恶统一之静而贵竞争之嚣,以为竞争则进,不争则退,此诚宜于乱世之说,而最妨害于大同太平之道者也。夫以巧诈倾轧之坏心术如此,倾败之致忧患、困乏、疾病、死亡如此,骄谄之坏人品格如此,其祸至巨矣,其欲致人人于安乐亦相反矣。
〔中〕康有为《大同书·去产界公生业》,引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第142页
经济萧条必须认为是价格下跌的原因,而不是其结果。……在地球的我们这个部分,劳动和土地的生产力,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没有减退。工资没有下降,与最主要消费品的价格相对照,无疑的实际上平均还有所提高。即使租金,也肯定有所提高;除了农业方面,由于世界各地谷类生产的竞争而受到些挫折(在西欧)外,其他各种租金、包括城市地租的上涨和扩张简直是可惊的。全国地方预算的增长,足为福利增进的铁证。低落的是流动资本的利率,通常称作企业家的利润,也就是当繁荣时期企业家在所得劳务报酬以外的超额部分。
〔瑞典〕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第156页
在其他情况不变下,增加储蓄必然加甚经济萧条。
减少储蓄自然会有相反的影啊。
〔瑞典〕米尔达尔《货币均衡论》第94页
在自由竞争中往往会使用手段,想迫使对方工业家或商人往往在实际亏本的情况下以合法价格出售产品,从而使他难以支持,使他的事业不得不半途而废。这里的目的不仅是在于免使自己的事业发生停顿危险,而且是要迫使别人放弃他的事业,希望自己将来能按更高的价格出售产品,使已有的损失获得补偿。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53页
需求不增加,则竞争只能使某几个个别人发财致富,而使所有的人蒙受损失。所以人们有理由加以反对。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240页
最自由的竞争,决定着工业的最有利的发展;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比庸碌无能和漠不关心的政府了解得更透彻,而每个人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这两个公理本身都正确,可是它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243页
扩张市场,缩小竞争,无疑是一般商人的利益。可是前者虽然往往对于公众有利,后者却总是和公众利益相反。缩小竞争,只会使商人的利润提高到自然的程度以上,而其余市民却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承受不合理的负担。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242页
一个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303页
如果竞争是自由的,各人相互排挤,那么相互竞争便会迫使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弄得相当正确。……竞争和比赛往往引起最大的努力。反之,单有大的目的而没有促其实现的必要,很少是能激起任何巨大的努力。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第315页
一类商品的过剩,必然为其他某些商品的同量不足所平衡。这不是由于生产力的增加,而是由于生产力的错误使用,手段和目的的不相适应的缘故。
〔英〕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08页
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即当建设性的时候,竞争也没有合作那样有利。但是,近代营业的基本特征是产业和企业的自由,自力更生和未雨绸缪。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26页
“竞争”这个名词已经充满了罪恶的意味,而且还包含某种利己心和对别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诚然,前代的产业形式不及近代的具有有意识的利己心,但也不及近代的具有有意识的利人心。所以,近代的特色是精明而不是自私。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27页
如将竞争与为了公众利益而无私工作的有力的合作对比的话,那末,即使是最好形式的竞争也是相对地有害的;至于它的较为苛刻和卑鄙的形式简直是可恨了。在一个人人都十分善良的世界里,竞争就不会存在,不过,私有财产与各种形式的私人权利也都不会存在了。人们只会想到他们的义务,没有人会希望比他的邻人享受较大的生活上的舒适和奢侈。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30页
经济上的进步为在远处推销商品不断提供着新的便利,它不仅降低运费,而且往往更重要的是,它使远处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挂钩。尽管如此,住在当地的生产者在许多行业中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些优势使他能够同生产方法比较经济的远方竞争者相抗衡。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84页
竞争有使同一业中或困难相同的各业中的人的工资相等的趋势;但是这种说法需要谨慎的解释。因为竞争使效率不同的两个人在一定时间如一日或一年内所得的工资,不是趋于相等,而是趋于不等。同样,在平均效率不等的两个地区,竞争使平均周工资不是趋于相等,而是趋于不相等。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第218页
向来对于“恐慌”之解释,都侧重在利率上涨方面;利率之所以上涨,则因商业及投机二方面对于货币之需求增加。这个因素,固然有时可使事态严重化,偶而也引起恐慌,但是我认为,一个典型的(常常是最普通的)恐慌,其起因往往不是利率上涨,而是资本之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73页
经济衰退(slump)非常难对付。以后,减低利率对于经济复苏(recover)会大有帮助,而且也许是后者之必要条件;但在目前,资本之边际效率可能崩溃到一种程度,以致在实际可行范围以内,利率无论如何减低,都不足使经济复苏。假使仅仅减低利率,已是有效补救方法,则不必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便能复苏,而且复苏之道,多少已在金融当局直接控制之下。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此。要使资本之边际效率复杂,并不容易,而且决定资本之边际效率者,乃是不受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用平常话来说,在个人主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信任心最难操纵,最不容易恢复。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73页
经济繁荣之后,必然继之以经济衰退者,是由利率及预期状态二者凑合起来的:若预期完全准确,则利率已经太高,与充分就业不相容;但预期不准确,故利率虽高、而事实上不发生阻挠作用。用冷静目光看,利率已经太高,但过度乐观还能战胜利率,这种境界就是经济繁荣。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78页
复苏一经开始,其力量如何生长加强,当不难明了。但在经济衰退期间,一时固定资本及原料存货皆嫌过剩,运用资本又在缩减,故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可能低到一种程度,以致在实际可能范围以内,无论利率如何降低,总无法使新投资量还差强人意。就今日情形而论,市场之组织如斯,市场所受之影响又如彼,故市场上对于资本边际效率之估计可能有绝大变动;决非变动利率所能抵消。不仅如此,资本之边际效率降低时,证券市场亦趋下游,于是在我们最需要消费倾向扩大之时,消费倾向反而缩减。在自由放任情形之下,除非投资市场心理有彻底改变,否则没有办法避免就业量之剧烈变动;然而我们没有理由,可以预料会有此种彻底改变。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职责放在私人手中。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76页
经济恐慌就是相信金子的魔术力的直接后果。
〔英〕罗素《精神废料大纲》,《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第110页
撑不住一个坏市面的人,当不得一个好市面。
〔英〕谚语,《英谚译介》第498页
一个国家要确保本国土地生产物的尽可能好的价格,和最有利的贩卖,防止本国商人的垄断,除了依靠世界所有商人之间尽可能最大规模的竞争之外,没有其他途径。
〔法〕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363页
冒险家需要兼有那些往往不可兼得的品质与技能,即判断力、坚毅、常识和专业知识。……在复杂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有许多必须抑制的忧虑;有许多必须补救的不幸事故;有许多必须计划的权宜手段。……冒险家所需要的这些智能与才能使冒险事业竞争者的人数受到限制。这种事业总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尽管搞得那样的好,还有失败的机会。冒险家可能由于非自己的过失而倾家荡产,并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名誉,这是限制竞争者数目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冒险家的生产力得到那样高报酬的原因。
〔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373页
事实上,竞争似乎是不协调的因素,但它实际上是使社会一切组成部分联合起来的可靠纽带。
〔法〕杜诺欧,引自《经济学说史》(下)第398页
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亲属的利益。不全面地考虑生产问题。既无识别力,又无预见。这里资本缺少,那里资本又过多。正是由于对消费者的需要和生产资源缺少通盘考虑,造成了工业危机。……在这个发生过那么多骚乱和常常出毛病的重要社会活动部门中,我们看到了生产资料的分配操在分散的、孤立的个人手中所产生的恶果。这些人不懂得工业的要求,也不懂得别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这就是弊病的所在。
〔法〕巴札尔《圣西门学说释义》,引自《经济学说史》(上)第249页
只要有了竞争,各个产业中每个单位劳动的生产力便趋于一致。竞争也使资本趋于平衡。假如竞争顺利地进行着,它便会把各个单位的劳动和资本自然地分配到各生产团体中去,使各个单位的收益能力趋于一致。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62页
竞争倾向于消灭利润,就是说,要把实际价格降低到普通经济学以及通常的经验所说的“自然”标准。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105页
竞争的活动是一种争着为社会服务的活动。一个做买卖的人,用低于他的竞争者提出的价格出卖商品,他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能够获得一定报酬的前提下,他给社会带来了比他的竞争者所能带给社会的好处更大。动机当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且这个动机引起了人们自发地和普遍地为谋得财富而努力。
〔美〕克拉克《财富的分配》第75页
那些善良、温厚、公道、无差别的同情等等的先天禀赋,并不能显然有助于个人生活的进展。……在竞争制度下,个人在这类先天的禀赋上越是薄弱,则其事业成功的机会越大。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第161页
在金钱文化下,一个人如果具有这样一种性格——在良心上不会发生内疚,没有诚实观念,没有在生活上同情与关怀的观念,可以说在相当广泛范围内,是足以促进其事业的成功的。任何时期,在事业上能获得高度成就的,一般总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人。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第161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