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与工业】的名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名人名言

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

〔中〕《管子·治国》

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无以致财。

〔中〕《管子·八观》

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中〕《商君书·算地》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中〕《商君书·农战》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中〕《礼记·王制》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海池,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中〕《孟子·梁惠王上》

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

〔中〕《逸周书·文传篇》

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

〔中〕苏轼《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

〔中〕张謇《张季子九录·实业录·请兴农会奏》

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护其用也。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

〔中〕薛福成《筹详刍议·商政》,引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第57页

农工商贾,固皆相养所必资,而于国为并重,然二者之事,理实有本末之分,古人之言,未尝误也,特后人于本末有轩轾之思,必贵本而贱末者,斯失之耳。物有本末,而后成体,而于生均不可费。夫啖蔗者取根,煮笋者择梢,本固有时而粗,末亦有时而美,安见本之皆贵乎?必本之贵者,不达于理者之言也。

〔中〕严复《〈原富〉译者按语》,引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第225页

工学三要如何?曰教工师。工者,农商之枢纽也。内兴农利,外增商业,皆非工不为功。工有二道:一曰工师。专以讲明机器学理化学为事,悟新理,变新式,非读书士人不能为,所谓智者创物也。一曰匠首。习其器,守其法,心能解,目能明,指能运,所谓巧者述之也。

〔中〕张之洞《劝学篇》,引自《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第381页

如果工场和工厂在他们的所在地,能够以最低廉的费用进行生产,以最便宜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这就算符合这一原则(按:指有利于国计民生)。

〔德〕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345页

任何一个工业,靠了勤奋、技术和节约,不久总有所成就,总有利可图的;任何一个在农业上、文化上已经有了发展的国家,其幼稚的工业如能加以适当的保护,不论开始时怎样缺点累累,成本高昂,通过实践、经验与国内竞争,其产品一定能够在任何方面与国外竞争者的老牌产品相匹比而毫无愧色;任何某一种工业的成功总不是孤立的,总是与许多别的工业的成就相辅相依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工业工作如果能代代相传,历久不懈,把前一代留下的工作由后一代紧接着继续下去,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就必然会发展。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40页

无论何处的工业,首先带动的总是河流、公路、铁路等等运输工具的改进,这是使农业方面、文化方面获得进展的基本要素。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00页

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工业已达到了高度发展状态,航海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甚至农业本身,才会发展起来。如果说自由是航海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要发展工业力量,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个生产力,自由这个条件又将更加不可缺少到什么程度?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发达的国家,而同时它却并不享有自由,像这样的情况,历史上还未见过。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00页

空前的强大力量已经把工业提高到以前所料想不到的完善程度,而更加强大的力量还在不断地出现。工业愈进步,愈加匀称地扩展到世界各国,则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将愈小。两个工业同样发展的国家如果互相冲突,则彼此在一星期内可以使对方受到的损害,或者经过整个世代还难以恢复。但是同时也可以推想得到的是,原来专用于生产的新生力量同样也可以为破坏性的战争服务。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第111页

一切现代国家的伟大政治家,几乎没有一个例外,都认识到工业对于国家财富、文化和力量的重大意义,有加以保护的必要。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31页

一个国家所经营的假使仅仅是原始状态下的农业,在那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必然是感觉迟钝,笨手笨脚,对于旧有的观念、风俗、习惯、方式、方法固执不化,缺乏文化、繁荣和自由。一个国家,假使能专心致志于工商业,则情形相反,在那里存在的普遍特征必然是竞胜情绪,自由意志和努力于身心发展的进取精神。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70页

工业和农业越是向前发展,人类意志就越加不受拘束,就越能使宽容忍让的精神占上风,使真正的道德和宗教势力在内心代替天良的强制。哪里有工业,哪里就会使人们的胸襟宽大,使牧师转变成为人民教师,转变成为学者。民族语言与文学修养,艺术的创造,内政制度的改善,总是与工商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的。国家所以能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国外贸易,所以能扩大航运业,建立海军,所以能利用剩余人口,在开辟殖民地以后,进一步增进国家的繁荣和力量,都是由于工业的发展。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80页

一个国家,如果具有充分广大、肥沃的土地,工业和农业有全面的、比较均衡的发展,与一个纯农业国家相比,可以养活一倍或两倍于后者的人口,而且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后者,这是可以由统计证明的。由此可见,国家建立了工业以后,一切精神力量、政府收入、国防事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以及国家独立自主的保证这些方面,都会作等比例的增长。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81页

农业国家在生产中所格外倚重的那个自然力量、即自然的地力,当农业没有能得到工业的支持时,实际上在这方面的利用程度也是很低的。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82页

由于工业的建设,对于许多种类的食品和原料有了需要,某些地区从事于生产这些食品或原料时,要比专门从事于生产谷物——那是原始农业国的通常主要产物——有利得多。乳、牛油和肉类的需要增长以后,就提高了现有牧场的价值,从而引起了对休耕地的开垦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果和蔬菜的需要增长以后,就会使原来的荒芜农地变成菜圃和果园。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83页

农业国家自己建立了工业以后,就会使原来完全搁呆不动的天然力量有活跃的机会,使原来全无价值的自然资源成为宝贵的财富。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189页

表面上看起来,农业足以使国家富足起来的力量,当然显得要比工业高过十倍,因此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比起工业来要高出十倍,也就值得给以多于十倍的考虑。但这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农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主要只是由于工业的存在。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14页

工业的每一部门总是靠了整个工业的确立与存续而诞生的,反过来它又对许多别的部门起了促进与支持作用,使它们欣欣向荣;同样的道理,一个工业部门的倾覆,总是别的许多部门不能继续存在的先声,最后就会动摇国家工业力量的主要基础。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53页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虽然所消费的工业品质量高低有着千差万别,但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好,穿得很体面。凡是觉得自己有一些工作能力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在外表上露出寒酸模样。所以工业由于它所提供的诱因,起了促进社会生产的作用,而农业所有的只是简陋的家庭工业与原料及粮食生产,是不能提供这样的诱因的。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57页

在与先进工业国家进行完全自由竞争的制度下,一个在工业上落后的国家,即使极端有资格发展工业,如果没有保护关税,就决不能使自己的工业力量获得充分发展,也不能挣得圆满无缺的独立自主地位。

〔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267页

建筑是最主要的贸易促进者,它比吃和穿动用更多的行业和人员;建筑业的工匠,如砌砖匠、木匠、泥木匠等,使用很多人手;而为建筑制造材料如砖、石灰、瓦等的那些工匠,则使用的人手更多;再加上那些布置房屋的人如室内装璜商、锡蜡器皿商等,他们的人数就多得几乎不可胜数。

〔英〕巴尔本《贸易论》第76页

靠了充分的劳动,人类能使差不多任何土地生长大量作物。人类能从机械上和化学上使土壤适合于下一次要种植的任何作物。人类也能使作物适应土壤的性质,并使作物互相适应;选择这样一种轮种方法:每次耕作会使土地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和这样一个季节,以致土地能被容易地耕作成为下一作物的适宜的苗床。人类甚至采用排水的方法,或是混合两种土壤以补充成分不足的方法,就能永远改变土壤的性质。

〔英〕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165页

最得力于人类劳动和照管的那种产物,就是优良品种的水果、鲜花、蔬菜和牲畜,特别是作为改良品种用的那种产物。因为,如果人类不加过问的话,自然就会选择最能照管自己及其产物的那些品种,而人类则选择能最快地大量供给人类最需要的东西的那些品种;在最优良的产物中,有许多如没有人类的照管本身是完全不能生存的。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167页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械的使用与改良、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291页

大工厂因有力购买专门机械而具有各种利益,关于这些利益所说过的一切,同样适用于高度专门的技术。大工厂能够设法使它所雇用的每一个人,不断地从事他能胜任的最困难的工作,并且把他的工作范围缩小得使它能够获得由于长久不断的实践而产生的那种熟练和优良。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295页

制造业和商业,是依靠纷乱的奢侈来支持,把人口和财富集中积蓄于大城市,妨碍了农地的改良,使农村趋于荒废,引起轻蔑农业的思想。

〔法〕魁奈《租地场主论》,《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34页

土地生产物本身还不是财富,只有当它为人所必需和买卖时才是财富。因此,土地生产物只有在它能满足人的一定需要,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的情况之下,才作为财富而具有高的价值。

〔法〕魁奈《谷物论》,《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96页

土地所以是财富,只因为土地生产物是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不可缺,使这种财富成为财富的根源,实在就是需要。因此,在有肥沃土地的王国,则人口愈多,它的财富亦愈多。由人类的需求所推进的耕种,实在是最丰裕的财富源泉。

〔法〕魁奈《谷物论》,《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98页

君主和人民绝不能忘记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

〔法〕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333页

农村所需要吸收的,与其说是人力,毋宁说是财富。这是因为用在耕种上的财富愈多,就可以使从事耕种的人力愈少,耕种事业愈益繁荣,并取得愈来愈多的收入。

〔法〕魁奈《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魁奈经济著作选集》第335页

一般地说,纵然没有其他工人的劳动,农人照样可以生活;但是,如果农人不使工人能够生活的话,任何工人就无法劳动。这样看来,在这种由于互通有无,使人们互相依赖,从而成为社会纽带的流通过程中,提供原始动力的就是农人的劳动。农人的劳动使土地能够生产他本人需要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乃是社会中一切其他成员用他们的劳动交换得来的工资的唯一基金。

〔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考察》第20页

唯有农人的劳动才能生产出超过劳动工资以外的东西。因此,他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这些财富,通过它们的流通,激发社会的一切劳动。

〔法〕杜阁《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第21页

工业是自由的基础。只有自由发展,工业才能扩张和增强。如果这个事实上相当古老但对很多人说来却又十分新颖的学说,一旦被人们充分掌握,而古代虚幻的梦想被放弃,那末我们将不再听到带有血腥味的词句:“不平等毋宁死。”

〔法〕圣西门,引自《经济学说史》(上)第263页

必须把议会政治看作是朝着工业主义方向前进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如果迄今存在的主要是专断的时代,应由理想的自由时代所取代,而且这一过渡必然会到来的话,那末这一步骤就是绝对必要的。

〔法〕圣西门,引自《经济学说史》(上)第263页

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乐,也是一个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财产和锻炼身体的手段。

〔希腊〕色诺芬《经济论》,《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第16页

什么技艺能比农业训练出更好的跑手、投掷手和跳高手呢?什么技艺能给劳动者以更大的报酬呢?什么技艺能更高兴地欢迎它的追随者,请他们来并让他们随意取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呢?什么技艺能更大方地款待客人呢?熊的火炉,温暖的浴室,舒舒服服地过冬,还有什么地方比农场里更为方便呢?享受那清凉的泉水、微风和树荫以消磨炎夏,还有什么地方比乡间更为可爱呢?还有什么技艺能产生更适当的祭神用的新果,或使人有机会举行人数更多的节日集会呢?什么技艺能使仆人感到亲切,妻子感到愉快,儿童感到喜欢,朋友感到快意呢?据我看来,如果任何自由民能够得到比这更可爱的东西,或者发现比这更可爱、更有利于谋生的职生,那倒的确是奇怪的事情。

〔希腊〕色诺芬《经济论》,《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第17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