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名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中〕《管子·权修》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中〕《礼记·学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孟子·尽心上》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中〕《孟子·尽心上》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中〕王符《潜夫论·赞学》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学校,王政之本也。
〔中〕欧阳修《吉州学记》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中〕黄庭坚《胡逸老致虚庵》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中〕王应麟辑《三字经》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中〕朱舜水《劝兴》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中〕朱舜水《益广》引古语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
〔中〕郑观应《西学》,《中国近代教育文选》第53页
穷维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中〕张之洞《劝学篇》序,《中国近代教育文选》第237页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中〕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49页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中〕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16页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中〕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23页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中〕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45页
夫狭义之言,学校则课读而已;广义之言,学校则教之为人。
〔中〕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第4页
中国教育之两大需要:一为发达学生之自创心;一为强学生之遵从纪律心。
〔中〕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第57页
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之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
〔中〕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第129页
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
〔中〕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第134页
要救国,救法是教育。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先改造人。
〔中〕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第185页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中〕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第1008页
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中〕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第1008页
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第157页
思想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思想教育是一个最细致的工作。不能性躁,多一份耐性即多一分效果。
〔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第247页
要知道青年的特性,青年的特点如素丝,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这种不定型的性质下,青年工作者的责任就特别重大,希望青年工作者特别了解青年的特点和前途,十分负责地谨慎地进行青年教育,应该把青年的命运看作与国家的命运分不开的。
〔中〕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第264页
人有知,乃求真。有为,乃求善。有感,乃求美。……一切有求皆从此教者而起。
〔中〕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第269页
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人不能舍此家庭绝此社会也,则亦教之育之,俾处家庭间社会间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而已。
〔中〕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中国近代教育文选》第378页
教育曷贵也?语小,个人之生活系焉。语大,世界国家之文化系焉。
〔中〕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国近代教育文选》第386页
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
〔中〕鲁迅《两地书·二》,《鲁迅全集》第11卷第13页
工人地位升高的时候,总还须有教育才行。
〔中〕鲁迅《两地书·一〇四》,《鲁迅全集》第11卷第260页
侧惟共和之事,重在自治,而治之良否,则以公民程度为差。故国民教育,实其本柢。
〔中〕鲁迅《鲁迅论教育》第265页
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
〔中〕林砺儒《林砺儒教育文选》第102页
国民教育,由形式言,是国民的权利。某一国国民教育的量与其实现的民权成正比。又由内容言,国民教育是国民生活。国民教育的程度与其生活之发展成正比。
〔中〕林砺儒《林砺儒教育文选》第116页
进步的政治必产生进步的教育;颓废的政治必不能完成进步的教育。进步的教育可以助成进步的政治,而不能挽救政治的颓废,更不能为颓废的政治作掩饰。
〔中〕林砺儒《林砺儒教育文选》第153页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中〕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第143页
中国教育的使命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中华民族生命之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
〔中〕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第331页
全国学者,苟能尽刷其依赖天工,沿袭旧法,仪型外国,率任己意,偶尔尝试之旧习,一致以试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未始非新国新民之大计也。
〔中〕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3页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中〕陶行如《陶行知教育文选》第8页
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中〕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49页
教育应当培植出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中〕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49页
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中〕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258页
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要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3页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5页
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11页
把公民和读书的精神,化合在—处,以培植其做国民的能力。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31页
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34页
中国人几千年历史传下来的观念,都最看重读书,看重读书人,但还未以不读书,不读书的人为可耻。须知看重读书与以不读书为可耻是两件事。现在急需造成一种舆论,以不读书为可耻。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39页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需求。
〔中〕陶行知《陶行知论普及教育》第77页
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们养成有本领有能力;如果要使一个人有本领有能力,就非要发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
〔中〕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第108页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中〕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第148页
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反之,教育没有成效可见,却为社会制造出许多问题来,招致社会的诅咒,要求其改造,那样教育便是无出路的。
〔中〕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第196页
教授方面必以养成活知活能为归宿。
〔中〕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第36页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之一领域,是给予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的。换句通俗的话,教育便是帮助人管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中〕杨贤江《杨贤江教育文集》第312页
教育是创造文化的冶炉,天地生人,原始人是同天地山川草木一样的自然物。必须经过陶冶,加以训育,受过社会的同化作用。
〔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8卷第262页
过去中国之衰,原因虽有种种,但教育的不振,当然是主要的基因之一。
〔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8卷第300页
师范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只有办好师范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讲,师范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办好各级师范教育是关键。
〔中〕成仿吾《成仿吾教育文选》第72页
盖一国之教育,凡以进民德、开民智、增民力而已。
〔中〕范源廉《说新教育之弊》,《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第1063页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印〕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飞鸟集》第91页
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天才若不经过教育,很可惋惜;教育如果没有天才,只是枉费精力。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185页
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
〔俄〕别林斯基《新年的礼物》,《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407页
要教育人民,有三件东西是必要的: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第三还是学校。
〔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第489页
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
〔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4页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个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实际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劳动的准备,发展他们的个人素质、意向和能力。
〔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2页
教育学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37页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第393页
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性,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苏〕凯洛夫《教育学》第16页
大理石虽然是珍贵的,它本身却不成东西,只有当雕刻家把它变成一个杰作的时候,它才有真正的价值。
〔波〕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第161页
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9页
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9页
谁也不可相信一个没有学会按照一个人的样子去行动,即没有在组成一个人的因素上受到训练的人,真正能成为一个人。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39页
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其实聪明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理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去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42页
富人没有智慧岂不等于吃饱了糠麸的猪仔?贫人不懂事岂不等于负重的驴子?美貌无知的人岂不只是一只具有羽毛之美的鹦鹉,或一把藏着钝刀的金鞘?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42页
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当成为无理性的兽类,不应当变成死板的木头。并且由此可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43页
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55页
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来营养,这样才会施展才能的力量。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第104页
日常生活比一部最有影响的书所起的教育作用更大。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第219页
人类自然本性就好像以最高技术建造的与布置的大船,能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等待舵手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达到目的地。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69页
很多方面的教育,在家庭里是无法实施也不能实施的,所以学校教育更不可少。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167页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173页
凡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必然是缺乏真正公民教育的地方,也就是养成原始人天然本性的温床。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174页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那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英〕洛克《教育漫话》第24页
见解正确的道德家决不否认教育的力量和意义。
〔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371页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
〔英〕斯宾塞《教育论》第111页
如果人们受过明智的早期教育,不曾生活在暴力当中,在寻找职业时不曾遇到不应有的困难,残酷之人必定寥寥无几。
〔英〕罗素《权力论》第219页
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遍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106页
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第2页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第3页
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
〔法〕卢梭《爱弥儿一论教育》下卷第615页
人是通过智慧的提高才得以进步的;除此而外,就不能得救。去教育吧!去学习吧!
〔法〕雨果《论文学》第179页
如果我们都接受这样一种原则,即人类的数量增长应遵循合理的标准,应考虑需要和可用资源条件之间的平衡。那么,看来只有教育才能为影响人类尊严及其生存条件的问题提供有效而持久的解决办法。
〔法〕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23页
没有教育,就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没有事业心,没有一个民族的能量的调动和组织。
〔法〕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38页
单纯年岁的增长本身并没有什么重要性,它并不自动地表明成熟程度。在这里,教育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因为一个人是能够加以塑造和培养从而按照自己发展的节律成长的。
〔法〕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55页
如果未来的新社会要能够重视人的基本需要,那么它们就应最大程度地注意人的教育需要。
〔法〕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67页
学校是母亲……永远不要把她忘记!……即使你成了大人,周游了全世界,见过了大世面,她那质朴的白色房屋,关闭的百叶窗,和小小的园子——那使你的知识之花最初萌芽的地方,将永远保留在你的记忆之中,正如你的母亲永远会记着你呱呱堕地的房屋一样。
〔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第295页
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希腊〕苏格拉底,引自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第139页
教育就是要约束和引导青年人走向正确的道理,这就是法律所肯定的而年高德劭的人们的经验所证实为真正正确的道理。
〔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309页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
〔希腊〕柏拉图《克里托篇》,《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第88页
我认为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便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518页
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
〔希腊〕柏拉图《理想国》,《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520页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论》,《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562页
通过教育,社会却能够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能够组织它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明确地和有效地朝着它所希望的前进目标塑造自身。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1页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8页
学校是个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65页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93页
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43页
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56页
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15页
无论何种事业,如商业、政治,均不能与教育分离,无教育则无各种事业。
〔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第437页
教育的唯一职能就是打开通向思考和知识的道路,而学校,作为人民教育的主要机关,应当专门为这个目的服务。
〔美〕爱因斯坦《目标》,《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37页
传统和教育具有节制的作用,使居住在那里的人民之间产生了互相忍让的关系。
〔美〕爱因斯坦《给国际知识界和平大会的贺信》,《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 260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