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宗教】的名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5 属于: 名人名言

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唯一的好方法。

〔中〕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全集》第4卷第485页

耶稣说过,富翁想进天国,比骆驼走过针孔还要难。但说这话的人,自己当时却受难了。现在欧美的一切富翁,几乎都是耶稣的信奉者,而受难的就轮到了穷人。

〔中〕鲁迅《〈一个人的受难〉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559页

但是圣迹和复活等等,就是宗教的信仰的意象,究竟也是人的生活所产生,它到底是人类在生活的艰难奋斗上的自然的创造,且是弱者借以从事生存斗争的目标和凭据。

〔中〕冯雪峰《疲劳》,《雪峰文集》第3卷第43页

永恒的献身是生命的真理。它的完美就是我们生命的完美。我们须得使这生命的一切表现成为我们的篇;它一定能充分显示我们无限的灵魂,而不仅仅显示自身并无意义的所有物。

〔印〕泰戈尔《一个艺术家的宗教观》第83页

拜火教徒虽然拜火一百年,

落在火里也会被火焰吞咽。

〔波斯〕萨迪《蔷薇园》第33页

基督教导的不是天使,而是以动物性生命生活、以这种生命为动力的人。基督正是要在这种动物性的动力上添加上另一种崭新的、天国完美意识的力量,使生命的运动按照两种力量的合力向前发展。

〔俄〕列夫·托尔斯泰《天国在你们心中》第245页

基督学说同以往学说的差别就在于,它不是以外部的规定,而是用对达到天国完美的可能性的内在意识来指导人们。

〔俄〕列夫·托尔斯泰《天国在你们心中》第246页

基督教所说生命是不断向上帝的完美性的运动。

〔俄〕列夫·托尔斯泰《天国在你们心中》第248页

基督的学说向人指出人的心灵本质是爱,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爱了什么东西才获得的,而是因为他首先要去爱万物之源——上帝,这是他在自我身上用爱来意识到的,然后他要去爱所有的人、所有的物。

〔俄〕列夫·托尔斯泰《天国在你们心中》第259页

耶稣是自由的,佛陀也是自由的,他们两个人把全世界人所犯的罪担在自己的肩上;他们自愿地做地上生活的俘虏。

〔俄〕列夫·托尔斯泰,引自高尔基《文学写照》第4页

多数人因为他们胆小而信仰上帝,只有少数人信仰上帝是因为他们的灵魂充实。

〔苏〕高尔基《文学写照》第6页

要是人们不为基督去赴死,也就不会有基督了。

〔苏〕高尔基《母亲》第182页

迷信是人类本身存在的一部分,在我们以为已把它全部清除了的时候,它却藏身在最出人意料的角落里。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第8页

只有两种真正的宗教:一种承认和膜拜寓于我们体内和四周的无影无形的神明;另一种承认和膜拜的是具有最美好形态的神明,介于这两种之间的一切都是偶像崇拜。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第56页

如果说被压迫者在宗教中找到了安慰之后就会捐弃对暴政的一切反感,这会被看做一种讥诮;同时,也不应忘记宗教可能采取一种形式,使人们受到迷信桎梏的最残酷的束缚,使人类堕落到低于动物(例如埃及人和印度人就把动物看做比人类高一等的生物来崇敬的)。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70页

但是宗教如果是真实的宗教,就不会对国家采取否定和论战的方向,而会承认国家并予以支持;此外它还具有独立的地位和表现。它的教化事业在于仪式和教义,为此它需要地产和财产,同样也需要立志为教会服务的人,因此就发生国家和教会之间的关系。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73页

宗教的园地是内心生活。如果国家要按宗教式样提出要求,它就会危害内心生活的权利;同样,如果教会要像国家那样行动,施加刑罚,它就会蜕变为一种暴虐的宗教。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82页

真正的宗教,精神的宗教,必须具有一种信仰,一种内容。因为精神本质上即是意识,而意识是为对象所形成的内容。

〔德〕黑格尔《小逻辑》第13页

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它是否是一神教、名神教、泛神教、无神教(如佛教),而在于它究竟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德〕叔本华《论宗教》,《意欲与人生之门的痛苦》第180页

信条、教义以及神学的体系都处于没完没了的斗争之中,甚至不同宗教的伦理观也是极为不同,几乎不可能彼此调和的;然而所有这些并不影响宗教感情的特有形式以及宗教思想的内在统一。

〔德〕卡西尔《人论》第93页

无论从历史上说还是从心理学上说,宗教的仪式先于教义,这看来已是现在公认的准则。

〔德〕卡西尔《人论》第101页

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的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

〔德〕卡西尔《人论》第112页

哲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常常告诉我们,宗教之真正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依赖感。

〔德〕卡西尔《人论》第117页

一个宗教,即便它自称是爱的宗教,对于那些异教徒也必定是冷酷无情的。从根本上说,其实每一种宗教都是这样的。对它自己的信徒来说,它是爱的宗教,对那些异教徒来说,则是残酷而偏狭的宗教。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言论精选》第79页

她(指宗教)不能消灭天性;天性不会被消灭,“直到凡人变为不朽的时候”。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第492页

对人类的恐惧,不管是对个人或是对集体,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产生宗教的却是人对自然的恐惧。

〔英〕罗素《我的信仰》,《真与爱》第6页

基督教有三个要素,假如可能我们最好保留它们,那就是崇拜、顺从和爱。崇拜是基督教给予上帝的,顺从是给予不可避免的事物的,因为那是上帝的旨意;爱是对同胞、对敌人、事实上是对一切人类的。

〔英〕罗素《宗教的本质》,《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第32页

一切伟大的、有组织的、曾经支配着大部分人口的宗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教条。

〔英〕罗素《什么是未知论者?》,《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第86页

假如宗教只意味着一种伦理制度,它便能和科学取得协调。假如它的意义是一种教条制度,一种被视为无可置疑的真理,那么它就不能和科学精神并存,因为科学拒绝接受没有证明的事实。

〔英〕罗素《什么是未知论者?》,《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第87页

机会产生思想,思想产生欲望,如果没有宗教上的顾虑,欲望就会产生行动。

〔英〕罗素《婚姻革命》第94页

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冲突,直到最近几年为止,科学在这个冲突中总是获得胜利的。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第1页

宗教教义和科学理论不同,它自称含有永恒的和绝对可靠的真理,而科学却总是暂时的,它预期人们一定迟早会发现必须对它的目前的理论作出修正,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方法是一种在逻辑上不可能得出圆满的、最终的论证的方法。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第5页

人们认为,有三个主要的教义——上帝,永生和自由——是构成基督教的最重要成分,因为它同历史事件没有联系。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第75页

基督教清除了从野蛮时代沿袭下来的各种无关紧要的东西,而且基本上纠正了那种迫害欲。在那些比较开明的基督徒中间仍然保留着一种有价值的伦理学说:听从基督的教导,我们应当爱我们的邻居;而且他们依然相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尊重的某些东西,虽然他们已不再称之为灵魂。

〔英〕罗素《宗教与科学》第132页

我们之中信仰宗教的人所以信仰宗教,仅因为受了说教的影响。

〔英〕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第1页

早期宗教的一个昭著的特征是,神日益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并且从被尊崇的人转变成完全的超人和天神。

〔英〕罗伯逊《基督教的起源》第10页

如果我们使一切都顺从理智。我们的宗教就不会有什么神秘或超自然的了。如果我们违犯理智的原则,我们的宗教又将是荒谬可笑的。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第129页

真正的宗教必须教导人的伟大、可悲,必须引人尊敬自己和鄙视自己,引人爱自己并恨自己。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第222页

进教堂的未必个个是圣人。

〔英〕谚语,《英语谚语》第2页

宗教消除死亡给人的恐怖。

〔英〕谚语,《英谚译介》第595页

人类的理性没有能力自己来证明灵魂的不死,所以宗教才不得不给我们作出这项启示。

〔法〕伏尔泰《哲学通信》,《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62页

一种精神的宗教、取代物质的、外在的多神教并潜入古代社会的心脏,将这个社会除灭,而在这种衰老文化的尸体上,播下近代文化的种子。这种宗教是完整的,因为它真实;它在教义与教仪之间,用道德深深地加以维系。它开宗明义就向人指出,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暂时的,一种是不朽的;一种是尘世的,一种是天国的。它还向人指出,就像他的命运一样,人也是二元的,在他身上,有兽性,也有灵性,有灵魂,也有肉体;总而言之,人就像两根线的交叉点,像连接两条锁链的一环,这两条锁链包罗万象,一条是有形物质的系统,一条是无形存在的系统,前者由石头一直到人,后者由人开始而到上帝。

〔法〕雨果《论文学》第26页

在做忏悔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忏悔结构紧密,从而导致了它的不真实。人比其逻辑形式要复杂得多。

〔法〕莫洛亚《艺术和生活》第20页

无论在哪里,等到一个民族在运用武器上变成野蛮的时候,人类的法律就失去了效用,唯一的最有力的约束这种民族的工具是宗教,

〔意〕维柯《新科学》,《西方文论选》上卷第535页

永久得到地下鬼魂的欢心,胜似讨凡人欢喜。

〔希腊〕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悲剧二种》第9页

有人要想看灵魂么?

看你自己的身体,面貌,人物,实体,野兽,树林,奔流的河川,岩石和沙土。

〔美〕惠特曼《从巴门诺克开始》,《草叶集选》第21页

如果要我解释宗教,我会说它是人类所发明的、用来保护给环境弄得血淋淋的心灵的绷带;一个把他从不可逃避的渺茫不定中包起来的套子。

〔美〕德莱塞《天才》第1003页

只要稍微考查一下就足以使我们明白,支配着宗教思想和宗教经验生长的各式各样的情感。在原始人心里,引起宗教观念的最主要的恐惧——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美〕爱因斯坦《宗教和科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79页

一切文明人,特别是东方人的宗教,主要都是道德宗教。从恐惧宗教发展到道德宗教,实在是民族生活的一大进步。

〔美〕爱因斯坦《宗教和科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80页

我认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的最强有力的最高尚的动机。只有那些作了巨大努力,尤其是表现出热忱献身——要是没有这种热忱,就不能在理论科学的开辟性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才会理解这样一种感情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作出那种确实是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

〔美〕爱因斯坦《宗教和科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82页

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美〕爱因斯坦《宗教和科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82页

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株树的各个分枝。所有这些志向都是为着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生存的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

〔美〕爱因斯坦《道德衰败》,《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49页

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

〔美〕爱因斯坦《科学和宗教》,《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81页

人类精神愈是向前进化,就愈可以肯定地说,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对生和死的恐惧,也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对理性知识的追求。

〔美〕爱因斯坦《科学和宗教》,《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86页

我的宗教思想只是对于宇宙中无限高明的精神,所怀有的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心情。这种精神对我们这些智力如此微弱的人只显露出了我们所能领会的极微小的一点。

〔美〕爱因斯坦,引自《爱因斯坦谈人生》第58页

两种世界性的宗教,都由于政治上的机遇而赢得众多的信徒并获得巨大的发展。按时间顺序来说,首先是佛教,它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就被印度国王阿育王所采纳以平定其臣民的骚动,并藉以巩固其胜利成果。其次是基督教,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把它奉为国教,尽管这位罗皇帝对于接受洗礼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特别的热情。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4页

一种宗教或者一种道德体系(这是同一回事),乃是由某种类型的人出于繁衍并保护其种族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对于某一种族来说,那种信仰于他们有利,即有助他们获得力量以战胜竞争者,就是“好的”;而妨碍他们达到这个目的的,就是“坏的”。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4页

宗教是尽量使人们与至上权力发生联系的东西。但是这一词语的实际意义却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的。在现代,宗教也许意味着信仰、崇拜、希望、恐惧、迷狂以及对于神灵的害怕。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5页

宗教总是与某个强有力的睿智人物相联系的,他能够阐明一个种族或民族之难以言传的热望与欲求,并使他们得到一系列规范的制约,而为了使这些规范的价值不受怀疑,这些规范都被说成有某种超自然的来源。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5页

没有哪一种宗教能够将其理论准确地运用于实践。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39页

基督教徒不能“拯救”他们自己——其自身的解救只有通过救世主这个中介才能得到保证。而佛陀的教义则是完全依赖于人类的自恃能力的。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56页

基督教把救世主(Savious)引入于信仰,通过救世主来为其信徒完成他们所难以做到的事情,这是由其心理上的软弱所决定的。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56页

佛教如果不是由于一位统治者之竭力提倡的话,它也许早已绝迹了。这位统治者就是阿育王(King Asoka),直至今天,他仍然普遍受到佛教徒的敬仰,阿育王之所以闻名,乃在于他把佛教由一个宗派的地位提升到了国教的地位。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58页

佛教与基督教不同,它没有救世主——人必须独立地依赖其自身以获得最终的道德完善,而当他实现了这一点的时候,即成为佛——正觉者。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65页

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发现一种宗教体系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足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方面以至国民之日常生活的话,那么,我们通常就会发现,对这种宗教进行补充的哲学体系,其产生的余地或必要性相对就要小得多。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143页

宗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气质与环境的问题,而且随着一个民族由于退化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气质的改变,这一民族的宗教也将会产生某些修正。要坚持某一种宗教形式并且声称它同样可以很好地适合于所有的人乃是不可能的。

〔美〕J·M·肯尼迪《东方宗教与哲学》第184页

名人名言的其它文章:

  • 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名言
  • 关于【论真、善、美】的名言
  • 关于【美和快感】的名言
  • 关于【审美与美感】的名言
  • 关于【论美与美学】的名言
  • 关于【哲理与其他】的名言